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杨春艳: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思考
【时间:2010/4/10 】 【来源:高教论坛 2009年6月第6期 】 【作者: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杨春艳】 【已经浏览3180 次】

    摘要:文章结合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分别论述了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弊端,进而提出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

  多媒体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这个过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投影显示出来,完成教学过程。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然而这一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运用给大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利与弊,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扬长避短。

  一、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文化氛围

    大学语文教学涉及文学和写作两大块,包括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佳作,它的特点是文学性、人文性、应用性、实践性,为了突出这些特点,必须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能够灵活动态地进行文字、图形、图像的相互转换,因此可以通过链接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声音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尤其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场效应,使教室里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如讲解曹操的名篇《短歌行》,在课程导入时采用配乐朗诵,让学生对所讲的诗歌先有初步的了解,激起情感共鸣;在分析讲解中放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把学生直接带入时空悠邈的历史瞬间,同时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在资料补充中插入有关作者的影像资料,扩充学生知识,让思维定向拓展;在课堂讨论中进行文本链接,正反讲解历史人物曹操,从而启发思智,训练思辩能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不免枯燥乏味,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通过对动画、声音,颜色和传播速度的控制,使得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起到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引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由于传统的教学,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虽然也可以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生需要领会,需要在脑中努力拼凑,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解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时,怎么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意境,仅用语言表达就显得苍白无力,而多媒体却可以利用它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优势将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靠的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传达的信息非常有限。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把课堂教学所需的大量的事例、数据、录音、录像等材料浓缩成一个个课件,这就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口头表达所占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还可以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知识加到教学之中,特别适合知识更新和随时在教学中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另外,大学语文教师大都停留在“我讲你听、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觉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从多方面去给学生的各种感官予以刺激,使课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诗歌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有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优美意境,讲授唐诗《春江花月夜》,学生一边欣赏诗的内容,一边倾听《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始终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精力自然集中,记忆自然深刻,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大学语文课程的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而教学重点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的学生不爱背诵但爱听歌,于是在多媒体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那么整首诗词很快就背下来了。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欣赏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讲授柳永的词《雨霖铃》,可以欣赏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这样枯燥的背诵任务变成了轻松的学歌曲,寓教于乐。而且通过学生学唱,既可以理解词的有关常识,了解词是可以入歌的音乐文学,同时也感知了词的基本内容,感受到了词人的不同情感与不同的风格流派,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一味追求教学手段更新,忽视多媒体的辅助性

    教学手段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这就使多媒体教学丧失了它本该有的功能,不但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连传统教学的效果都无法得以很好体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清楚,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2.侧重技术化的操作,忽视大学语文的学科性

    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我们知道,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单纯采用多媒体的直观视觉形象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的。而且学生通过多媒体解读文章,更多的是感官上的轻松感受,而不是立体的多元的语文情境,也谈不上对阅读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语文本来是语言文学,如果全部用了多媒体,那语言的功能何在?语文的魅力又何在呢?

    3.格式化的演示程序,限制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大学语文课存在很多变化的因素,然而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把课堂需要的材料全部设置到课件中,然后依课件流程作流水帐式的教学,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其结果就是僵化了教学流程。而且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做定式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课堂情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只能把学生的思路引入课件的模式,变成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

    4.固定化的展示,遏制学生的想像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大学语文课文都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精品中挑选出来的经典文章,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课文的文采,领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仔细、反复地品味,才能真正体会出文章的“真味”。因此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而多媒体图像中人和景直观化、固定化的展示,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来左右学生的思想,会在无意中给学生原本奔放不羁的思维规定方向,学生的想象能力会受到束缚,课堂气氛再也难见“百家争鸣”的生动场面。

    5.难以因材施教,缺乏师生的互动性

    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师必须学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可见大学语文教学的精髓在于互动交流。教材中的文章往往都蕴藏着一定的感情,浓缩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课堂上,教师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抑扬顿挫的朗读、师生间探讨感悟的快感,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人文的熏陶。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教学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6.忙于课件制作,忽视备课的重要性

    对于教师来讲,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课件制作素材,为了制作一节比较精美的课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教师把过多的精力用于课件制作上,势必会忽略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因为制作课件的过程并非备课的全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它要过好教材关和学生关。而课件制作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它不可能代替备课。

  三、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1.从学科特点出发

    大学语文教学要始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大学语文是一门以祖国语言文学为载体、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为精髓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目标是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文学鉴赏和人文素质教育为重要内容,通过进一步的听说读写训练,增强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之提高文学修养。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把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和情感态度。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时,不要忽视人文性,忽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也不要忽视基础,舍本逐末,忽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

    2.以好的教学效果为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时不要流于形式,只玩花样,不求实效。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如果语文课上没有了语文教师富有激情、充满个性化的声音。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必定索然寡味;如果语文课堂成了录像厅,学生看不到教师的生动表情,听不到教师的精彩点拨,自始至终被眼花缭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声音所吸引,课堂必将陷入了另一种“死气沉沉”。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适时、适度,不能哗众取宠,追求画面热闹。

    3.以学生为中心

    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在当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往往将所有能用电脑展示的内容全输入电脑,在课上教师围着键盘、鼠标转,完全忽视对学生情绪、认知、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让他们失去了课堂主体的作用。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不要过分强调课堂容量,要突
出重点难点等,这样才真正抓住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

    总之,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有利有弊,我们既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将其拒之门外,也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方法,真正做到合理运用、服务课堂。

    (责任编辑:杨树喆)

    作者简介:杨春艳(197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大学语文、新闻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878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