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张立勇: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问题
【时间:2014/11/19 】 【来源: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1月 】 【作者: 张立勇】 【已经浏览2620 次】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老师教学的方法单一枯燥;教材选用不当等问题,使得大学语文教学没有能够达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本文将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追寻问题存在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课程设置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的任务。而高质量人才从内涵上来讲包含如下的几层内容:1、拥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这是成为高质量人才的基础。而知识储备,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做了很多,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已经给学生们灌输了相当多的基础知识,使得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已经不是当务之急。2、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国所用。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许多人在享受良好的物质条件的时候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是需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换来的,缺乏感恩的思想。所以有了知识,并不意味着就是人才,并且知识本身也不是单一的静止的内容,它包括知和识,即学问和学识,有了学问,不一定有学识,没有学识,不知道学为何用,仍不能算是人才。3、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有高的情商。所谓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在现实社会中,情商的高低,决定着人的一生成败。而大学作为人生理想形成的重要阶段,锤炼情商是重要任务之一。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将承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善其文化心理结构,真正成为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有用之才。

    但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呈现出理想中的状态。具体表现为:1、学生选课目的明确但不正确。在学分制情况下学生选取大学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获得2个学分,原因是大学语文课程听起来不是很枯燥,并且容易通过。2、课程安排不很合理。大学语文课往往安排在下午的7、8节,按照人的生理规律来讲,这段时间是最佳的锻炼时间,而安排学生在教室里听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谆谆教诲,有些不合时宜。3、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按照大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应该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很强的责任心,但是现实情况是,中文系的课程少,为了完成工作量,只好安排一些年轻的教师去上大学语文课,并且对大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力度不足,造成了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有待提高。4、全校公选集体上课,学生知识层次差别较大。由于全校公选课,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什么时间上课,这样使得一个老师所带的班级中就汇集了许多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造成教师上课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听不懂害怕上课,一些学生认为太浅觉得上课没有意思,减弱学习兴趣。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大学语文课程尽管轰轰烈烈,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如何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呢?因材施教很重要。

    首先将学生分流,解决层次不同的问题。根据2008年广西高校招生各批次控制分数线显示来看,本科第一批理工科501分,文史科521分,第一批预科班分别降80分录取。第二批理工和文史成绩分别是440分和470分,第三批分别是370分和410分。而艺术和体育类入学文化课成绩分别为二本理工264分,文史282分,高职专科成绩达到200分以上即可入学。而以上所列的学生在入学之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选修大学语文课程,给任课老师讲课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将知识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班级里,这样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文心雕龙》中有一段关于《离骚》阅读接受情况的一段话:“才高者宛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讲的是对于《离骚》作品的内容,才华盖世的作家,便会吸收屈原艺术构思的精华;只具有一般能力的作者,便喜欢寻找其中美丽的词藻;喜欢吟诵的读者,便爱好玩味其中关于山水的描写;至于初学的儿童,便只能懂得拾取其中关于香草美人的比喻了。同样的道理,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任课老师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得各层次的学生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大学语文的功效。例如《长恨歌》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可以酌情的选择不同的讲授重点。对于本科一二批的学生,可以重点讲授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再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对于本科三批理工和艺术体育类的学生,可重点讲授文章中精美的语句,使学生在对这些语句的阅读理解过程中体验到文章的迷人魅力,增加文学知识的积累,体验作者深厚的感情;而对专科班的学生,则要重点从文章字、句、段的解读入手,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让他们了解作者、作品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和故事缘由,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角度来对主人公的行为作出自己的判断。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课程中学到自己能够接受的东西,从而提高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教材选择不当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方法单一。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材,都是教材编写组成员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文学史上出现的经典的文章,都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文学作品最高的水平,在几十篇文章中选择若干篇来给学生讲授,余地还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教学方法不进行改革,不论什么版本的教材都“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依然像高中语文那样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势必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大学生的记忆方式已经从认知记忆发展到了理解记忆,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够让他们记忆深刻,并且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大学生充满理想和朝气,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会受到他们的抵制与排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操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文体类别,设计教学方案。大学语文所选的文章包括诸多文体,不同文体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小说,讲课时就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师惟妙惟肖的讲述体现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散文讲授时可以找些背景音乐来配合文章的阅读,使学生处于有一种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散文的优美;诗歌教学,可以组织学生以赛诗会的形式来参与,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诵中体会诗歌的内涵;戏剧教学,更可以走出教室,指导学生排练一场生动的人生戏剧等等。2、加强师生互动,师生思路并行。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学生的注意中心,使学生的思路能够和教师保持一致。这样上下互动,互相鼓励,教学相长,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3、给予学生自由,相信学生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迫学生做什么,没有必要使用过多的命令口吻来让学生“不许说话”“不要看课外书”“别玩手机等”。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而心理未完全成熟的发育阶段,任课教师的斥责往往会带来逆反心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尽量采取讲课停下来,微笑着看着学生,让他(她)自己意识到或别的同学提醒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教师给学生面子,学生也会知情达理。

    第三,改善考核方式。大学语文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前后或课间,有学生过来问“老师,这门课怎么考试啊?”每当这个时候,师生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真种情况的出现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中来寻求知识,而是在某种压力下来完成某种任务(例如得到2个学分)。压力状态下的被迫学习怎么可能达到理想效果呢?语文教学,小学学字,中学学词,到了大学主要是通过文学经典作品的鉴赏进行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培养。但是大学语文考核的时候,又免不了进行考试,考试就不能脱离课本内容,不脱离课本内容就很难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最终还是一纸成绩来决定学生能否得到那2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提倡的是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实施的是应试教育,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起点。所以,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建议采取老师灵活计分的方式对每个同学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总的原则是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扬其所长。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学方法灵活的基础上随堂进行考核,择优计分。例如:讲述《语言的功能和陷阱》时,老师可以找几个同学进行分段演讲,对演讲表现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演讲技巧,而表现好的同学直接给分,记入期末成绩。同样的,戏剧表演好的给高分,讲故事好的给高分,朗诵诗歌好的给高分,对问题有独到见解的给高分等等,用实践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用分数来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习和进步的信心。这种计分方式总比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成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要爱学生。大学师生关系冷漠有很多的社会原因,但是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课程,又十分需要师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对受教者不好约束,只能对施教者的教师进行要求,在通过教师来传达影响学生使之产生共鸣。如何爱学生,关键一点就是教师要充满感情来讲课,通过自己的真情润色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挚与可爱。相信教师用真情浸透的教学必能够得到学生的回应,用真情换得真心,是师德的要求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907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