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课文赏析

刘扬忠:面子疑于放倒 骨子弥复认真——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
【时间:2008/6/4 】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1995/06 】 【作者: 刘扬忠】 【已经浏览6919 次】

    在我国古代的优秀作家中,有不少人是封建纲常礼教的叛逆者。他们饱受黑暗社会的压抑和摧残,却不肯逆来顺受,更不愿愁眉苦脸,而往往采取一种佯狂玩世的态度,故意夸张地描写自己放诞不羁的浪子生活,用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向统治者抗争。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著名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套篇幅长达五百来字的曲子,写得狂放尖新,豪气横溢,给人以惊世骇俗之感。作者把勾栏行院的情事写得露而又露,丝毫不吞吞吐吐,十分的情事,故意说到十二分。初读这篇作品而又不大了解其创作背景的读者,十之八九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不是关汉卿全部的生活内容?这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杂剧的艺术大师,怎么以“浪子班头”自诩?如果说他这样赞颂“浪子生涯”别有深意,那么这深意又是什么?

    为了正确理解这篇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有必要对关汉卿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和他本人的身世遭遇作一点介绍。

    关汉卿生于金朝末年,成长和活动于元朝初年至中期。这是一个战争频仍、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严酷的时代。以武力征服了全中国的元朝统治者,在实行民族歧视与高压政策的同时,还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把读书人打入社会底层。元朝几十年停止科举考试,士人断绝了出路。儒生们被列为仅高于乞丐的第九等贱民,生计没有着落。一些人便沦入勾栏妓院,与倡优、艺妓为伍,同这些被损害、被侮辱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他们既写剧本,也与艺妓乐工们一道排练演出;继而与这些人产生了情感,自然也就有些风流韵事。这些特定的生活内容,必然会被写入当时最流行的抒情诗歌形式——散曲之中。时代环境、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使得这些知识分子养成了与传统文人士大夫迥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情趣。因此,呈现于他们抒情作品中的自我形象,不可能是风雅华贵、道貌岸然的衣冠之士,而是疏狂放诞、洒脱不拘的娘荡郎君了。关汉卿在这个套曲里,就把他们这种蔑视传统的性格作风写得活灵活现,把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栓桔、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这样的性格作风,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形象,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中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关汉卿从事戏剧事业的主要地点是元代的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当时,在这个市民文艺十分发达的东方大都市里,有一个自发的写作杂剧的文人组织,叫玉京书会。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载,参加过这个书会活动的“燕赵才人”,自金末的董解元起,并元初关汉卿以下,前后共有151人,规模可谓不小。就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卓绝成就和深远影响来看,他无疑是玉京书会里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他生性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被认为同辈文人之冠。可是他很不得意,才能长期被淹没,只任过太医院尹这样的小官。于是他倾其才力,与民间文艺家——艺妓乐工们紧密合作,从事戏剧工作。甚而亲自登台,化妆参加演出,把舞台生活当成份内之事,甘心与艺妓乐工为伍。身处当时京城社会中下层的关汉卿,代表他的书会同伴们,写出这篇带有叛逆色彩的宣言,故意夸张地描写自己的浪漫生活,这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与反感,具有对抗封建正统的积极意义。

    弄清了以上这个关乎作品思想内容的大问题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现其积极的主题思想的。

    这套[南吕一枝花]由[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四支曲子联缀而成。这四支曲子,各有一个叙写中心,而又意脉互通,势如贯珠,共同组成了自打情怀、自我写照的篇章。第一首[一枝花]篇幅最短,才56字.是整个套曲的总序。

    它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极其概括而精炼地写自己所谓“浪子风流”。当然这主要是指与杂剧女演员的交往。在那样的社会里,艺妓与其他各类妓女一样,被视为下贱之人,其艺术表演也仅仅被当作供人取笑的行当,因此,作者只能沿用历代文人的成例,把这些可悲的女子比为任人攀折的出墙之花与临路之柳。在这首开场曲中,作者自始至终,反反复复地夸张渲染自己攀花折柳的“浪子风流”生涯。封建正统文人越是不齿于这种生涯,作者越是要针锋相对地自我欣赏,津津乐道。在这里,字里行间已隐隐透露出桀骜不驯的风骨。关汉卿写了一辈子杂剧,与艺妓们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的才名可以说达到了青史留芳的地步。在这段结尾处作者自称“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透过这些“浪荡”文字的表面,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艺术家诚实而执着的创作追求。

    第二支曲子《梁州第七》,篇幅较长,与第一支曲子相比,犹如涓涓细流突然衍变成波涛澎湃的大河。作者以大开大合的豪迈气度,纵笔抒情,慷慨言志,并将铺叙实事与议论人生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自己作为梨园领袖的潇洒形象与坦荡胸怀。开头二句“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用对仗以自表身份,语势充畅而形象鲜明,作者自怜自爱、自豪自夸的音容笑貌开始洋溢于纸面。以下三句,“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这里好像是在漫不经意地述说他的生活,其实是在流露他心底的难言之隐。“忘忧”二字就点明了作者的苦衷。联系元代读书人的遭遇我们不难明白,这种需要随时排遣的“忧”,就是由时代与社会的折磨压抑所滋生的苦闷与愤慨之情。作者之所以去青楼、勾栏,意在以杯酒冲淡牢骚,借“花柳”排遣优愁。在他所生存的时代,他只能有这样的解脱方式。

    接下来四句,“分茶攧竹,打马藏阉,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这几句具体叙述勾栏妓院流行的技艺,说他对这些都十分娴熟,并可用来消除忧愁。分茶,指把茶汁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攧竹,是“撇兰攧竹”的缩写,指画画。打马、藏阉,是古代的两种博戏。五音六律,指音乐。作者举这五项,以概指他对各项勾栏技艺的精通。“甚闲愁到我心头”的意思,是指通过以上种种娱乐方式,把优愁排除了。请注意,古人用“闲愁”一语时,含义往往与字面相反。比如宋代词人辛弃疾就多次在爱国优民的词章里故意把家国之恨称为“闲愁”。关汉卿这里所谓“闲愁”,也是指社会人生的大愁苦,,这是与上文“酒内忘忧”之“忧”相呼应的。

    以下三句:“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在这里,作者特意使用最精美的字词、最华美的色彩和最优美的修辞手段来描写自己和艺妓之间的亲密交往。这三个句子既流畅自然,同位的字词又刻意排成对仗关系,形成了散曲中难度较大的“三句对”(又称“鼎足对”)。三句之间,由银、玉、金三组事物相对;每句之中,又各用银、玉、金分别组成四个小环节,以连环成句,修辞极为考究。这里不但显露了作者的才气,还表现了他藐视传统、珍视与艺妓的关系的倔犟态度:自古不是都嫌倡优下贱吗?我偏用华丽闪光的语词来为这些“银筝女”、“玉天仙”、“金钗客”画像!世俗不是都认为倡优污浊吗?我偏描写我与她们之间的情趣雅洁的愉快交往!有了以上一番充分的铺陈与衬垫之后,这支曲子的末五句进一步明确说出自己以当艺妓们的主帅为荣。这种惊人的宣言,分为两个小层次来完成。第一层,是这样三句:“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这里假设一个年轻子弟对作者进行诘难,意思是说:要想在花柳场中占排场作首领,必须十分灵活,但你已经老了,应该退出。第二层,即最末两句:“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这是对上述指责作出的反击。锦阵花营,指妇女群,即众多的艺妓,都帅头,总头领之意。这两句说:我正适合做这些多才多艺女子的总头领啊,因为我曾到处玩游,阅历比你们丰富!

    套曲的第三首《隔尾》,又是一首字数与第一首差不多的小令。它承第二首末尾“不伏老”的意脉,夸自己比年轻子弟们更能胜任“风月场”的角逐。这里根据;曲情变化的需要,煞住上一首的纵笔铺陈,而改用精炼概括的比喻象征手法,来突出自我形象。开头两句,“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这两句用滑稽诙谐而又极为生动的比喻,来对比自己和那些“子弟们”的不同。兔羔儿,即兔崽子。围场,打猎场。蹅踏,践踏。在这里,作者讽刺那些嫌他老了的年轻弟子,说他们好似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崽子,傻乎乎初上猎场,一定要倒霉,而自己是久经各种笼罩与圈套的老野鸡,经验极为丰富。这组通俗而滑稽的比喻,表现出作者佻达而老辣的性格。接下来,“经了些窝弓冷箭铁枪头,不曾落人后。”作者又将黑暗社会对自己打击迫害比喻为“窝弓冷箭铁枪头”,并进而宣称:虽经这许多劫难,我却没有落在别人后头!这段的最后两句,作者写道:“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在表面颓唐放浪中透露出乐观积极、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套曲的末一首,名义上是尾声,曲情上却掀起了前三首所不能比拟的波澜。这一首在全套中篇幅最长,内容最多,气势最旺,魄力最大,达到了抒情的极致。作者调动了多种手法来写情言怀,其中最值得强调的是,连续使用了一组比喻加对仗的长句和三组排比句式,一层深似一层地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开头两句,巧喻惊人,作者自比为“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而把社会的黑暗势力比为“锄不断、研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这是多么滑稽诙谐而又穷形尽相的比喻!由于喻义无比生动贴切和内涵丰富。这两句就成为元散曲中传诵最广的名句之一。还须指出的是,按照曲律的正格,这首曲子的头两句都是七字句。如果按正格写,只能用比如“我是一粒铜豌豆,子弟钻入锦套头”这样的辞句,就十分枯燥无味了。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写曲可以加衬字之便,驱遣一连串的短语作为衬垫把14个字的句子增到53个字,淋漓尽致地塑造了活生生的形象,强烈地抒写出满腔的愤世之情、抗世之意与不屈服的个性。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由这两个长句的雄伟气势,引发出了下文三组大型排比句式。这三组排比,长短错落而层次井然,语势跳荡而文意贯串,好似长江后浪推前浪,最后汇成滔滔巨流,涌入大海——结束了作者豪纵奔放的抒情过程。第一组排比句“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这里由四个六字句组成。梁园,汉代梁孝王所建的兔园,遗址在现在的河南开封。东京,也指开封。洛阳花,指牡丹,是洛阳的名产。章台,汉代长安街名,是乐坊妓院的集中地。作者列举这些名胜,借以夸示自己游历之广,在文势上也与第二首的“玩府游州”呼应。第二组排比句,“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这组排比由十个三句组成,轻快流转,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里列举十种风流文人的技艺。其中篆籀指书法篆刻;弹丝指弹奏弦乐器,品竹指吹箫吹笛;鹧鸪本指《鹧鸪天》、《瑞鹧鸪》等曲调,说“唱鹧鸪”就是代指善于唱曲子;垂手本指大垂手、小垂手等古代舞蹈,说会“舞垂手”,是泛指会各种舞蹈;打围,指打猎,蹴踘,古代一种踢球的游戏;双陆,古代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这里排列了这么多项目,意在夸示技艺之博与才气之大,与第二首里“分茶攧竹……通五音六律”相呼应。第三组排比句是“你便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这一组共6句,将排比与夸张并用,顽强地表示了作者不怕任何打击迫害,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走下去的决心。接下来,是全曲的最后六句:“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这里长短句交错使用,将两组五言对仗句与其他单句连在一起,语意夸张而态度决绝地表示:至死也不改变既定的生活道路,从而最终完成了对于“不伏老”的抒情形象的塑造。

    这个套曲虽然篇幅很长,但由于作者真情勃发,又有极高的抒写技巧,让人一翻开就禁不住要一口气读完。作者恰当地将淋漓畅达的笔势与磅礴豪壮的文气融而为一,令人读后感到满纸生风,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火焰般的热情和硬生生的傲骨。篇中虽有不少花柳风月之类的字眼,却没有一般封建文人的艳诗淫词那种低级庸俗气息,而是以真率豪迈之情感动人。尽管其中也有些浪荡情调的渲染,但总的说来是浪荡其表,真率其里,俚俗的氛围中透发出稚洁的意趣。这使我们想起了清人刘熙载论曲的一段话,他说,优秀的散曲应该做到“借俗写雅,面子疑于放倒,骨子弥复认真。”(《艺概·词曲概》)关汉卿的《不伏老》,正是一篇面子虽放倒,骨子却认真的抒情杰作。

    (作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附原文(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18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