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一国文 > 研究回顾

麦赐球:西南联合大学教学记事①——“大一国文”开篇《学记》
【时间:2007/10/21 】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11月 第35卷第6期 P79-80 】 【作者: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麦赐球(教授)】 【已经浏览5664 次】

【西南联大研究】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了“教学相长”这一名言;李岚清同志谈发展高等教育时提到.“要很好利用西南联大这个宝贵的历史资源”。这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1983年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我有幸见到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创建人黄钰生先生。② 抗日战争胜利.西南联大结束.北京、清华、南开三校为纪念抗战期间寄迹西南之历史.为酬答云南人士之厚爱.决定将联大师范学院留在云南.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昆明师院初期一切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和教材等.全部继承联大师院的传统。黄老离开昆明已30多年.对于自己亲手创建的师范学院和联大附中的发展仍十分关怀。听到我从昆明来.非常热情接待.细问昆明近况和师范学院30多年来的变迁。

    黄老首先问及联大复原后留在昆明继续任教的一些老先生的情况.对他们仍在为发展西南边疆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认为十分难能可贵。黄老说.筹建联大师院和联大附中.是他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业。复原时将师院和附中留下就是希望能为云南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我对黄老讲.联大师院改为昆明师院时.大门仍保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牌.在大门内中道路上树立一座圆柱形石碑.正面刻“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背面刻“教学相长”四个大字.作为新校标志。想不到“教学相长”四个字会引起黄老重视。他问我.是否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篇古文?我回答:“出自《礼记·学记》.在大一国文课程中读过这篇文章。当时老师要求熟读.现在对一些主要段落仍可背诵。”接着黄老以极大兴趣讲他自己对《学记》的认识和体会。

    黄老说.“大一国文”是联大师范学院各系学生的必修课.把《学记》作为国文课本的开篇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这是因为《学记》不仅是古典文学名篇.同时又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篇重要作品.是中国占代教育理论的概括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黄老认为.《学记》作为古典文学名篇.乃是由于它的文化精神极为深刻.它的深层潜藏着人们思想行为的人生追求、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并且呈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特征。文中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德不启’.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这些名句长久地激发人们奋发学习、追求真理的意志成为处世、论学、为人的精神支柱。

    黄老强调.《学记》全面系统地阐述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视导制度、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做一个合格教师的条件。不仅讲了教师应如何教书育人.也讲了学生应如何学习、交友和做人。综观世界教育史.没有那个民族在一千年前就有如此完善的教育理论。文章中有许多教育名句.精粹光润.千锤百炼.朗朗上口.具有久远传播的生命力。例如:“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等等.都是文章中的佳句。许多人从中摘取作为座右铭.或给亲友作为临别赠言。黄老还认为.《学记》许多地方己经达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文章指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可为师也。”认识到教学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有原因和条件的.从事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这些原因和条件。“教学相长”则是一条高度概括的基木教育规律.许多教育原则都是为正确反映这一规律而制定。师院把“教学相长”这一名句刻在石碑上.树立在大门口.让学生能经常看到.从而深刻体会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这一做法.我十分赞赏。

    黄老最后还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学记》是中国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都应一读的古文献。大专院校若开设“大一语文”课程.希望能把《学记》列入教材。师范院校在教育史、教育学、教学论等课程上.适当介绍这篇文章也是很必要的。文章写于距今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立场观点必然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学习和研究.文章中有许多经验和见解.在今人仍有可遵循和借鉴的地方。

    以上是一段往事的回忆。《学记》在40年代当学生时我学习过.30年后又有幸聆听黄老单独对我作了一次极为深刻的分析.使我了解联大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都是经过极为认真考虑.有着十分明确的教学目的。《学记》安排为“大一国文”开篇有深远意义。

    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想把黄钰生先生这次关于《学记》的讲话作为史话留存;为“西南联大这个宝贵历史资源”库.提供一点资源。同时还想到.我们当代中国教育工作者.若能按照黄老意愿.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并融合世界人类在教育领域的新鲜智慧.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学记》这一名篇给以深度的现代性阐释,我们将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上作出新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3- 08- 25

    ① 1937年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夏宣告结束。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在战火中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至今,仍为世界大学所景仰。

    ②黄钰生(1898 -1990年)字子坚,湖北沔阳人。1919年赴美留学,攻读教育学与心理学,获硕十学位。1925年回国,受聘为南开大学教授。芦沟桥事变,受校长张伯苓委派,主持学校南迁,1937年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大决定西迁昆明。由身体健壮的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由黄任该团指导员会主席,步行历时70天之久抵昆,联大由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张伯苓当选参政会副议长,以更多时间在重庆,一般校务委之于黄钰生。黄是民进第六、七届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719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