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曾建生: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08/11/12 】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年第3期 】 【作者: 曾建生】 【已经浏览3227 次】

    摘要:工具性是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的意识和能力,测试要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工具性;演练;能力;测试


    一、学科特点要求唱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旋律

    大学语文融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其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都是以它为基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了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才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才有文学,才能传承人类文明。因此,大学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其他都是从属的。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教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字,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运用语言这个工具的能力。二十多年前,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首倡在理工科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初衷就在于此。

    二、教学应点亮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指路灯

    (一)教学语言应是普通话

    我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三部委曾联合发文指出:“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1]大学语文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都用普通话,这对于大多数操北方话的师生来说不成问题,但操南方方言的师生则步履蹒跚。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所以操南方方言的老师要提高认识并做出表率,带头说普通话,即便说得不标准,教师操普通话,这就为学生树立了说普通话的榜样,也为学生提供了学、说普通话的场所。操南方方言的学生,哪怕普通话说得整脚,也得不折不扣地坚持。

    (二)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学生演练

    这首先是由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如前所述,大学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而掌握工具的基本方法就是实践,而且要多实践,“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老师傅。”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要求这样。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2]在整个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受众。已经或将要进人成人阶段的大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培养“我要学”的自觉性并落实到行动上。

    课堂上学生多练的前提就是老师少讲,这就要打破课堂上教师“包打天下”的格局。重点、难点、疑点教师适当点拨,其余的由学生自学与演练。这既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又赢得了演练的时间。

    (三)语言能力培养要对症下药

    1,普通话演练

    前文相关内容略有提及。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南方省区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并非坦途。我们也听说过,求职面试时,有人就是因为普通话讲不好,与招聘单位不能顺利沟通而吃闭门羹的;相对来说,那些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应聘成功率就高一些。所以学生的普通话演练,是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

    口耳之学,点点滴滴,贵在坚持。演练普通话,关键是抗方言干扰,狠抓听音和发音。这两个环节不可偏废:光听不发,发音器官得不到演练,不会发音,所听如同过耳风;光发不听,不知道自己的发音到不到位,发音不准等于没学。听了发,发了听;错了改,改了听。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抓住一个,攻克一批。由基本的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到字、词、句、篇,反反复复,通过一定量的演练,让学生正确把握住普通话的声、韵、调,逐渐淡化以致克服方言的影响。一个操南方方言的学生日常所说的话,方言色彩淡化之日,就是向普通话靠拢之时,这本身就说明他的语言能力在提高。

    2.口头表达演练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各有各的特点与用途。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书面语的教学,但切不可因此忽略口语的教学。以往,就对语料的利用而言,我们过分强调书面语,不注重口语,更很少重视音像材料;就具体教学环节而言,侧重于教师从静态、僵化的角度去分析,去“灌”,而忽略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的感悟,轻视学生的演练—自己“听”、“读”、“说”,唯一让学生亲自完成的就是“写”—书面语复写。结果,口语表达能力贫乏,又直接影响对书面语的运用。最终给学生的感觉是语言难学而且无用,谈语言而生畏。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口头表达演练,而核心工作就是要抓好说话演练。可以先听后复述,也可采取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那种“说话”形式,或三五分钟的自我介绍、或即兴讲话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有开口的机会,不能让学生一进语文课堂就成了“哑巴”,不能让学生语文课上得越多变成“哑巴”的可能性就越大。

    口语表达既要规范,又要鲜活。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要随时留心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事实。就语文课堂来说,适当引进老百姓的日常话语,或拿中央台的“实话实说”等栏目做例子,将语言规则淡化于对活生生的语言事实的品味领悟当中。同时不失时机地联系穿插学生的日常用语,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具体引导,帮助提高,更多的是发现并推广他们口语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地方。

    3.言语交际演练

    不少人有这么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从小使用汉语,用汉语交际就不存在什么困难。事实上却不这么简单。口头表达能力是个基础,言语交际是这种能力的运用与提升。言语交际能力,是人类社会中一项极为重要而又难于掌握的语言实践能力。交际过程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它要求交际参与者能够运用正确而得体的言语从容应对各种局面。课堂答问顾此失彼、大庭广众发言胆怯、与人交际学生腔、求职面试词不达意等等,都是学生言语交际能力较弱的表现。

    有鉴于此,就要多进行相关演练,如情景会话、分组讨论、辩论等,给学生扮演角色参与其中的机会,在“实战”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条件具备的话,还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一些类似活动,真正把语言这个工具学以致用。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学习、运用语言的必要性,从而找到动力,挖掘潜能。

    三、测试应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助推器

    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这也表明语言运用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而其组合性又为语言的使用者提供了灵活机动的可能。因此,词、句、段、篇的组织就成了反映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晴雨表,并且还能从中捕捉到个性、创造性的光芒;相应地,离开这些具体的语言结构,要想衡量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标准化考试越来越暴露出弊端。这种考试要的只是答题的结果,具体的、富有个性的而又至关重要的答题过程却被它无情地摈弃了。在这样的试卷上,学生们无法表达确确实实属于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简单化、模式化,认识肤浅,思想苍白,语言乏味,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写起文章来“四不像”。这笔账至少一部分是该算在标准化考试头上的。所以,作为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的检测手段,测试就要尽可能地压缩标准化考试题型、题量,增加对主观表达题的考查。一句话,大学语文测试应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也能把学生逼上梁山—补上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课。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然,“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大学语文课时间是很有限的,课堂上主要是指出一个方向、培养一种意识。“工夫在诗外”,语文课外、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更要做有心人,花时间、用心思,自觉培养与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竞争在加剧。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已经步人正轨,在严峻的就业挑战面前,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大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J].语文建设,l994,(12).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曾建生(1969-),男,湖南衡阳人,讲师,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689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