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作家研究

张中行谈废名
【时间:2014/5/29 】 【来源:《负暄琐话》 】 【作者: 张中行】 【已经浏览2983 次】

  (张中行)

 

废名是别号。取义的可能性有三:一是放弃姓名之名,二是放弃声名之名,三是既放弃姓名之名又放弃声名之名。所取究竟为哪一种,可惜我没有问他,时至今日,他作古已经近二十年,只得存疑了。他有姓名之名,是冯文炳。也不少声名之名,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写了不少小说,出版的有《竹林的故事》《桃园》《枣》(桥》《莫须有先生传》几种。他是苦雨斋(周作人)四弟子之一(其他三人为江绍原、俞平伯、沈启无),所以作品多有苦雨斋的序。这几部小说我都读过,印象深的是后两种。他是以散文诗的笔调写小说,情节显得平淡零散,可是常常在细碎寻常处宛转回荡,引人思索吟味。这种独特的风格,苦雨斋像是很欣赏,所以在《莫须有先生传》的序文里引《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一段,结论说:“(废名的文章)是文生情,也因为这样所以这文生情异于做古文者之做古文,而是从新的散文中间变化出来的一种新格式。”鲁迅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说他文章的特点是“有意低徊”,“顾影自怜”。描摹外貌相同,评价似乎偏于贬,至少是折中,因为顾影自怜多少有造作的意味,文生情就不然,是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

四十年代后期,北京大学回到沙滩老窝,废名和熊十力先生都住在红楼后面的平房里,我因为常到熊先生那里去,渐渐同废名熟了。他身材高大,确如苦雨斋所形容,“貌奇古,其额如螳螂,声音苍哑”,“眉棱骨奇高,是最特别处”——这是外貌,其实最特别处还是心理状态。他最认真,最自信。因为认真,所以想彻悟,就是任何事物都想明其究竟。又因为自信,所以总认为自己已经明其究竟,凡是与自己所思不合者必是错误。我在上面说他是三教混合,他自己像是认为根本是释家。我在别处说过,他同熊十力先生争论,说自己无误,举证是自己代表佛,所以反驳他就是谤佛。这由我这少信的人看来是颇为可笑的,可是看到他那种认真至于虔诚的样子,也就只好以沉默和微笑了之。其时我正编一种佛学期刊,对于这位自信代表佛的作家,当然要请写一点什么。他慨然应允,写了《孟子的性善与程子的格物》《佛教有宗说因果》《体与用》等文。这其间,他有时到我家里来。在日常交往中,他重礼,常常近于执,使人不禁想到易篑的曾子和结缨的子路。

他在北京大学是学英文的,用力读莎士比亚。其后一转而搞新文学,再转而搞旧文学;搞旧文学,特别喜欢李义山,这都是沿着“情”的一条路走。由情而“理”,一个大转弯,转到天命之谓性和般若波罗蜜多,这看似奇怪,其实,至少我想,还是决定于他的性之所近。性是什么?是惯于坚信。我推想他大概不念古希腊怀疑学派的言论,或者近一些,不念法国笛卡儿,或者再近一些,不念英国罗素(曾著《怀疑论集》),如果念,也许不至这样坚信吧?但也未必如此,因为这有如入店买物,主要决定于需要,买油的人不买醋,买醋的人不买油。话似乎拉远了,且说临近的,他那时候带着个七八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儿子的手指生了结核,他专用偏方治疗,因为“坚信”一些荒诞神异的传说。我劝他还是到医院去,他表示感谢,但是说偏方一定可以治愈,用不着上医院。

(选自《负暄琐话》,张中行著,中华书局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982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