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赵洪义:视觉文化语境中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得与失
【时间:2008/12/16 】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3月 】 【作者: 辽东学院中文系 赵洪义】 【已经浏览4827 次】

    摘要:在视觉文化语境中,大学语文多媒体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这可以增强大学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艺术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不能正确定位,片面追求多媒体技术的视觉效果,则会导致视觉形象过多过滥,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特色被忽视。在视觉文化语境中,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这样大学语文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视觉文化;大学语文;多媒体;优势;弊端


    何谓视觉文化?美国著名学者W.J.T.米歇尔在《图像转向》一书中指出,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我们的生活世界充斥着视觉文化的种种表征:从主题公园到城市规划,从美容瘦身到形象设计,从广告图像美学化到网络、游戏或电影中的虚拟影像……图像成为这个时代最富裕的日常生活资源,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情境,成为我们文化的仪式。随着视觉时代来临,教育也深受影响,传统教学方式发生转向,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多媒体技术已经昂首走进了课堂,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媒体技术是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所产生的效果究竟如何?笔者仅以所教学科大学语文为例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大学语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势

    (一)形象性与艺术性

    大学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同于音乐、美术、建筑、雕塑等可以给人直观的印象。但多媒体技术介入之后,大学语文自身的形象性、艺术性便得以充分发挥。那些语言难以描摹的景观可以通过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领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感受“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的优美,因“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飘渺而陶醉,为“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场景而伤情。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及经典影片,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然地领略到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特征与风采,增强了艺术教育的综合功能。

    (二)丰富性与高效性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板书、书写又受到学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下来,学生得到的知识并不多,因此效率低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有了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知识密度。例如,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光看书本上的文字,既显得抽象又不生动。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示,效果就截然不同。一个生动的形象或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要胜过教师长时间反复地解释说明,讲课中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形来变化,既增加了知识的密度,又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恒久性与深刻性

    以大学语文中的古诗文为例。学习古诗文的首要一点,就是能够熟读背诵。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大量书面的教学信息通过多媒体,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画面、图像、音响等输入脑神经系统,形成对多媒体教学内容清晰的视觉、听觉形象,经过过滤后,就开始储存记忆。在这样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背诵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感知过程一再受到科学的调控,记忆加深加牢,逐步提高了记忆效率。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讲授这首诗时,就要通过对它的独特艺术手法的理解来加强记忆。全诗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我们把此景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描写田园美好的风光,使人沉浸其间。由于视觉的冲击,学生确实能感受到田园生活的适意与美好,印象深刻,从而使学生从诗歌的绘画美、造型美中长久记忆此诗。

    二、大学语文多媒体应用的弊端

    (一)视觉形象过多过滥

    多媒体技术进入大学语文课堂后,随之也出现了一哄而起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只注重视觉效果,而把真正的课堂实效放在了一边。课上学生就像观看一部刺激眼球的电影片段,看得眼花缭乱,课下却由于课堂上知识深度、广度的不被重视和教学侧重点的偏移而一片茫然,不知所云。视觉效果的过分追求必然导致知识的平面化、浅易化,导致知识获取方式的即时化、娱乐化,这将背离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大学语文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终身语文学习意识的初衷将会因此而黯淡。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主导化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往往会因过多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特色。新生事物面前,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责任,认清多媒体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决不是我们的灵魂。新颖的教学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永远不能取代教师的讲授。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要讲求实效,它应该是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需要,是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决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变成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三)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

    在多媒体教学中,演示课件或由几位教师共同研究制作,或统一购买。这样在授课时便会讲授相同的内容,从而束缚住教师的思维,影响了教师的自由性思考和个性之张扬。多媒体教学应与常规教学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与风采,使教师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厚的人文情怀、生动鲜活的语言、激情飞扬的教姿来展示教师的魅力并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教师不能成为只会操纵机器的工具,抛弃多姿多彩的教学就是对教师角色的颠覆与反叛。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积极思考,通过直观接受和自由畅想掌握语文知识,体会到大学语文之美。而多媒体的直观展现会束缚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美定格成一幅画面,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经典名篇《离骚》、《春江花月夜》、《再别康桥》、《雨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都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画面,使学生受到感染而沉醉其中,美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他们的思想。如果教师仅仅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强加给学生,那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败笔。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视觉文化语境之中,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坚守自己的阵地为主,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魅力。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多媒体技术,补充语言难以描摹的知识,化难为易,并且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大学语文发展之路才能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赵密珍,赵文林.多媒体教学激活大学语文课[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5).
    [2]李爱民.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得与失[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薛亚玲.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大学语文教育现代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4]黄艳艳.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作者简介:赵洪义(197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11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