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黄香菊:大学语文怎样才能走出尴尬境地——《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启示录
【时间:2011/11/22 】 【来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 【作者: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黄香菊】 【已经浏览3442 次】

    [摘 要]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在当今社会大学语文却遭遇尴尬处境,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一文的解读中得到一些启发,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语文;徐中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针对非中文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近一个世纪里大学语文经历了初设、取消、再设恢复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大学语文在我国高校恢复开设以来,经历了起步补课、强化文化素质、百家争鸣三个阶段。恢复开设三十年来,大学语文历经沧桑,本应繁荣昌盛,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大学语文却逐步被边缘化,遭遇尴尬局面。一方面大学生语文素养不够,能力低下,很多学生不愿学习大学语文,觉得没意思,戏称之为“高四语文”;另一方面部分学校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随意减少教学课时,把每周四课时减为每周两课时,有的专业只开半个学期,仅有15学时,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这门课。于是出现学生不愿学,一部分教师不愿教,教师待遇不好,职称评审困难等等现象。或许正是着眼于这个实际情况,《南方周末报》在2007年5月24日刊登了由记者张英记录、徐中玉先生口述的《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的访谈,在这篇文章中,徐中玉先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到了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情况,大学语文的师资安排,大学语文的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面的诸多问题,谈到了他的看法和认识,这些看法和认识对于改变当前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意义。下面就在徐先生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语文的现实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建立名师授课制度。徐中玉先生谈道:“在师资安排上,各大学校安排的多是知识面最博的老师。比如当时的清华大学,是最有教学经验的朱自清、吕叔湘等来担任,很多人即使愿意,还上不了这门课。我当时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读书,知道山东大学采取的就是清华的做法,由沈从文等系里最好的老师来教。我是读中文系的,教《文学名著选》的老师是当时的《楚辞》专家游国恩先生,冯沅君、陆侃如、郭绍虞、朱东润、许杰等先生都曾上过这个课。我后来在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也相继教过这门课程。”在这段话中,徐中玉先生突出了专家名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从年龄层次来看,大多为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从学历层次来看,大多是学士、硕士,学历偏低。一部分是专业教师,一部分是兼职教师,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教研室,没有固定的教师,随意由中文系教师兼任或让其他为评职称的行政人员兼课。这样以来,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不愿学也理所当然。当代大学语文教学取得明显成就的是东南大学。他们学校的大学语文课2004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建设以王步高教授为带头人,以十位博士为主要骨干,形成教学研究核心。而且他们还广纳贤才,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充分体现高学历、高职称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可以借鉴东南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名师授课的制度,聘请专家名师来校授课,或者培养自己学校的专家名师,应该建立一个以高职称、高学历为骨干的教学研究团队,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出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突出教材编写的重要地位。徐中玉先生谈到他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从1981年到现在,我们主编的大学语文已经出到第九版,在风貌上,随着时代和视野的变化,大学语文教材仍在进行不同的修订。”由此可见,徐中玉先生对编写教材的认真态度,与时俱进的作风。正因为这样,他编写的大学语文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两年时间里,三百所大专院校都采用了这本教材,一次发行量高达34万册。他对编写大学语文有这样的看法:“不管编哪种大学语文,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宗旨不变。我主张精选中国优秀文学名作为主,酌选外国文学精品。力主启发,感悟,而非重复空谈,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滋润,结合有准备、有重点的讨论。”通过教材彰显大学语文课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大学生的见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文明。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据一家权威图书馆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图书有1402种,用于现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在400种左右,但它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或容量偏小,学生吃不饱;或容量偏大,学生啃不完。没有统一的权威教材,各省市、甚至各高校各自为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编写各种各样的大学语文教材,不但没有积极推进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相反还带来了不少疑惑和混乱。汤国基在《大学语文教材亟待改革》一文中指出:“要开好大学语文课,教材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教材不能吸引学生,大学语文课又怎能吸引学生?!”“大学语文课不能吸引学生,即使把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又能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呢?!”[1]可见,要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材问题。第一,大学语文的编写要与时俱进,真正具有时代特点。大学语文的编写者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知识结构及知识欠缺,编写出真正适合当今大学生学习需要,能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教材。第二,大学语文的编写要力求内容丰富,文体写法多样。笔者认为文章的选择不要局限于文体、国籍甚至来源。只要是具有极高的文学魅力,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高尚品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选用,甚至是一些网络文章或者一些80、90后文章。这些文章可能会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他们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也会感悟更丰。第三,大学生的学习不在灌输,而在引导,可以增设“课后阅读篇目链接”一项,列出几篇与此文意境相似的文章目录,要求学生课后自学,扩大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与写作能力。总之,期待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是大家的心声,编写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更应创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徐中玉先生谈到:“现在的大学语文,应注重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但我认为不能把这个课变成思想观念课,而是要感悟从作品本身体现出来的魅力。大学语文的定位应是通识教育,它对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编写教材很重要,但教好这门课的方法更重要。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通过作品艺术分析,把人固有的精神和力量表现出来,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感悟文章的力量。宽松的环境下,容易培养说话能力。”这段话不仅谈论了大学语文功能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还谈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方法一,让学生感悟作品、品味作品,吸收文章精华,完善自己,而非政治说教,束缚学生。方法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勇于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进入社会的需要。我们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头脑风暴”理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不要急于下结论,让每个学生把对作品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既能广开思题,让学生们互相借鉴别人好的想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完善自己的思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教学相长。这些都体现了徐中玉先生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我们一部份大学语文教师,在讲课时,还在照本宣科,分段落,讲文章大意,任意割裂文章内容,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方法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现在大学扩招,学生很多。有的大学为新生做语文测验,学得好的就不用再学大学语文了,不好的再去学,并不叫所有的学生都要选这门课。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这样的方式可使教室里的人少点,教师可以关心的也多一点。”大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分层次教学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学校上大学语文是合班上的,一二百人挤在一个阶梯教室里,前后人声鼎沸,想听课的学生也听不见教师在讲些什么,还不如少些人上课,多一份安静,多一份认真,多一份关怀,多一份成就。方法四,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徐中玉先生以孙子在美国学习为例,谈到了大学语文的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上课,还要规定写读书报告,你不交这个报告就没成绩。”可见大学语文学习也要采取一些强硬措施,以保障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曾见过一些课堂,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授,下面的学生一部分在埋头睡觉,一部分在凝望屋顶想心事,一部分在看小说,还有一部分在发手机短信,整个课堂上只有一两个人在听课。我们的教授根本不管,你忙你的,我讲我的。有的教师虽布置作业,但从不批改,学生就从网上下载,应付了事,几道题让学生背背,顺利过关,这样根本不能保障真正的学习效果,应采取一些有力的、强有力的措施来保证大学语文课起到应有的作用。

    徐中玉先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真正体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蕴含着真知灼见,让我们从中感悟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我们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国基.大学语文教材亟待改革[J].现代教育报.2007(6).
    [2]徐中玉.对大学语文改革的一些探索、设想[J].群言.2007(8).
    [3]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黄必辉.大学语文教育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7(8).
    [5]和学新.论主体性教学的学生发展价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


    [责任编辑:舟舵]

    [作者简介]黄香菊(1980—)女,重庆潼南人,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82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