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万晓红: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教育
【时间:2008/11/7 】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 【作者: 武汉体育学院 万晓红】 【已经浏览2996 次】

  [摘 要]注重信息是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信息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论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教育的关系,并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信息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信息教育


    我们正走向一个日益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研究,还是市场经济的运转拓展;无论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正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革新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以知识传递的过程和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信息学,已成为信息社会最热门的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学语文更应积极进行信息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一、信息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语文教育是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切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的。认知学家奥苏贝尔在其所倡导的“接受学习”理论中强调,“学校中教学的中心与其说是发现、探究,毋宁说是接受信息的学习。”大学语文所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和观念也是一种信息。所谓信息教育式的大学语文教学,就是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科内容视为一个信息整体,通过教师的信息传播和学生反复的信息“刺激”,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意识和获取、积累、运用语文信息的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文学鉴赏能力。这几种能力可视作大学生对信息吸收、加工和传播的能力。听、读、鉴赏: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来获取知识信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和各种辅助读物就是学生最大、最集中的信息源,是信息载体,学生是信息的受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信息的有效传播和阐释。说、写:这是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二、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信息教育

  (一)转变教学观念的需求

    旧时曾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说法,这种封闭式读书论产生于那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之中不足为怪。然而,在现代化和高度开放的今天,人为地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不了解社会的变化和信息,是绝对不可能读好书的。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其教学内容反映的就是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只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方位接收和感知各种信息,才能学好大学语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往往注重对教学内容本身的说文解字(这当然也是必要的),但缺乏对相关社会信息的引入和输出;对语文知识(信息)往往作静态的描述和解说,对日益变化的语文现象和信息缺少动态的跟踪和反馈,导致大学语文成了单一的文章分析课和文学欣赏课。但是,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模式并非是“欣赏”型的,大学语文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说文解字和文学鉴赏的能力,还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丰富的语文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综合素质。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些都有赖于开放式的信息教育,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活动离不开以言语为媒介,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言语的本身,而现代语文教学更应关注言语作为媒体的功能和特点。

  (二)教学实践的呼唤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不会说、不善写的问题。这除了缺乏必要的表达技巧训练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的贮存和使用问题:一是贮存的信息量少。学生大部分只能从教材这一单一渠道获取素材(信息),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和认识,掌握的信息少,自然就不好下笔和开口。即使是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也终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作罢。二是信息陈旧。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说和写作为信息反馈的形式,只有掌握最新信息,才能说出新点子,写出新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在编选文章时,较多注重的是文章的权威性和典范性,而相对忽略了文章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给人以历史感和陈旧感。再加上高校大学语文课教师较难有机会到外面进修和学习,知识(信息)老化较快,所以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新知识。三是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意识到所谓写作和演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已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传播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说话和写作视为表达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的需要,强调“文以载道”。事实上,信息因素(显现的和隐含的)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可把大学生的写作分为三个阶段:(1)感受式写作阶段。学生根据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写出一种记叙抒怀式的文章,其信息来源多为本人亲身经历。目前多数大学生擅长写作的文章多属此类;(2)信息式写作阶段。写作素材的来源往往并非学生的个人阅历,而是从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收集,获取信息,或是从社会调查中采访得来。这一阶段最能反映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归纳能力;(3)创造式写作阶段。学生对生活信息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创造的欲望便产生了。目前,大学校园里一批写作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已经或正在开始文学创作,校园文学欣欣向荣,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三个写作阶段,学生对信息的处理由直接到间接,由感性到理性,反应出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大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信息教育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意识

    就像新闻采访要求记者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意识一样,大学语文教学也要求学生对信息有强烈的敏感意识,要善于从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文字语言和生活环境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逐渐形成收集信息的好习惯,以便“闲时备好急时用”。在大学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不断地进入学生的视野和听觉中去,但相当多的学生不是熟视无睹就是充耳不闻,缺少对信息的敏感。在一份试卷中,笔者曾出了这样一道应用写作题:“根据办学特点,为武汉体育学院拟一则招生广告”。考完阅卷,发现许多学生竟然对自己所就读学校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这说明学生没有养成收集信息的习惯,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敏感意识,变无心为有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留心于身边的社会生活,关心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倾心于教材内容的认真研读。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听觉功能和视觉功能结合起来,全方位地感觉信息、把握信息。勤记加多思。目前许多学生上课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不愿作笔记,课外学习有“记事本”的学生也寥寥无几。要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意识,当务之急是要求学生勤记,信息的千变万化和复杂多样,记什么和不记什么,反映了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判断能力,需要多思。

  (二)研究信息传播特点,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信息传播是一个整体过程,大学语文是一个信息整体。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注重系统性、整体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对此重视不够。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往往形成“三段式”教学模式:起始阶段(介绍作家、时代背景)、阅读和分析阶段(分析人物、情节和结构)、结束阶段(归纳主体思想和写作特点)。尽管这种“三段式”有其条理清晰、易于操作的优点,但是由于它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忽视整体把握,从而易导致知识传播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信息的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鉴于此,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大学语文教学要走向开放型

    首先,大学语文教学要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关起门来教“之乎者也”,那是书呆子气,不能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学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信息与社会息息相关,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机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强调的也正是写文章贵在社会参与。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大学语文教学要提倡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及时交流和共享,使学生可以不再受时空限制进行自由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可以延伸到社会和网络,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流,实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标。其次,大学语文教学要与高校的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文理渗透是信息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形成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其原因一是大学语文课教师对专业基本内容不甚了解;二是大学语文教学缺乏面向专业服务的观念。大学语文教学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但同时大学语文教学也有服务于(服务不等于服从)专业教学的一面。许多大学生写不好一份实验报告或一份机械制图说明,不能说与大学语文教学脱离专业教学无关。

    2、加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信息传播过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不少教师只会背教材,抄讲义,缺乏新意。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大量动态的信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或师生与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主张:学生认知决定学习效果。学生认知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过程是学生感知、记忆、控制、反应的互动联结过程。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信息教育技术集容量大、表现力强和交互灵活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得到更便捷的帮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大学语文教学的信息网络

    大学语文教材是教学信息网络的中心环节,教师的讲课、课外图书资料信息、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社会实践获得的信息都是这个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三点:(1)要求学生广泛阅览课外书籍、报刊,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2)重视对学生图书情报检索能力的培养;(3)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交流的有效工具。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分析、选择信息资料,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网络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大学语文教学的信息网络。

  四、结束语

    美国未来学家托福勒对信息的重要性作了这样的阐述:未来世界只有两种人:掌握信息和不掌握信息的人,他们之间也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未来世界人的等级的划分标准是掌握信息量的多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在信息教育这一领域中进行大胆尝试。社会的变革和需求推动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教育这一大学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所作的认识和探讨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编校:潘世东,陈小妹】

    [作者简介] 万晓红(1968-),湖北武汉人,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新闻学研究。[基金项目] 湖北省重点资助项目[2001Y117]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970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