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附:大语史

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
【时间:2007/7/7 】 【来源:南方周末 2007-05-24 】 【作者: 徐中玉口述 本报记者张英记录】 【已经浏览5318 次】

国文

作为高校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课,大学语文在建国前许多高校都已开设,名称和叫法不全一样,有叫“中国文学名著选读”,有叫“文选及习作”,口头统一名称叫“大一国文”。

大学语文是新文化运动后的新开课程,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古代语文的教学,白话文迅速流行,从高中到大学,就有必要继续选教文言文,增加语体文这两方面的文章。一是仍要文言文的根基教学,二是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语体文的新作品,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立足于汉“语文”的各类名著。

这门课程当时并无统一的教材,教师各编各的。北方的大学比较开放,大一国文除了文言文,还有一些白话文,甚至外国文学作品。南方大学比较保守,选的多属学术性文章,后来白话文章才多起来。

在师资安排上,各大学安排的多是知识面最博的老师。比如当时的清华大学,是最有教学经验的朱自清、吕叔湘等来担任,很多人即使愿意,还上不了这门课。

我当时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读书,知道山东大学采取的就是清华的做法,由沈从文等系里最好的老师来教。

我是读中文系的,教《文学名著选》的老师是当时的《楚辞》专家游国恩先生。冯沅君、陆侃如、郭绍虞、朱东润、许杰等先生都曾上过这个课。我后来在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也相继多年教授这门课程。

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大一国文采用的是郭绍虞、章靳以两教授编的教材。“文言白话之争”尘埃落定,白话文名作多起来,大学语文内容逐渐趋向古代、当代、外国文学三方面的融合,但仍未及出版一本比较流行的教材。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后,教育学习前苏联模式,文理科分家,不再有人重视文理要交叉,大学语文课程不再开设,从此中断了三十年。

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约我在高校恢复大学语文课程,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恢复。随后,山东大学、杭州大学等一批学校也陆续恢复了这门课程。

从1981年到现在,我们主编的大学语文已经出到了第9版。在风格面貌上,随着时代和视野的变化,大学语文教材仍在进行不同的修订。

编第1版大学语文时,我们选编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没有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因为那时文化空间不能让我们完全自由发挥,所以在编选文章时不免有些保守;结构上采用的是文学史的办法,从先秦两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最后到近代、现代;在编著体例上采取的是原文、作者简介、注释、练习题几部分。这版大学语文一出版就受到热烈欢迎,两年时间里,三百多所大专院校都采用了这本教材,一次发行量高达34万册。为了配合教学,也弥补没有外国文学的缺陷,1982年5月,我们又出版了补充教材,增收了现当代文学作品8篇,外国文学代表作品10篇。结果也很受欢迎。

根据读者反馈,1983年,我们召开编写会议,在第1版的基础上,在坚持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主的同时,又增加了少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

为满足不同高校的需要,第2版大学语文分出两个版本。一个只有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一个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1985年5月,大学语文又修订了第3版。这次修订,撤换了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的文章,补充、修改、重写了某些说明、注释和思考练习题,增加了《常用应用文写作要点》和《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要点》。

这次修订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当时80岁的巴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收录的由他翻译的屠格涅夫的《门槛》,因为在修订中向他请教过问题,他很快把这篇散文重新翻译了一遍。

1987年3月,第4版大学语文修订出版。这时有种思潮兴起,提出解放思想,改革旧观念,就该怀疑、否定过去的文化传统,认为过去的传统有一些表现“民族劣根性的东西”,许多作品都“已经陈旧,不必再读”,大学语文也应该把这些东西清除掉。

我当时特别气愤,十年“文革”才过去,就有人忘了“文革”过程中“要彻底扫荡过去一切遗产”带来的沉痛教训了。

不管编哪种大学语文,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宗旨不能变。我主张精选中国优秀文学名作为主,酌选外国文学精品。力主启发、感悟,而非重复教条空谈,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薰陶滋润,结合有准备、有重点的讨论。

入选作品多是名作,强调文史打通,比如《史记》,不是文学作品,但其文章优美。再比如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他们的文章好,能够代表他所在时代的文学成就。古人写文章都很短,所以看起来,古代文学作品比较多一点。古代文学精品应该认真读原著,它一翻译过来味道就变掉了,感受不到其中的精美。

教学

现在的大学语文,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我认为不能把这个课变成思想观念课,而是要感悟从作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魅力。

现在不少院校开了大学语文,是件好事。但学习时间不宜太短。课程只有半年一学期,学校也不重视,随便找人来教,不求效果。

不能要求上了一个学期大学语文,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人文素养、道德情操,都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语文的实际定位应该是通识教育,它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编好教材重要,教好这门课,方法更重要。

人的说话能力经常有机会发言才能培养起来。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不怕闯祸。后来到了政治年代,你讲错一句话就是反动了,不敢讲,惟恐讲错,别人打他小报告,过去的人不都这样嘛。所以这是跟当时的环境有关的,所以在宽松的环境之下,容易培养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通过作品艺术分析,把人固有的精神和力量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感悟文章的力量。因此,我赞成大学语文教学多学习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结合创作、课文,教师谈经验,学生谈读后的体会,发言机会多,而且十分热烈。

叶嘉莹先生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本身修养高,讲课也好,生动优美,懂得怎么说服人,能够通过艺术的描绘把文章内蕴思想体现出来,现在这样的教师太少了。台湾和香港的语文教学里,保留传统优秀的东西也许比我们多。

现在大学扩招,学生很多。有的大学为新生做语文测验,学得好的就不用再学大学语文了,不好的再去学,并不叫所有的新生都要必修这门课。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这样的方式可使教室里的人少点,教师可以关心的也多一点。

我去过美国几次,美国大学其实也有这门课程。我有个孙子去美国读大学,他是学国际贸易的,但也要学这门课程。外国的大学,对语文课程比我们抓得还紧,不仅上完课,还要规定写读书报告,你不交这个报告就没有成绩。

徐中玉: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名誉主任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394043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