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百科 > 人文通识

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施静翰)
【时间:2007/7/14 】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 【作者: 施静翰】 【已经浏览2855 次】

 2001-10-23

    【摘要】综合理科应该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综合理科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制约,确立人文精神目标在当前对社会和学生个体都具有权大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理科从现代社会的需要出发,打破了原有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用全新的课程观,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自然地理等等学科,及其与此相关但又难以归类的边缘学科和边缘知识,从内容、结构和功能方面进行有机整合,编排成一门学科。它充分凸现了自然科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反映了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指执着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高扬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并坚持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传统观念认为,综合理科和人文精神是毫不相关的。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隶属于两类完全不同性质的学科范畴,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分别属于两类不同的学科,这两类学科各自具有特定的价值,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只有在这两类学科中各自得到培养和激发。因此,以往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仅仅确立了综合理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列入教学目标。例如广东省编的《综合理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增强对自身、社会和现代科技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而在现代科学研究、现代学科研究和现代学科建设中,许多教育家和科学家都不再把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对立起来,不再把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截然割裂开来,不再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分割开来。休漠说过:“一切学科对于人类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科学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但它们总是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事实上,在每一项科技成果和每一次科技进步中,甚至在每一项科技成果所导致的灾难中,都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两者在相互作用;它们有的是互相促进,也有的是互相制约,甚至互相背离。它们各具特色的关系给人类世界带来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效应,甚至涉及人类的生死存亡,所以,很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列入教学目标。而且从当前社会和中小学生的现状分析,通过综合理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一、综合理科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

    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最基本之点,由该学科本身的构成和属性所决定的。虽然从表面上看,综合理科和科学精神紧密相关而与人文精神形同陌路,但通过对综合理科的许多内容和方法深入分析,不难发现,近、现代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孤立地在人文范畴内成长的。无数事实表明,人性是随着科学发现而一步步地提升的。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是培养民族新观念、新精神的催化剂。新的科学知识一旦进入人们的认识结构,必然会同原有的认识结构发生作用,从而丰富、深化或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的自然属性作了最深刻的揭示,使人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上帝的创造物,而是由生物进化而成的,人的原罪也由此而不复存在。人们毋需在人间赎罪,而必须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科学的发展,并不局限于研究对象本身所发生的进步和变化,它总是要提出新的概念,开拓新的传统,使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至整个文化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类能重新定位自己,进而拥有一个逐渐进步、更为深刻的人文观念,为人的生命寻为更有意义的人文价值。

    影响人们观念的不仅仅是新的科学知识内容本身,还包括科学家对待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的一系列态度和精神。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行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科学家的任何科研活动都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活动一样,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许多科学家无论在从事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在应用科研成果,甚至对自己生死存亡的态度上,都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和人的理想的极大重视,对人文精神的执着追求。从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中,我们可以强烈地体会到他对近代科学思想中机械还原论思潮的不绝。他的思想一直被人们所称颂。许多科学家的一生,在致力于科研活动的同时,处处重视人的价值,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楷模。如爱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人类的正义感出发,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抢在纳粹德国以前研制原子弹;当研制成功以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一起,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还有一些科学家苦苦寻求人生的理想,追求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如布鲁纳,为了坚持"日心说",在罗马监狱被关押八年,遭到宗教裁判所最严厉的审判,并被判处火刑。在临死前,只要亲吻升到他唇边的十字架,便可得救。但是他以他的生命捍卫了科学的真理,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深深地蕴涵着科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精神。它们和科学知识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综合理科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态度,具有极大的效果和作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断定,综合理科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这也说明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列入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二、培养人文精神是综合理科应有的价值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尽管学科的属性并不随着人们的认识而转移,但它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不一定能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由于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目标的制订者在认识论、价值观和社会学上拥有不同的理念,因此,对综合理科的价值目标,就有不同的舍取。所以,对于综合理科的价值定位非常重要。叶澜说过:"价值取向是人对宏观事物及自己利益的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在实现事物价值的方面,是事物的价值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状态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课程的价值定位,完全取决于课程设计者的目的和意图。尽管有许多科学知识可以促使人文观念的建立和深化,但在学校教学中不设立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科学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学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定位,便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如美国在五十年代进行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自然科学》这门学科,可是他们确立的学科的价值在于赶超苏联,争霸太空。因此,在学校教学中,非常重视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培养科学精神,而放弃人文精神的目标。其结果,只能培养出追求纯科学、纯理性的科技精英,培养出为争霸太空而不择手段的科学狂人,而使整个世界承受难以预料的恶果。

    怎样正确认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人类经过了思考和选择,甚至付出了代价。任何科技成果的价值是中立的。如"克隆"技术,它可以克隆人的组织、器官,用于救死扶伤,但也可以克隆出很多战争狂人、经济大鳄,扰得天下大乱。又如原子能,可以用作医疗、能源,也可以杀伤人类,甚至摧毁地球。许多有远见卓识的人们形象地表示,在新世纪的发展中,科学技术是桨,人文精神是舵。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唯一依据和唯一目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本身就需要人文精神的制约。在综合理科中,确立人文精神的目标的真谛,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学会对科技成果的正确选择、舍取和使用。还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追求纯科学的客观性、严密性和精确性,既有求真、求实,敢于对世界的利用和改造,由此增加人类的幸福和力量的一面,又有排除一切人情世故,甚至冷漠地、残酷地对待人类,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律运行的一面,如果在人生的范畴内,摒弃了人性而追求纯粹的科学规律,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畸形。所以,综合理科的教学目标既要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精神,又要让人文精神渗透于科学精神,坚定地捍卫人的感情、欲望和生命的尊严,并向科学提出挑战,反对理性扩张和科学对人的压抑。

    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要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互相依存。没有科学精神方面的目标,学生的综合理科学习将失去最基本的意义,而人文精神也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人文精神方面的目标,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能很好地把握科学精神,将来不能很好地造福于人类。两者的对立和缺乏,都将导致难以预料的灾难。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还要求这两者之间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爆炸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希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更为完善,层次更为提高,内容更为丰富,所以两者之间不能以削弱对方为前提,不以牺牲对方为代价,而双方都应该加强。表现在综合理科中,不仅仅在于建立比分科课程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学生掌握全方位、高层次、网络型的科学知识结构,更要培养高尚的人文素养,使他们理顺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人们产生更多的进步、安定的因素。

    三、确立人文精神目标的社会价值和学生个体价值

    确立综合理科的教学目标,还取决于当前的社会与学生的需要。不和社会发展,人们的需要相联系的事物,都将失去它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任何事物,肯定不会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越是为社会发展所必需,为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教学目标,便越有价值。

    自然科学在近代社会中一直突飞猛进。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广,知识的代谢率之高,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自从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论断之后,科学知识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扶摇直上,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它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其它学科。当前的中小学生拥有比任何年代的学生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他们是道德水平却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个人的成就感畸形发展,酗酒、吸毒、性乱等等恶习屡见不鲜,中小学生的自杀、凶杀案件不但没有减少,而在选择谋害对象上却越来越丧失人道,有的甚至残害双亲,作案的方法越来越"高明",运用了现代化科技知识手段。许多学生的精神无所皈依,人生的目标模糊不清,对自己的价值不能正确估量。这些造成了人类的个体危机,会导致人的异化、物化和兽化,结局相当可悲。

    科技的高度发展还造成了人类世界危机。二战以后,科技发现一个紧接着一个,间隔越来越短,各个国家之间在高新科技方面的竞争越演越烈,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却层出不穷,触目惊心:经济盲目增长,导致资源浪费、通货膨胀和过度消费;自然界毁坏,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南北贫富更加悬殊,东西对抗更加激烈,等等等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由此可见,人们并未从科技增长中得到安定感和幸福感。现代科技所创造的物质力量,足以在瞬间毁灭好几个地球,彻底毁灭人类。

    解决这些危机,是当前世界上各国家、各个民族的当务之急。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于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究其原因,不在于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缺乏,也不在于人们的科学知识结构的缺陷,而在于人文精神的滑坡。由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偏颇,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注重逻辑化、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编排,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而极大地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精神需求,也严重地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性问题。其实,科学技术无论发展到多高程度,人类无论发展到多高水平,都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健康走向。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综合理科全面的,有效的学习,使他们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中综合性地探究人的存在、本质和价值,使他们的社会理想,生存意识和自我实现得到升华。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当前社会所必需,为学生成长所必需,因此,也为学校教学所必需。这就决定了确立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的社会价值和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我们对学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目标也由过去的单一目标向多重目标迈进。综合理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双向平衡,协调发展。怀海特指出:“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现在,许多学科提倡科学人文主义,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它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的发展观。它的最高境界,是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同和补充中,促进人和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自身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4706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