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参资料

朱恩义等: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时间:2007/12/6 】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 【作者: 朱恩义 贺金峰】 【已经浏览5787 次】

开封大学学报  第13卷 第3期  1999年9月
朱恩义 贺金峰
(方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南阳 473200)

摘 要:根据有关资料的分析及实地考察,李白《将进酒》一诗应作于天宝十载秋,地点在今河南方城县石门山中。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
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将进酒》是李白诗作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该诗借乐府旧题,抒发了作者极端矛盾复杂的心情,既表现了鄙弃世俗、蔑视富贵的傲岸不屈的豪气,也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愤懑及悲而弃世、壮心不泯的情绪。作品以她缘情流转、奔涌喷泻、变化无端的抒情方式,伴之以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结构特点,历来被人们所喜爱、传唱。但这首诗究竟作于何时何地,至今仍没有定论。虽然不少人认为“约作于天宝十一载秋于嵩山”①,但均没有提供可信的依据。我们出于对这首诗的喜爱,查阅了一些资料,有了一些新的看法,现提出来恳望识者指正。

一、岑夫子、丹丘生其人

李白的诗作,大部分可以从诗题或内容中看出创作的时间、地点和创作意图,《将进酒》不太明显,但从诗的情感和诗中的人物也可进行考证。因此,为探讨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首先就要考察诗中的两个人物“岑夫子”、“丹丘生”。下面以这两个人物的相关情况及与李白的交往关系为依据加以分析。诗中的“岑夫子”,据《全唐文》卷三七九注:“岑夫子,即岑勋,南阳人。”《李太白全集》中有首专门写给岑勋的诗,即《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全文如下: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断肠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余未相知,茫茫绿云重。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诗中的“岑勋”集中注为:“世传颜鲁公(即颜真卿)所书《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碑》乃天宝十一载所建,其文为南阳岑勋所撰。”根据诗歌和注释的内容可知,岑勋既是南阳人,当时的名士,又是李白“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的挚友。

诗歌中的另一个人物“丹丘生”,据《李太白全集》注为“元丹丘”,是李白的挚友。这从李白的其他诗文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李白一生创作的酬友诗不少,但一人多篇的并不多,像杜甫、孟浩然、贺知章等好友每人也仅几篇,惟独写给元丹丘的诗作最多。其中直接写给元丹丘的就有《元丹丘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以诗代书答元丹丘》、《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题元丹丘颍阳山居》、《题元丹丘山居》共11篇,另外涉及元丹丘的诗文还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将进酒》、《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汉东紫阳先生碑铭》、《上安州裴长史书》等,这大大超出了李白与其他任何友人赠诗的数量。李白在他的诗文中称“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吾与霞子元丹、烟子元演,气激道合,结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云海,不可夺也。”“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可见,元丹丘与李白确实是“殊身同心”、“异姓天伦”的道门挚友,而且我们据李白诗文可知:元丹丘家居颍阳,及长,皈依道门,李白出川后结为挚友,曾一同“历行天下,周求名山,入神农之故乡,行胡公(唐汉东郡紫阳先生)之精术”,天宝初已成为“道门龙凤”而名闻天下,位居威仪之职,曾在石门山中隐居炼丹。

根据以上材料及《将进酒》、《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两首诗把岑勋、元丹丘并提可以知道,李白与二人感情至深,这样三个人在一起“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后,李白纵情赋诗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将进酒》的创作时间为天宝十载秋

《将进酒》虽属饮酒放歌之诗,但已远远超出了李白所做的一般饮酒诗,据诗歌内容看,同诗人早期的饮酒诗《月下独酌》、《自遣》、《山中与幽人对酌》等相比,不仅语言风格大不相同,就连思想和感情也大不相同。《将进酒》中诗人的愤懑、哀怨、痛苦与不平全在纵酒高歌之中如黄河之水一样倾泻而出。这种极端矛盾痛苦之情只有在长安受逐、胸怀天下的政治美梦彻底破灭之后才可能产生。而且这首诗和李白长安受逐后的一些作品的情感基调相同,如《行路难》(其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然而,《李太白全集》中所辑《李太白年谱》对长安受逐之后的十年行迹记录相当模糊,要考证李白《将进酒》创作的时间,也只能从李白一生的创作活动来分析。

李白一生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出川至被召入京为第一时期,此时,李白主要通过游历名山秀川、纵笔山水之间以求扬名四海,渴望结交名士贵宦,以达到自己荐京入朝,“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愿,此时诗文自然是“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尽管后期入仕之愿渺茫,有消极遁世之感,但尚无《将进酒》之哀愤。因此,《将进酒》不可能是此期所作。

天宝元年至三载为第二时期,李白因荐被召入京,出入翰林,常代草王言,正志得意满,后虽受谗帝用疏之,但只是常言东山,忧郁寡欢,终因没有受逐而存幻想,此时李白也不会创作出这类激愤之作。

天宝十三载后为第四时期。这期间安史之乱暴发,民族矛盾激化,一贯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李白已从个人苦闷中超脱出来,忧国忧民、报效国家又成了诗人作品中流露的主要感情,尽管后因从永王株连受囚,流放夜郎,然诗中仍漾溢着昂扬向上的志趣。《将进酒》也不可能为此时的作品。

这样,《将进酒》就只能创作于天宝三载至天宝十三载这十年之中。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李白杜甫年表》对这一时期考证较清,特引述如下:

天宝三载,44岁,春在长安,诗送贺知章,为高力士、杨玉环,张谗毁,诏许还山。三月出京经商州东下。孟夏遇杜甫于洛阳,从陈留采访使李彦允、托请北海高如贵道士为授《道》,至汴州与宋氏夫人结合,又遇高适,李白、杜甫、高适同游梁宋中地,至齐州,从高如贵受道于齐州紫极宫。岁暮还兖州、任城。

四载,春夏在任城,秋至鲁郡兖州晤杜甫,秋末赴江东,取道邳州、扬州,再入越中。冬末赴苏州。
五载,春初在苏州,后盘桓杨州、安宜、淮安等地,秋间复返扬州,在此度岁。
六年,春初在扬州,仲春游金陵,五月在当涂,居横望山颇久。秋游会稽,旋返金陵。此后居金陵二年。
九年,在金陵,五月至寻阳,秋北上游东都汴梁。
十年,春返鲁省家。秋至南阳访元丹丘,旋赴东京梁园。北游塞垣。
十一年,春游广平、邯郸等,北游蓟门,秋抵幽州,后南下至宣城,冬至金陵。
十二年,游广陵,遇魏万,同游金陵,托诗稿,别后往来于宣城,游黄山。②

《李白与杜甫》成书于十年动乱期间,郭沫若迫于政治压力,过份扬李抑杜,脱离了历史事实,但对李白生平活动考证来自于对李白的研究及作品的分析,因而是可靠的。据此可知《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当在天宝十年“秋至南阳访元丹丘”之时,不应在天宝十一年“秋抵幽州”之时。

此外,《李太白全集》有《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诗云:

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欲献济世策,此心谁见明。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壮士伏草间,沉忧乱纵横。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紫燕枥上嘶,青萍匣中鸣。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职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相知同一己,岂惟弟与兄。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

诗中“中途偶良朋”显然指的就是元丹丘和岑勋,“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显然指的是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而“昨发南都城”指的就是南阳。从诗题和相关内容看,这首诗只能作于《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和《将进酒》之后。根据郭沫若先生的《李白杜甫年表》,该诗当作于天宝十一载“春游广平、邯郸”之时,因为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邺郡隶相州,属河北道,地与广平、邯郸等地紧邻。③因而《将进酒》只能作于李白“秋至南阳访元丹丘”的天宝十载秋。

所以,我们认为《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天宝十载秋,而不应该是天宝十一载秋。

三、《将进酒》创作于“石门山中”

李白长安受逐,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便只好无可奈何地踏上了寻仙访友之途。然而数年的齐鲁江淮苏扬之游,并没有使诗人得到超脱,反而更增添了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愤懑。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道门挚友元丹丘,便自鲁来到颍阳,而此时的元丹丘还在“高凤石门山中”幽居采铅炼丹,李白便写下了《闻丹丘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该诗在畅叙了自己与元丹丘的深情交往之后写道: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园。高凤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冈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诗中提及的石门,无论从诗题还是从作者的“栖遁之志”的内容看,都可以肯定,它既不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中所指的鲁郡曲阜东北曾为“竹溪六逸”之石门;也不是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中所指宣州当涂东六十里横望山陶公(陶贞白)炼液之石门;而是“中有高凤遗迹”的汉代名隐高凤幽居渔钓之石门。

要想弄清《将进酒》的创作地点,就必须弄清天宝十载秋李白访元丹丘时元丹丘隐居炼丹之所。我们翻阅了有关资料,分析了李白此时的相关作品,又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元丹丘隐居炼丹之地在今叶县西南方城境内拐河镇的白秀谷。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高凤隐居之处。高凤,乃东汉名隐。据《后汉书·逸民列传·高凤》载:“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④

那么,高凤所隐之西唐山今在何处呢?郦道元《水经注·汝水·醴水》中说:“汝水又东得醴口水,水出南阳雉山,亦云导源雉衡山,即《山海经》云衡山也,郭景纯以为南岳,非也。马融《广成颂》曰:面据衡阴,指谓是山在雉县界,故世谓之雉衡山。依《山海经》,不言有水焉,然醴水东流,历唐山下,即高凤所隐之山也。”⑤《汉书·地理志》云:“雉衡山,澧水所出,东至入汝。”⑥《明史·地理志》载:“南阳府:北有百重山、雉衡山。又有分水岭,其水北流入于汝水,南流入于水。”⑦《清史稿·地理志》载:“南召:有雉衡山,醴水出,东入叶。”⑧清代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南阳府部》对此也有考证:“叶县:青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即西唐山。据《水经注》澧水出雉衡山,东过西唐山,东南流经叶故城北。昆水出西唐山,东注经昆阳故城南。今考水道昆水出山之西麓,澧水经山之东麓。其为西唐山无疑。”又“石门山,在县西唐山东,即高凤漂麦处。李白有送元丹山石门幽居诸诗”。⑨《寰宇记》:“方城县唐武山即〈隋书〉西鄂县西唐山,隋西鄂与方城接壤,此山今名唐佛山,山北水泉为澧水上源之一,高凤隐居入山惟恐不深,或尝寓此。叶县青山方城名老青山,西接鲁山界。”⑩

据上述史籍记载,我们很容易看出,《水经注·汝水·醴水》中所说的“醴口水”、“醴水”,即《汉书·地理志》、《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南阳府部》、《寰宇记》所说的“澧水”。它发源于古雉县雉衡山之柳树沟(今方城县四里店乡),汇来自七峰山之东南源,向东流至拐河镇东入孤石滩水库(今属叶县),又汇来自拐河镇东北与鲁山交界处之横山马西北源,环绕于西唐山下,又东流至叶县旧县北,再东入舞阳至郾城入汝。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高凤所隐之山正是今鲁山县、叶县、方城县之界山的老青山(即西唐山)。

其次,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高凤所隐之“西唐山”(今名青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山体长约14华里,宽约5华里,位于今叶县西60华里处。昆水发源于山之西麓,澧水发源于南召、方城两县交界处雉衡山,东流自山东南麓入叶县。山之阳属方城县,山之阴属叶县,山之西麓属鲁山县,石门乃此山阴两峰,峰间一谷长约5华里,谷口一村叫石门村,村前一河叫“漂麦河”。1985年文物普查时,在此地发现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南阳叶县知县欧阳霖率千总陈德刚、范天祖,监生李心田、孟继唐,生员潘同建,汝州举人许静所立“汉高文通隐居处”残碑一块。沿溪而进,谷尽乃交界岭,逾岭一谷乃白考谷〈属方城),谷长亦约5华里,谷幽峰秀,溪妙泉寒,谷口有青山水库一座,水库上游现仍存唐人采铅炼丹的遗迹。可以想见此谷即元丹丘隐居炼丹之所。

第三,根据李白相关的作品也可看出来,他的《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齐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可知,“城”乃方城,“石门”正是现在谷口的石门村,而谷口村旁之石门山为西唐山之一峰。他的《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就是描述自己寻访元丹丘时途中所见。全诗如下: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根据诗意,可知诗中描绘的景物正是诗人随元丹丘由石门入山到白秀谷元丹丘隐居炼丹处所经历和看到的景象。

他的另两首诗《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和《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中提到的“方城寺”、“碧霄”,正是今天方城东北小顶山的道观。而此处在白秀谷以南20多里处。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李白这时写的几首诗联系起来了。李白自鲁来颖阳寻故交元丹丘不见,便写下了《闻元丹丘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之后来到石门山中的白秀谷一带,一路上看到不尽的风景,遂作《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同元丹丘一起游览了方城山中方城寺,写下了《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同时接到南阳人岑勋“命驾来相招”书信,便又写下了《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久,岑勋来到元丹丘炼丹处白秀谷,三友相聚,知己重逢,乐极成醉,于是醉后的李白便长歌当哭,《将进酒》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长期积压于李白胸中的忧愤和哀怨,便如洪流泻谷一般倾泻而出了。而这也正和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中“秋至南阳访元丹丘”相符。

因此,我们认为,《将进酒》的创作地点,当在今方城县拐河镇境内的白秀谷一带,即石门山中。

综上所述,李白《将进酒》一诗创作于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秋,李白到南阳访元丹丘时,和挚友元丹丘、岑勋在石门山中白秀谷一起纵情饮酒之后,情之所致,吟诵而成。

[责任编辑:孙支南]

注释:

①见《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9月第1版。
②《郭沫若全集·历史稿·4·李白杜甫年表》。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9月第1版第501-508页
③根据《二十五史·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4239页。
④《后汉书·逸民列传·高凤》。中华书局出版,1965年5月第1版第2768页。
⑤《水经注校·汝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第675页。
⑥《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6月第1版第1564页。
⑦《明史·地理志》。中华书局出版1974年4月第1版第988页。
⑧《清史稿·地理志》。中华书局出版,1976年7月第1版第2085-2086页。
⑨《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出版,1985年10月第1版第11754页,第11763页。
⑩《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原南阳地区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翻印,第8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976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