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李娟:母语危机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时间:2012/1/10 】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10月 】 【作者: 安徽宿州学院文学院 李娟】 【已经浏览3269 次】

    [摘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当前社会实用至上的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汉语作为我国母语在大学教育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大学语文是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是大学母语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突现人文素质教育,重新建构大学语文的话语权,重点应从大学语文的合理定位、教材教法改革等方面进行考量。
    [关键词]母语危机;人文素质;大众文化;母语文化

一、大学母语教育现状解析

    母语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但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当前社会实用至上的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汉语作为我国母语在大学教育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目前大学语文尴尬的存在状态有话想说,尤其是在目前母语危机背景下,人们开始认真思考高等教育领域以大学语文为依托的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处境。

    语文教育历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最主要部分和最重要的途径。作为母语教学主要载体的大学语文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论从内涵还是外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由单纯的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为包括文学、语言文字和文化三方面内容,逐渐由教师的单纯讲授演化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参与。时至今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教学手段越来越新,社会承载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教学定位的模糊不清、教学时空的不断压缩、课程性质的不断弱化等诸多因素使得大学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存在缺乏必要的发展潜力。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门历史久远、辐射广泛的基础性课程,大学语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文主义遭遇科学主义、时代性人文素养普遍下滑的20世纪后期,人们更加认为其没有承担起人才培养过程中语文知识教育、文学修养教育甚至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但是,大学语文在当前语境下却有过多的不能承受之重。据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对新生进行语言文字水平测试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驾驭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应该掌握的水平。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讲到前苏联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把语文解决了”,到了高中阶段已经开始学文学史了,而我们的学生到了大学还是一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二没有思考能力,三没有表达能力。由此,孔庆东教授说“学大学语文是非常有用的”,并且认为学习大学语文最后至少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豪”。为了实现“对中国文化的自豪”这个教育效果,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语文的教学定位应该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与文化融合教育上,使受教育者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对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的坚守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能否有效进行大学语文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缓解目前母语文化的衰落和大学母语教学的危机问题。基于对大学语文发生发展的追溯及其对现状的分析,和对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与母语危机所带来的时代压力的认识与评估,我们认为应重新评估大学语文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地位,清醒认识目前母语危机背景下大学语文所承担的时代压力,并通过积极的作为实践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社会所赋予它的文化期待。

二、高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应对策略

    语言构成了人最重要的文化环境,人是按照他的语言的形式来接受世界的。语文是百科之基础。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课程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时间较早,几乎是与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然而,随着大学教育专业化、市场经济化环境使一些高等院校相应增设应用性学科,压缩和减少基础性学科的课时量,使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教育备受冷落。同时,随着市场化、网络化进度的迅猛发展,西方大众流行文化逐渐进入中国,传统的纯文学教学语境受到冲击。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使得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解读和阐释新产生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也必须现代化。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面对这样的大众文化语境,依然一味在教学思维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这些成了制约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如何走出被边缘化的境地、在母语危机的当下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应对策略如下:

    1.寻找合理定位,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

    针对以前对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的缺失与不足,倡导对大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直接通过阅读文学经典,接受审美熏陶。用“大学文学”的新理念对大学语文进行改良,让文学回归大学语文课堂。同时,要明确大学语文的基础工具价值、人文素质教育价值和智能教育价值。大学语文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发挥其实用性。大学语文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训练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语文同时以其教学内容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现今的大学语文教材往往包含中国古代、现当代以及外国文学等内容,但实际教学中,课时量使本课程根本无法容纳上述三个方面。如果必须取舍,我们认为首取中国,而中国之中,则首取古典。也就是说,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应成为大学语文课程的主体。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来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养,才能承载民族复兴之重任。同时,大学语文教育教学还要向更广阔的生活开放,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扩展,使语文教育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都是学习语文的教材,举办文学常识竞赛、写作大赛等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更新教学手段,实施创造性教学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应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结合,组成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复合体,由静态教学到动态、由二维到三维、由延时到实时,创造一个人机互动、声色谐和的虚拟世界。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新颖,视频、音频、图片、文字有机结合,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形式。在网络大学语文教学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上网,要明确主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同时,必须改变旧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创造力的关系,确立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研教结合,突出专题

    大学语文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大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先有研究。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学术品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进行自主科研,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地带,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提炼出研究课题,进行某些领域的学术研究,并将这些成果与文本链接,引入课堂,从而使本课程教学体现出一定的学术性。教与研的有机结合可以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课堂教学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专题化。将课堂教学与专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研分离的矛盾。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所体现的多维文化意义为大学语文课程彰显文化魅力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及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甚嚣尘上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洋文轻母语的功利氛围中,重新获得亲近民族语言文化的纯净空间,其目标更主要是在于文化上的意义。汉语作为母语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交际工具,本应受到高度重视。但近年来,随着外国强势语言与文化的逐渐渗透、国内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和高校汉语及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教材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缓慢,母语生存的危机始终存在。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我们应积极发掘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等功能,使之在母语危机背景下肩负起所应承担的文化期待,以振兴母语教育和母语文化。

    参考文献:
    [1]邹诗鹏.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视界融合”[J].天津社会科学,2003,(3).
    [2]陈中林.大学语文:在两难抉择中寻求次优[J].鄂州大学学报,2005,(1).
    [3]谭云华.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7).
    [4]王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J].中国教育报,2004.
    [5]张中成.大学语文教学方法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914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