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文章选登

王财贵:国学之涵育与时代使命
【时间:2009/12/8 】 【来源:王财贵在北大国学社讲座 】 【作者: 慕容浩等 整理】 【已经浏览3527 次】

根据录音整理  2009年8月16日

    原上传者按: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国学社的朋友热心组织此次演讲并积极整理演讲稿。此演讲整理稿未经王财贵老师本人审阅。待审阅整理后将重新上传。

    各位朋友大家好,前几天听说要来北京大学国学社做一个交流,今天看这个场面我是有一点误会的。第一个误会是,我以为北京国学社是北大的学生,所以要跟同学们见面,谈谈话,不过看今天来的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意思就是年纪比较大的朋友啦,很多各行各业的前辈,所以这是我第一点误会。第二点误会呢,本来是说要交流,结果刚才主持人说,是要叫我做个演讲。这是我的第二项误会。因为这两方面的误会,所以我现在不知道怎么讲才好。所以昨天说要跟我问个题目,我说如果是交流就不需要什么题目,那如果要是讲的话呢,就下个题目。我的题目是国学的含义,含义就是涵养,以及教育。国学的含义及其使命。就是国学在这个时代的使命。我定这个题目,看这个题目看内容应该蛮丰富的。而且题目也很大,甚至关涉的层面应该很深。我尽量做个引言,等一下让我们做个交流。

    我先从这个题目做个引言。进到北京大学,尤其是到国学社,讲有关国学的事。我是有一点伤感的,有一点痛心的。因为国学就是被北大所首先发起,然后把它打倒的。所以将来我们如果反省到这个打倒是不应该的,将来要再重新恢复国学,北大人应该有赎罪的心情。由北大开始把它复兴起来。我们这个社团叫做国学社,其实我对我们社团了解并不很深刻。这个国学社这个国学,不知道是指什么,或者说这个社团最主要的活动在哪些方面,我不大晓得。因为这个词语,可以广义、可以狭义地来理解。那广义的理解,内容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国学,顾名思义,就是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学问。那为什么要讲这个国家的学问呢,那一定还有其他国家的学问。所以讲国学就是一个类别,这个类别就是跟其他国家的学问应该有些不同,有些特色。但是说到这个国家的学问,也很麻烦。这个国家的学问,在我们了解,应该是一个民族的学问吧。那是什么样的学问呢?什么样的学问,一般我们都说中华文化。假如这个国学是国学社它的内容,它的追求的内容,等于中华文化的话,那么好像焦点比较集中。我是这样了解,那么这个国学社是不是对于中国文化特别热心的一些朋友组成的。要来探讨它、甚至发扬它的这样的一个社团,是不是这样。因为国学广义上讲很广的,我们说文化,假如我们说文化,文化的核心在哲学。所以如果国学往比较深的方面讲,即就是中国哲学。哲学讲的比较轻松一点,就是中国的思想。那么由这个哲学、由这个思想,假如再下降一点再落实一点,可以说各种的表现,各种文明的表现,那么各种文明的表现,包括文学的、史学的,甚至是像医卜星相,算不算国学呢?大家说是。比如说卜卦算命是不是呢?像这些都算甚至我们的烹调饮食服装,像这类如果都算的话,那这些太广了。所以这个命名为国学社也有好处,因为什么都可以,那国学社办起来就很方便了。我不知道这个国学社定位在什么地方。

    不过呢,这个国学好像与我也有一点关系。因为我这几年来,这是十几年来,推广所谓的儿童读经教育。这个一般人对于读经两个字或许不很了解,尤其大陆对于“经”这个字比较忌讳。不论在台湾也有人要我不要用“读经”这两个字,在大陆更多朋友他劝我不要用这么简略的词语。那么不要用简略的词语要使用什么呢?他们就说要用“经典教育”。“经典”两个字,就冲淡了“经”这个字封建的气氛,“经”不是比较封建吗?大家都这样认为是吧?一般人都是这样的误会,其实经就是经典。我觉得读经反而比较方便,因为读经两个字可以同时表现教育的两大原则。就是教材跟教法。读经这个经就是教材就是教育的内容,读就是教育的方法。所以读经这个词很简洁,很明白。不过有的人,因为我们读经的传统已经丧失了90年,今年是五四运动90年,如果是纪念的话是纪念年,如果是反省的话,是反省年。1919年五四运动,今年是2009,刚好是90年。九十年在古人叫做三代,正确说是三世,世界的世。这个世是一个十、再加一个十、再加一个十。总之是一横再加三条直线,加三十。把三十连在一起这样写下来,这个字叫做世,所以一世是三十年。在《论语》有子张问:“十世可知耶?”就是十个世代的事情能不能预先知道,孔子就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商朝继承的夏朝的礼,这个礼就是典章制度,商朝继承夏朝的典章制度,周朝又继承商朝的典章制度,这个每一个朝代的继承,都有损有益。但是我们也可以知道,以后还后有继承周朝的世代。“其或继周者”这样一代一代下去,你只要看从夏朝到商朝,从商朝到周朝,我们就可以推,从周朝以后,孔子是周朝人,他那时就想到周朝以后还会有世代的更替,虽然尽管经过一百个世代的更替,还是可以知道的。这个答话,就是孔子这句话,有很深刻的意义,也不容易了解。商朝继承的夏朝,我们可以从历史上了解,究竟哪些地方有损有益,又减少一点有增多一点,就是改革啦。那么周朝继承商朝,又有损益,又是改革。我们可以推知继承周朝乃至一百个世代,一定都会有损益,我们都可以知道。那么有损益,以前的有损益可以知道,后来的有损益怎么可以知道呢?所以前面的那个有损益可以知道,不只是知道它的损跟益,是知道它对着什么损跟益。损跟益是表现出来的,所谓典章制度的。为什么要损跟益呢?为什么要改变典章制度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呢?比如说为什么教育要改革呢?什么政策要改革呢?为什么要改革呢?为什么人类要有改革的想法,改革是什么意思,改革当然是发现了以前有所不足,所以现在要有一些改变。那么请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改变呢?有意义的改变呢?我们要这样想。所谓变革、变革,最大的变革叫做革命,小的变革叫做改革,所以我们在对现在全世界在做教育改革,这种改革是小的变革。我们中国历史上称作改换朝代叫做革命。什么叫做革命?革就是改革,变革,命就是天命,什么天命呢,就是政治上的天命,古人认为政治是由天所命。其实是民心所在。那么所谓变革天命就是改朝换代,我们称为革命。现在革命被用滥了,被用得大家听起来就很紧张,其实孟子对革命曾经下过个定义,革命就是顺乎天,应乎人,吊民伐罪。所以革命、革命家,他一定要顺乎天应乎人。如果在政治上的革命是吊民伐罪,吊者哀悼也,悲悯,悲悯百姓,去讨伐有罪者,讨伐暴君。这样吊民伐罪,使人生、使这个社会回归到天理,回归到顺乎天理,使人生能够照着他的性命的本色这样的生存,这样叫做应乎人,这样叫做革命。那么假如这样叫做革命,那么我们就要想,其实他是一种回归。它虽然是改革,一种变革,它其实是一种回归,所以改革应该就是回归,回归什么?回归天理人心。所以在政治上回归天理人心,叫做变革天命。我们在任何的事物上,回归天理人心,叫做改革。所以三代损益,夏商周三代典章制度的损跟益,增多减少,有所变革,其实这个变革也是回归,回归到正常的、合乎天理人心的政策的运作。也可以说让百姓回归真正安居乐业的生活。那如果说这个变革就是回归,请问以后如果有新的朝代出现,它一定也会有所变革,那如果变革就是回归,是不是百世以后可以知道,他的主题在哪里,他的宗旨在哪里,他的主要的方向在哪里?所以孔子在这几句话里面,就表示了一个非常广大深远的,一个人生的志向。这表现一个天地宇宙的气象,保护人性,维护价值,随时要回归人的理想性,随时要回归天地,我本来要讲什么叫做“世”的,因为百世可知嘛。一世三十年,人活一世就有了下一代。所以“世”跟“代”往往就被等同了。所谓“世代”。刚刚孔子说了,“虽百世可知也。”这个如果当作三十年为一世的话,也可以这样讲,孔子所说的三世,如果一世是三十年的话,那么孔子所说的一世,它是时间观念,十个世代可能不是问十个朝代的更替,三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孔子就给他讲百世,这就是三千年以后了。孔子讲话的时候到现在不过两千五百年,所以孔子说三千年以后的事情都可以知道,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都还在孔子说话的口气里面。所以百世可知。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号,到现在刚好是九十年,九十年刚好是三代,三代我们如果称为老中青这三代,我们这三代人所处的是中华民族远离他自己文化的时代、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学问陌生的时代。这是从古以来所没有的一种现象,一种非常令人痛心的现象。中国古来或许也有远离自己文化的时代,有远离自己国家学问的时代,但即使有,也大都由于时代动乱,其实就是由于我们所说的外族入侵(外族或许现在已经不是外族了)。总之是迫于不得已。单单是五四以来,中国人起来声称要打倒自己的文化。这不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吗?这可能不止是中国历代所没有,可能是全世界的民族也少有的。我们现在推广读经,跟五四运动当然是有关系的。假如没有五四运动,我们当然就不会做这件事情了。大家对“经”这个词并不陌生,不要一听到这个词便是迂腐、封建、要打倒它的感觉。所以我说五四运动跟我所做的事情也有相当的关系。国学与我所做的事情也有相当的关系,我的“读经”改成经典教育比较容易被接受,我到各地演讲,很多介绍人这样介绍:某某人来我们这里讲国学教育,所以我跟国学社的国学两个字渊源很深。我澄清说我讲的不是国学教育,我所讲的是教育的理论,是全面性的教育,不单单是国学教育。但为什么很多人会误解呢?因为我所推广的读经首先教材是经典,而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读经典读那些经典?最亲切的当然是自己民族的经典。民族经典本身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接下来要问,是不是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有这种智慧?或者才需要这种智慧?是不是西方民族就不需要了?其实问的是经典指的是什么,有无普遍性。经典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流传,形成共识,形成统序,这就是传统。所以由经典而有传统。一个民族没有经典,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民族没有传统,没有传统就是没有文化累积,没有智慧。反之,有经典才有智慧。只会从哪里来呢?我认为从人性的深处开发而来,人性深处通于天地之道,我以我们称为天地宇宙人生之道。假如一个民族有人能够体证、说明了天地宇宙人生之道,他就是永恒之道,我们称之为智慧。既然它通于宇宙天地人生,那么应该是人人的共识,或许有人没有达到这种认识,但是一个受教育者应该开启这一层认识。受教育者原则上都有这一层共识,一代传一代,就成为传统。这种一代传一代、在历史上永不磨灭的智慧,我们称为经典。人性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论东方西方,假如一个民族有经典,那我们可以说这不单单属于一个民族,它为全人类所共有。如果这样看,中华民族如果有经典,那就是不仅是中华民族来继承和发扬,西方民族也有继承和发扬的权利。西方民族也有从人性深处发出来的理想、智慧和成就,那他也不单是西方这个民族的权利,凡是人都有这个权利。这是我对经典的基本认识,对经典教育的基本看法。所以提倡教育家如有经典教育的话,我的经典范围就不仅是本族的经典,也包含外族的经典。总之是人类能够成为经典的这些成就都是我主张推广的内容。当然与我们最亲近的是本民族自己的传统,所以首先当推中华民族自己的经典。有哪些呢?随每个人自己的情况去开列,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读破万卷,对本民族的思想之会有所认识,那他就可以去选择那些书可以归为经典,这就是他给下一代的教材。所以五四运动是说我们要重新估价传统、估价经典,所以那些书应该归为经典我们需要重新来衡量一下。传统值不值得我们继承,我们要重新来考量一下。

    各位,现在我们想一想,“要批判的继承”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我认为这句话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很大的漏洞,这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假如那一个人是胡适、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王国维,讲这句话还有一定的底气,为什么?他们读过经典。但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这么说,就是让我们不要再去读、去相信经典,就是这个意思。不懂经典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是完全不懂。完全不懂的结果是什么呢?中国人不是中国人。不是吗?有能力才可以去重新估价。所以我们不要被骗了,我们被骗了九十年。所以现在我们成立国学社,以前不用,我们国学很发达。所以五四运动对国学社是有贡献的,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必要成立国学社。国学社重新出来拨乱反正。所以如果把国学狭义化,把国学的意义提升,国学的根本意义在哪里?就是一个民族学问的源头、归宿在哪里,那不是经典吗?每个民族对人类智慧的开发,其方向、面向是不一样的,这点古时候的中国人是不知道的。因为古人只生活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汉朝开始有印度的学问传到我们中国来,中国人看到印度的学问也很高明。什么叫高明?就是有智慧。什么叫有智慧?就是从人性的深处开发出来的一种高明的见识。所以佛学传到中国来,被中国人接受,乃至弘扬。所以从唐宋以后,说起中国文化,我们指的是儒释道三家,是学他们的经典。印度来的和尚带来的是他们的经典。我们自己去西天,为的是取经,取经就是取他们的经典。

    到了近代,我们中国人又遇到另外一个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丰富的文化系统,也可以说一个智慧系统,叫做西方文化系统,西方人的智慧。我们这样问,请问我们怎么接触西方文化的?就是我们怎么跟西方文化交往的?在近代以来,谁可以代表跟西方人的交往?就是“五四”那批人呐!“五四”那一批人他们自己认为他们自己是先锋,他们感受到了时代要转变了。西方文化已经面临我们眼前,那我们要有一个策略。如果照孔子、照古人,照汉朝以来的我们中国读书人的想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采取什么策略呢?很简单。就是我们中国有儒家、道家、佛家,儒、释、道三家,都是智慧。现在加上西方,假如西方有智慧。我们面对西方的方法太简单了,就是让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请问,这不就结了吗?而且儒、释、道三家跟儒、释、道、西四家,这是有很大意义的不一样的。佛教跟儒家、道家是比较相近的,也就是在人类的理性的开发的这个面向是比较相近的,或者说层次是比较相近的。所以要儒家、道家吸收佛教是相当顺利的。现在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意义不大一样。因为西方文化跟中国文化,或者也可以说,西方人的对心灵的开展、开发,跟东方人的对心灵的面向和层次是有相当大的不同的。那么,如果相顺的,我们认为有好处,因为很相顺,所以吸收得很容易。既然吸收得容易,它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成长,这个帮助就没有那么大。我们遇到另外一种文化,它对于人性开发的面向跟我们完全不同,不要说完全不同,至少有很大的不同。层次,对人类理解的层次也有不同。但是它又是合乎人性的,又是人性必须有的开发。请问,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所以,我曾经这样想,到现在,我们重新来回想一下,到现在,我们一般得到的学问有两种,一种叫科技,一种叫人文。在大学里面分科,大略的分科就这两种,不是吗?科技、人文,这是在学术上这样分。我们一般,假如不从学术上讲,我们对一个人,或者对一个孩子,我们说他品学兼优。这个“品”跟“学”有相当大的不同,但是都是人生必须追求的这个品质,这里有两面。其实,如果像刚才说按照,从人性深处,就是从人类的理性开发出来的智慧成就来看,从这里来讲。人类的理性,假如用康德的分法,人类的理性有两种作用,叫做人类理性的二用。这两种作用,一种叫做思辨的作用,叫做思辨理性;一种叫做实践的作用,叫实践理性。那么思辨理性大抵是西方人所注重的,或者说西方人大抵是开发了人类的思辨理性。思辨理性的根源从逻辑开始,展现为数学几何,用数学几何再去研究自然事物叫自然科学。然后,人类的所有知识都必须透过认识,透过思辨,你才能够拥有它,才能够使用它,然后到最后成就笼统说的科技。所以,科技是由人类的一个思辨理性的使用所成就的,这是西方的文化特长。而东方的文化特长,包括儒家、道家、佛家,就是中国与印度的文化的特长,是实践的使用,理性的实践使用和实践理性的开发。所谓的实践,就是对着人生的最高理想,你去向往它,你做功夫去接近它,以理想来改善、来净化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的生命能够提升它的境界。能够达到像儒家说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像佛家所说的“以一个凡人修行,而成就无量法身。”这是西方人所不讲的学问。所以,成佛、成真人、成圣人,这是以人类的实践的理性,来开发出来的智慧成就。而康德说,人类的理性只有这两种用途,意思也就是说,人类的文化成就就只有这两面呐。如果人类文化的成就只有这两面,现在人类在地球上发展了这么久,到这一百年来,这一百年来应该是人类的伟大时代。什么叫伟大时代?人类理性都照面了,人类所有的理性都被相当的开发了,只是每个民族开发的深度不一样。而最能够代表实践理性深度的就是中国了,因为中国已经把印度的实践理性也吸收进来了。而要成就人类的实践理性对生命的境界有所提升,大概也超不出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纵使后来还有人类,应该也超不过这三家。现在西方人把思辨理性从逻辑开始,一步一步非常的认真地、非常的精细地开发。虽然科学的发展还永无止境,但是到现在已经有相当丰富的成果,我们人类其实应该颇为满意了。咱们现在,我们说大时代的意思就是整个人类的文化成就都摆在我们眼前,不是吗?而这个文化的成就是什么意思?它是从哪里来的?从人性中开发出来的。什么叫人性?人性是共通的啦,不分古代、现代,中国、西方啦,所以凡是讲思想,凡是讲教育,而分古今、分中西,他就是一个心灵不健全的人,叫心理变态,“五四”运动这些人就心理变态啦。(零落掌声,“听到这应该要鼓掌”,掌声)大时代在你眼前,适应这个时代的人都应该开发他的志气,中华民族要走入另外一个阶段,乃至整个世界都要走入另外一个阶段。而人类的前途,走入另外一个阶段,谁来负责任呢?每一个有理性的人都应该负责人啊,这不过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已啊!(掌声)这是世界的命运啊,人人有责啦!不过,这不容易。那么,以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我们说中华民族本来应该继承自己的儒、释、道三家,然后吸收西方。而且西方的文化既然是从人性开发出来的,中国人也有人性,西方人从逻辑开始发展它的学问,中国人也有逻辑啊,只是没有逻辑学就是了。中国人有逻辑,没有把逻辑变成一种学问,或是很注重它,或是去一步一步的开展它,只是没有这样而已。那没有不代表不能有啊!这个有的逻辑也不是叫移植啊,你怕什么呢?所以中国人应该这样想,我们中华民族要负起为全人类文化做最大的综合,引领人类的心灵走向另外一个新阶段,我们要负起这个责任。“五四”以来的中国人没有人负这个责任呐。其实不仅中国人要负这个责任啦,西方人也要负这个责任,你是人嘛。西方人开发了这方面理性,认知理性、思辨理性,但是他既然是人,他也对于实践理性,他也要有相当的向往,而且要做功夫,要做实践。所以西方人应该继承他们西方的文化传统,继续努力向前走,然后应该睁开眼睛看看东方。假如不这样做,他们的人性也不完整。古代不知道完整不完整,现在总该知道了。知道了不去做,是对不起自己,当然也对不起祖先,对不起整个人类,对不起后代子孙。所以每一个人有完整的人性就应该要完整的开发,除非你的时代不允许,或是你没有这种榜样可以学习,那么我们人生是一种遗憾,是一种感叹。既然你有了,我们就应该尽量的尽自己的本分,其实尽自己的本分就是拥有自己应该有的权利。那么中国人继承中国的学问,又要吸收西方的学问。西方人继承西方的学问,又吸收东方的学问。到最后不就世界大同了吗?但是,作为人呐,他是有相当限制的啦。我们这样讲是一种理想,哪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是圣贤人物啊,但是我们不可以没有这个志气!有了这个志气,才有可能成功,乃至于全民族有这个志气,以整个民族的力量它就比较容易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必要求每一个人都完成人类,中国五千年,西方五千年都在你身上完成,不一定要这样要求。但是整个民族,学理工科的尊重人文嘛,学人文的尊重理工嘛。这样也可以整个民族综合起来就是一个新的文化的气象,本来就应该这样想嘛。那么如果中华民族这样想,我觉得是不困难的啦。

    所以“五四”如果这样想,“五四”运动如果真的是一种革命,是一种文化的革命,这种革命刚刚说的是“顺乎天,应乎人”,回归天理、回归人性。假如“五四”是回归天理、回归人性,它可以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改革啦,增加或者减少啦,增加减少的目的是什么呢?就叫回归真正的人性,回归天理。请问“五四”有没有让我们回归人性、回归天理?你就想一想就知道了。它说“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要吸收西方文化是对的,我觉得没错。但是它说“要吸收西方文化必定要打倒中国文化为代价”,各位,大家听起来都觉得可笑,这叫做笑话,民族的笑话!百年的笑话!它还说“我们要现代化”,现代化应该没有错,现代化有现代化的意义,现代化的最主要意义就是民主和科学。不是生活在现代就是现代化,有些民族还没有现代化嘛!中国现在追求现代化啦,所谓开发中国家啦。这个什么叫开发,开发什么?最主要是开发民主和科学啦!科学就包含经济。所以说政治和经济是人类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从这来测量现代化的进度。所谓现代化,现代化好,现代化没错,现代化是人性应该追求的,现代化是人类本来应该有的成绩,对不对?但是它说“凡是要现代化,一定要打倒传统”,各位,这叫莫名其妙。但是中国人继承“五四”精神,打倒传统已经打倒了九十年了,不是吗?中国继承“五四”运动的精神,为了要学西方,打倒中国已经打倒了九十年了,不是吗?我到这里讲话,我还不敢穿中国的衣服呢,不是不敢呢,是没有这个习惯。我虽然没有全盘西化,表面西化了对不对?我理着个西装头啊,穿着这个,早上还戴领带呢,后来想想不要带了,今天讲国学,哈哈哈……不过这个是小事,我们刚刚讲国学,你的服装当然是小事,但是小事也可以注意啦。我们现在都讲最高层次啦,我们智慧的特色。假如“五四”运动那时候这些知识分子,真拿出良心,真有眼光、见识、心量,你想,这九十年、三代,那怎么得了啦!中国人已经完成整个人类的大融合!英国哲学罗素“五四”那时候他正好也来中国,这个中国的文化运动正到了沸沸扬扬的时候,他冷眼观察中国,对中国提出建议。他说“请你们中国人不要这样子对待你们的传统,你们应该好好的保存你们的传统,或许将来西方人还有要跟你们效法、请教的地方。”结果中国人令罗素失望了,不止是罗素失望,现代所有西方人都失望。西方人遇到中国人,所谓儒家的圣贤气象看不到了。所以我们对不起西方人嘛,西方人对我们很好阿,西方人很对得起我们了。因为在中国到处看到都是假洋鬼子,所以西方人对得起我们,我们对不起西方人。罗素又说假如给中国三十年稳定的社会,就不要再内乱了,再给一笔够用的基金,就是要有经济的支持。中国人在三十年之内,科学必定跟西方并驾齐驱。各位,又是讲三十年,什么叫三十年?一代人嘛。我们对我们的子孙好好教育。我们跟他说,科学是人类的本性,逻辑是我们心灵里面的本来就有的能力。你好好学,一步一步的,在实验室里面不疾不徐,然后你非常努力的精确的一步一步往前去研究及表现。大部分科学有成就的人都是三四十岁,所以罗素说三十年中国的科技赶上西方。三十年,现在多久了?九十年。难道你打倒中国文化就真得吸收了西方文化了吗?所以为了吸收西方文化而打倒中国文化,不仅是吸收不进西方文化,而且你白白浪费了中国文化。所以两面不是人。打倒传统而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空的了,没有根的了。传统一定妨碍现代化了吗?刚才我们不是讲传统么,什么叫传统?为什么他会有流传,会有统续?它的根源是什么?他的根源是智慧,是人性的根源。那里发出的理想,于是就凝聚一个共识,这样形成一个传统。我们现在去看五四那时候那些人的著作,他们说的传统是传统吗?是这种有文化意义的传统,有哲学意义的传统吗,有人生意义的传统吗?还是他在讲人生日常的生活?以日常生活的不合理,来打倒人类理性的光辉,这种手法不是太粗糙了吗?这种粗糙的手法居然骗了中国人九十年,这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要恢复,我们一定要恢复,这就是所谓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回归。回归什么?回归人类理性。

    再讲一点比较小的问题,为了提倡白话文。白话文有白话文的功能阿。写文章的人认为古文写不过古人了,我们写写白话文,弄一点新气息,读者比较多,这样这些文人也比较得意,这样也不错。如果是依照爱国爱民的思想,白话文比较容易流传,容易开发百姓的智能,从这个角度来提倡白话文,这种理由更加纯正。所以提倡白话文有两个理由。第一个,这个问题我们要改革。要么没有创造的空间了,这是自己无能阿。人家中国古人不是几千年的古文,他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作品,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点,每一代有每一代的风格。为什么到这个时代不能写文言文?你不行嘛。好了,这一点理由,它不像理由,第二点理由很像理由。我们现在要普及知识,开启民智,用白话文传播,白话文教育,白话文教育比较简单,大家学了白话文,很快就可以阅读,阅读以后就有知识。我们为了提倡白话文,有一个代价:打倒古文。各位,要吸收西方文化有个代价。人家罗素就没有讲这个代价,为什么胡适之要讲代价?人家日本韩国并没有打倒传统,他们的现代化也不亚于我们。为什么一定我们要付出代价?现在要提倡白话文,为什么要付出打倒古文的代价。难道古文妨碍你的白话文了吗?再说古文难学吗?这个叫莫名其妙,古人学了三年五年古文,就可以读五千年的书,经史子集都能读。现在我们学白话文学多久,从小学学到高中,最少学十二年,你能够读经史子集么?不能读经史子集,不用说你比那些能读经史子集的人好么?所以不仅文言文不行,连白话文也不行(掌声)。这叫莫名奇妙。而居然我们的社会九十年来不改,不改就是不改。在人类学语文最恰当的时机,十三岁之内,或是说十八岁之内,反正人类学语文,越早越好,越容易成就。你教他什么,在这个学习语文最好的时刻,他将来就一辈子用什么。

    你教他英语,像美国人,他一辈子会英语;你教他汉语,他一辈子会汉语。你教他白话文,他一辈子会白话文。你教他文言文,他一辈子就会文言文。不是文言文难学跟容易学,不是这个问题,是你教他什么了。所以胡适之是不懂教育,陈独秀也不懂教育了,他们两个扛大旗讲教育问题,讲语文教育的问题。而且语文教育,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程度的不良会影响一切其他的学习。

    现在有很多大学的理工科的研究所,他们的教授非常头痛。这些理工科的学生论文不会写,不是他们理科不好,是他们文科表现不出来。所以这个在西安,那个什么大学?(校者注:应该是华中科技大学,在武汉)很有名的。有一个杨叔子。中央社科院、你们叫什么委员,就等于台湾的中山研究院了,院士了,他是好像是物理学,总之是科学的。他说谁来修我博士,你先会背《老子》。所以说要过博士关,先过老子关,他讲。这个就是杨叔子。后来他觉得《老子》太少了,要会背《论语》。他不认为古文与现代科学有妨碍阿,何必要打倒呢?

    中国人本来应该有一个很健康很正常的文化的方向,而我们没有走向那个健康的文化方向。这个历史的因缘很多,但是我们不可以总是把事情都推给历史,我们每个人要当下要负起责任。所谓历史因缘,五四那些人,什么历史因缘?我们这个国家太衰弱了,我们为了要救国阿,救国怎么办?要用激烈的手段。什么叫激烈的手段?要医治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很危机了,我们要用激烈的手段,先把这个病人杀死,再来救他,哪有这回事?何况他不是生理的救治,它是心灵的救治,所以他把人类的心灵当作物质性。现在我面对大家,我就不能面对后面的墙壁;等一下我转一下面对后面的墙壁,就不能面对大家。这叫做物质的特性。

    但是心灵的特性他不是,他可以兼容并蓄,他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古代和现代,就古今,可以贯通,东西可以融汇,文言与白话可以相辅相成,这叫做大方的思想。五四走的是偏激。这一偏就偏了九十年。现在中华民族自己都有点感觉了,中华民族要复兴了。有一些人他就很明白的说,要复兴中华民族,先要复兴中华文化,这种人是很有见识的。

    那么复兴中华文化,怎么复兴?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我们先要有这种见识。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可以再重新创造,要怎么创造?继承自己,吸纳西方,这个怎么吸纳?我称为全盘化西,所以我把“全盘西化”调动一下字的顺序,什么叫“化西”,把西方消化进来。这是中华民族将来的文化走向。

    除了这个方向,没有其他方向,你走别的方向,浪费自己,浪费整个民族,浪费整个世界。

    那刚才说中华民族如果要做这个事情,他是天经地义的。你不做也不行。不做,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全人类。而要做,中华民族来做,不是困难的。我们刚才说西方人也应该来做。不过西方人来做是困难的。所以我们不可以把融汇全人类文化的这个工作,我们不能把它交给西方人。因为西方人担不起这个责任。

    这是有道理的,有两层道理。第一层道理,中国人要学西方人的学问是容易的,西方人要学中国的学问是不容易的。虽然都是人类理性开发出来的智慧成就,但是他有高下之别,难易之分。用康德刚才说的人类理性的二用,思辨的使用,实践的使用。说他有两种用途,两种作用。一般人听到这两种,请问你心里怎么想?一讲到中西两种文化,怎么想,一种是思辨,一种是实践嘛。这样想,对不对?照康德的意思不是这样子的。那不是这样子,怎么办?所以人类的实践理性有优先性。优先性的意思就是,它有笼罩型,有主导型,照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中国人的智慧要学西方是比较简单的了。照佛教的、西方的学问是认知型的学问,东方的学问是智慧的学问。佛教干嘛要转识成智的了,所以照佛教的来看,西方的学问是不看的了,戏论,假的了。一个真的学假的是比较容易的了;一个假的学真的是比较困难的了,懂吗?(掌声)何况西方人的学问既然是从逻辑出发,它最注重思考、系统的建构,他们的学问是一五一十、清清楚楚,所以你只要一步一步的追下去,你总能从源头追到细枝末节。总之你很明白阿,他把学问表现得很明白,他书写得很明白,你读中国书糊里糊涂、莫名其妙,自己读起来都莫名其妙,西方人读起来更莫名其妙。所以中国的学问是不容易的,因为他是领悟的学问,西方是构建的学问。

    所以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了,要学西方,要学九十年吗?还全国都来学科学,号称“科学救国”?现在我们的学生多少时间学科学,你知道嘛?从小学开始,这叫莫名其妙。科学要学这么认真么?西方人都没有这么认真学科学。因为科学是不必认真学的,你懂么?(笑)认真学科学保证不能成就科学的。历史昭昭都在告诉我们这件事。科学是不能努力的,科学是不能逼迫学生的。我们现在专门逼迫学生学科学。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学的很痛苦,你的孩子不要上学了,这个痛苦是没有代价的,没有意义的。所以中国近来是,最近的中国人,九十年代的中国人真的是非常愚昧,非常愚昧。

    刚才说中国学西方容易,西方学中国是不容易的。还有第二个理由,这个不是哲学的理由,这是历史的理由。就是中国人很尊重西方。看到西方人就五体投地,所以中国学西方比较容易。西方人看不起中国嘛,所以他们学中国比较困难,这是历史的理由。所以我们真的认为人类的文化有融合创新的可能,必须由中国人负起责任,不能寄希望于西方人。(掌声)我们怎么负起责任?这个讲起来虽然是个大题目,因为整个民族乃至于世界的发展攸关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如果整个人类的文化不像我们刚才说把整个人类的人性开发出来,让人性的内涵融会贯通、各居其所、得其正位,如果不是这样,那整个世界很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所以,21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对整个人类是有重大意义的,我们就是在这个关口上,我们必须去反省并深度认识。我们这一代恐怕是不行了,要寄望我们下一代,反正人的历史是长远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长江后浪不一定推前浪,(我对北大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要找一个像王国维、梁漱溟、熊十力这样的教授,不知道还有没有,如果没有,你的后浪就推不了前浪,你越走越后退,为什么越走越后退?90年来,老中青三代,以五四思想来做教育,中国人的思想只有很片面低俗的成就,而没有广大高明的成就,也就不能出现高度人才,引领风骚。所以,恢复人类的理想、心态,然后落实下来,自我教育并教育下一代,这才是可行之道,否则就没办法达到刚才所提的前景。中国人已经开始反省了,各方面来看,都已开始摆脱五四的阴影,虽然有时不是很自觉的,但各方面都在推动着我们,甚至西方人也在推动着我们,历史在推动着我们,我们在历史推着走,有一点复兴的迹象,中国人的自信心在渐渐增强。如果是历史在推着我们走,而我们也有一点点的进步,这样的进步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最重要的价值来自于自觉,自己要觉醒,是自己要这样做,不是时代推着你走,而且会有一种状况产生,时代不推着你走,你自己也要走,这叫“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有这种心态,我们才会对这个世界负起责任。所以我们要叫我们的国民赶快自觉,而且要叫我们的下一代赶快自觉。

    下一代的自觉从何而来?这并不容易,它不是科学,不像物理、化学那样给它一些条件它就可以变化成什么东西,那是一定的,但是人类的形成是不一定的,是活的。这种活的东西是最难把握的。那我们怎么给它觉醒呢?我们如何期待呢?不过我们有理由期待,我们给它一些背景、一些基础——文化的背景、智慧的基础。其又在哪里呢?就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这也是作为我们心灵基础和背景的东西。怎么给他呢?用教育来给他。什么时候给呢?——就是在他能够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能够储藏的时候给他储藏,能够酝酿的时候给他酝酿。这是属于酝酿的学问,酝酿就含有领悟的机会,酝酿一定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酝酿的前提是储藏,储藏又要吸收。刚好上天安排我们人类在小时候的学习是吸收和储藏,一个活的心灵必定有酝酿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做教育,要教育反省、改革,回归天理、人性,天理摆在那里,一个是去吸收,一个是去储存,储存就含有酝酿,酝酿就有了领悟的可能性。增加领悟的可能性,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智慧型的学问就要这样做,我们对我们的下一代,让他吸收、储存,期待他的酝酿。

    而我们怎么让他吸收?吸收什么东西?刚才说吸收智慧的东西,让他吸收经典。什么是经典?你读破万卷,你认为哪部书代表永恒的智慧,那部书就是经典。如果没有读过那么多书,就只有听别人的建议,听谁的建议呢?五四运动的那批学者并不推荐一些小时候读的重要的书,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又没有博览群书,所以我们只好去看两千多年来的学者的推荐,可以把它当参考,然后待我们读了大量的书之后再来重新估价。这是人类的正途,我们不可能从一开始就估价,要先有点学问,学问也是这么来的。胡适之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自己要重新估价,估价我们的传统,古人说是经典的,我们不一定要相信。但是古人欺骗了你了吗,你聪明得过两千多人的古人吗,古人没见过西方人就比你差吗?他在某方面还可能是权威。胡适之连两康德的两种心灵的分别都没有,这种人能当青年导师吗?北大年轻人不应该被带着走,要自觉,首先要超离、逃脱胡适之的魔掌。近代中国教育就是蔡元培弄坏的,他是第一任教育部长,又是北大校长,炙手可热,号令天下,真是莫名其妙。能够代表人类智慧的经典,中国有中国的经典,古人不一定要欺骗我们,五四运动这批名人带着一批年轻人就认为自己很聪明、浪漫,有批判精神,他们没有想过古人也年轻过、聪明过、浪漫过,年轻人有某些方面是可爱的,也是可贵的,但有些方面随意挥洒,放纵恣肆,你自己放纵恣肆没关系,但讨论国家大事时不可放纵,你对千秋大业不能激情。五四运动叫爱国运动,爱国是好的,但以激情来爱国是害了国家,现在是反省的时候了(其实每一刻都是反省的时刻,只是现在是比较好的时刻)。

    历史已经不能再等了,我们这一代人错过了小时候吸收、储藏、酝酿的年龄,我们要对这辈子有深深的遗憾,只好希望下一辈子不要再被五四欺骗了。这辈子没希望了,我们做自己应该做的,国学社最重要的责任是推动下一代的教育,不要再自己关起门来,要放眼世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掌声)。这是国学社的一个使命。要教育自己,看是否能够弥补自己以前的缺憾。一个对中国传统智慧不了解的中国人,想要国际化,那只有奴才化,是不可能国际化的。没有了民族就没有国际,我们不是一定要大汉族文化沙文主义,不是我们要这样,而是人类本来就是这样。所以不要空想、妄想。所以,几十年来的缺憾,我们现在能弥补多少就弥补多少。但对于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是全新的生命,所以教育是永恒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个人都应该有教育的担当——为人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为人师者,教育自己的学生;而作为一个文化人,要有文化的关怀,也要有教育的担当,任何场合都要关心民族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要靠教育,教育就是要使人性回归人性,对前一代的历史要有所损益,有所改革。改革的标准在于人性,要对人性有深的认识,一方面可以从基本的人性自己出发,假如是一个天纵英明,他自己关起门来从自己的人性出发,他应该可以开发出两方面的学问,把人性开发出来。一个民族如果是诚恳的,它一直在发展,中国人如果没有西方科学,它自己发展下去,也能发展出逻辑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经济,这是我对人性的信任。但我们既然有历史,有时代,我们就不需要关起门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见贤思齐”,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吸收,也要吸收西方的经典,至少我们国家应该以政府的力量,来进行西方经典的翻译和吸收。

    刚才说我们吸收印度的佛学,我们没有吸收西方所有的文化,我们吸收它的佛学。佛教是对印度教、婆罗门教的改革,释迦牟尼认为它的改革是更加符合人性的,所以是对的。虽然印度人最后不信仰佛教了,而中国人一看到佛学就心领神会,我们没有吸收印度教而选择了佛教,这是很了不起的。我们吸收他们的经典,如大藏经,这是他们的法要,智慧的记录,所以经典就是文字般若,文字的智慧,中国人吸收佛教是从他们的经典吸收的。固然有和尚过来,但最重要的是从他们的经典吸收的,所以中国人了不起,读书就可以读出圣贤之道,这是读书人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现在我们教学生读书,大学生、研究生读书,有几个人能从文字读出智慧,还是只从文字积累知识,只为了做论文?要读出智慧是不容易的,中国古人就从经典读出智慧,中国也出高僧大德,所以中国吸收佛教成功最重要的在关键于我们读它的经典,因为经典直接就是智慧。现在我们吸收西方文化?刚才说过,这个,我们五四运动的时候我们讲要全盘西化,请问你怎么全盘西化?五四运动的那些人没有介绍过一部西方的经典给我们中国人。没有人谈柏拉图,没有人谈亚里士多德,没有人谈康德,没有人谈黑格尔。胡适之谈什么呢?谈易卜生,很莫名其妙。谈三流的哲学家杜威,莫名其妙。这叫眼光,这叫见识。所以不要跟着愚昧的人走。我宁可跟聪明人吵架,不要跟愚昧人讲话。这么笨的人,见识这么低的人,居然领导中国九十年。我为此不服气。(笑声、鼓掌)

    所以,从今天,老实地去学吧。看看其中能不能出几个“大才”,能够心领神会。你如果对经典的高度境界不能心领神会,至少从经典读起也比较不会浪费你的生命嘛。你把握要点嘛。一个人的人生没有多少时间,尤其现在学问那么大、那么多,你不把握要点,这个年轻人都涣散了。年轻人现在学的在外国学的都什么东西?我们眼前就可以看到,叫垃圾。因为从小我们父母给他垃圾嘛。我们整个国家学的是西方的垃圾嘛。所以我们要重新恢复经典,恢复经典就要恢复人性。恢复人性就是我们把握了整个天地发展的规则。我们叫参天地之化育,让人类可以继续的幸福地生活下去。(鼓掌)

    所以,我三句不离本行,还是讲读经教育。因为这个跟国学,尤其是国学的最高层次——智慧,智慧的代表是经典。而经典怎么传播?靠教育。所以讲经典教育啊。经典教育就能够使我们的这个国学有源头活水。经典教育可以让我们担当时代的使命,为担当时代使命打下基础。不是读了经就能够担当时代使命,但是它打下基础。中国有经典,但是中国的学问范围是很大的。人生的问题是很多的,要有各种学问,但是以经典为主。西方这学问呢很大,但它有经典,他们的学问是从他们的智慧出发的。所以我们先把握了他们的经典,比较容易真正地学到西方人的成就。要不然我们就在表皮上学习,这叫仿冒国家。所以中国人如果不从西方的经典开始做教育,中国人永远只能成为仿冒国家。纵使你的科技再发达,你都还是跟着人家后面走。这是我们自己对不起自己。所以我们不要在一个孩子还没有开始走路的时候我们就限制他的方向,我们就这个把他的一个生命的范围框限。那我们要开放,尤其是一个孩子在十三岁之内,他不需要学什么多的知识,他的知识也都很简单的,他日常生活简单的,很容易学的,所以这个时候脑子给我们吸收能力,我们就给他吸收。吸收什么?吸收经典。那么怎么吸收?他能吸收就只有吸(录音不清楚)反复、反复练习,练习到他真的吸入、吸纳到他生命中,跟他生命同在了,就是他能够背诵。我们的生命就是活的,自然能够酝酿。你不要问他什么时候理解,不要问他什么时候能够使用。有人就这样问:教一个孩子读经,他能理解吗?我说:大概理解的很少。或者说直接说不能理解。不能理解有用吗?我说到了他该用的时候就能理解了。那什么叫做就能理解?他自然理解。什么叫自然理解?我回答得越答越烦。我就说这样子,你回去看看你的孩子是活的还是死的?(笑声)我骂人了。活的就能理解,死的就不能。所以有人用电脑做比喻,先输入再输出。我说这个比喻不错。电脑是死的,你没有强制它运作输不了出。人心是活的。我们的城市老早就把几千几万种高明层次都放在我们生命当中了,只是你肚子里边空空如也。人家李白酒一斗诗百篇,因为他有内涵,他满肚子都是经纶,他酝酿久了,吐楚不凡,一出口就成章。我们现在呢,满肚子都是草包,酒两斗诗也没有一篇。(笑声)所以你只问你肚子里有没有学问,不要问他理解不理解应用不应用。这个莫名其妙,光问这个东西,光问他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应用。为什么不问他肚子里面有没有货?这不是莫名其妙的问题吗?现在所有人都这样问。

    所以要了解人性。刚才说的人性,是属于一种——从哲学上来说——人类内在的一种光明性,一种丰富性,与天地同在的这种人类的大的本能。我们现在教育的人性就是说,他能够喜欢吗,他能够背诵吗?反复读就能背了。你为什么不给他背呢?这是比较浅的,比较简单的。在教育的实践中的这种所谓人性。所以,总之,从刚刚我们讲,从第一个方面讲,从理想从现实,统统是人性,只要了解人性。所以我们回归人性。要说教育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回归人性。不要乱改,越改越糟糕。你说现在的教育改革不是吗?教育改革是为了教育的问题,越改革越有问题。大家这个百姓怨声载道,还在改革。为什么?你改革没有目标嘛。想到一个就改革一个,想到一个就改革一个。所以不要那么麻烦哪,天下的道理如在目前。所以,回归人性。那只要我们从经典这个地方做起,这个国学,不管是它的狭义的这个国学,这个高度的哲学,这个文化的源头活水,这个方面说的国学,它就有机会复兴。因为群众中必会有高才的圣贤君子出现。那么如果说从广大的方面来讲国学,你各方面的才艺,所谓礼乐射御书数,琴棋书画,你有了高度的国学素养,你也比较有高度的文化教养,有高度的智慧,你也比较容易把它学好。或者说你的表现也比较自然有高度的品质。写书法的人说,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带有书卷气。怎么叫书卷气?你有学问嘛,或者说你有品德嘛。叫道德文章嘛。你弹琴的人尤其谈古琴,那些弹古琴的人都知道,心境越沉稳的人,或者说一个读书人,智慧比较高的人,他弹起琴来这个技巧不用说,他的意境是比较悠远的。所以,从广度来看,国学也需要有深度的文化教养做基础。这就说我们怎么去涵养、去养育我们的国学。我认为各方面都可以做。你学各种才艺都可以,但是归总起来就是经典,中国的经典儒释道。西方的经典你自己去选择。这个也有共识,西方人也有共识。像这个芝加哥大学的这个校长赫西斯,他在几十年前就提出大学生应该读“大书”——bigbook。他开出两百部“大书”,大部分都是开西方的。西方人也有对一些经典的认识啊。你从两百部里面再选择二三十部来读嘛。假如这个西方的重要的书都没有读过几部,我们怎么可能说我们是这个现代的中国人,我们怎么可能说我们在全盘西化?所以现在中国人莫名其妙,我们的教育莫名其妙。所以从经典这里做起,中国的经典,西方的经典。假如是儿童,在经典教育的同时是最好的语文教育。所以中国的语文西方的语文用经典来教,语文能力提升。语文能力提升的越多语文能力就越好,越好他就可以自己学习。所以我们的孩子应该都达到一个教育的境界,就是不必教学,他自我学习。怎么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非常简单,他有能力,他有大能力,有学习的大能力。那我们作为一个老师的,作为一个校长的,教育部要开放给我们的学生。我们应该跟孩子说:孩子啊,你能自己学就自己学吧!不要听老师讲课了!现在我们老师专门在障碍学生。所以,教育要办好,要回归人性。这个回归人性,我们要知道人性在成长历程中他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样的能力是基本能力,什么样的能力是外围能力。你把握到了,教育自然简单了,我们的教育就没有问题了,整个国家的教育就没有问题。而整个国家教育没有问题,并不是学校这个教育比较安稳,这个家长比较安心而已。而是我们刚才说了,整个人类的心灵表现它将有机会做一个最好的、最大的融合。所以,我们思考问题从广大的各个层次的、就东西南北上下,东西南北上下这样思考。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对于这个核心的观念抓住了,核心的观念抓住并不是只有做这一点,而是做了这一点,其他的方面就很容易甚至是自然的达成。这叫做简易之道,所以大道至简。所以简易不是为了怕麻烦,简易是把握要点。那我们如果能够在这一个地方把握要点,国学,高层次的,低层次的,都容易复兴。我们放手给天下自然就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然后我们期待有一个未来,我们国学要负担起一个使命,或者说也可以说中国人负担起一个使命,也就全人类文化走向的使命。这个也必须要以国学为核心或者为本位。所以中国人要站好自己的位置,要立定脚跟,然后才能够放眼世界。当我们有这种自觉了,我们的生命会感觉到有了个方向,我们为每一步所走的我们会走得很踏实。如果还能够像刚才所说的我们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我们将会有看到更大的希望。在做教育的同时,一个孩子日渐的成长,你也会得到很大的喜悦。这是属于生命的喜悦,因为你以生命引导生命。或许不是以你的生命引导生命,是以圣贤的生命引导他的生命。你在教他的时候,你也在学圣贤。所以教学相长,我们共同以圣贤为师。(掌声)

    这就是我所要说的国学的一个如何涵育的问题以及我们所负担的使命。最后也可以说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可以说交代:这个,刚才说的很简略,我用一个刚才比较重要的事情说一下,就是在座,如果你还没结婚,是很有希望的啊。(笑声)如果你结婚了还没有怀孕,也是希望很大的。你怀孕了孩子还没出生,也很好。教育要从胎教开始。假如孩子已经生出来了,长大了,大不了再生一个。(笑声、鼓掌)记住一代三十年,三十年是从胎儿开始算的,不是从六岁哦,也不是从到了十八岁考上大学了,哎呦我这一回要开始走我人生的路了。你人生的路都已经走不通啦!所以,我现在就是,算作是一种建议,其实还是很,这个这个,很热诚的这个希望,我们把这个问题,就是从小就要做教育,而且从胎儿开始,这个问题好好的思考,思考得很清楚,不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朋友,还有整个国家,你能够影响多少就影响多少。你影响一个胎儿,你就功德无量。因为照我的这个说法,一个人一辈子受教育只要十个月就够了。这个孩子一出生,他就是不一样,相貌不凡,然后他的这个聪明绝顶,好学不倦,好教好养。有一个读经宝宝的爸爸跟我说:我这个孩子呀,他就没有别的特色,他就只有一个特色,他就只会笑。什么意思?他都不会哭。有人说:怎么这么笨,笨到不会哭?不是,聪明到不需要哭。(笑声、掌声)一个人,只要教十个月就够了。十个月之内来不及教,你就用三岁。三岁之内让他教,还不是个人。一个孩子教到三岁多就够了,因为你放手出去,他这个是自主学习。那么三岁你还不教,幼儿园三年很重要。幼儿园三年按照我的讲法,如果一天能够读八个小时的经,三年就可以把中国重要的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易经》、《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古文全部背完。一辈子拥有五千年经史子集拿到手,一翻开就能看。三年。我们的孩子在幼稚园,三年都被教成一个本事就像猴子,你就完了嘛。你到小学就不能教了嘛。他还没有发作出来,他渐渐就发给你看。所以教育不可以产生问题,教育产生问题的那一天,就是没有解救的日子的一天,就已经是没救了。因为他为什么会发作?因为他以前不良的教育。垃圾教育,这个人就成了垃圾人。那如果六岁来不及,十三岁之内一定要完成。十三岁来不及,这个一辈子都还可以有机会。像我们长大的人如果想要,第一个,呃,增加自己的语文能力,将来看看能不能翻开经史子集不会头痛。第二点,能够稍微体会古人的智慧。第三个,能够增进自己的德性、教养、人际关系,改善自己的命运。如果要达到这三方面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开始做,从今天就开始。我提议“《论语》一百”,把《论语》读一百遍。怎么读?最好是拿没有解释的书,因为你一有解释你就想看解释,一想看解释你就头痛。为什么呢?因为原文很难,这个解释呢比原文还要难。所以很多人看书,看经典,看很深刻的书,知道这个很重要,一定很重要,都看两页就不看了。然后说:“哎呀,胡适之告诉我们的果然不错,经典很难”,胡适之说经典很难,你都不懂,你怎么读?你自己不懂,你怎么教孩子,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将来义正词严,每一个人在他面前,低下头来说:“是是是,我不懂”。请问不能读什么时候懂?这是结论,所以我们被他骗了,所以我们现在要换个思考,一生不受胡适欺。然后你不懂怎么读,我说不懂才要读,你都不懂怎么教我们孩子,我这一代被牺牲了不愿意再牺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不要被他欺骗了。所以读论语怎么读?有注解的也不要看,就是打开论语,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一直读,读原文,读出声。第一个,你眼睛看见了,这是一个刺激,第一个作用,教育的作用;第二,你嘴巴动,这是第二种刺激,第二种作用;第三点,你耳朵听进去,这是第三种作用,而你在看进去,说出来和听进去这三者中有心灵的作用,所谓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一个孩子脑神经在发展,有着四到,脑神经就发展的非常丰富,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读经的孩子聪明,不是孔子让他聪明,是眼到、口到、耳道、心到四到,脑神经刺激让他聪明。一个十三岁以上的孩子是不能再增加他的脑神经刺激的,所以这四到是让他的头脑能够比较安定,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让他的心产生最大的效用。他虽然不能再增进聪明了,但是会让他的聪明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一个孩子13岁聪明起来的,永远不会再变笨,一辈子都那么聪明。所以十三岁是关键,十三岁没有聪明起来的,永远笨,永远不能再聪明。但如果你已经是这样子了,已经定型了,你可以用你的聪明做最好的应用。一个人心静下来的时候,他的效能比较好,不仅是读书效能比较好,思考效能比较好,或许是能有灵感也不一定。所以读经是让你修身养性的第一步,光读书就算修身养性了,何况所读的书,某一句你心领神会,大放光明,何况如此呢,那你说哪一句啊?我也不知道,反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得到领会的那一句和你得到领会的那一句不一样、所以智慧之书,每一个人读得都不一样,科学的书每个人读得都一样,所以科学的书是死的,智慧之书是活的。如果你这样读读读读,今天读三十分钟,已经读三十分钟了,明天读三十分钟,后天再读三十分钟,三个三十分钟就可以把论语从头读到尾,这是中华民族子孙第一件重要的责任,或者说你的义务。一个中华民族子孙,你读过书,你读过几年书,或许你高中大学毕业,如果你连论语一遍都没读过,将来阎罗王要找你算帐,我说你身在中国,连论语都没读过,你下辈子就到那个那个什么玻利维亚去,你去那里饿死算了!这就是让你流放啊,给你机会你不做啊,所以免得将来被流放到这个野蛮地区,你这辈子至少读一遍论语。一个半小时,然后你再可以读第二遍,所以读完一遍写个一,读完两遍写个二,三四五,读完五遍写个正,你就一直这样读,有空就读,一天中如果只有三十分钟,你就读个三分之一,读个十多二十页,一天如果有一个半小时就读一部论语,一天如果有七八个小时,你就要立志,我明天读论语,早上起来七八点开始读,一直读到十二点,吃过中饭,再读。一直读到五六点,吃晚饭,晚上再读到十点,你一天就可以读五遍到八遍,所以我建议你读一百遍,假如整体到晚没事干的人十五天内一定读完十五遍,读完一百遍,你几乎整部论语会背,其实不要读到一百遍,你读到二三十遍的时候就像行云流水,前一句读出来,后一句自己感觉就出来了,然后就会无限的喜悦,何况,像刚刚说的,你要领悟呢。你会感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叫读书的乐趣。所以学而时习之是不亦乐乎,越是要每个人心领神会的,这种功夫最容易让人喜悦。天天想要了解这一句学而时习之是什么意思,你如果这样子的话是自讨苦吃,我们的语文教育,九十年来的语文教育都证明了,读书想要了解就永远不得了解,已经证明了,已经失败了,失败九十年了。以后你要学语文不要这样学了,我们的英语教育也失败了九十年了,以后学英语也不要这样学了,回家选几篇英文名著,两万字,就是狠狠地背完,你的英文就一流了,就这么简单,不要十年,半年一年就够了,假如不相信就是自讨苦吃。所以各位,已经失败的路不要再走,要回头来,至于用新的方法能不能成功,至少我们可以放手一搏。何况已经摆的清清楚楚,人性就在你心里,你就了解人性,你已经从孩子活过来,你就知道人是怎么长大的,你现在看你的孩子,你就看着他,看他怎么学习的,你一定一反省就知道,为什么我们整个国家不做,这里有一个紧箍咒,胡适之替我们设下的,他在那边还在念紧箍咒,我们就要把这个紧箍咒拿掉。今天我来北大,就批判北大,不好意思了,咱北大国学社就是咱北大的希望,所以我很佩服我们国学社,希望我们以后常常能见面。谢谢!!


    主持人: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学社的情况,我们国学社是一个学术社团,注册的应该有四五百人,当时起国学社这个名字还征求过季老的意见,季羡林老先生给国学这样一个定义,他说国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等同词,我们就贸然用了“国学社”这个名字,然后我们的宗旨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我们当时想,我们北大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所以我们弘扬传统文化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仅有负罪感,还有继承。好,下面是问题时间,因为时间不早了,同学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

    听众:我听了您关于五四,关于教育的演讲,我有个问题,近期《光明日报》在举行一个关于国学的东西,有一个关于党同国学的关系问题,我想问您一个关于党,台湾和香港国学的问题,在台湾和香港是否有国学的民间教育。第二个问题。您提出读经教育,是否就是说把文本读熟了就行了呢,文本背后的深刻含义怎么办呢?

    王财贵老师:谢谢这位朋友。第一个问题,台湾和大陆一样有书院,有书院就是有书院的老的建筑留下来,有那个名号,但是都没有作用了,所以台湾目前没有书院,如果有的话,也只有像这个国学讲堂,像百家讲坛这样子,偶尔请人去演讲演讲。像这样子也不是古代的书院,古代的书院是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古代书院是师生共同生活,有的是生活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那他们的书院的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悟道,是传道的地方。所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授业大体是私塾老师的事情,书院是在学问上有相当成就的人,然后他是要论道的,所以书院不是授业的地方,而是传道论道的地方。那么以这种性质来规定书院的话,我看当前书院是不多的。我自己推广读经,这跟第二个问题有点相似,读经以后,就只读这个经,只读这个文本吗?我们不是要通过读文本来了解孔子吗?比如多读论语不是要通过读来了解孔子吗?这讲的当然是对的,所以孔子不在了,孔子生命的精华记载在论语里面,所以擅读书者是从文字里悟出智慧。那么要从文字读出智慧,这个读出智慧是一辈子的事,不过从文字读出智慧,从文字这个阶段,我们是希望他对这些书,这些最重要的书,有一种经过一个精读的功夫,也就说最好能够熟悉背诵,像这样子就是奠定他将来能够领悟这个圣贤生命的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假如以前都没有读过,将来再读,文句也很陌生,也不能够所谓的融会贯通,没有这个能力,没有左右逢源的机会,这样子对于所谓的圣贤智慧恐怕领悟上会有一些困难。我不是说不背书就不能领会,因为领会是属于智慧的,而背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功夫,但是能背书,他将来领会的基础比较大。如果整个民族都对这些经典比较熟悉,人与人之间有比较好的共同语言。比如说,有一次一个人给我说,他有个客人和他谈话,谈完就走了,他的小女儿,只不过小学一年级,就跟妈妈说,那一个人啊,巧言令色,以后不要跟他来往,这叫共同语言。她如果没有背《论语》,她怎么会这样讲呢,另外如果没读,她这个小学生,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她怎么会懂得什么叫巧言令色呢?但是她又用的相当的恰当,不过她用的恰当也是她这个时候了解的恰当。但是我们相信这句话在她生命中会随着她长大而逐渐长大,这个意义会更加深远,所以这个经典的文句不是最后的目的,而是它奠定了将来达到最终目的的这个根基,所以读经一直只是根基,不是最后的。关于这一点,我推广读经十几年了,有一些孩子确实读了很多的经,背了很多的书,那么以后怎么办呢?以后我想从现在开始,我有一个开书院的计划,那我开书院这个计划是能够背诵三十万字的孩子他才可以作为学员,二十万字中文,十万字英文,二十万字中文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大学》、《中庸》、《论语》两万字,加上《孟子》三万五,总共五万五,再加上《老子》,就六万。再加上《庄子》内七篇,可能七八万,再加上易经才差不多十万,这么多书加起来才十万,而要求背诵二十万,所以二十万中文的底子就很可观,还有十万字外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百五四首只不过两万三千个英文单词,他要背诵十万,你看是多少英文经典在他心中,像这种孩子我们就说比较可能培养成文化的大才,所以可以进书院。所以从三岁,从胎儿一直到十三岁是背诵年龄,十三岁以上就是理解年龄,所以到书院你就给他理解,要解经,不仅仅解经,还要饱读诗书,这个中国的经史子集,西方刚刚说的伟大的书通通要经过,人类伟大的文化系统通通要经过,这样读书十年,从十三岁读到二十三岁,几乎足不出户,就是读书。所以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我们现在就要让他十年寒窗,这就是书院,如果愿意留下来的再读十年,这个时候就让他渐渐地构思成就他的学问系统了,成就他的学问风格了,他到三十三岁就可以成熟了,就可以成为一代人才,就可以成为国际的思想家,三十三岁。只有他不愿意留下来,放出去,放他出去遍访名山大川,或者就出去做事,从政也可以,他做企业也可以。所以我们培养三种人才,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那么这是我书院的规划,这个规划有一个简单的构想,就是能够有一个风景好的地方,空气好、未开发的地方,大概三千到一万亩地,做一千年的规划,所以这个书院要流传一千年,所以不必在人烟聚集的地方,那么来这里的孩子就得闭门读书。这样闭门读书会不会孤陋寡闻?不会的。他跟一万年的智慧来往,还有现代资讯发达,他更不可能孤陋寡闻,还有这个书院可以请世界的名家来这里讲座。所以这个书院的规划是很特别的,从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书院,因为古人只传授中国文化。现在是中西文化都要学习。古人的书院或许是三五十人一百来人,这个书院可以容纳三千人。那么古人的书院都是流传一百年、两百年,这个书院要流传一千年以上,所以这是我的一个规划,目前正在进行中。所以我这次来大陆,来了一个多月了,已经到七八个地方看过地了。我们去找一个好的地方,只要你心中有一块好的地方,也可以介绍我,我们选定地方就可以开始募集一些资金,然后开始建设,然后有人陆续进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是以读书论道为主,看看能不能为我们的民族国家培养出人才。但影响国家、民族、世界的人才,这叫书院的规划,跟你的问题刚好相关,所以稍微提一下。

    所以,刚才说台湾有没有书院?还有香港有没有读经班?香港也有读经的地方,但是所谓读经班有几种概念,第一个是业余读经班,一个礼拜读一次,这个是有的,香港有;那么一种是在学校里面老师教读经,这也是有的。有人已经办到学校去,有的学校已经有老师用零碎的时间做补充教育,经的教育是有的。但是还有一种读经班是正式的,是一种全天候的读经班,我们叫它私塾,读经私塾。读经私塾现在香港可能……我还不知道,台湾跟大陆已经很多。私塾所收的学生,如果是幼儿园,那就很容易,那就是读经幼儿园。不是幼儿园加上读经,是以读经为主的幼儿园。它们以读经为主,一天读经八个小时,幼儿园的功课是不学的。因为我们认定幼儿园的功课是不需要学的。那幼儿园三年不是教很多么?没有。它们所教的那三年的东西对一个聪明的孩子来讲是不用学的就会了。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是浪费。那这个叫读经幼儿园。但是假如他已经超过幼儿园或者说他还要继续读的话,就到了小学。小学儿要全天读经他必须离开学校,所以在美国或者其他所谓科学先进国家都有这种在家自学(home schooling)的一种方式,在台湾也有,在大陆还没有,在大陆还没有就是政府没有这种制度。他没有这种制度怎么办呢?就是没有这种制度比较好。因为有这种制度,还要通过许多手续去申请,还要去接受检查、检验。现在没有呢,正好,大家糊里糊涂,这样子,也就可以了。所以大陆的私塾越来越多,现在各个地方都有,单北京有好几家私塾。你去看他们读书,早上四点半起床,五点开始读经,读到六点多练武功,练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吃饭,吃完饭八点多开始读经,子曰学而时习之或者读易经,或者读诗经,读到十二点,十二点吃饭睡觉。下午两点开始读经,一直读读到六点。六点吃饭然后休息,晚上再读一读。那么以六个小时读中文,两个小时读英文,一天就这样做,然后没有星期六,没有星期天。没有寒假,没有暑假,这就是私塾的教育。这种教育现在应经有很多家长接受,凡是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他在两三个礼拜,最多一两个月,就看到他气质变化,而且从内心里面产生一种读书的喜悦。这种孩子立刻提升聪明,原来学校功课好的,再放回去学校,更好;原来在学校里赶不上功课的,他都名列前茅;原来在学校里面捣蛋,老师不要的孩子,变成一个正人君子。这叫文化教育之功。

    听众:王老师,挺高兴这次…真是觉得这个机会挺难得的,挺受教。我呢是孩子从三岁的时候给他教三字经,我跟他共同学习,所以觉得收获很大,对王老师这个理念这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特别地赞同,所以找了很多资料。现在孩子也在读经,但是碰到一些问题,就是第一个刚才听王老师在说,咱们这个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作为传承继承,那么在儒家这些东西列出了单子,需要孩子学的读的,那么道家的也大概有些了解。那么作为释家的这些需不需要读,作为四岁左右的孩子应该读些什么能开启他的智慧,作为入门的东西?这个我不知道有没有一个清单或者书单可以让我们作为选择,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孩子以前没有英文的基础,因为我也很赞同这种一开始就让他吸收一些这个(),如果学英语非要从苹果、香蕉开始,就一下进入他比较经典的、比较有更高智慧一些东西的一些经典的东西开始。但是我现在发现呢,我给他放这些东西,孩子因为对他们有英文的基础,他好象是不感兴趣,他说这个它很难听。他就是有一点反感的抗拒。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还是让他从基础,让他有一点基础对单词的理解之后再给他放,还是?总之我有一个感觉是不是我这个教育孩子是不是已经晚了,毕竟没有从胎教开始。谢谢,最后祝王老师心想事成。能实现在我们大陆建一些这样的书院,为传播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做更大的贡献,感谢王老师。

    王财贵老师:两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说,你的孩子四岁多,已经是很早了,你都还嫌晚,很多人要去跳楼了。所以已经很早了,很恭喜你孩子这么早就接受到读经教育。建议一下像以前你当然先读三字经,这不是很好的开始,固然已经不错,不是最好的。因为读论语的孩子自然会读三字经,读三字经完再读论语就会比较困难,所以人生越走越困难,你从最困难的教起,越走越简单,越小的孩子越不怕困难。其实小孩子都不怕困难,因为只要读么,我们当然也不要怕困难,只要读么。(家长:那现在《大学》是读完了)。《大学》读完了还不错,那这个反复这种读,读到会背诵。背诵以后会连背,整部大学,整部中庸连起来背,然后论语整部连起来背,这样最后。这是教学的模式。

    第二点,你说英文教育……(家长:我说的是释家的、佛教的……)佛教的经典是这样子,假如将来他要成为佛门龙象,那么佛经就多读一点。但是,自古以来的佛门大德也都是先读儒家、道家的书。到后来才读佛家的书,何况我们教的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所以我们是先读儒家道家,然后读读佛经。而佛经有一些特色。佛经是重重复复,许多经是一直重复的。一部经里面它的文章是重复的。像金刚经:于意云何,于意云何。很多的于意云何,所以佛经并不一定需要像论语一样,整部的这样背,除非你是为了修行。如果是为了哲学,为了智慧就不需要这样。所以我有一本佛经选,就是把佛经重要的观念、提到重要的文句,大家比较熟的地方,中国人最常引用的那些文章,收集起来。这样子把那些文章背了,将来就想要研究佛学他有一个基础。所以佛经不需要像儒家道家的经典这样子背诵整部、整部,除非你是修行人,为了修行,为了修行就是以念经为功德。但是我们不是做功德。我们是要吸收智慧,要创造文化,所以佛经是这样读。当然你也不要急,先把儒家道家的书读完再读佛经也可以。读它几部就可以了。选择几部当中的精华就可以了。因为孩子还这么小,他要了解佛经,一定要在十三岁以上甚至二三十岁以上,所以他都还有机会读,你不要烦恼。

    听众:拘束孩子的这个佛经,有一些佛经比如心经、金刚经也是开启孩子智慧的,这个是不是?

    王财贵老师:不是,都是开启智慧的基础,不是他读了现在就开启智慧,是现在读了将来是成为他开启智慧的基础,所以现在只是打基础。所以不一定是读了心经以后他就比较的聪明,他就比较有智慧,不是这样子。英文的学习是这样,我们有提倡是从经典学起,而且反复听、反复听,听得很熟悉,让他会背诵,那么孩子如果说他不喜欢听,说这个声音很怪,这是有些孩子的特殊性、个别性,因为大部分孩子不会这样讲,还有你的教学方式可能有一点不合人性。所以你不可以说,你给我听英文,现在我就要教英文,你不可以这样做。你就放着放着,要不然你一下就可以改过来。以后你就说,小朋友你走开一点,到那边玩,妈妈现在要读英文了,你就假装很改行的样子,他也就听到了。所以你不会说:坐好,听英文,这样子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孩子的天性。再来就是假如你把他送去读经班,大家都这样做,他就不会说这个无聊了。自己一个人比较难教,所以古人是易子而教。所以你要让你的孩子读经,每天读得比较多,读得比较有兴趣,进步比较快,你叫把他送去给别人教,送去有团体的地方教。这样就比较容易。孩子不会有问题的,我们懂得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很好骗。但是我们不是骗他这个意思。

    听众:(大意)您是否能推荐十部中文经典?

    王财贵老师:我只是给个建议,大家可以自己去选。我建议分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是最高深,从这里读起。中国人不读书便罢,要读书从这里读。长大了的人要读书也从这里读,一个小孩子要读书也从这里读。那么第二个顺序: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个顺序就是一些文学作品,你可以选古文、唐诗、宋词、元曲的作品。再来最低层次的作品就是蒙学的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个是比较外围的,不读也可以,要读也很简单。有一些人已经知道读经了,他们就很慎重其事教《三字经》,用一年两年时间教《三字经》。这是一种浪费。读《论语》的孩子,《三字经》大概两天三天就背完了。所以你为什么要花一年两年呢?因此要认识得深刻。有人说《三字经》比较简单,又不了解怎么简单。说《三字经》比较有节奏,有节奏更糟糕,脑神经会障碍,他不能够有丰富的发展。所以不要用有节奏的东西教太久。当然《三字经》比语文课本好了,天下最无聊的书叫语文课本。

    听众:(感受若干略)我看了您很多的资料和讲座,可能您一直在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大陆的文字改革,我们大陆的小孩子现在如果推广这个传统文化,我们是否在大陆还是以简化字为主,这是不是一个问题?

    王财贵老师:这个问题也不是故意回避,但是这个问题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刚才说了,文字是为了记载智慧,所以我们通过文字了解智慧。那么正体字可以了解智慧,简体字也可以了解智慧。它是稍微有一些缺点就是:我认为就是很丑、很难看。当然从学问的角度来看就是他不合中国人古来造字的原理。有人讲来是比较神秘,说这个信息量承载不够,信息量错误。他说汉字有他的信息量,那这个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总之,我是以义理为标准,以哲学、以智慧为标准就比较不看重这些事。但是假如有人提起来,我当然是希望大陆能够恢复正体字。可能有这个迹象,因为宋祖英她都敢出来说了。所以这个可能会渐渐营造民意。所以我们大家以后有机会的时候也都表态表态。我看这个也不是引蛇出洞,将来秋后算账,大概不会再搞这一套了。所以大家现在表态已经无所谓了。然后一提到简体字,我就又要讲胡适之了。这个毛泽东只不过实施胡适之的第一步而已。胡适之最高的目的是要废除汉字,全部变成罗马拼音。他提出这个以后很多人都反对。所以他就说那先简化,简化得跟符号一样。毛泽东只不过实施,简化得还像个中国字。所以这是时代的一种不幸,刚才我们一直讲我们要对五四做一个重新的反省。那么包括这一项也都可以反省。那么如果这样子的话,全国的国民都有这个自觉,他很快就能恢复。纵使政府还不能恢复,因为政府是一个大机器,机器要转换很难么。那么民间这个互相通信、写作之中就是多多采用,久而久之也就好了,也就能够改过来。现在儿童读经的这个课本,台湾是繁体字,但大陆出版的他们都出版简体字,因为出繁体字政府是不允许的。你自己私下读可以,不能出版。现在我在北京成立了一个读经推广中心,这个推广中心也准备在,准备一系列的在推广教材,中文教材、英文教材甚至德文、法文、日文、拉丁文、希腊文都要整套的出来。那么有关中文方面,我依照大陆学者的一些观念,就是识繁写简,那么就是读简识繁:一本书主要的版面都是简体字。然后在这个版面下面留下两三行用小字列出繁体字,他可以对照。这页的简体字就对照着这页的繁体字。那么他读书是读简体字,但是小孩子他的心灵很活泼,他的眼睛所及之处就留下印象。所以他随时读,随时记,到最后繁体字不教就会了。所以这是一个方便法门。那么将来我们读经的孩子所谓的琴棋书画,对于书法是要学的。还好中国大陆的书法界还大量保持写繁体字的传统。写简体字只是为了广告写的。一般的写作品大多数都是繁体字。我去看书法展览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繁体字。所以将来我们读经的孩子如果对所谓琴棋书画,他对书法也有学的,一学书法他就一定写繁体字。所以这是我们民间的可行之道。这也是协助我们国家在大机器还转不过来的时候,我们慢慢地一面是自求多福,一面是给国家一个参考。如果很多人都是用,那我们政府做起事来会比较方便。所以政府有时候也要顺应民意。我也曾经跟一些人交往过,有些人是没有这种觉醒,他也觉得这个无所谓,甚至他还说那既然是这么流行了,何必再改呢?但是像我们各位,对于文化的关怀比较深切,往往都已经能够有这种要求。我们希望,透过对文化的关切,而自然有这种要求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国学社所应该努力的方向。那么如果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政府要改变,比较容易。要不政府只会……我自己打自己嘴巴,政府是拉不下这个脸的。所以,我们是要给他台阶下,我们每一个人去做努力。量变引起质变。(掌声)

    听众:我在美国生活二十年,回到中国来,因为我们非常爱国,爱中国文化,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学到这个,所以我想来这个读经班。我自己在美国的一个小学,做过义工,一个特别大的特点,是我们比较缺乏批判性思维。他们比较强调这个逻辑的思维,批判的思维,西方认为这个批判性的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从小学什么东西的时候要去理解,会去质疑有没有道理,觉得自己接受么,然后他们会和父母沟通。这样子呢,我们会观察到他学生文化基础很差,但是他的这一套,这种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这个系统是经过训练的,他的这个人,在大学的通才教育出来以后,有个解决问题基本的能力在里面,所以呢,感觉到他有一定的创新精神……那么咱们这个读经的系统呢,读经典,背经,根据教授的见解,我们怎么样呢?也有这个方面的创造力的培养吗?这点我还没有领悟到。我们现在领悟到的是,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中国文化,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的中国文化是非常伟大,我们先把传统文化装我住了,我们再吸取西方的那些东西,这样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我们。但如果读经教育的话,在这个创造力方面怎么实践?

    王财贵老师: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特别的成就,这个也关系到他们的教育,从小就培养认知这方面的能力,思辩,理解,运用,综合,批判,创造,这是一系列的文章,都是由于人类能力中有一种理解的能力,而且做最恰当的理解,所以他对别人不恰当的理解会有反应,然后把不恰当的理解进行批判,所以西方人在这方面的开发是相当完整的,刚才讲过了,西方的东西我们要学。但是放在教育上,怎么样使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批判创造性能力,能够增强,西方人并不见得他们做的最好。他们只是从小就希望他们这样,他们走了一边的路。刚才讲,要理解,要运用,要综合批判,甚至要创造,那是理解力增强以后。而理解力只在13岁后才慢慢好。那13岁之前呢,是吸收能力很好。所以美国人呢不叫他吸收伟大的智慧,从小就叫他理解,理解什么呢?理解小猫小狗。所美国人教孩子就教小猫小狗的事。那中国也学美国的教育,教小猫小狗的事。人家不对的,我们学好了。那这个在这么小的年纪,他的理解能力是不好的,但是也放任他去理解,他的理解是很浅的,也无所谓。所以美国的教师对孩子随便讲,讲错了,讲得很肤浅。美国老师不会责备他对不对。假如责备他,就不敢教了吧。所以中国人不会思考,不是从小没有给他思考,是从小就被压抑的思考,不让他自由。那么现在我教育,该吸收的就要吸收。所以13岁之前,让他把人类最伟大的智慧都吸收到肚子里面,该理解的时候就会去理解;尤其在吸收教育的时候,促进脑神经发展。脑神经就是理解的一个交通管道,理解的一个主体,一个主体建构。所以读经的孩子很聪明,等他慢慢张大,理解力越好。而且读经的孩子,他是非常注重和平的。他不会偏激,不会片面,不会先入为主。所以这个孩子的理解能力最好,批判能力最强。所以,将来,以我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超过外国,从小就理解,超过外国,从小就批判的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是要培养出比美国人还好的人才。假如跟着美国走,我们中国也会象美国一样,日渐衰弱。

    听众:可是我还是有一点关注,就是这个小孩儿,因为读经的时候,读经是古文吗,和我们这个社会是有一个差距在里面的,那么他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个东西,他就是背下了的。我就是担心他会养成这种习惯,有些东西不太理解,但背下来就算是完事了,所以他就是没有在理解上有一个习惯……因为我也在国外看到中国学生的情况就是:到美国以后,他批判性思维建立不起来了,已经太大了。所以我们要关注这件事,如果他背背背,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要担心他形成了一个如果背下来了就好,理解不理解没有关系,如果他养成了这个习惯后,你再让他去批判,他做不到,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王财贵老师:我要提醒你一点,你的孩子是活的。你一定要记住。一个活的生命,越长大是越喜欢理解。尤其长大到13岁以上,基本以理解为他的生命的核心。所以你不要怕他不去了解。而一个教导读经的人,他该理解的时候就给他理解,所以该背诵的时候尽量让他背诵,等到他该了解的时候就给他理解。我们学校的教育是,他不理解的时候,硬要他理解,等到他能理解的时候,不让他有一个广阔的心胸,我们教他?只能够老师这一套,只能够体制这一套,所以我们不是小时侯读经把我们的学生教的去美国读书不会思考,是因为我们从小教他思考,所以他不会思考。

    听众:年龄大了以后,习惯养成的……

    王财贵老师:习惯不是因为小时候背书造成的,是因为他的思考受控制,他做太多的习题,受控制,象读经的孩子怎么学习思考。比如说数学,数学不是训练思考的吗?用数学做代表比较容易说明了。我们孩子怎么学数学的?有一个父亲跟我说,带着孩子来看我,这个孩子现在6岁,他不让他上小学的,为什么,因为他从幼儿园,开始就读经,一面读经,他就一边教他数学,到6岁的时候,他把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都算完了,还要上小学吗?他因为记忆力好,提高理解力,早一点学习。还有一个私塾,整天8个小时读经吗?他很少时间学数学,但家长又喜欢他学数学,希望他不要落后,所以每个礼拜用2个小时读数学,他都能够跟着上,他的数学比以前还好。比一般的孩子还好,他也可以超前学习。然后一种学习的数学方法就是,不学习。就是搁置下来不学习。到了适当的时候,再给他学习。所以小学一二三四五年级都不学数学。到6年级开始学数学。用5年时间读经,他不学数学,不学思考,但是他不会思考吗?刚才说过,人类的生命,自然往思考方面发展。只是你的记忆能力越发展越弱。理解能力越发展越强。所以你不要怕不训练思考,就不会思考。只是你不压抑他,他就会思考。所以到了6年级,他做数学。6年级来了13岁,他满肚子都是学问了,他做数学。怎么做,从1年级开始做,用1年级数学给他做,2+2=4。他多久能把一年纪的数学学完呢?一天。所以,我们现在1年级的孩子,都浪费了一年。人家一天就学完。而且是满心欢喜。所以我们读经班的孩子是不教数学的。数学全部自己算。你会算就算上去,不会算就停在那里。甚至你再做以前的。所以假如有4年级的孩子来读经,全天读经,他要学数学,我们就问他说,你4年级数学会不会?他说会,你就做5,6年级数学,做到你不会做,所以,超前。假如他说,我4年级不会,那你3年级会不会,不会,做1年级,2年级,所以数学是不可以按照年龄来分配的。现在整个中国教数学,就按照年龄来分配。美国虽然也有年龄的分配,但是美国老师比较放任,他们随便做,因为他们不学就会嘛。那我们数学不学就会,随便就做啊所以读经的,这个团体,教他数学的方法刚好跟美国人一样,但是比国人还要精到。因为美国人太放任了。所以将来中国人的思考比美国人还要精到。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全世界一流人才。我们中国文化的能力,继承古人,超越现代的中国人。我们西方文化的能力,是超越西方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了。不是说,我们光读经,把西方的摆在一边。刚才不是讲过吗?现在大时代,我们中西都要学。所以,你不要害怕。我希望你对于我的读经的理论多多再去了解。这些问题问的人太多了,因为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嘛。那已经都解决了。从哪里解决?从人心来解决。

    听众:也就是说因为小孩子他是有理解能力,他在背经过程中,他还是试图去理解经。

    王财贵老师:对啊对,你不要烦恼他没有理解能力,尤其他将来,已经有很深的文化教养了,他全部知道中西的伟大智慧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批判才是有品质的。你看美国孩子学批判,那个小学生做批判,乱批判一通,只是美国老师知道,孩子就是不懂嘛。孩子童言无忌嘛。我们中国老师就不准他童言无忌嘛。一定要照老师的讲嘛,懂吗。你理解他干什么呢?一个小学生会作文,作的比别的小学生好,他做什么呢?他能够流传一百年吗?所以,没有意义。教小孩子理解是没有意义的。他吸收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给他吸收?所以美国的教育要失败的。你等着瞧好了。

    主持人:如果大家还有问题可以点击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通过BAIDU或GOOGLE读经网。在这个网站上王老师对所有的问题几乎有几百万字的回答。如果需要也可以与北京的读经教育推广中心联系,可以留下我的电话15810552807,方哲萱)

    整理者:慕容浩、王坤、陈出林、成枫锋、徐仙萍、李芸鑫、胡翔、崔迅铭、李芬、彭璐珞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195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