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许国良:不由恒蹊——读《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
【时间:2008/3/4 】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学人论坛06/10/16 】 【作者: 许国良】 【已经浏览3336 次】

文江兄:
        
    收到大作,十分高兴,二十多年来陆续发表的文章结集,是件欣慰之事。学术书出版,今天步履艰难。编辑的创利指标,为文者的浮躁、
华而不实。另有种种束缚人们手脚的东西,这使课题指标化,论文大跃进的同时,想固守与坚持一点自己趣味与视角变得很困难。复旦大学出版社接纳你的书,一本不会赚钱,不会带来轰动效应的书,这让人看到它们的文化胸襟与眼光。
       
    记得在整理潘雨廷先生文集时,你写过这样的话,潘先生的学问所指的是社会与人生,他站在书斋治易学,用传统的手法窥天人之象,试
图表达的是自己的声音。我觉得你这本书所收的文章,走的是潘先生的治学理路,你的性格与趣味,本该像潘先生一样躲在书斋中,但是你赶上了一个纷繁、多彩、杂色斑驳的时代,于是,乾坤之变,天地之象,使你的文字有一种难逃的“火气”,老一辈治学中那种清净与悠雅,是性,也是命,后代是描摹不像的,时势大于人。
       
    打开你的这本集子,初一看,内容似乎有点杂色,曾国藩、王国维、鲁迅、金庸,《红楼梦》、《桃花源记》、《薄伽梵歌》等等,你散
点透视古今中外,它们间难有可联系的桥梁,在学术所谓专业化、规范化的今天,这仿佛违反了操作规则。但是,经历过中国社会近二十多年天地翻覆,目睹过各种思想文化思潮起起伏伏的人,对你治学关注点的腾挪,话题的变幻转移,是能理解的。社会变革,它其实是思想文化的一次重新洗牌,于是,历史上一批标竿性的人物、事件与著作再次被人提起,再次被人解读与诠释,用通俗话说,这是传统思想与文化一次反省与整合。我们割不断历史,昨天的观念、意识与习惯,远比不停变换的服饰潮流、生活形态来得复杂,它像人的影子一样,影响与作用着当下的人们。你不是一位追求潮流者,你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散点透视,是在清洗自己的思想。
       
    说你二十多年来治学目光与时代变革同步,这仅仅对你治学理路说了半句,还有半句就是,你用自己的拳路,一种传统的思维与评判方法
,来剖析历史人物与事件。你随潘先生系统研习过《周易》,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古老的象数方法,对你有很深的影响,你评析人物、叙述事件,让人感到有一种下围棋的感觉,你的落子、局部计算与棋局大势比,你更关注后者。你文章中常用的时空概念、结构概念,其实我看就是棋势的大局观。你喜欢在时空十字坐标上观照与评判人物,其好处在于眼界开阔、一针见血。有位朋友说,你的文章开阔有气象。我理解他的意思。但是,在局部的分析仔细上,你似乎有时会少了点。人们常说,文章冷暖,唯有自知。旁观者看你打拳,说轻说重都不重要,我们不是圣贤,也无意创作经典,让思想与文字流传千古。治学与为文,有自己的套路,能有一二点让人说说,给人一点启发,这已足矣。
       
    你用传统治易学的象数一路方法评析当下人物,在我眼中,这似乎在西医西学成主流的生活中,你固执在用中医治病。“五四”新文化给
我们带来了欧风美雨,逻辑实证法由此成了主流思想方法,但用近代西方的观念来评判与解析我们传统的画论、诗论,她与用西医理论来解析中医学一样,常常会难以妥帖,甚至无法说明。其实不同民族的传统观念性的东西,它与当下科学主义并不完全相悖的。中医中落今天还能治病救人,这是最好的一例。联合国提倡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我想这不是仅仅为了怀旧,它是在提倡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多样性。我们古老文化中那种直观的、审美的感知,也是一种悠旧的文化啊。
       
    话说远了,总之我为你文章结集出版而高兴。今天,有人称“五四”新文化割断了传统,但是,“五四”一代作家与学人的音貌笑容,在
他们的文章中能清晰可辨。半个多世纪来,我们出版的文学作品与学术论著,几十甚至上百倍大于“五四”,但是,为文者带有点印记的少而又少。提倡自己的拳路,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你这本集子给我最大的启示。

    祝你身体健康,大作不断!

    (《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张文江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072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