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文章选登

赵世举:雅学与文化论纲
【时间:2009/8/18 】 【来源:古汉语研究 1993年第1期 】 【作者: 赵世举】 【已经浏览3001 次】

    雅学的产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它又是以文化为成因和服务对象,因而雅学与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具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弄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从文化视角摸清雅学的成因、动因及轨迹,对雅学进行科学总结和建构,而且还可以借助雅学宝藏来探寻某些文化秘密,为文化史的建构提供宝贵的材料,本文仅选择几个不(?)的角度,就雅学与文化的关系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引起方家的关注。

一、雅学的产生与经学

    雅学之祖《尔雅》,不少学者都认为它是解经之作(或曰“经传的纂集”),郑玄、王充、欧阳修、朱熹、戴震等等都主此说。①这种观点固然有些偏颇,——因为《尔雅》所及除经之外,尚涉《楚辞》、《庄子》、《吕氏春秋》、《国语》、《穆天子传》等,然而,也不能说它全无道理。《尔雅》所释毕竟多为经中语词,且多与《毛诗诂训传》相合。这说明它至少在客观上与经有不解之缘。

    早在《尔雅》成书之前,经书已立,据《庄子·天运篇》载:“孔子谓老带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而且,自先秦,学者论辩讲学,便常常称引经典,以说理立论,装点文采,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又云:·“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可见,那时经书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治经渐成时尚,然而,由于有些经书历时久远,书中的一些词句时人已难理解,这样,对经书中的一些难解词句进行训释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于是一些学者便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对难读经书进行词句训释或大义阐发〔这就是所谓训诂)。那些散见各处的训释材料,便奠定了雅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尔后,在多种原因和实际需要的促使下,②有人便对那些经书训释及其他典籍训释的材料,进行搜罗筛选、归纳解析,而递相编就《尔雅》一书。《尔雅》的出现便是雅学的正式诞生。

    雅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经学。但同时它也为经学提供了服务。进而,经学又反过来从一个方面推动着雅学的发展。

    汉代自文景以来便开始重视经学,尤其是到了武帝时代,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传习儒经,风行天下,经学大昌。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由于秦火之焚和楚汉之争,儒家经典散佚殆尽,虽有搜罗口授,但说家各异,且加之去古渐远,古义难解,这给儒经的传习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形势之下,《尔雅》这部较好保存了先秦古词古义的难得之作,便倍受青睐,成为儒生们传习儒经的重要工具,刘歆即曾召募能为《尔雅》者千余人讲论庭中。(见《汉书·楚元王传》)甚至还得到皇帝的重视:“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赵岐《孟子题辞》》:“武帝初置博士,取学通有修,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为之。”(《旧汉仪》)尤其是到了后来,由于《尔雅》与经学关系之密,其地位大升。《汉书·艺文志》把它附在六艺类《孝经》之后,《隋书·经籍志》把它置于经部《论语》之后,这实际上都已把它视与经同。到了唐文宗太和年间,有人就径直把它与《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合刻,并称十二经,立石国学。这便正式确立了《尔雅》“经”的地位。于是更受经师儒士推崇,从而也就更加密切了雅学与经学的关系。清代学者钱大昕指出:“夫六经之旨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训诂而能知道者。欲穷六经之旨,必自《尔雅》始。”③由此可见,雅学与经学关系之密、作用之大。

    雅学与经学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于《尔雅》一书的受庞,而且体现于诸多方面。仅就汉代而言,例如,由于经学的发达等原因,新的训诂材料日益增多,随之出现了《小尔雅》等新的雅书,丰富了雅学的内容。又如,作为雅书重要支派的《方言》、《释名》的异军突起(实际上它们也标志着雅学新领域的开拓和建立),也向样受到了经学的极大影响。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经学在客观上为雅学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材料,开拓了路径,带来了动力,甚至创造了政治条件,而雅学则在客观上为经学的发展准备了依据.提供了工具、带来了便利,二者相互影响,也相互推动。

二、雅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兴衰

    雅学作为一门学术,其发生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与社会的兴衰紧相关联。

    先秦时期,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华夏各民族的文化日益繁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学术兴隆,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秦统一天下之后,推行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一系列文化政策。刘汉政权的“与民休息”的策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巩固,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社会文化氛围之下,雅学诞生了,并显示出勃勃生机。不仅出现了《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等奠基性著作,而且治《雅》也蔚然成风。到汉末,雅学即规模初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一个大动荡时期,但社会经济也出现了一些阶段性和地区性繁荣,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玄学大兴,儒释道斗胜,学术空气颇为活跃,从而也促使雅学从成熟走向兴盛。治雅者增多,研容领域日渐拓宽,探过的问题更加深入,方法、手段、体式也日趋多样化。值得称道的有:魏张揖的《广雅》广增《尔雅》之所未备;晋郭璞的《尔雅注》集众注之大成,发前人之未发,吴韦昭的《辨释名》、晋李轨的《小尔雅略解》开群雅研究之先河:梁沈旋《集注尔雅》为《雅》注“集解体”之先导;魏孙炎《尔雅音义》为系统音释之发端。

    与此相类,正是由于社会兴衰的巨大影响,雅学发展到唐宋时期便出现了变革,发展到元明时期则走向了衰落,发展到清代及晚近则又得以复兴,发展到建国以后则日趋深入。这都充分表明了雅学与社会兴盛的密切关联。④

三、雅学与民族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交流是世界各民族——尤其是先进民族共有的现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现代考古成果表明,中华民族与外民族的交流史,可以上溯到史前社会。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的广泛的文化交流、博采众长的文化融聚力和自身的旺盛生命力,铸就了优秀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在雅学中也留有较深的印迹。一方面,民族文化的交流为雅学提供了新课题、新材料、新方法,丰富了其内容;另一方面,雅学成果也为民族文化的交流解决了某些问题,提供了某些服务。

    择其要而言,《尔雅》、《方言》中某些难于理解的语词或被视为方言的语词,有些实际上就是古华夏族与域内兄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吸收的非汉语成分的遗迹。汉代伴随与古印度的文化交往,传入了佛教和梵文,由于梵文拼音原理的启发,东汉学者便创制了反切方法。于是魏人孙炎便利用反切方法撰成《尔雅音义》一书,这不仅是为《雅》著系统注音之发端(也是我国月前可见的系统运用反切注音的最早著作),更重要的是,为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可谓雅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创,给雅学带来了新起色。随着与兄弟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语言沟通成为迫切需要,于是很早就出现了专门辑释兄弟民族语言词语的雅学专著。较有名的如宋代的《番尔雅》,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该书“不载撰人姓名。以夏人语,依《尔雅》体,译以华言。”又如宋代刘温润的《羌尔雅》、清代周春的《佛尔雅》、王初桐的《西域尔雅》等。这便扩大了雅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雅学的内容,同时也解决了民族交往中的一些语言障碍,并为后代的异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方语言学理论传入我国,这便给传统的雅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雅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手段的革新,进而使之走向更为科学的轨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雅学与科学文化的发展

    科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对雅学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科学文化的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升华的成果,又是人们认识进一步升华的条件。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雅学的发展也日渐科学和深化。

    其一、这种影响表现在词语训释上,就是更为精细、准解、全面(尤其是对名物的训释表现得更为突出,若把《埤雅》、《尔雅翼》与《尔雅》相对照,即可一目了然),且能不断纠谬补缺(如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就是这方面的杰作)。

    其二、这种影响表现在雅学形式上,就是丰富多彩,且日渐专门化。例如早期的雅著《尔雅》、《小尔雅》、《广雅》等都是兼罗百科,结果是广而不全,博而不深。自唐之后,则出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专门性仿雅著作。仅就唐代而言,就有专释中草药异称的《石药尔雅》、专释方言的《蜀尔雅》等。后代又出现了专释异族语词的《羌尔雅》、专释双音节词语的《骈雅》、专释陶瓷学术语的《陶雅》、专释单方验方的《串雅》等等,不胜枚举。⑤此外在词目的分类、编排上,也不断改进、日渐精细、科学、适用。

    其三、这种影响表现在雅学方法、手段上,就是日趋科学和多样化。例如,辨证法的发展之于雅学理论方法的革新,反切法的创制、音学原理的认识之于雅学的语音研究,西方语言理论的传入和汉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之于雅学中历史比较法、系统方法、结构理论的运用,计算机的推广之于雅学中统计方法的使用,等等,不一而足。

    其四、这种影响表现在雅学内容上,就是日益丰富。从总体上说,既有雅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又有专书、专题、专词的专门研究和新的仿雅著作的编纂。既有对普通语词的研究,又有对专有名词术语和特殊词语及非汉语词语的研究。既有在雅学领域内进行单科研究,又有旁及他科进行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仅以对普通语词的研究为例,既有一般性综合研究(如《尔雅》),又有方言专门研究(如《方言》),又有语源专门研究(如《释名》),又有兄弟民族语言研究(如《西域尔雅》),又有多音节词语研究(如〈骈雅》),又有形异义同词语的研究(如《别雅》),又有叠音词语研究(如《叠雅》,又有俗言俚语的研究(如《稗雅》),又有一书词语研究(如《毛雅》、《说雅》)等等。再就单词训释来说,由过去的只言片语的模糊训释,发展为广征博引、准确详解,这也是雅学内容丰富的表现之一。

    雅学的这些显著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科学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

    以上是就科学文化的发展对雅学的影响而言的。反之,雅学对科学文化同样不无作用。比如,雅学成果可为文化史的研究提供难得的依据,可为各种专业史的建构提供宝贵的资料,可为邻近学科提供良好的借鉴。尤其是对于语言学、辞书学等学科,更具重要意义。同时,雅学作为科学文化的一个分子,其发展本身就是对科学文化的丰富。

五、雅学的文化开发价值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雅学与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雅学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开发价值,仪就历代积累下来的庞大的雅书系列而言,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极为珍贵的财富,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藏。这里仅举数例(笔者将另有专论)。

    1.一些较早的雅学著作(比如《尔雅》),为我们保留了很多史前信息,有学者誉之“活的社会化石”,我们完全可以据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来解远古之谜,来探寻初民的足迹,从而帮助重现史前社会的基本面貌,进一步探究人类诞生及发展的历史。

    2.如前所述,雅学与民族文化交流关系密切,因而我们可以借助历代雅书中保留下来的异民族语言成分,再参照其他史料,进行多侧面的深入研究,从而去探寻古华夏族与域内兄弟民族融合和与域外民族交往的历史线索,进而帮助理清中华民族的融合史和与域外民族的交往史。

    3.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条要津,尤其对我国古代宗法性社会而言,更显重要。而亲属称谓是婚姻关系的镜象,研究亲属称谓对于弄清婚姻关系(尤其是原始婚姻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国古代雅书自始就十分重视亲属称谓的收集和诠释,保留了很多难得的原始资料,为我们探寻古代婚姻关系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方面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4.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出贡献之一,至今仍深受世界青睐,在雅书中,除散见于各处的数量极为可观的一些有关中医中药的训释之外,还有《石药尔雅》、《本草尔雅》、《串雅》等专门性著作。全面收集整理、认真研究探讨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挖掘中医中药这个无穷宝库,施益人类,也同样功德无量。

    此外,雅学在语言学,辞书学、经学、文学,甚至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宗教学、工艺科学等方面,同样具有大小不等的开发价值。这些都有待于来者。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师专;邮政编码430000)

    [注释]

    ① 郑玄说:《尔雅》“以释六艺之旨”(《驳五经异义》);王充说:“《尔雅》之书,五经之训故。”(《论衡·是应》);欧阳修说:《尔雅》系“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之言”(《诗本义》);朱熹说,《尔雅》乃“取传注以作”(《诗本义》引);戴震说:《尔雅》,《六经》之通释也”(《尔雅》注疏笺补序〉)。
    ② 参见拙作《雅学史初探》(上)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期。
    ③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与晦之论〈尔雅〉书》。
    ④ 参见拙作《雅学史初探(上、下)》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2期,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期。
    ⑤ 详见拙作《历代雅书述略(上、下)》载《辞书研究》1991年第3期、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803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