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学生征文

潘星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责任
【时间:2012/5/23 】 【来源:玉林师院 】 【作者: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112 潘星宇】 【已经浏览3535 次】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各类事物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大步向前迈进,而伴随它们的是激烈地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文化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人在文化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和理念,从而形成创造事物的能力,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见文化成为了当今人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祖国在蒸蒸日上,而作为即将成为建设祖国宏伟大业生力军的我们在校大学生,明确认清我们怎样的文化责任及如何践行对其的责任的问题,在这知识与智慧相辉映,挑战与机遇相并存的世纪里,是需要迫切解答的命题。我认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各种多元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续大力保护,并坚持弘扬自己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并积极吸收其他文化中的先进之处,为我所用,最后在两者基础之上进行文化创新。
    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貌,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而其核心就是伦理道德。纵观当今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传统道德在这充斥着各种利益的社会里被践行得愈来愈远。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相互攻讦;腐败之风盛行,造假事件层出不穷;部分人的医德,师德等职业道德突破底线;一小撮人暗地或明里地进行着叛国,裂国活动;甚至在本应为全社会标杆的高校,也上演着各类道德丑闻闹剧。此类种种,对原有的道德是一种背道而驰,也无不体现着我们社会面临的社会道德危机。
    针对以上现象,作为在校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不应为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而随波逐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重拾自己和社会对道德的信心。洪战辉携妹上学,长江学子搭人链勇救落水者等事迹应该让我们有所思考。传统美德中诸如“仁爱孝悌”“谦和好礼”“修身律己”“克己奉公”“诚实守信”“精忠爱国”等等都是经几千年的积淀蕴育出来的精华,我们大学生对它的继承和弘扬责无旁贷。
    其次,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对其中不符合时代先进潮流的予以坚决舍弃。传统伦理道德中,不合法理的专制性如“三纲五常”等虽时过境迁,但仍对当今有着影响;只知家族利益而不知国家民族利益的利己主义伦理观,据我的生活观察,时至今日仍有市场;迷信鬼神,以鬼神为心灵依托的人,特别在农村仍是社会的顽疾;还有就是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奴化教育的所谓“听话教育”,这对我们大学生的思维束缚无疑是明显的。
    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在对文化的继承和抉择方面,应利用大学的各种优质资源来自觉培养自己的广阔视野,培养大国的,强国的国民心态,克服狭隘的利己观,突破传统思想思想的束缚,自觉的以优秀的传统思想武装自己,以科学的态度来守住自己的价值体系,而这也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将来做官员的当知两袖清风,一心为民;行医的当知救死扶伤;做教师的当知传道授业解惑;做军人的当知守疆戍边,护国护民``````这些正是我们撑起建设祖国的大梁的基本基础和责任。
    随着社会高科技的发展,我们大学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尴尬现实: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离我们渐行渐远,在我们的漠视中无声的消失在历史文化的长河里。就在我家乡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铜鼓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铜鼓的铸造是其中一方面,而年轻人会敲的可谓凤毛麟角。而造成这的当然不能全怪我们,现存的主流教育,其新的知识体系将我们和民族乡土文化无形地隔离开来,脱离了口传心授的形式,想必我们来自少数民族的同学们更深有体会。
    我们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群体,不应再被这尴尬的现实诟病,应以高度的自觉性去传承和保护我们频临消失的文化,不局限于当前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教育,而更应该在这基础之上,去挖掘它的优质品质,不断地以其中的精华浓缩为自己所需民族品性。而做到这些,我认为,社会和高校需建立相应的平台来支撑。
    再者,有了保护和传承,但还远远不够。任何文化要永葆青春,吃老本永无出路,唯有创新,注入活力。如何在当前文化的发展契机中寻求文化创新,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又一命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品质,应在这场文化的创新的变革中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至于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我认为方式多样,诸如文化实践,在实践中求创新,细心观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等等。
    全人类的头上正悬着核武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相必人类还未达到相互毁灭的愚蠢地步。可预见,新一轮以文化为斗争形式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的民族欲重新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位国人的使命。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其需要承载太多太多。承前,我们有必要;启后,乃是我们对时代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426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