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教学 > 教案讲义

王冉冉: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及其作品教案
【时间:2007/9/8 】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大学语文网站2007-4-24 】 【作者: 王冉冉】 【已经浏览5530 次】

教学目标:

理解陶渊明的精神境界,从中汲取其人格力量。把握陶渊明作品的主要特点,能够背诵其名篇名句。
 
教学步骤:
 
一、列举时人后人对陶渊明作品的评价,指出其作品的核心特点是平淡自然。
 
二、“平淡自然”本来是就作品的语言或风格而言,是一种形式特点。可是,陶渊明作为一位“任真”的诗人,根本无意于在形式上雕琢急争胜。他虽然只是把自己的感悟、体会直接写出,未作形式上的修饰、美化,却因他的感悟、体会本身的美妙使他写出东西成为美妙的作品。这也就是陈师道所说的“渊明不为诗,但写胸中之妙耳”。因此,从语言或风格的角度、从形式因素去理解陶渊明的诗文失之肤浅,我们应当从对陶渊明“胸中之妙”的理解入手,在懂得了陶渊明高洁的人格、高超的精神境界之后自然也就能领会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的美妙韵味。
 
三、陶渊明的“胸中之妙”:
 
1、“丰富的简单”:
 
能力不简单(具体事例:陶渊明的有关事迹)
 
头脑不简单(具体事例:仕与隐的明智选择)

情感不简单
 
a避世不避人:“直为亲旧故,不忍便索居”(《和刘柴桑》),“结庐在人境”(《饮酒》其五))
 
b浓浓的人情味:《责子》与蒲松龄的比较、“大欢止稚子”(《止酒》)、“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和郭主簿二首》其一)
 
c对待友人陶渊明非常强调真诚与精神上的契合(不讲客套,不讲应酬,高兴了便“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喝醉了便直言不讳地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没有算计与别有用心,没有利用与被利用,是那么的和谐融洽,自然而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登高赋新诗”、“言笑无厌时”(《移居》二首其二))
 
d表现出“爱众生”的博爱精神(有一次他送一个农家的孩子到儿子那里帮着挑水劈柴,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心灵简单:
 
a人际关系的简单。
 
b简单而充实的快乐(赏析其作品中的“欣然”。)
 
小结:陶渊明是仁者,因为他爱人、爱众生;陶渊明是智者,因为他世事洞明;陶渊明又是勇者,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念。既然是仁者、智者、勇者,陶渊明的简单便不是简单的简单,而是丰富的简单,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品味。
 
2、由《五柳先生传》中重复率极高的字眼“不”谈谈陶渊明的“狷者”人格——“有所不为”。在无力回天的乱世中,渊明的“有所不为”也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种人格的独立,是一种高洁的品格。
 
3、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新自然说”(推荐学生参看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指出阮籍、嵇康等正始名士已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说”,其主要特征主要有二:一是将“名教”与“自然”对立起来,一是将求仙服药视为获得“自然”的重要手段。陶渊明的“新自然说”更具有理性精神、智性光辉,认为求仙服药无助于获得“自然”,要获得“自然”,最关键的是“委运任化”、顺应规律。陶渊明的“新自然说”也并不拒绝“名教”,吸收了“名教”的合理内涵,使“名教”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直观显示出授课框架与资料链接,并以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布置好阅读任务与参考篇目,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相结合。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并将原典研读与综合理解结合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227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