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学生征文

冯北兰:我们大学生
【时间:2012/5/20 】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 】 【作者: 化本111班 冯北兰】 【已经浏览2215 次】

    告别了紧张压抑的中学,进入了自由美好的大学,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踏上了新的征程,成为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
    我们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人民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担、历史的责任。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磨砺意志,砥砺品格,李开复在给大学生的一封信中写道:“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所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好好利用大学里的美好时光,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赶快行动吧,还在等什么?
    首先,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我道德素质。一个人的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你说对吗?
    大学期间,学习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内容。这就要端正我们的学风。因为良好的学风可以为我们提供好的学习氛围,礼仪让我们投入学习。而良好的学风形成,在于勤奋、求实、严谨、创新。勤奋是什么?勤奋就是懒惰的反义词,是成功的基础之一,是发奋努力。达·芬奇曾说过:“勤奋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奋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勤奋吗?求实呢,就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严谨嘛,不就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精益求精,不急功近利吗?最后是创新了,它也许是我们比较缺乏的,而要做到它,就不可以被那些陈规俗套给拦住哦,就要敢为人先,突破常规去想事情。别忘了,创新精神很重要哦。
    再说,大学是知识的海洋,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创新精神的摇篮,是……大学里面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长的氛围,里面聚集着许多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学者和专家,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各类实验室……而我们大学生,身在其中,拥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为何不加以合理利用呢?在大学里面,我们可以广泛吸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我们可以浏览各类书籍,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这就是我们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表现。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我们大学生作为为了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重任。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当代大学生还被赋予另一项历史重任:我们大学生应当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他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而我们大学生作为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作为未来的接班人,难道不应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们说:发展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没有硬实力,可能一打就倒,而没有软实力,可能不打自倒。我们大学生可要意识到自己在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在传承优秀的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要持批判的态度去吸收和容纳其他文化。也就是说,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容纳,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在当代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会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来指引自己前进的道路。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良因素的阻扰。为此,我们要学会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人生路漫漫,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为之,你会如何对待?你是选择停下来,一蹶不振,消极悲观,唉声叹气,还是选择百折不饶,越挫越勇,积极向上;是持“看破红尘”,消极的态度,还是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态度呢?如果是我,我会保持乐观的心态,笑着面对困难。因为我相信风雨过后会有彩虹,因为我相信没有跨不过的河,因为我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免”更何况现在呢。我们是21 世纪的大学生,就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饶的精神,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我们大学生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的作用,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而我们更要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共命运,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无悔的、亮丽的青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60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