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讨论:大学语文怎么教?(北大中文论坛)
【时间:2009/4/22 】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2004年8-10月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5361 次】

本站按:北大中文论坛,有学术品位,又有人气,
缺少的是一种检索功能,否则我经常浏览,不会错过这场讨论。

    1楼 发表于 2004-8-24 23:23
    请教:大学语文怎么教?
    1、请各位高手谈一谈大学语文该怎么教?这门课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教材应该怎样编写?
    2、温儒敏先生的文章怎么没人回应?我有点困惑:温教授主编的《高等语文》教材新则新矣,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课有哪些本质区别?
    3、“语文教育”论坛尽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帖子,不单调吗?版主有责任啊。
 
          
    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5 18:54
    为什么没有人回应?难道论坛上的大学语文老师非常少?我是一个刚教了一年大学语文的老师,也很迫切地想知道这门课究竟该怎么教。具体的途经、方法还在摸索,但有一个宗旨我是认定了大学语文一定要让学生喜欢、让他们能从中获益。不管是语言文字方面,还是人文素养方面。


    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5 19:52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大致是按照教学要求按部就班地教学,要求学生要掌握甚至背诵一些名篇。其实,据我了解,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愿意这样学的。现在的学生其实语文基础都较差,所以让他们到大学后继续学习那些所谓的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实在是达不到任何教学目的。所以作为大学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慢慢培养他们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比如大学语文里有《再别康桥》这样一首诗,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讲解,先简单介绍了作家生平及写作背景,然后就开始分析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等等,这样的讲课应该是比较严谨了,但是却没有任何感染力,学生们在还没有爱上这首诗,还没有被这首诗感染时,却被迫学着如何欣赏这首诗,多么可笑。其实一开始应该从感性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而不是首先去分析诗歌有哪“三美”。
    如果我是个学生,我更多地希望老师多介绍一下徐志摩本人的传奇一生,当我被深深吸引后,我就迫切想学这首诗,甚至不用老师讲解我已经能理解这首诗了。当然大学里面是不会给大学语文安排这么多课时的。
    我认为大学语文的考试应该非常活,应该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这样少了考试这样的功利性,学生或许能真正从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有所收获。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6 13:36
    关于《大学语文》的讨论,儒敏先生的文章有一些回应,另有一些栏目也在讨论。栏目本来开得太多,又来一个“大学语文怎么教?”
    这个题目,我的思考,首先是否可把“教”字换成“上”字?


    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6 13:39
    赞成网友的高见:“有一个宗旨我是认定了大学语文一定要让学生喜欢、让他们能从中获益。不管是语言文字方面,还是人文素养方面。”


    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6 13:43
    网友说:如果我是个学生,我更多地希望老师多介绍一下徐志摩本人的传奇一生,当我被深深吸引后,我就迫切想学这首诗,甚至不用老师讲解我已经能理解这首诗了。当然大学里面是不会给大学语文安排这么多课时的。
    我认为大学语文的考试应该非常活,应该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这样少了考试这样的功利性,学生或许能真正从大学语文的课堂里有所收获。
    我的思考,大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6 14:45
    除了中文系的学生,大学生都不重视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讲得深是没有用的,只会让学生厌烦。我想也只能讲一点有趣的,讲得广一点,也许会抓住学生猎奇的心理。至于讲什么,我想还是应该讲文学。因为作为普通的中国人,高中阶段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已经足够用了。诚心推荐中学语文资源站


    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6 19:40
    “温儒敏先生的文章怎么没人回应?”
    ——不对吧,已经有60多个跟贴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6 19:5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fsd1370 于 2004-8-24 23:23 写道:
    1、 请各位高手谈一谈大学语文该怎么教?这门课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教材应该怎样编写?
    2、……温教授主编的《高等语文》教材新则新矣,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课有哪些本?
    3、“语文教育”论坛尽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帖子,不单调吗?版主有责任啊。......
    我的想法是:首先大学语文到底怎么定位,这是关键。正像楼主第二个问题所言:如果大学语文仅仅是中国文学的话,《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了,再设《高等语文》之类,有点画蛇添足。我在温教授那个帖子后面跟过这样一个帖子:
    ( 2004-8-22 12:47 )
    首先,关于按照某一主题编选文学作品的设想。如果各位关注新的上海市语文课本的话,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这套教材的高中部分,就是按照这个思路编写的。这个事实说明,这种编法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与你的目的相适应。上海市教材编写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学生语文的基础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过关,高中的语文主要是提高。可以预见:如果这个指导思想真正得以落实,那么,“大学语文”就是多余的了!我们现在之所以需要“大学语文”,本质上讲还是一个权宜之计,既然如此,我们在讨论“大学语文”“高等语文”等时,完全没有必要走的太远、想得太复杂!
    这能代表我对这门课定位的基本认识。既然如此,那么讨论不热烈是很自然的!      
    至于“语文论坛”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我以为很正常。因为学习语文的关键就在于中小学!如果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关了、成功了,大学就根本不需要再设“语文”——不管是“大学语文”还是“高等语文”!所以网友们把目光聚焦于中小学语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然,面对现实,我们确实应该给现在还在运行的“大学语文”以更多的关注。


    1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7 00:39  只看该作者
    RE:请教:大学语文怎么教?
    北大中文系的钱先生好象就是上理科大一《大学语文》的高手,也曾在《以“立人”为中心》说过他上大学语文的经验。


    1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31 20:5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曾与中文擦肩过,而今与其续旧缘


    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31 22:10
    lamei1015 于 2004-8-31 20:53 写道: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打铁尚须自身硬,以人格魅力  加恩威并重。


    1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 23:38
    大学语文怎么上?倡导“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效益”的学习理念;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民主、公开、多元”的评价机制。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4 22:45
    版主所言甚是,大学开语文课确实是带有补课性质。但既然“面对现实,我们确实应该给现在还在运行大学语文以更多的关注”,“那么讨论不热烈是很自然的”就正常吗?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在下期待各位行家里手不吝赐教!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5 10:53
    我曾说,大学语文怎么教的“教”的字,最好换成“上”字,大学语文怎么上?是师生共同合作,才有可能上好这个课。作为老师,不能只考虑自己怎么教,教学教学是不可分离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需要,是上好大学语文课的基本前提。


    1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5 20:48
    “作为老师,不能只考虑自己怎么教”——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5 23:56
    大学语文怎么上?一是和学生商量如何应对学校,二是和学生商量怎样才切合学生实际又学有得益学有成效。


    1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7 19:32
    我以为,大学语文教学应是发散型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


    1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8 21:10
    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依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而定。从补课说,应是缺什么补什么;从提高说,可以是发散型的,重点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


    2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9 01:00
    一看钱教授的《以“立人”为中心》,就觉得他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非常佩服!!!!


    2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9 23:37
    “教”与“上”有本质区别吗?教学也好,上课也罢,自然都包括师生互动。


    2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10 15:25
    教与上,应该是有区别的。老师说“我上大学语文”;同学也可以说“我上大学语文”。老师说“我教大学语文”,但同学就不可能也跟着说“我教大学语文”。


    2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16 21:38
    语文课、语文学习,特别是汉语文的学习,本来是一项十分愉快的有趣味的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脑力活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谈到,一些国家( 例如英国) 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要提供机会指导学生“体会到写作本身也是一项经历,”是一种享受。⑦   
    而汉语文,由汉语特质所决定,是鲜活多趣、扑朔迷离、仪态万千,“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但几十年来,语文几乎有了“误尽苍生”的嫌疑。慢、差、费的状况一直未有根本的扭转,厌学语文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多。应试教育的祸害可谓深矣!
    语文更是重灾区。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语文素质教育在读和写方面,首先必须正本清源的,就是要恢复语文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小说、戏剧、散文、诗歌;论战、辩说、对联、小品等等,应恢复其固有的魅力;童言、童真、童趣,本就是儿童天性,少年儿童、中小学生为何会不欢迎语文呢?
    摒弃应试教育枷锁,开创生动活泼无拘无束的语文素质教育新天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而非致考),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在语文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验语文的功用,享受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愉悦,培养和形成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优良习惯,这样的语文学习,难道大多数人还会望而生畏吗?
    魏书生、姚竹青、于漪老师初中语文教学的成功,钱理群教授大一大学语文教学的成功,首先就在于他们以自己的情感才华和品格实力,极大地激发了和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功用,体验到学习的愉悦。钱理群教授在北大给理科学生讲“大一语文”,第一堂课就特意用诗一样的语言对语文课作“诗化”的演讲,目的是要向同学们提示:应该以怎样的心态与姿态与方法去学习这门课程。钱老师强调首先要从中学时代已经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应试教育的精神重负下解放出来,以一种轻松、愉快、从容、洒脱的游戏形态来学习这门课程……。⑧
    钱老师诗化的语言可以唤起已是成年人的理科学生学习大一语文的极大兴趣( 可以想象的,他们学习的重点在理而不在文) ,假若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具备这样“诗化”的品格和素质,我们天真烂漫的中小学生,幼稚无瑕的儿童少年,能不被我们语文教师所吸引吗?(摘自《语文素质教育的中心和基本点》)


    2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3 12:06
    这个帖子我浏览过几次了。今天开始鼓足勇气来”冒冒泡”。
    这门课我教了四年。从第二年起,将课程名称改为了”文学鉴赏”。
    可以说,四年来,我都是按照我自己理解的”文学鉴赏”的思路来”上”课的。
    我不想死抠字眼,但”语文”在教育教学实践上,总不如”文学鉴赏”距离”文学”更近。


    2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3 23:08
    大学语文怎么啦?楼主说:
    “从第二年起,将课程名称改为了‘文学鉴赏’。可以说,四年来,我都是按照我自己理解的‘文学鉴赏’的思路来‘上’课的。
    有几个问题请教:
    一课程名称,老师可以自己改吗?
    二《文学鉴赏》还能算作《大学语文》吗?


    2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4 01:52
    您的问题问得我真有点心虚,呵呵
    我只能说,俺们学校特殊些,这门课,在学校里习惯上也都称”文学”,而且十几年来都开两学年。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我们作教师的,为什么不可以改呢?校级领导没有听过我让课。部门领导支持我这样。学生们,基础好的和不太好的,也都没有对此提出过异议。
    (我是真心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这门课程。但请原谅我一时不想说出我们学校的名字,因此对我们的情况可能有的朋友理解不了,呵呵。希望这不太妨害我们这个话题。)


    2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4 01:58
    “《文学鉴赏》还能算作《大学语文》吗?”
    对这个问题我还真是一时难以回答。
    我们用的就是华东师大徐中玉先生等编的《大学语文》课本。至于为非中文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类似课程,是否必须叫《大学语文》,也可以探讨啊。


    28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4 11:00
    在《欢迎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参加讨论……》曾有这样的帖子,谨供参考:
    大学语文的课该怎么上?一是看学校的要求,二是看学生的实际,三是看教师的态度与能耐。曾在地方高师音乐、美术、教育、体育系上过好几年好几年的所谓的大学语文。用的是徐中玉老师的全国组编本。学校无要求。课是考查科。如何上如何考全由老师自己操作。课时每周2节,一般总课时30节。怎么上?诗词曲赋朗诵背诵为主。能背下来,就是你的。老师讲得再精彩再动听,分析得再透彻再深刻;也是昙花一现。


    29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4 17:11
    我曾上过美术系的大学语文,让我的上课激情全无.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学习的必要,我省掉了很多内容只讲跟他们专业有关的一些审美性很强的诗词,但他们仍不领情.我也知道课要上活要抓住学生的心但在学生普遍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我使出浑身解数都效果甚微.我很苦恼, 这也是我来北京求经寻宝的一个重任之一,对了还有写作课也上得我头痛.上天哪公共课为什么这么让人烦


    30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4 22:58
    记得10年前美术系在《公文写作》与《大学语文》两者选一时,选的是《大学语文》。学生有说“诗书印画”,语文是最基础的。所以开了《大学语文》。好像是有学生缺乏兴趣,但说普遍却有点过。且兴趣也是可以通过老师激发。几年来我的体会:教师的职责就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几年后,体育系也开《大学语文》,学生感兴趣的更少些,恩威并重,大棒加胡萝卜,核讹诈加橄榄枝;最后买帐的还是很多。


    3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5 01:19
    引用:
    mxmab 于 2004-10-4 22:58 写道:
    记得10年前美术系在《公文写作》与《大学语文》两者选一时,选的是《大学语文》。学生有说“诗书印画”,语文是最基础的。所以开了《大学语文》。好像是有学生缺乏兴趣,但说普遍却有点过。且兴趣也是可以通过老师激发。几年来我的体会:教师的职责就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几年后,体育系也开《大学语文》,学生感兴趣的更少些,恩威并重,大棒加胡萝卜,核讹诈加橄榄枝;最后买帐的还是很多。
    呵呵,知音,知音


    3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5 12:38
    关于大学语文,在本栏目及本语文教育讨论区的其它几个栏目,已说了许多。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就人文精神的培养或所谓“灵魂的塑造”,实质和其它课程并无本质的差别,甚至什么小的差异也难分辨。有的大概只是《大学语文》混个60分更轻松些,哪怕现在更多的是全校统考,也只是形式主义,题目范围和难度远远不及自考的试卷,评卷也宽松,敢抓几个人不及格?!这和中小学语文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我的观点,说“语文”,应该把精力放在中小学。


    33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5 13:07
    我没有教过大学语文,但我想大学语文既不可能讲成纯粹的工具课,也不能为了所谓“人文素质”,讲成了文化课。大学语文也是语文,既是语文,一要突出语文的基础特点,举凡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讲清楚;二要有文学性,使学生爱听,受到美的熏陶;三渗透进一些人文色彩。三者之中,第一点是基础,没有第一点其他谈不上。第二点是保障,如果一门课味同嚼蜡,学生不乐意听,那也是白搭。第三点是执教者高屋建瓴的把握,要求老师本人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然后渗透进教学中。据我所知,现在大学语文大多由一些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讲授,他们既缺乏教学经验,基础相对也不是十分扎实,控制课堂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实像大学语文这样的课程,应该有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头,给青年教师一些示范,大家一起探讨,方可提高教学质量。温儒敏教授从教材着手解决问题固然也是一种途径,但无论什么教材,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教法等起决定作用。希望担任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以及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人士,继续关注这一话题,参与讨论,进一步深化这一讨论,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问题也太严重了,不讨论已经不行了。


    3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6 08:53
    引用:
    mxmab 于 2004-10-5 12:38 写道:
    关于大学语文,在本栏目及本语文教育讨论区的其它几个栏目,已说了许多。大学语文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就人文精神的培养或所谓“灵魂的塑造”,实质和其它课程并无本质的差别,甚至什么小的差异也难分辨。有的大概只是《大学语文》混个60分更轻松些,哪怕现在更多的是全校统考,也只是形式主义,题目范围和难度远远不及自考的试卷,评卷也宽松,敢抓几个人不及格?!这和中小学语文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我的观点,说“语文”,应该把精力放在中小学。
    我说点自己的想法与mxmab先生商榷。     
    我对您此前几帖所谈的内容深有同感,我们学校的学生和您谈过的学生差不多(如您2004-9-24 11:00所发的帖子)。我不太同意您关于《大学语文》”实质和其它课程并无本质的差别,甚至什么小的差异也难分辨”这一说法。因为,面对你曾经教过而我正在教的这一类型的同学,这门课程单就其补救意义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们国家,恐怕这一类型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情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到普及历史文化常识的角度看,”大学语文”真的是其他课程难以取代的。其他课程也无法像我们这门课一样,毕竟以文学作品、语言现象为介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或所谓“灵魂的塑造””。尽管我们不可能像中学那样上课。
    我能与您等探讨的勇气,实际只是来自于我自己从对于课程名称的改变和教材的选篇所得到的某些体会上。不知您所在或所熟悉的学校是怎么一种情况,我们学校的学生没有历史课。不错,学生们是在中学学过历史课,但由于教材和教材观点所限,应试所限,学生的兴趣所限,学生们传统文化方面的常识相对还是匮乏的。因为我所选择的教材——课文都是古文,号称”从先秦一直到清代”(其实只是选篇),总可以从课文所涉及的内容的出发,再给学生补充一些我以为非常必要并且是”活”的历史常识(以作品背景为依托。但限于我的水平,效果肯定不如我想像得好)。不管怎样,先贤的生存状态,精神生活,价值观以及一些壮举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提高语文水平与文化素养的难得的好教材。
    我们学校为学生开设的文化课,只有”大学语文”(我们叫”文学鉴赏”)、英语和”两课”(现改名为”公共理论课”),当然马上还要开设选修课。相形之下,现阶段,真的没有其他课程可以取代”大学语文”。
    您认为应该将主要力量放在中小学,此说本来没有任何问题。但限于如今的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实情况,和部分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对我国中小学生语文水平的考核标准的”一片模糊”,至少对以我们这类学校为代表的部分高校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而且是不可取代的。
    至于您所谈到的考试问题,我首先还是要说”有同感”。但我可能比您”想得开些”(见笑了),如果招生标准如此,我们通过考试的手段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您说呢?再有,现在的考试大多只是一张卷子,您说一张卷子能考出一个人真实的综合”语文水平”么?另一个问题是,部分学生综合水平比较高,但从卷子上也不能充分体现。顺便说一句,本学期我提议本门课程尝试进行考试改革,即,对部分专业的部分同学加试诗文背诵和默写(一张卷子式的期末考试照考不误),其成绩作为学期成绩的一部分——尝试发挥一下考试的导向作用,鼓励勤奋的同学,在此特别想听听您的高见。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百年来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者误区,可能都能把人”逼疯”了,呵呵。我们再着急,多数问题短时间内也想不周全、解决不了。而”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改革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大一些,其”补救”意义亦不可小视,只要教师有本事把学生稳在教室里,吸引住多数学生的眼球,前途总是光明的。呵呵
    静候您的指教。


    3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0-6 10:03
    拜读,认真的拜读了,楼上两位网友的网谈。谢谢!一位虽未教过,但旁观者清,语文首先是语文,这见解甚有见地。一位正热心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钦佩。虽说扁担曾是竹笋曾为竹竿,但今非昔比。指教实不敢。
    《大学语文》究竟应该担多少斤?就好像班主任应该担多少斤一样——人说的良心活,无底洞。或“语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装”。但这是因人的,感性的,非理性的,非科学的。
    《大学语文》怎么学?该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科学地评价?如何运用评价促进学习?甚至为什么要开设《大学语文》?等等。或许都是有待厘清的问题


    本站链接:

     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论坛: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众议]”大学语文就不要研讨么?_
    论坛:评大学语文及《大学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103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