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学研究

李幼奇:论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08/10/14 】 【来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12月 】 【作者: 湖南师大文学院 李幼奇】 【已经浏览3694 次】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大学语文课程新拓展出的教学层面,又是其应有的教育职能。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科性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潜能;通过阐释议论性文章选题立论所遵循的价值判断原则,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作文创意中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公共必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程,在我国高等院校“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索质和科学素质”[1] 的历史性进程中,在承接中学语文教学的“双基”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职能的传统的同时,也相应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发生了深刻变革,开拓出了新的教学层面。本文强调大学语文教学应在人文主体性的思维品质层面,以优秀作品所班含的艺术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与创造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惫识和能力,使之能在专业学习中触类旁通,成为富有开拓性的创造型人才。

    一、通过剖析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帮助学生突破学科性思维定势,激发创造潜能

    大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学作品虽说在体式上有诗歌、散文与小说等之分,但在艺术创作上均具有形象思维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充满艺术虚构的想象力,与其它学科门类的实证性抽象思维大相径庭。艺术想象力由于自身的思维特点更富于创造性。“文学创作中的想象、灵感、幻想等活动,对科技工作同样有帮助,很多大科学家大发明家都说不时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惫外启发与推动。”闭因此,在学科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的素质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尤其要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想象力及其思维方式对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作用。

    文学作品生动新颖的艺术形象,是作者依据艺术想象力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来的。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尽管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根据审美创造的目的不同,对表象选择加工以及分解综合的不同,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墓本方式:一是类比性想象。这是在感物生情的联想中,把不同性质的表象,通过相似点的发掘,由此及彼地复合出富有新意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李嫂(度美人》词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难以备述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愁容愁绪,用汪洋态肆、不舍昼夜的“一江春水”进行富有创意的类比联想,艺术地表现了其愁的深广与无尽。古今诗文中大量使用的比兴、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法均是这种想象方式的具体化运用。二是变形性想象。这是借助审美情感的逻辑力量,对表象的某些特点或属性加以变异性改造,在夸张性描述中转化生成为新奇形象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庄子《消遥游)中的描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其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鲲鹏”这一神奇的艺术形象,就是古人以北海中的“鱼”为原型表象,通过夸张性变形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三是幻觉性想象。这是依据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展开幻想的翅膀,遨游于非常自由的情感世界,从而创造出超越时空的艺术境界和崭新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李贺的《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显团光,鸯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中所描绘的天上仙境与遥望九州的情景,运用的便是幻觉性想象。李元洛先生在《诗美学》中曾就其创造性想象诙谐地评价道:“一千多年前,这位短命的天才诗人就乘坐‘想象’这一阿波罗飞船登月了,比现代科技创造的登月飞船早了十个多世纪。”四是“杂取”性想象。这是在艺术揉合的典型化过程中,把某类表象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集中于“这一个”具体物象上,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新形象的创造性思维。例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她死前的神情,便是采自作者远房堂伯母的材料;她儿子阿毛被狼吃掉,是取自周家第九世祖看坟人的事;再嫁的妇女死了,两个死鬼男人都要来争,阎王只好把她锯成两片分给两个男人,吓得祥林嫂将历年积存的工钱捐了门槛,是取自单妈妈的故事等。作者“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以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典型控诉了封建礼教、迷信的“吃人”。

    郭沫若曾深刻地指出:“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束缚,才能发展科学”。[3]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掘古今文学作品艺术创造的丰富想象力,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高度进行归纳阐释,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突破学科性思维定势,激活其创造性智能。

    二、通过阐释议论性文章选题立论所遵循的价值判断原则,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早在课程重新开设的八十年代初期,匡亚明先生便作过这样的阐述:“试问,连祖国语文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完善地表达科研成果?语文教师的光荣任务,首先就是要使大学生能普遍掌握这一打开科学领域大门的基本武器。”[4]这一主张,在当时具有补偏救弊的现实针对性。然而,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仅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也应包括对学生能从事“科研”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杨振宁先生指出,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其方式,虽说“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打下扎实的根基。但是,相对来说在进行科学创造的时候缺少创新意识”,“这样很不利于鼓励学生向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最活跃的领域发展。”[5]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还应重视开掘议论性文章中所蕴藏的人文主体创造精神,以其选题立论所具有的价值判断及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洞察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问题的创新意识。

    议论性文章的选题,就其价值判断而言,是作者针对各种现实性问题,深人发掘而确定的。概而言之:一是选择政治思想领域里急待澄清是非的社会焦点问题。例如北宋中期,出现了由范仲淹、富弼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整顿腐败的官僚制度为主要改革内容,有利于改善朝政,得到了欧阳修等谏官的支持,但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守旧派诬蔑范、富、欧等人为“朋党”,并大造舆论,欲阴谋陷害。于是,欧阳修以此焦点问题作(朋党论)进呈仁宗,对其不同性质及其作用作了澄清,恳望人君能权衡是非,“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从而达到了维护和支持革新派的目的。二是选择平常生活中关涉人生态度、目的及其意义的问题。例如李大钊的《今》。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今”,往往能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的这一选题,主要是有感于“五四”运动前夕的某些青年在这一向题上的迷失,发表议论,希望青年能珍惜今天,立足现实,担负起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历史使命。作者提出的这一问题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因而能激发每个人去深思领悟。三是选择在谈艺论文中仍需进一步探索与开掘的有关问题。例如对古典小说《水浒》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评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的不少问题仍值得探讨与商榷,茅盾便以《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中通过归纳阐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这一极富参考价值的论点,将这方面的探讨引向了深入。

    议论性文章的立论,力求观点的独到性与新颖性。所谓“独到性”,就是在前人论述问题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例如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其标题所显示的中心论点,是以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引伸出来的。鲁迅在该文中说;“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王蒙以这一受时空限制提而未论的看法为大前提,以今天实行的条件已经具备为小前提,运用辩证的逻辑思维演绎推论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论在开拓中不乏独到见解,具有匡正时弊的现实针对性。所谓“新颖性”,就是对某一问题的论述,“发前人所未发”,其观点及其角度具有开创性。例如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中的立论即是这样。一般人或论信陵君窃符救赵是顾全大局的行动,或以“窃符罪”谴责信陵君。这两种看法,均是世俗之见。唐顺之则指出:“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烟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因而得出“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檀觉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的新颖看法,的确是“言前人所未言”。尽管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涉及的议论性文章,大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踌,其选题立论的具体内容,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关注的问题或许直接关联性不大,但是在价值判断的羞本取向上,特别是在主体性的创新愈识上,有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沟通性。所以,从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看,注重发掘与归纳阐释议论性文章选题立论所遵循的价值判断原则,以其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开启学生的创新惫识,在学科渗透中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三、通过作文创意中的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朱光潜先生在《作文与运思》中曾深有体会地说:“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这样写下去,象上面所说的,有时有新意涌出,我马上就修改。”朱光潜从实践的角度具体而又典型地揭示了发散思维在作文创意过程中的审美开拓作用,对我们在大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运用这一思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无启示。

    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吉尔福特《创造力的品质》[6]),因而具有求异出新的创造力。在作文创意的运思过程中,它表现出以下审美特征:一是辐射性。对事物进行多端头审美辐射,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和认识,不一而足。二是推测性。在审美比较中,依据所发现的新问题,及时修改原来的观点和看法,作出可变性推侧。三是求异性。在运思角度能动的转换中,注重于对事物进行求异性审美发掘,获得多解中的独到见解。因此,有愈识地引导与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发散思维进行作文审题构思,能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使之不同程度地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

    在作文审题的具体过程中,发散思维的创意发拥又表现为顺向与逆向两种基本运思方式。所谓顺向性发散思维,是从题惫推衍的顺承方式多端点地思考问题,在层层发掘的比较中,确立相对高标别致的题旨构思作文。所谓逆向性发散思维,是从题惫推衍的逆反方向多发端地寻思问题,在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翻出新意构思作文,以求不落前人案臼。例如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以(也说“班门弄斧,’)或(“知足者常乐”我见》等成语命题作文,由于这些成语积淀了前人所具有的共识性价值观念,学生如果仍运用顺向性发散思维进行立论,也很难开拓出新愈。但是,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性发散思维去开拓间题,以“谁说班门不能弄斧”或“知足者能常乐吗?”等富有时代进取精神的新观念作文,则能一反常人立论,给人以新的反思。故逆向性发散思维训练能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变换审题立论的运思角度.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发现。简言之,发散思维能在“顺”、“逆”向的多端的审美辐射中,激活作者的思路,在审美比较中发掘客观事物的多重月性及特征,从而确立具有独创性的作文构思。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便能在学以致用的实践中触类旁通,发挥出不可低估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编写说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第1版)。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稿)〔R].1叨8一3一31.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序言)(修订四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杨振宁.开发人的创造性—杨振宁论教育【J〕.未来与发展,1991(4).
    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M]

    [作者简介] 李幼奇(1954一)男,湖南新临县人,副教授,湖南师大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

    本站链接: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04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