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张洁: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时间:2008/11/23 】 【来源: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 】 【作者: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张洁】 【已经浏览3153 次】

    摘 要:大学语文在90年代后期进入悲哀期,日益边缘化,这主要和社会各界的不重视有关,事实上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关于如何教好大学语文,笔者认为首先要对这门课程有正确的定位,其次要确立一个合理的内容体系,并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关键词:大学语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倡导下,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目的有四: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改革开放背景,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大学语文课自设置以来,各高校都有过“阵容强大,学生踊跃”的辉煌。但是,各高校大学语文大概也同样在90年代中后期进入悲哀期,日益边缘化,这些年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在有的高校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2003年在北师大的一次调查中,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几乎百分之百是“没劲”,险些被叫停。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要问:大学语文到底怎么了?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

    大学语文在大学里其实位置很低。作为公共基础课,它自然不像专业课那样受重视。同为公共基础课,它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权威性,也没有英语四六级的尚方宝剑,没有什么硬性的指标和强有力的措施规定学生必须学好语文课,在很多学校只有极少数专业开设语文课甚至是可上可不上的选修课,课时也是一再压缩。某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德语、日语第二外语选修课为3个学分, 48个学时,而大学语文只有2个学分, 30个学时。这样少的课时,要讲授规定的100多篇课文实在勉为其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大学语文师资水平偏低是个普遍的现象。据了解,在一些高校的中文系教师队伍里,大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是最低的,算是弱势群体。这其实也和当今的教育风气有关。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在奔科研成果的指标,而大学语文的教学和科研不能很好地结合,很难发表专业文章。不发表专业文章,你大学语文教得再好,也无法晋升职称。对老师们来讲,教大学语文就意味着没有前途和出路!如果说从事现代文学的可以评现代文学的教授,古代文学的有古代文学教授。教大学语文的怎么办呢?教育体制的问题使优秀教师纷纷离开大学语文的讲台。上大学语文课的一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没什么经验,而他们也只把教大学语文作为一块跳板,一个过渡,教上两三年,就想办法调到其他教研室去了。

    有的高校,大学语文课师资力量很强,教师讲得很精彩,学生依然不愿上,在理科学生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现在的学生都很现实,特别是在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除了专业课和要求必选的英语和政治课,多数学生都会选一些技能性的、实用性的课。北大某天文系学生无奈地说:“每次上完语文课我总有种罪恶感,因为有人在努力学着热学、计算机亦或其他,而我却迷恋距我如此遥远的文学,有种堕落感。”学语文竟成了“罪过”,是“堕落”!长期以来就有“学文就是不务正业”的观念,现在看来依然存在。

    校方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社会各界都不重视,社会上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人嘛,难道还不会说中国话?”于是,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处境也就不可避免。但是,难道大学语文就真的不重要吗?

    二、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设立的必要性匡老和苏老在倡导之时说得已经很清楚,现在看来也没有过时。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理由证明大学语文的重要,它的不可替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文学名著不阅读不欣赏的人,等于高度近视的人不戴眼镜。”大学语文是用文学的艺术形式以情感育人,它有助于学生去体会文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体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性情,可以说是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社会的精神支柱。

    有人说:“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是消灭它的文化。”文理分科时,理科差的学生就去学文科,加上英语霸权的压迫,中国的不少大学生对母语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几乎没有多少感情可言,这是一种典型的自轻自贱。大学语文里有经典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听说读写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非文科的学生,如果在学校里整天净接触的只是数字、公式等非语文的东西,而让汉语基础知识淡化,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也就必然淡化,这对他们以后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各种工作势必造成严重障碍。

    这并非危言耸听,是有事实根据的。一位某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向报社申诉,他上大学的儿子汉语表达能力令他这位父亲汗颜,一篇仅几百字的申请,竟有20多处错别字。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对中文的驾驭能力实在堪忧。

    三、怎样教好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样教好大学语文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对这门课程有正确地认识,它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我们要通过这门课程的讲述达到什么目的,亦即大学语文的定位问题。

    1、大学语文的定位

    目前各高校把大学语文定为公共基础课,但它并不象英语、政治一样是各专业必修的。必修或选修大学语文的专业有两类:一是理工科学生,意在为他们增补因高中文理分科造成的文化课薄弱,我们可称之为“补课型”。二是艺术类和文秘专业学生,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文学修养密切相关,可称为“加强型”。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事实上,要想在一两个学期通过百十课时使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文学水平有较大提高是不大可能的。众所周知,语文是个慢功夫,不象英语、数学可以“速成”,主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那么大学语文究竟应该怎样定位呢?它能解决什么应该解决的问题呢?对此,我同意北大温汝敏教授的观点:大学语文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进而引导他们终生学习。大学语文学生不愿学,很大程度上是中学语文贫血的结果,很多学生被高考“吃伤”了胃口。那么大学语文要做的就是唤醒学生被“扼杀”的兴趣,并使他们保持这种兴趣。

    大学语文是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要使学生懂得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不是“进一个门出一个门”的简单问题,而是本质的跨越。中学是无心看风景,大学则主要培养个人的审美情怀。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审美灼伤”,大学语文的审美化教学就是一场审美救治,一场美育修复和美育慰籍。

    2、深刻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大学语文的定位之后,下面的问题就是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之外,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深刻的内容。人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语文,学了十几年,如果大学语文教师依然重复中小学语文的内容,采用老套的方式,必然使学生索然无味,心生厌倦。大学语文在北师大险遭“叫停”之后,引起中文系领导的重视,由资深学者成立了专门小组教授大学语文,在这一年的教务处调查中,大学语文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前后的巨大反差很能说明教师的学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提供给学生丰富深刻的内容。

    要做到“丰富”“深刻”就要勇于突破,突破教材、突破课堂。任何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大学生也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具体情况扩展开去。例如在讲《宝玉挨打》时,如果单纯就课文讲课文,主题、人物分析等都不会透彻,所以要联系《红楼梦》整部书进行讲解,还可以扩展到分析其他三大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小说的起源发展。这样,还能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论断:“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同时,也能借此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和中国古典小说。

    突破课堂是说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课上的五十分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通过布置读后感的方式检查阅读效果。或者布置一些研究课题,在学生中间开展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发现也是一种乐趣。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文学是富有灵性的东西,在讲授语文时也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散文有散文的讲法,诗歌有诗歌的讲法,小说又有小说的讲法,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它的特色。教师要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生动的方式切入,尽量每次都带给学生新鲜。例如讲授《蒹葭》,引入流行歌曲《在水一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经》可以入乐歌唱的历史,重章体的艺术效果,以及古今音乐、文字文化内涵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感到《诗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是很亲切的,而且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再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笔者在讲授是没有按照惯常的作家介绍、作品解读这样的顺序,而是直接进入作品解读,并对这首诗的内涵提供了三种解释:表现怀才不遇者的悲哀;表现先驱者的悲哀;表现作为人的悲哀。在讲一、二点的时候分别插入陈子昂的身世遭遇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样既介绍了作家情况,又点出了这首只有二十二字的小诗名垂千古受到社会各阶层称赏的原因:内涵丰富,可引起不同境遇的人的共鸣。同时也可说明“诗无达诂”的道理:一首诗可作多种合理的解读。

    目前大学语文之所以日益尴尬,主要和课程定位的混乱模糊、内容体系的不甚合理、中学的模式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有关,要改变这种处境,就必须要明确课程定位,确立一个合理的内容体系,并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语文的教学呈现出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正视那些困扰“大学语文”的实际问题[N].新京报, 2005年11月3日
    [2] 赵莉.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1): 77-78
    [3] 王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6年1月2日

   作者简介:张洁(1978- )女,大学,文学学士,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助教。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826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