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文存 > 我论大语

何二元:大学语文 学习“雅”的母语
【时间:2007/9/10 】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2007-08-31 】 【作者: 何二元】 【已经浏览4802 次】

 

文汇读书周报转载站长复旦发言
http://whdszb.news365.com.cn/whsw/200708/t20070831_1557889.htm


 何二元

    ●大学语文恢复已有30年,全国性的大学语文研讨会已经开了11届,大学语文教材更是编了1400多种,为什么最终连大学语文是什么还没有搞清楚?我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研究的滞后。

    ●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有一个母语学习的系列。我认为大学语文就是要学习母语中“雅”的部分。这个目标,中学语文绝不可能达到。

    何二元: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曾被评为省级百优教师。近年来尝试网络教学。

    目前中国的大学语文教材,有人说有1402种,我查了一下,书名直接为“大学语文”的有713种,这1400多种或700多种教材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文学史系列,一类是文体系列,一类是人文主题系列,一类是文化专题系列。这四类教材,在我看来,全部都有问题。

    文学史系列,也就是按文学史的顺序,组织文选作品,这里有一个根本的误区,不知道教材编者为什么没有想到。关于大学语文,教育部一开始就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就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外”的其它各专业开设的,既然已经“除外”,再照搬中文系的文学史和文选教材就说不通。一门学科假如只是另外一门学科的缩水,又如何能够奠定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也有非常认真坚持不缩水的,比如南京的教材就编到八十多万字,被一些大学用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教材,可是,他们是否想到,这已经和开设大学语文的初衷越来越远了?

    第二类,文体系列。人们批评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往往就是被这类教材害的。我认为大学语文里根本不容许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地位。

    第三类,按人文主题组织课文单元。但是,当我们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讲着“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社会人生”等等时,这是在讲语文课吗?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界费了好大的气力,才让文学重新回到文学自身,我们大学语文怎么又走了回头路呢?再说,“道”这个东西,有时真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客孟尝君的冯谖,菉竹山房的女鬼,聊斋的狐狸精等等,想拿这些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总不如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更加正宗直接,大学语文也就很难不堕入二流学科的地位。

    第四类,文化专题系列,现在被当作是一种创新,一种开拓,但是,文化用得着大学语文来教吗?孙子兵法、九章算术,这些课假如让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师来讲,肯定讲得更好。任何民族最好的语言都是保存在该民族的文学之中的。我们要区别的是,以文学为学习的目的和以文学为母语学习的载体,这是两种不同的课程观。至于文化,其载体既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非文学的,语文课应该只选择那些文学载体的文化,比如《史记》《水经注》里那些优美的文学篇章,至于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之类,它们是优秀的文化,但是未必是很好的语文材料。

    大学语文恢复已有30年,全国性的大学语文研讨会已经开了11届,大学语文教材更是编了1400多种,为什么最终连大学语文是什么还没有搞清楚?我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研究的滞后,有1400多种教材却没有一种研究专著,这可能是任何别的学科都不会有的现象。还有我们不断地说朱自清讲大学语文,闻一多讲大学语文,沈从文讲大学语文,可是我们没有研究他们是怎样讲的,是照搬中文系讲义呢?还是有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另一套讲法?这些教育遗产我们都没有去整理,却一个劲埋怨教育部没有给大学语文明确的学科地位。

    我认为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这并不是我的发明,我的发明是提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有一个母语学习的系列。我认为大学语文就是要学习母语中“雅”的部分。这个目标,中学语文绝不可能达到。

    所以,我一看到复旦版的《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就倍感亲切。它的第一单元就是“重新发现母语”,第一课就是熊秉明先生的《教中文》。它让我把“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这个想法变得清楚了,可以触摸了。甚至连具体的教学方法也胸有成竹了。我想,假如让我使用这本教材,我会像熊秉明先生那样,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我们的母语,找回对于母语的优雅感觉。现在的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应试教育的学生,对于母语的感觉已经太迟钝了,太粗鄙了,据有关部门对网络语言的统计,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一个“顶”字,这是一个动词。表达情感呢,我想就是一个“晕”字吧。

    我还特别欣赏第五第六单元“汉语中的译文”,这个题目出得好。外国文学和我们的母语学习是什么关系,一些教材似乎全不领会,所以他们根本不介绍译者,甚至有时候连译者的名字都不写出。读那些外国作品实际是读翻译作品,是欣赏我们母语包融、转换外语的能力。那些著名的翻译家都有深厚的母语底子,他们的译文都有各自的个性,如鲁迅译著的忠实原作,瞿秋白翻译的形神兼备,傅雷译文语言的本土化,冰心的翻译文笔清新优雅。读着这些不同的译文,能够让学生领悟母语的博大精深。复旦版的教材在这方面把握得非常到位。它讲诗的翻译,告诉我们在翻译中怎样运用我们的母语。设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来翻译一下这首诗,然后再看高手的翻译是怎样的,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差异不在英语,而在母语能力的高下。这样的学习,或许都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总之,这是一本很有创意的教材,和前面所说的那四种类型完全不同,真正抓住了“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这个关键,假如能把各个单元的母语主题更加明确起来,一定能成为一种独领风骚的大学语文教材。

 

本站说明:

文汇读书周报的转载有删节,点击查看发言全文“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学习——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大学语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站链接】

复旦大学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复旦大学大学语文研讨会报道(南京孙培华报道)

倡导母语教育,深入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高教网报道)

复旦大学大学语文研讨会会议纪要 (复旦大学报道) 
百名专家学者:新大学语文课程应倡母语教育(中华读书报报道) 

批评文章:骨鲠在喉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7652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