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第五单元 汉语中的译文(一)
【时间:2009/3/28 】 【来源:复旦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3962 次】

一、单元教学思路
  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从·译文学汲取营养;现代汉语的生成和变化,也一直和译文体息息相关。胡适1918年写《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十个字的宗旨:“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他说:“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如何来实践这个主张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翻译西洋文学名著,胡适还特意拟了几条翻译译西洋名著的方法。
  从19世纪末以来,一百多年的时间,翻译译外国文学的事业已蔚为大观,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出现了大量外国文学的优秀汉语译本。
  翻译文学不仅为我们的文学提供参照和启示,也参与了我们的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为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输送粮食,也渗透进我们的人生,微妙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翻译译文学通常被等同于外国文学,这不仅忽略了翻译文本和原来的文本在语言上的差异,也忽略了几代优秀的翻译家艰苦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优秀的翻译家对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学的贡献,在考量外国文学的作用的时候,应该同时被意识到。
二、单元课程目录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选)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罗念生  译
  徒然草(选)                 [日本]  吉田兼好           周作人  译
  战风车                       [西班牙]  塞万提斯         杨  绛  译
  生存还是毁灭                 [英国]  莎士比亚           朱生豪  译
  寂寞                         [美国]  梭罗               徐  迟  译

第一课/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选)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罗念生  译

一、教学思路提示
  埃斯库罗斯描写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有三部曲,但只有第一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常简称《普罗米修斯》)传了下来。
  罗念生曾经概括道:埃斯库罗斯“给悲剧以深刻的思想、雄伟的人物形象、完备的形式、崇高的风格——这就是诗人对于希腊戏剧发展的贡献。”
二、作者背景资料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456),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有“悲剧之父”之称。相传他一生写了大约七十部悲剧(也有一说是九十部)和许多部“笑剧”,但传下来的悲剧只有七部完整的。《普罗米修斯》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译者罗念生(1904—1990),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研究家,成就卓著,现有《罗念生全集》十卷行世。
三、练习题提示
  1.谈谈你所理解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包含着哪些方面的意义?
  提示:此题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实际经验,进行有感情地论述。具体答案不限。
  2.阅读本篇节选的这些文字,你对古希腊悲剧有什么感性的体会?
  提示:古希腊悲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世界,对大自然,对人生较为原始的认知。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的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等等,使人们困惑,迷惘,由此而产生了神话,英雄传说和悲剧,以此寄托他们的幻想,希望和思索,从而使这些艺术具有不可模仿和无可比拟的价值。此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以及情感投射,进行论述。具体答案不限。


第二课/徒然草(选)/[日本]  吉田兼好,周作人  译

一、教学思路提示
  《徒然草》的书名取自序段开头的话,并没有特别的意思。吉田兼好在序段里说,自己写作这些东西,意在排遣长日的无聊,所以才“对砚枯坐”,“把纷呈于心境的琐事信笔记录下来”。
  全书共两卷,有二百四十三段札记,内容驳杂,从自然到人生,从艺术到修身,从典章制度到掌故逸闻,真可谓“纷呈于心境”。这些表面看似互不关联的札记,其实隐藏着贯穿的线索,即作者的人世无常之感与满怀兴致欣赏人世的趣味观。
二、作者背景资料
  吉田兼好(1283—1352),日本镰仓末期著名歌人、散文家。他三十岁左右出家,四十八九岁的时候写成《徒然草》,生前不曾示人,死后才被发现并编订成书,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的代表作,影响深远。
  译者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五四时期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著名文章,后提倡“美文”,写作的散文小品独具风格。他还翻译了大量的希腊、日本文学作品。
三、练习题提示
  1. 如何理解“随时随地无有一物不美妙”?
  提示:自然之美,美在自然,自然界万物的美在于其自身。
  2.读这几段札记,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文字风格?
  提示:可以感觉到一种闲适平淡的文风。


第三课/战风车/[西班牙]  塞万提斯,杨  绛  译

一、教学思路提示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写的是穷乡绅堂吉诃德,因读骑士传奇入迷而自命为游侠骑士,拼凑了一幅破烂不堪的盔甲,骑上一匹瘦马,手执盾牌和长枪,带了侍从桑丘,要游遍世界去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和公道,结果是闹了许多笑话,吃了不少苦头,受尽挫折却一事无成,回乡郁郁而死。
  塞万提斯创造的这个人物,为不同读者的不同的理解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这个空间,也向今天我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敞开。
  堂吉诃德战风车,是这部小说中最为人乐道的故事,由此可见堂吉诃德性格之一斑。
二、作者背景资料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后世公认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可是他在世时只是个伤残的军士、贫困潦倒的文人。据说《堂吉诃德》的第一部是在监狱里动笔的。
  译者杨绛(1911—),除外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成果甚丰之外,还是一名作家,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有较大影响。
三、练习题提示
  1.堂吉诃德战风车的故事,你以为可以做怎样的解释?
  提示:此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有感情地论述。具体答案不限。
  2.堂吉诃德和桑丘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有什么根本上的不同?作者刻画的这两个人物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堂吉诃德与桑丘名义上是主人和侍从的关系,实际上两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张力,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予以讨论。答案可以不拘一格。


第四课/生存还是毁灭/[英国]  莎士比亚,朱生豪  译

一、教学思路提示
  如何理解哈姆莱特这个形象,长期以来有着各种看法。
  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里,借威廉之口,说:“他的天性不是悲哀的,不是沉思的,所以悲哀和沉思成为他沉重的负担。”哈姆莱特在得知父亲为叔父所害,自己要担负复仇的重任以后,慨叹道,“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威廉说:“我以为这句话是哈姆雷特全部行动的关键,我觉得很明显,莎士比亚要描写的正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有时间的话阅读整个剧作,看看你是不是同意威廉对哈姆莱特的理解。
二、作者背景资料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三十七个剧本、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两首叙事长诗。
 译者朱生豪(1912—1944),翻译家。他短短的一生献给了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事业,共译出莎剧三十一个半,尚余五个半历史剧未及译出就过早病逝。
三、 练习题提示
  1.从选出的这几个片断来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提示:第一个片断是第一幕第二场哈姆莱特的独白,其时他还不知道父亲被害的真相,但他父亲的暴死和母亲的匆促改嫁,已经让他感到人世的可厌和不理解。第二和第三个片断是第二幕第二场和第三幕第一场的独白,是哈姆莱特在得知真相后,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性格所进行的展示和剖析,是发生在内心世界里的痛苦斗争,表现了他犹豫怀疑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其理性的精神。第四个片断是第三幕第四场中哈姆莱特对母亲激烈的斥责,显示了他的高尚的一面。
  2.通过朗读或模拟表演等形式,来体会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
  提示:诵读是体味语言、体会情感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戏剧,它本身带有表演的色彩,大声的诵读对于理解人物以及剧情有极大的帮助。


第五课/寂寞/[美国]  梭罗,徐  迟  译

一、教学思路提示
  梭罗得到土地主人的允许,住进了他自己在湖边盖起来的木屋。他在这里观察、感受、沉思,一直到1847年。1854年,他出版了《瓦尔登湖》。
  这本《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徐迟
二、作者背景资料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随笔作家。他曾住到大作家爱默生家里做助手同时学习写作,1945年独自进入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的山林中,在那里生活了两年。著有《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和《瓦尔登湖》,死后留下大量日记,被陆续整理出版。
  译者徐迟(1914—1996),现代诗人,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长篇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等,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三、练习题提示
  1.“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如何理解这句话?你曾经产生过类似的感受吗?
  提示:此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进行有感情地论述。具体答案不限。
  2.作者是怎样来描述他对寂寞的理解的?你是怎样感受和认识寂寞的?
  提示:寂寞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此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际感悟,具体答案不限。此外,也可以将情感延伸开去作进一步的讨论。

本站链接:

 

第一单元 重新发现母语

第二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一)

第三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二)

第四单元 汉语文学的长河(三)

第五单元 汉语中的译文(一)

第六单元 汉语中的译文(二)

第七单元 立意与构思

第八单元 组织与结构

第九单元 修辞与风格

第十单元 说话的艺术

第十一单元 日常生活与写作

第十二单元 语文常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699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