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大学语文》教学之感悟
【时间:2008/12/4 】 【来源: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学论坛 】 【作者: 安徽师范大学 hunterppp】 【已经浏览3998 次】

    在酷热的盛夏,我和我的同事们参加了教育部高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由陈洪教授领衔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主讲的《大学语文》培训课程,感受到一阵阵清新的空气,在燥热的夏日里难得一股清凉。当然,我个人对陈洪等先生讲解的绝大多数理念是能够认可的,但也有可以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我就谈谈个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祈正于陈洪教授和各位方家:
    
    一、《大学语文》的定位和教学理念
       
    《大学语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或曰《大一国文》,或曰《大学国文》,或曰《中国语文》等,这些称谓的背后实际上潜藏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是重视工具性?抑或是突出人文性?还是强调文化性?这些在《大学语文》的开设论证上是经常引起争论的,当然这种争论应该说是正常的,因为《大学语文》本体就包含了不同因素,关键是在不同时期,我们应该突出哪一方面,因为教学理念本身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有所改变,我们应当在不同时期里根据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具体特点有所调整。不过,毋庸置疑,在一段时间里《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应该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不能呈现出太大的不稳定性。因此,我认为在当今民族文化需要拯救和大家经常处于“失语”的时代文化背景下,陈洪、李瑞山等先生把《大学语文》教学定位为“母语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管《大学语文》文本载体如何,其媒介是“母语”,是不需要讨论的。即使是外文汉译也如此,它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外文了,已经过一定程度的“母语”化了,极端的例子就是林纾的翻译小说(林纾本人并不懂外文),这是最鲜明的反映。如果不了解我们的“母语”,我们经常也就会处在“失语”的状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绝大多数交际对象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更重要的是,正如陈洪、李瑞山教授等所说,《大学语文》根柢上是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经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对于认同我们民族文化的个性是非常必要的,陈、李二先生同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提出了要“光大母语文化”的《大学语文》教学价值论。就我们学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而言,目的也是想借助《大学语文》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从学生个体上通过语言媒介,提高教育对象的民族文化素质,使大学生变成历史意义上、文化意义上、情感意义上、道德意义上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更意在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实现倡扬生态文明之目的。故而,陈洪教授认为《大学语文》课程不应该被忽视、消弱,反而更进一步加强,是非常必要的。我个人认为,除了教学本身要深化建设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给予指令性的支持,尽管我们高等学校现在是自主性办学,但教育部给予宏观上的指令也不乏存在,如《大学外语》,这会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那么《大学语文》的开设为什么不可以不出台政策呢?同时大学主管部门划拨专项基金进行建设也是必要的,一门课程的建设不是空中楼阁,仅仅凭借教学理念支撑就行的。如果没有上述的外在条件,《大学语文》的开设能否善始善终,是值得怀疑的。当然,《大学语文》这个教学理念的基点,正如陈洪教授所说,要以“语文”为立足点,即首先要明白《大学语文》首先它姓“语”(细而言之,就是口头之“语”与书面之“文”的合称),不能丧失“语”的文本地位,如此,我们才能根系民族文化。从学科上来看,《大学语文》应当根植中文学科。所以,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定位,实现如此之教学理念,我们就要面对着如下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讲授之法与教学手段
    
    正因为我们给了《大学语文》这样的地位,赋予了母语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即教材的编订上,要符合这样的地位与理念。陈洪教授提出《大学语文》要姓“大”、行“大”,即它不应该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而应该是更高层次上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故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注意。《大学语文》教材现在有一千多种,而且随着《大学语文》的广泛开设,在潜藏着巨大经济利益的诱发下,还会出现更多的教材。当然,就《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来说,教材不一定要确定成哪一种,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一定要契合上述的定位和教学理念。在此,我认为陈洪教授等教学团队提出选文上要突出“好文章”的选择角度是非常正确的,要重在“文”,要放在普通语言学的角度上,要超越“文学视野”,文体多样,风格多元,教材本身要能达到“语文意义识别”、“语文知识化用”、“语文情境创生”。总之,教学内容要能够具有“非独断性”、“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因此教材要能够确定“文章本位”、“经典与时尚兼顾”、“熏陶训练并重”。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文心雕龙》大家如果去翻翻,甚至都不必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部文章学的理论著作,根本不是当下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主要是传达给我们各种文体的知识,包括鉴赏与批评。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在内容选择上基本上是全面而系统的,有现代文,又有古代文;有诗歌,也有西文汉译。只要文章写得好,皆可以入选,甚至如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也可以编入(正如陈先生所说,这些诗歌如同传统的“乐府诗”一样,也会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不过,我这里还是要提出一些商榷的意见,一是我们虽然要弱化“文学意识”,但千万不能矫枉过正,文学作品还是占相当的比重,尽管我们要突出《大学语文》的语言功能,然而我们在当今功利性极强,人被机械化、刚化的境况下,人需要有一定的超越,文学作品不妨为疗救我们精神之累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科林伍德提出“诗意的栖居”,宗白华认为要有“诗化的人生”,当然是有感而发的,也是必要的。缘于此,我认为陈洪教授的《大学语文》教材还是加大这一方面内容的选择;二是要突出经典,尽管本人作为现代年轻人,绝无鄙弃时尚之文的意思,但经典毕竟是经过时间汰洗而保留下来,它穿越了时空为而为人们所认可,有些人的诗文是何等的名噪一时,后世却湮没无闻,所以当代诗文选择过重,其实很多并没有经历过时间的考验,难免有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被颠覆的危险。另外,汉译之文的选择确实狭窄了一些,一是仅仅选择了西语的译文,二是文体基本上是演讲词。希望修订时能够有所改变。

    关于讲授之法,周志强先生认为要回到一种普通的语言学层面上,而不是狭义的文学语言,要从“鉴赏教学”走到“批判教学”上,强调“文本——写作”的模式,注重分析文本的开放性、互文性、修辞性,挖掘出文本的多重意义,把修辞的感染力传达给大家。周先生具有深厚的文艺学背景,通晓当下的西方文化批评,用来指导《大学语文》的教学,以大学语文为体,以西方之法为用,这当然没有错。不过,我个人认为,一是这里有一个融合问题,西方的批评之法是否完全适合《大学语文》,值得商讨(更何况,西方的很多方法是将语言陌生化,本身就有一个将其通俗化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运用传统的中国“大语文”批评之法(恕我不够严谨,用了“大语文”这样一个概念,因为中国过去的文章批评,确实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二是我们大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更重要的是立足于文本分析,而不要纠缠于一些本来就值得商榷的理论上,作为研究,这些固然是必须的,但研究毕竟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当然,周先生提出要回到“语言”的层面上,这对《大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很正确的,由语言到意义、由语言到思想、由语言到体验、由语言到审美、由语言到现实,这个途径非常可行。一言以蔽之,我们一定回到文本的分析上来。

    在这里,我个人还有点不成熟的看法,因为《大学语文》选择了不同的文章体式,也就是重视文体多元化,这是非常科学而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在教授时需要向同学们自觉地灌输一些文体意识,传授给他们某一文体如“序”、“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体它特定的个性、内涵,这样他们在接触到相类似的文体时,就有了理论上的自觉,能够起到举一隅以反三隅的效果。

    关于教学手段,我们确实要建立《大学语文》教学的网络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包、师生互动平台等,这对于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纵深发展非常之必要。当然,就课堂教学而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作用是很明显的,能够突出教学的思路、纲目,甚至可以做到图文并茂,直观的效果很好,但多媒体课件毕竟只是一个教学辅助手段,千万不能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讲授应该是教学的主要部分,否则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慢慢会淡化,时间长了,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

    以上是我个人在网络课程培训后一点感想,比较琐碎,带有杂谈的性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发贴时间:2008-8-1 10:11:18

网络链接: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论坛 > 大学语文

 

本站链接:

 

 关于举办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新技术网络QQ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索——大学语文的培训心得

 化被动为主动,授之以渔

 对高职大学语文精品课的新认识

 大学语文是讲着玩的——周志强老师一句话引发的感想

 大学与语文精品课程培训心得

 北京分中心《大学语文》班级讨论总结

 《大学语文》教学之感悟

 母语高等教育之我见——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总结

 大语教学:在困境中寻求重生——2008暑期大学语文国家精品课程培训断想

 母语高等教育高级研修班举办

 第三届全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成功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888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