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港台海外

陈庆元:決策能力檢定-张系国《决策者》賞析
【时间:2007/10/25 】 【来源:[台]東海大學中文系网站 】 【作者: 陳慶元】 【已经浏览4797 次】

文學講壇

從魯迅的〈狂人日記〉開始,小說的創作數量便遠遠超越了前代,也使得長久以來被視為「小道」的小說,一躍成為現代文學的主流文類。小說家不僅在題材的選擇上不斷推陳出新,在形式表現上更求不落俗套,這使得現代小說呈現出古典小說難望項背的多樣面貌。

〈決策者〉便可說是一篇前無古人的作品。

張系國的〈決策者〉,事實上是自一九七二年以降的十餘年間,有意為之的一系列以「遊子魂」為名的短篇小說期中之一。「遊子魂」凡十二篇,先後以《香蕉傳》及《不朽者》兩部單行本推出,後合為一輯,名之《遊子魂組曲》(以上均為洪範版)。十二篇作品均以「遊子」為意象貫串,表現出現代人身心靈的漂泊與空虛。其間題材多變,手法翻新,堪稱張系國短篇小說的顛峰之作。

〈決策者〉是「組曲」的第十篇,其主題基本上企圖表現高級知識份子為了爭奪權力,赤裸裸上演了一齣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政治戲碼。主角人物張必敬是一個早年因在國外學界被同僚出賣而回台為官的失意學人,十三年後欲藉光化學工業促進委員會的成立東山再起,並為了報當年被人出賣的一箭之仇,不惜合縱連橫,機關算盡,卻在最後一刻栽在自己的女人手上,只是年近耳順的張必敬此刻已時不我與,荒謬可笑的結果讓他傷心離台。整篇作品充分表現了決策者爭奪戰中成王敗寇的無情現實,以及知識份子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虛偽冷酷。龍應台稱此作可改名「現代儒林外史」或「八十年代官場現形記」,實為允論。

以知識份子為題材的佳作所在多有,〈決策者〉之所以成功,很大的因素還在於形式的創新。作者以程式語言做為章節的標目,內文又以考卷方式進行,這都突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惟其手法並不流於賣弄,因為這正暗示了通往決策者所需經過的重重冷酷考驗。

而〈決策者〉雖以獨特的問答形式構成,卻仍不失敘事觀點的推演。文中有提問者的角度,張必敬的角度,讀者在試圖作答的同時,甚或也加入了自己的角度。敘事觀點的多變使得全文不流於考卷形式的死板,創意的表現手法也沒有掩蓋了強烈的故事性。整個故事隨著程式語言順時推演,形成一循環。而分為八節的故事,其標題亦各有意涵,且與內文考題相互呼應。更妙的是考題後所附的標準答案,除了表現主角人物一再地判斷錯誤外,也無形中測驗了讀者成為決策者的可能。以下略做簡述:

Go To 意指通向決策者的起點。此節可說是獨立於故事之外的部分,相當於學術論文中的「序言」,或是古典小說的「楔子」,有提綱挈領的功效。作者設計了五道問答題,類似迷宮般的曲折路線全都通往唯一的決策者,這說明了決策者的獨尊性,也指出要成為決策者有無數條可選擇的道路。然而張必敬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均未能掌握,就表示了後文中他無可避免的錯誤和失敗。

If 意謂「如果」,這一節表現的是張必敬對種種可能性的一再盤算。張系國在此節刻意不用標點,除了表現張必敬的內心獨白外,也將其欲報當年之仇的急切心理呈現出來。然而可笑的是在張必敬煞有介事的一連串蒐集情報、分析資料和做成判斷後,標準答案竟是「大勢已去」。在讀者的眼中,此刻的張必敬便如鬧劇中的小丑般,猶自搔首弄姿,渾然不清現況。

Then 為「然後」,是在「縝密」盤算外仍有私人事務要處理,這裡的「私人事務」只的當然就是張必敬對外面小老婆的處理。以大男人的觀點,曼倩就是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類型的女人,而張必敬也就如大多數男人的處理方式一樣選擇了裝聾作啞,這無疑種下了日後的敗因。比較值得玩味的是張必敬的夢境,他歷經抗戰時期的重慶轟炸,在那時層出不窮因為躲避空襲而慘遭悶死於防空動的慘案中,張必敬是倖存者,而他顯然是踏著無數人掙扎的身軀活下來的,這個陰影說明了他日後在學界必須靠排擠他人才能存活的心理,也讓讀者在指責之餘對其也抱持一絲同情的理解,使得在小說裡眾多可鄙的知識份子中,張必敬反而是還有些許「人味」的一個。

Else 為「另一情況」,寫的是張必敬幻想著十三年前若當上系主任的光景。此段看似無關主旨,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看到張必敬天真的以為一旦坐上位子必能享受應有的尊榮,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這也是張必敬汲汲於決策者位置的原因。但對照標準答案後當可發現,即使坐上了位子,過的依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日子,張必敬未能勘破此點,仍舊做他的春秋大夢,就更凸顯了他的可笑。

Begin 即計畫的開始。小說的眾多次要人物至此才正式登場,作者也讓我們看盡了高知識份子令人生厭的嘴臉。關鍵的第十一題,作者運用三種角度呈現這幅浮世繪:題目是旁觀者的角度,也就是客觀的事實陳述,每個人都冠冕堂皇地搬出了一套說詞。當然,這只是表象,張必敬的答案幫我們脫去了這些人的外衣,讓讀者發現其不為人知的底細。然而更令人絕倒的是簡潔到令讀者吃驚的標準答案,這是從每個人自己的角度說出的真心話,彷彿是剝下了內衣,露出赤裸裸的自己,此段可說是作者對知識份子嘲諷的極致。此外,張必敬對「政治」一詞的認知,也充分說明了在他眼中欲成為成功的決策者,必須善用手段,且成王敗寇,絲毫沒有轉圜的空間。此處出現了一個伏筆,張必敬認為「政治行為是完全理性的行為。一切的非理性因素,均是決策的資料,而非決策的主體。政治理念是晶瑩透明的純粹理念,再無絲毫雜質沾染」,他卻忘了他之所以競逐決策者,並非有什麼「純粹理念」,且處處充滿了好惡和仇恨等「非理性」因素,這無疑指明了他必然招致的失敗結果。

Do 所指的顯然就是計畫的實行。此段分為兩條線,一為光化學國際會議,一為張必敬家務的處理。很明顯的,「改土歸流」是學界普遍的價值觀,也就是喝過洋墨水的地位便高於本土學者一等,這從洋人的鬧場和范叔同的跋扈可窺知。張必敬既不敢得罪洋人,又妄想逆勢操作以「改流歸土」,所謂的「土」當然是指自己。在他正夢想著為即將執掌的光化會選址建樓的同時,一場茶壺裡的風暴正隱然成形。他外面的女人因元配之子回國同住,面臨攤牌的臨界點,無暇他顧的張必敬卻一反常態地對其以強硬態度。這種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非理性」因素又主導了事情的成敗,於是張必敬的垮台便是可預知的必然結果了。

End 是事件的尾聲。張必敬果然一敗塗地,知識份子的面具一旦被摘下,旁人便避之唯恐不及,知識界的現實可想而知。張必敬更錯誤地認為是被他大力舉薦的宋復生出賣,殊不知最後的贏家仍是仇人范叔同與長袖善舞的包世儉,張必敬識見短淺的毛病再次被凸顯出來。更悲哀的是,張必敬輸了面子更輸了裡子,他的元配之子早已改為母姓,張必敬在雙重打擊下一蹶不振。這似乎也透露了一件事:未能齊家,焉能治國?要成為決策者,任何小地方都不能有所閃失。

文末又以Go To 作結,只是這裡的Go To 與文章開始的心境已大不相同。張必敬流露出懺悔的落寞,他能go to 哪兒去呢?再次使用Go To 的另一詮釋是:爭奪決策者的戲碼將會循環不斷地上演,永無休止的一天……。

小說藉著張必敬的起落讓讀者反省「決策者」的內涵。張必敬是文中最具「人味」的人物,他雖野心勃勃,卻有可憐憫的過去。他優柔寡斷,對孩子卻流露真誠的父愛。但張必敬的失敗正說明了一件事:要成為決策者,必須不同於常人,必須冷酷無情、痛下殺手。所以張系國不但藉小說嘲諷了知識份子的醜態,也讓人重新省識了「決策之道」背後的含意。至少,如果讓讀者如張必敬般作答這份試卷,只怕大家也會如他一般地錯誤百出,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不具決策者條件的「普通人」而已。小說中的「標準答案」,其實也讓讀者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反思。


延伸閱讀:

1.張系國:《遊子魂組曲》,台北,洪範,民八十二。
2.龍應台:〈最壞的與最好的--評張系國「昨日之怒」與「不朽者」〉,收錄於其作《龍應台評小說》中,台北,爾雅,民七十五。
3.楊牧:〈張系國的關心與藝術〉,收錄於其作《文學知識》中,台北,洪範,民七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907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