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学生征文

丁颖:那些被遗忘的中国风
【时间:2012/6/13 】 【来源:淮阴工学院 】 【作者: 工商1112班 丁颖】 【已经浏览2322 次】

    倘若问我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是什么,我没法做出很专业的回答。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感觉自上世纪的欧风美雨开始,国人正在偏离我们本应该依循着的文化发展轨道。就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电视剧而言吧,最近广电局限制海外剧的购进,我们暂且不管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支持国产剧的购买力,仅从文化因素来看,广电局的这步棋实在是大错特错。观众的需求才是王道,才是发展国产电视剧的指标,而广电局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反省国内电视剧的弊病,反而扬汤止沸,忽视问题的本质。我们固然不能崇洋媚外,但是也不能盲目排外。在物质条件飞快发展的今天,我们正逐渐遗忘那些足以让我们自豪一辈子的中国风。
    若说中国风,则不得不谈谈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学。
    若说文学,又不得不谈诗经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其名头之高可谓妇孺皆知,但是到了汉代,真正能读懂已经很少了,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只能略懂皮毛了。然而哪怕只是皮毛,我们依然为之倾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知道《诗经》的人,大抵都会为此句的意境所感染。纵然在千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依稀感受到当年那伊人的倩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每每看到“灼灼”二字,都觉得妙不可言,似乎若找出一词来形容桃花之艳丽,则非“灼灼”而不用了,这在文人之间,许是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谢安曾赞此句乃诗经三百之最,古人诚不我欺,的确不曾虚言,有言道,好诗如同好酒,需要知音的慢慢细品,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情,匠心独运,似乎有些“近乡情更怯”的味道。《诗经》之于我们犹如象牙之塔,虽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依然可以欣赏。《诗经》之后,自然有汉赋,汉赋之美,一言难以道尽也,《子虚赋》,《上林赋》实乃千古佳作,可谓字字珠玑。汉赋虽美,吾更爱魏晋风骨,魏晋时期的文人并没有那些酸儒之气,多的却是一份洒脱与超然,着实让人钦羡。唐诗绮丽,宋词则多了些平易近人的感觉,唐诗有了大小“李杜”,就有了灵魂,宋词有了柳永、李易安,就有了婉约之美,有了苏轼、辛弃疾 ,就有了豪放之风。作为中国人,了解这些许是对古代文人的最好回馈吧。
    中国风在文学上可不止这些,怕是不得不说些那令人向往的武侠世界了,而说起武侠,则不得不说金庸,古龙和梁羽生这三位武侠小说宗师了。我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武侠迷,家中有许多父亲年轻时收藏的武侠小说,所以虽然是个女孩子,小时候也不免受到父亲的影响,一直钟爱武侠小说。金庸所有的武侠作品中,个人最为偏爱的便是《神雕侠侣》了,还记得那个剑眉入鬓,凤眼生成,双目精光四射,英气逼人,相貌神采飞扬,十分清雅俊秀,乃天下罕见的漂亮男子,右臂已断的杨过吗?他的清骨傲风早已深深烙印在一代代武侠迷心中,他亦是黯然剑客黄昏客,他没有一般自命不凡的侠客的的酸腐之气,侠气,邪气,浑然一体。小龙女的冷若冰霜,不食人间烟火,实乃难得的偏偏仙子,出尘佳人。《神雕侠侣》不管是人物,还是情节都让人深深着迷。古龙的小说便不同了。他的人与他小说里的人物一样豪气干云,才华惊人。“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萧十一郎》委实颠覆了我对“侠”这个词的理解,萧十一郎不同于其他武侠小说里的主人公,他过着潇洒浪荡的生活,有人评“月光仍在地上,星光仍在地上。可是萧十一郎已经不在了。萧十一郎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连城璧的性命,却带走了他一生中所希冀的一切的希望,骄傲,荣光。”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也是最适合萧十一郎的结局。读这一段话时,我只感到了一种豁达与释怀,拿起很简单,要放下又谈何容易,萧十一郎这样拿得起放得下的才是真英雄。不读李寻欢、楚留香,算不得读过古龙。古龙三公子便是“铁血公子”铁中棠,“踏月公子”楚留香,“六如公子”李寻欢,三公子各有千秋,这里就说说我最欣赏的“六如公子”所谓“六如”,便是贪酒如命,嫉恶如仇,爱友如己,挥金如土,出刀如飞,视死如归。看似风流不羁的浪子,实则不过是一个为情所困的痴人。“冷风如刀,以大地为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苍穹做洪炉,溶万物为白银。”《风云第一刀》自然是不同凡响,现在回忆起来仍觉记忆犹新,李寻欢的不羁,潦倒,失意仿佛还能感受得到。只有在华夏大地上,才会诞生这么多优秀的武侠作品,这些都是烙印在一代代武侠迷心中的经典,承载了无数华人的武侠梦。
    或许说了这些并不能详尽地表达出何为文化责任,但是若是我们都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那么何谈发扬中国文化。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外来文化,却忽视了最应该重视的本国文化。就是因为国人忽视了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本土文化,才出现了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这样的现象,愤恨吗?怎能不愤恨,今后我们过端午节反倒是盗版韩国的了,可是我们在愤恨的同时也应该反省自身,毕竟自己的文化我们没能保护好。好莱坞拍的《功夫熊猫》这么叫座,然而,作为这些文化元素发源地的中国只能望洋兴叹。
    之前,微博、贴吧上都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为什么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呢?”的确,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汉服的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在炎黄时期黄帝,汉服已具衣、裳概念,至商周时期汉服便形成了完整的服饰体系。如此具有文化意义的服饰在物质、文化都繁荣发展的今天为何没能得到重视呢?再想想日本韩国,这两国的服装或多或少都是在模仿我们的汉服的基础上加上日韩的文化元素修改而成的,他们却将这一文化遗产保护得很好,而作为最原始的汉服却渐渐被我们忽视。我们为何不能在今天将其拾起并郑重地穿上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正逐渐淡忘我们的国粹、我们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人爱听流行音乐,越来越少的人听京剧、越剧、锡剧、评剧;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少的青砖黛瓦马头墙。我们必须承认,现在我国文化市场的形势不容乐观,就拿最热门的电影来说,我们投资拍的那些所谓的大片,观众却不买账,反应平平,票房勉勉强强,我们不是缺乏文化元素,而是我们不懂得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最近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名为《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自卑》,文章虽谈不得什么文笔,但是的确发人深省。有许多国人似乎有那么一种自卑感,大约这就是现今民族的劣根性吧!
    鲁迅先生曾沉痛的评价过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对此句印象颇深,鲁迅先生写此句时的心情我已无从考究,想必也是心痛却又无奈的。战争早已结束,但是外国对我国的文化渗透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国人办移民,改国籍,崇洋媚外,奉行拜金主义,倒在了资本主义文化的旗子下。我想如果鲁迅先生在世的话,怕是只剩下“怒其不争”了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只知道摇滚,hip-pop,我们还要记住古老的属于华夏子孙的“宫调式”五音,宫,商,角,徵,羽,我们不能只知道钢琴,大、小提琴,我们同样要记住我们的古典乐器,古筝,二胡,琵琶等等。我们要让全世界都听到《高山流水》、《二泉映月》、《十面埋伏》这些属于中国人的音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外国文化的优秀,我只能说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特色展现给全世界。这便是“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了。
    我们常把文化责任挂在嘴边,却不知道广义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包含了建筑,服饰,习俗乃至饮食等等。我们不是只要挂一些横幅,写几个标语就可以了,我们很明白这样做收效甚微。有点人不禁要反驳了,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能为了要担负起文化责任就去当作家,去当建筑家,去造访民间奇人学传统手工艺吧。是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当作家,建筑家,传统手工艺家,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微小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推脱这份责任。我们对我们的文化还不够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去触碰它,去了解它,只有在了解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把我们的文化更好的利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在大学里定期举办类似于文化节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同学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发展与富强的中流砥柱,所以我们要在大学生中普及中华文化以达到繁荣文化的最终目的。
    比起上世纪列强的侵略,文化侵略更为严重,我们不能丧失了我们的中国魂。继承与创新更能体现中国人的睿智,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样睿智的中国人。我们要给那些认为中国人没有文化艺术细胞的外国人瞧瞧,我们不是文化贫瘠国家,而是未开发的文化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005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