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我论大语

何二元:在安阳应用写作会议发言
【时间:2013/5/30 】 【来源:本站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5028 次】

链接:站长近年来的会议发言

    这次会议我也没有专门准备,就拿我即将出版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里的一章来讲一讲,是书中的第十章,“母语高等教育与应用写作”。先讲第一节“应用写作重要”——

    重视写作,尤其是应用写作,是世界性的潮流。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一书中预言:“在这个文字密集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他还转述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的话说:“在农业社会,竞争和对抗存在于人与大自然之间;在工业社会里,让人与人造的大自然进行竞争;在信息社会里,竞争与对抗出现在人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之中,这是有了人类文明以来的第一次。这增加了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往,出现了各种互相影响的沟通方式:打电话、写支票、写便条、留言、信件等。”另一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也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也说过类似的话。这些预言现在已变为现实,据说现在在美国,大学毕业生或博士生谋职,在考查其能力时必定要考查应用文写作能力。试用期间,要书写大量的应用文。美国的高等学校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大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据已有的资料统计,美国有123个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有26所大学和研究所招收应用写作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除了高等学校传授应用文知识、训练应用文写作技能外,社会上还开办了各类不同层次的专业应用文写作业余学校。目前,一些公司不仅聘任法律顾问,而且还聘任应用写作顾问。可以说,应用文写作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行业。

    再看中国。我国在现代语文学科创设之初,就重视应用文阅读与写作,这一方面因为新学制的分科教育本来就是学习世界的产物,另一方面因为新文化运动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平民教育。当时这方面论述很多,比如教育家出版家高凤谦就说:“文字有二:曰应用之文字,曰美术之文字。应用之文字,所以代记忆、代语言,苟名为人者,无不当习知之,犹饥之需食,寒之需衣,不可一人不学,不能一日或缺也。”文学家教育家刘半农的说法更像今天对大学生的批评:“现在学校中的生徒,往往有读书数年,能做‘今夫’‘且夫’或‘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的滥调文章,而不能写通畅之家书,看普通之报纸杂志文章者”,“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似通非通一知半解的学校毕业生,学科学的往往不能译书,学法政的往往不能草公事,批案件,学商业的往往不能订合同,写书信,却都能做些非驴非马的小说诗词,在报纸上杂志上出丑。”

    总之,五四时期,这样的议论很多,蔡元培、梁启超等都有这方面论述。当时总的意见是应用写作重要,是生活中必须的,而文学则是奢侈品,不必人人都学。这当然有点偏激,事实上,任何民族最好的母语都是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学作品中,所以母语教育绝不能没有文学。不过当时是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几千年延续下来不重视应用文的习气不容易扭转,所以必须矫枉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今天一些人不注意这个历史背景,枉批五四,这是很浅薄的。

    我们说任何民族最好的母语都是存在于该民族的文学作品中,但这不等于说母语教育可以只要文学,不要应用文,否则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我在书中提出一个基本的逻辑思路,即: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母语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是规范与艺术的统一。这就涉及到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所以这一章的第二节谈“应用写作与大学语文的关系”。

    应用写作和大学语文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学语文排斥应用写作,譬如整个民国的大一国文,就基本都是文学性质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重开大学语文,全国统编教材也是只有文学的,这从理论上不符合母语教育规范与艺术统一的思想,在现实中逼着应用写作另立门户,最后又会反过来冲击大学语文,尤其是那些讲究培养实际能力的高职类院校,当总课时有限,必须两者选一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应用写作取消大学语文。还有一种是大学语文包括应用写作,这样当然更能体现母语教育规范与艺术统一的理想。但是如何包括,要有研究,不能只是上编语文,下编应用文,还是两张皮互不搭界,或者像中小学语文教材那样,将应用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并列起来,犯逻辑错误。应用文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有逻辑关系的,就是首先所有文体一分为二,分为实用文与艺术文,然后在实用文和艺术文内部,分别又都能划分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来,形成文体的六分法,即:

    实用类记叙文  实用类议论文  实用类说明文
    艺术类记叙文  艺术类议论文  艺术类说明文

  我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就是这样的体例。但是采用这样的教材体例对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首先是师资方面,要有母语高等教育的思想,目前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师主要两大来源,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一是语文教育专业,前者的教师容易倾向于把大学语文上成纯文学课,后者教师容易把大学语文上成“高四语文”,因为我们的师范教育是仅限于培养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其次是教材本身,这样的教材体例以前没有过,在选文中如何让实用文与艺术文形成对照,如何在导读和作业设计中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我那个教材编得太仓促,还没有完全处理好这些关系。所以最近的修订暂时把这一体例搁置了,重新回到文学的体例,当然只是把文学史作为一个框架,里面展开的还是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还是有实用文的内容。而这个六分法的教材,我把它作为大学语文的“终极版”,也就是在条件成熟之后,最终一定要回到这个版本上来的。

  要处理好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的关系,让应用写作回归到大学语文中来,首先要注意区分公共应用写作与专业应用写作。我们讲的应用写作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多数教材都忘记这个课程性质,把司法文书、经济文书之类的专业应用文也弄进来,这些内容普通语文老师讲不好,假如真有必要学,将来也会开专门的专业写作课的,所以我认为首先要从应用文的分类方法入手。通常的划分往往是这样的:

(裴显生主编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应用写作》,高教司组编本)

  笔者认为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公共应用写作与专业应用写作,公共应用文是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专业应用文是专业写作课教学内容,所以一级划分首先要区分公共应用文和专业应用文,例如改成下面这样:

  然后公共应用写作重点就讲通用文书部分。这个取舍很重要,都说大学语文遭遇“尴尬”,我觉得教师讲不属于自己专业的东西,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才是最大的尴尬。于是从教材编者到教师上课,普遍都只好采用“公式+格式”的做法。“公式”,就是种种定义,又往往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性”,例如应用文体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人统计了十几种应用写作教科书、专著,所说的这个“性”那个“性”,每一种都不相同,不知道该以谁的为准?更可怕的是,这种种不同的“性”往往还会存在于同一种教材里,譬如笔者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应用写作》教材,仅“说明类应用文”一章,便有如下种种的“性”:

  说明类应用文的基本特征是:1.说明性,2.知识性,3.条理性,4.明晰性,5.客观性;
  说明书的特点是:1.实用性,2.科学性,3.条理性,4.简明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1.知识性;2.趣味性;3.通俗性;
  解说词的特点是:1.指要性,2.拓展性,3.清晰性;
  实验报告的特点是:1.确证性,2.客观性,3.正确性,4、可读性;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是:1.科学性,2.规范性,3.准确性,4.针对性……

  所以有人说,这真是一种“性骚扰”,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应付这种无聊的“性骚扰”,结果就如温儒敏所说的,是搞坏了学习的“胃口”。当然这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应用写作假如不讲这些东西,实在没有东西好讲,现在再提出排除专业文书内容,就更没有东西好讲了。我觉得这是没有研究,假如我们遵循先研究后编教材的原则,公共应用写作可讲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第一是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应用文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以一驭万,这也是一种“渔”和“鱼”的关系。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可以讲如下内容,一是应用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应用文重要,我们可以不会文学创作,但是一定要会应用写作,这是将来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要用到的。这个道理前面说得很多,这里不再赘言。二是应用文的文体知识,也就是前面说的文体六分法,这个知识可以避免学生把应用文写成文学,把文学写成应用文。三是应用写作的思维方式与修辞方式。文学遵循的是艺术思维方式,应用文遵循的是逻辑思维方式;文学使用的是积极修辞,应用写作使用的是消极修辞。中小学语文一直都讲积极修辞,甚至没有出现过“消极修辞”的概念,事实上消极修辞和应用写作关系非常密切,五四前贤在倡导应用写作的同时,就倡导消极修辞,例如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就有专门篇幅讲消极修辞。四是应用文的语言风格。应用文语体风格究竟有哪些,以往的教材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意见,笔者建议不妨就以“准确、鲜明、生动”这三条为讨论的起点。“准确、鲜明、生动”是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来的,本来讲的就是应用写作,后来却很少应用写作教材采用,长期来反而成为文学风格的官方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错位。

  第二是应用文的阅读。应用文阅读是应用写作的重要内容,很多应用文种,你可以不会写,可能也轮不到你写,比如公文、合同,但是你必须会阅读,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读的,合同更是如此,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合同是大学生们经常要遇到的文书:新生入学,很多高校要签入学协议书(合同通常又称协议);入住公寓,要签入住协议;电脑上网,有的学校要签文明上网协议;此外还有办理银行卡的协议,手机入网的协议,助学贷款协议,勤工俭学协议等等。网络时代有大量的网络阅读机会,例如几乎每个同学都有QQ,当下载安装QQ软件时,会弹出一个协议窗口,让你选择“同意”还是“不同意”,并提示如果选择“同意”,就意味着你已经了解协议的全部内容,愿意承担由此而来的义务。这个“协议”有一大篇内容,应该仔细阅读,事实上几乎没有同学会真的去读,直接就选择了“同意”,然后就“下一步,下一步……”安装完毕。直至前年发生腾讯公司和360的那场混战,QQ用户成了直接受害者,大家才想起自己实际上都是签了协议的,即使里面有文字陷阱,也是自己心甘情愿踏进去的。所以认真阅读这些内容,不但是应用文学习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自我保护的需要。

  即使为了写作,也有首先阅读的必要。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在中小学学了几百上千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尚且不能很好把握这些文体,难以想象,应用文写作仅凭教材上的一两篇例文,就能够学会。所以“应用写作”这门课的名称,应该改为“应用文阅读与写作”才比较准确。

  第三是校园应用写作的概念。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凡是社会上有的应用文种,校园里差不多都有,学会了学校应用写作,将来到社会上不难形成“正迁移”,放弃校园应用写作的内容,去虚设情境,模拟社会应用写作,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无效学习,况且,应用写作的“情境”究竟是否真的能够模拟,也很难说。所以我在教这门课的时候,就曾提出过“校园应用写作”的概念,包括校园文书写作、校园新闻写作、校园论文写作三个部分。

  校园文书分两类,一类是教学管理的,一类是学生日用的。教学管理文书有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校志校历等等,这一部分内容应该作为学生应用文阅读的内容,而不是写作的内容。写作的内容主要有演讲词、发言稿、自传、自荐书、申请书、计划、总结等等,这些内容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会写的。历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批评,就集中在不会写请假条、自荐信、书信、申请书这类校园文书,应该引起我们重视。此外,大学生社团活动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学生模拟进入社会的有效形式。社团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文书写作需求,几乎凡是社会上有的应用文书都应有尽有。

  校园新闻实际和社会新闻没有两样,凡是社会新闻样式,校园新闻都可以有,事实上社会新闻中就包括校园新闻的内容。校园新闻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黑板报、班级墙报等等,都是校园新闻的载体,是校园新闻写作的发表平台。但是笔者在校园里,常常听到广播站播的是转载的新闻,橱窗里张贴的是上级发下来的新闻图片,校园网上转帖内容也占了很大部分,笔者觉得这些平台没有好好利用非常可惜。一所大学有上万甚至几万名学生,一个学院也有几千名学生,每天校园里发生的新闻该有多少?应用写作教学要把这一任务担当起来,可以作为普遍写作的要求,甚至是考试内容,因为凡是关心校园生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注意到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要培养学生收集身边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校园论文写作最主要的文种是调查报告和论文,公共应用写作假如能完成这样两个教学项目,就已经是很大的成绩。调查报告最能体现应用写作的精神,就是应用写作功夫在文外,做比写往往更重要。有人说调查报告七分靠调查,三分靠写作;更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九分写作,一份报告,都是重视文外功夫的意思。论文写作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是高等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写作,任何专业都要写论文,包括结业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等。论文写作需要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训练,应用写作应该承担起语言文字训练的责任。论文是和议论文相关而又完全不同的写作,目前不少高校的学生到了撰写毕业论文的阶段,仍然停留在议论文这种“教学文体”的认识层次,这就向公共应用写作提出如何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任务。

  公共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加上应用文阅读,加上校园应用文写作,这三部分内容已经很丰富了,只怕你没有这么多的教学时间,不怕你没有东西可讲。(注:因为时间关系,后面部分内容,在会上没有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40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