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课文赏析

鲍亚民:智慧是一种灵气——张爱玲《更衣记》赏读
【时间:2007/11/5 】 【来源:阅读与鉴赏 2005年07期 】 【作者: 安徽 鲍亚民】 【已经浏览6485 次】

    《更衣记》是张爱玲的一篇美文.美就美在从身边的小事中写出了历史的厚重之感,行文流丽华美,在语言的从容、俏丽中显尽机智和情趣.

    这是一篇描写服装的散文.张爱玲从衣着服饰的变迁中寻出了它流变的渊源.比如说:衣服由宽大变为紧身,往往源于“政治动乱与社会不靖”,因为紧匝的衣服显得“轻捷利落,容许剧烈的运动”。又如:民国初年,服装崇尚轻便、纯真,是由于“大家都认真相信卢骚的理想化的人权主义”.其实,紧身衣也好,轻便装也好,经张爱玲这一番史笔的解释,便让人觉得衣服不再简单了.一件衣服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日用品或装饰品,它更是一个时代的氛围,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心态和审美习惯的缩影.人们向来以为时装和美只与女人有关,因为它们和女人一样无足轻重,可张爱玲又从中看到了不仅仅属于女人的世界:‘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服装的变化常常是社会、政治安定与否的先兆或标志,服装是一种文化.这样看来,服装又岂是小女子的独门心思呢?一种历史的厚重之感跃然纸上.文章历数近代服装的演变,就如同撰写一本近代服装史,缜密而平实。张爱玲巧妙地把个人的直感搓揉进去,不仅把清末以来服装演变的过程从容道来,将服装的品种、穿着的习俗说得头头是道,而且顾盼生姿,错落有致.

    不仅如此,张爱玲以一个行家里手的身份对服装进行了一番品品点点,时而古今对照,时而中西相比,让人目不暇接,徜徉在服装的大观园里,流连忘返.我们不妨领略一下张爱玲对服装独到的鉴赏眼光:‘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在张爱玲的笔下,衣服是色、香、味、情面面俱到,鲜活鲜活的.说起服装的细节 ,张爱玲显然对中国衣衫上繁缛的点缀品不满,她写到:‘唯有世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问;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出言不逊却精妙得当。

    更为难得的是,《更衣记》的语言充满了智慧。智慧是一种灵气,一种不拘泥、出手不凡的才气.它往往使平淡显得超俗,迟滞变得畅快.语言的灵气更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像写男人与女人对衣服的感觉,张爱玲就处理得非常机智.男人常常以‘妻子如衣服”来贬斥女人,张爱玲并不正面辩难,只平静的一笔:“多数女人选择丈大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的聚精会神,慎重考虑.”机灵的一击,令文章妙趣横生.我们在阅读时可细加体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61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