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由高考漫谈至大学语文
【时间:2009/12/31 】 【来源:中华硕博网 2008-4-28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3511 次】

    本站按:在“硕博网”发现这样一组文章,内容还是那年误读教育部文件所引发的一些争论。别的网站都不转载,一看作者大概都是80后90后,有着由王朔开创的“骂题”的文风,或许也正是一般网站不予转载的原因吧。本站收集大学语文资料,本着竭泽而渔的原则,不怕“骂题”,况且,我们的很多“大学语文调查”不是很喜欢听学生的意见吗?要听就听具体的,不要光玩弄百分之几喜欢不喜欢这样的数字游戏。其实,80后90后的文风,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好好说话+牛逼”,别看他的牛逼,主要看他们好好说话就是了,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晕死:网管说本网页有非法字符,好不容易在后台按要求删掉了。哪个呢?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个谐音:代靠!

  一位作家在自己的杂文集里面这样写道: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

  “文化大革命”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政治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想法,但骨子里面还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就能够决定的。

  5月10日的《北京晨报》上有这样一则不起眼的报道,让人们看到一丝曙光,微微的感到国家意欲“弘扬”传统文化,让人觉得我们的教育事业似乎而又终于要走出虚伪的迷阵。内容如下:

  晨报讯(记者 代小琳)“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记者昨天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英语不过不能毕业,现在汉语不过也不能毕业!”北京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设置了“素质教育通选课”,其中要求所有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都要选择一两门语言文字类的课程。学校安排名师来给学生们上这些基础课,比如汉语专家陆俭明开设的《汉语和汉语研究》、蒋绍愚教授开设的《大学语文》等。清华大学对于2008年新生实现新的教学方案,要求所有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两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更是把“大学语文”列在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表上。

  于是从高考说起。高考的大弊首先在于迫使人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一些一次性消费的东西。

  又到六月了,天空一如既往的晴朗着,然而之于沉沦高考苦海的学子们,似乎是久矣的阴霾了。

  许多年前,有识之士曾经预言科举制度终究走向灭亡。果然,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它终于灭亡了。我也很想预言高考制度会走向灭亡,看看它的历史吧:

  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直至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变“十六字招生办法”为“文革”前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废止了11年的统一高考,才能在全国人民的欢声雷动和奔走相告中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

  那个时代的人终究是那个时代的人。然而现在的高考毒害了太多天真伶俐的孩子了,时下的年轻家长们始终走不出一个误区,就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定孩子,好比我们常常可以在报纸上面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某地区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十人死亡,十六人重伤,死者中三人系清华大学在校学生。
 
  不怪王朔在央视会客厅对媒体破口大骂,骂的好,甚好!现在的媒体太傻逼了,清华大学在校生的命就比其他旅客的值钱,是么?那好,倘若数日后死者家属辨认出一当时面目全非的尸体系北大教授,是不是又要补发一条消息呢?亲爱的编辑回答说:是的。

  然而这样的例子仅是九牛一毛。

  说得直白一些,这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这虚荣心不来自上文提到的家长,也不来自媒体,而是社会压力的施加,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东西,认可这东西。家长们和媒体们只是分别充当了牺牲品和无耻的牺牲品而已。想人们该反省一下,是下的社会风气,之于多年前我们跳骂的并且要极力挽救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崇尚的“拜金主义”,哪个更为现实,哪个又更为可恨呢?

  六月将至,在此对临考的学子奉劝,不要对考试有过多的心结。细细回想自己十余年走过的学习生活,倘抹掉,试想自己用了这十余年的时间,一心从事于一项体育运动,抑或醉心于一门艺术事业,甚至去钻研烹饪,感受调酒,也该是早已四海名扬了,说的不济些,倘不名扬,也是终身受益的。然而中国人太庸了,不是每个家庭的每个家长都有这个魄力的,很难说这是不是该归咎于“只生一个好”的基本国策,但生多了养不起,针对大多数家庭,还是很现实的。

  小学是该上的,倘中国人都不上小学,抑或连学前教育都忽略不计,就去拼搏,去创业,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成为泱泱傻逼大国了。
 
  初中,语文这东西该好好学习的,自始至终,这是国粹。孩子们应该为如此小的年纪就能为国粹所熏陶而高兴的。碌碌着们虽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的实力,但要先试图继承,而后发扬,再而后光大。至于数学,知识了什么是圆;被人卖了能清点好钱数即可,不必造诣。物理化学之流分别告诉我们,灯只有通了电才能亮,那叫做功;硫酸是不能喝的,烫喉咙,仅此而已,但似乎不缺乏实用性。而历史地利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的倡导品,已然被大多仅为中考教学的中学们所屏蔽了。

  其实以时下中国人的智商们,从小学读至初中毕业,是完全没有个体分别的。我们有着一样的血统,一样的粮食一样的乳汁养育了我们。当然,太傻逼的除外,奉劝家长们千万不要四处奔走着吹嘘自己家的娃娃们是如何的优秀,亲儿最美固然没有错。但是让明眼人一看,就招至讪笑了。到了高中孩子们的智商仍然没有差异和大的变化的,只能说头脑稍稍完善了些,于是仍旧在同一起跑线上,权无优劣之分,这里注明:上文提到的太傻逼的除外,他们进不来这个圈子。

  时下的中国还没有人胆敢大肆放言说自己上高中不为别的只图丰富科学文化知识,于是孩子们开始机械的学习,仅仅为了高考,也就自这一刻起,懵懂着天真着的灵魂们开始为世俗所浸染。这话说起来有些大,但孩子们醉心于分数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

  那些对高中生活有着美好回忆的,是童年怅惘型,而那些对高中学习生活有着美好回忆的,是受虐狂型。

  分数这个东西只用来检验你用心知识了多少东西,你多知多识,即高分,少知少识,即少分,并且加上上文提到,仅此而已。至于所谓什么“现在的高考主要是在注重能力的考察”,那时纯扯淡,中国的命题者们远远达不到那个水平。现在达不到,再来上十年二十年,还是达不到。我敢放言,并承诺日后会对自己在这一文中的言论负责。

  所以奉劝在高考中砸不出高分的孩子们不要灰心丧气,这不能说明什么,高中那点知识,除了语文,其他的不学也罢。学不以致用,那是对青春的一种可耻的挥霍。也奉劝在高考中砸出高分的孩子们不要洋洋得意,低调些,这同样不能说明什么。高考制度下的“状元”和科举制度下的状元没有可比性的,你们之于他们,差远了!

  高考之于科举,再比起明朝那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甚至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的八股,无非是人才过剩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办法。然而我们为社会选拔的多已不是人才,是什么在此不便言明,聪明的从上文可以找到答案,总之是一个字,“冗”了。冗了才胜德者,是谓日后的小人,也冗了德胜才者,是谓日后的君子。(语出《资治通鉴》)

  顺便提及《周易》中的“泰”、“否”两卦象。

  泰(乾下坤上)小往大来,吉,亨。

  上坤离开原来上卦位置去到下卦,下乾离开原来下卦位置来到上卦,天地恢复了本来的样子否塞变成通泰,于是一切都吉利,亨通了。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否(坤下乾上)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高考就是在否之匪人。这卦的意思是说,对于不该否的人却让他否,这不利于君子的正道,上乾往下去,下坤向上来。

    于是敢断言了,高考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至少不入君子之流。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可见,否极泰来,亦可作泰极否来。
 
  也在此点拨一下考生们日后的人生目标:月收入六百元的边远山区教师,存在价值远远远远大于月纳三四千元的国家公务员,外企员工之流,后者死不足惜,但前者,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财富。好比博览了你就知道了,唯物主义的东西多是扯淡。又好比高中的政治课本中只有一句话值得识记: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然而说到这里,我们可悲的社会现实又来了:一个中学教师,被任命为哪怕是最穷乡的乡长,也要摆桌酒席庆贺,但如若让一个乡长去当中学教师,他可能会上吊。 <

    此处删去一句,内含“代靠”——站长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个结果必须由老师来负责,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对老师要求很高,同样一本教材,有的人教的非常好,换个人就索然乏味”

  钱理群教授也是一针见血:“加强大学语文教育非常有必要,现在的孩子对于我们的母语汉语的感染力,已经越来越差了。”
 
  于是说说教师。
 
  好的教师去哪里找呢,时下还有能胜任的人吗,是作家,文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倘有,也是极少的吧。人成了名后往往喜欢吹嘘,变得浮躁,这样的人会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什么信息,这信息还有含金吗?老舍,叶石荪,冯友兰(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授。),朱光潜(虽是教授美学,亦是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这样的教师似乎不会再有了,很是让人惆怅。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个写文化散文的余秋雨,不也常常跑去给人家选美大赛当评委了么。

  我们似乎该贴皇榜了。
 
  期待大学语文能走的远些,再远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1460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