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论坛:怎样让大一新生对语文感兴趣?
【时间:2009/12/15 】 【来源:国学数典论坛 2008-8-28 】 【作者: 大学语文教师】 【已经浏览5340 次】

    本站按:在“国学数典论坛”上发现几组大学语文教师讨论帖子,整理转帖于此。

    [热点讨论] 快开学了,怎样让大一新生们对语文,尤其是古文感兴趣呢?

    马上要开学了,新学期要教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有古文也有现代文,

    03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07 《一个偏见》
    11 《荒芜英雄路》
    17 《天才梦》
    19 《金岳霖先生》
    20 《鸭窠围的夜》
    22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2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24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27 《兰亭集序》
    31 《庄子·秋水》
    34 《别赋》(节选)
    40 《论语·先进》(节选)
    43 《现象七十二变》
    44 《萧红墓畔口占》
    47 《诗经·秦风·蒹葭》
    49 《春江花月夜》
    51 《无题二首》(其一)
    53 《咏怀古迹》(五首选一)
    60 《临江仙》(夜归临皋)
    62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64 《我有一个梦想》

    向数典的朋友们请教一下,像这样一些课文应该怎样讲授学生们才会比较感兴趣?请大家踊跃提出建议,先谢谢大家啦!大家可以就某一篇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多篇课文提出建议。我个人觉得白话文反而不好讲。


    跟帖摘要:

    ●那要看班上的男女比例了,男生多就换个美女老师,女生多,就换个帅哥老师,楼主,你帅么

    ●大学语文,是选修还是必修呢?据俺所知,俺们那破学校开的大学语文逃课率老高,原因在于授课老师不负责,课上的不好,考试还都给过,所以学生都不好好学。这种事,都是恶性循环,学生不好好上,老师教起来没劲,授课质量自然下降,学生就更不好好上~~~

    俺一直觉得语文老师很不容易,因为学生往往都不很重视语文,而且这门课上起来难度还是不小的。楼主要上古文,建议楼主搜集一些与古文作者或者古文的写作背景内容等有关的历史小故事,传说或野史也无所谓,只要故事有趣学生愿意听就好,因为大部分学生是不喜欢古文的,首先必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外楼主可以抽一个课时,放一部与上课内容有关的电影,这样的话学生们上课积极性会提高。
    一点谬论,不过是俺做了多年的学生后总结学生心理得出的,嘿嘿,仅供楼主参考~~~

    ●刚好我暑假留校教了一门课,有点感触。首先自己教课要有热情,学生马上就会感觉到的,并且会受到很大的感染。而且自己对教学内容有热情了,就会有很多灵感,知道怎么才能讲得生动。我是教微积分的,为了教怎么求体积,就拿切片面包做例子,很具体形象,学生很快能接受。

    中学时很喜欢隔壁班的语文老师,因为他讲古文的时候常常用现代语言来阐释,比如××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我们都很容易有直观印象。而且他念古文的时候别有一种生动潇洒的气质。其实,虽然易中天、于丹什么的在国家电视台上讲课很有争议,但是教学时候学学他们也未尝不可,至少他们会把东西讲得生动,能算是不错的大学讲师吧。

    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也很重要。上课多发问,也鼓励学生多发问。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我的一点是,我时常停下来拿一个不很难的问题提问,他们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回答,因此很乐意参与,很有积极性。

    呵呵,我们都是在摸索的。祝你教学顺利啊!

    ●依我看,你必须吃透教材。必须记住: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首先必须拥有大海。这样,你在课堂上才敢放开讲,才不至于照着讲义去念。

    噢还有就是,假如是选修课,可能少花时间在分析字词上,更多地讲背景、讲思想,也可以让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大学生对这个更感兴趣些。

    我觉得发掘一下,每个都很有可讲的。《兰亭集序》可以用电脑来显示书法图片,讲唐太宗对这幅书法的看重以及引发的故事,讲曲觞流水的习俗,讲王羲之东床坦腹的洒脱,再结合课文,讲魏晋时代背景、文人的生活和处世态度——还可以参考《世说新语》的故事,和魏晋诗。

    《春江花月夜》,也可以提及同名的古乐(虽然关系不大,但可以给人一个直观印象)。闻一多先生关于《春江花月夜》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可以参考,他说起唐人的朦胧宇宙意识……

    《庄子·秋水》,如果让我来讲,我会先从金庸《天龙八部》里面逍遥派人物的姓名开始讲。为什么叫“李秋水”?《天龙八部》第二回里面这样写:“他又向玉像呆望良久,这才转头,见东壁上刮磨平整,刻着数十行字,都是《庄子》中的句子,大都出自“逍遥游”、“养生主”、“秋水”、“至乐”几篇,笔法飘逸,似以极强腕力用利器刻成,每一笔都深入石壁几近半寸。文末题着一行字云:“逍遥子为秋水妹书。洞中无日月,人间至乐也。”

    然后就问学生:“可是《庄子》里面的《秋水》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引发大家兴趣之后,就容易说了。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可以参考梁衡的《把栏杆拍遍》,精彩煽情的好文章,可选取一些段落来讲辛弃疾的生平。这一系列《贺新郎》是辛弃疾和陈亮对答的作品,所以可以把几首都拿来一起讲,讲时代背景,比较每首诗……

    不过我是理科生,对文学是外行,所知甚少,在这里班门弄斧,还请见谅。我的意思只是,只要用心发掘,每篇都应该能找到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来讲的……

    ●似乎要让刚升上大学的学子们再坐下来认真学习语文课,有点难,并不是课文编排的原因

    我觉得大学老师比中学老师更要注重个人魅力,对口才、视野要求很高,用出色的口才吸引人,用开阔的视野指导人

    大学语文应该是非中文专业的公共课吧,我一直觉得公共课很好混的,在大学教公共课的老师很轻松的,照本宣科就OK了,考前划重点……

    ●大学语文课可以很精彩的

    高中时,同学保送上海交大的,提前去上预备班,回来跟我说:大学语文课有意思极了!原来论语这么有意思,诗经这么有意思……滔滔不绝跟我讲了好多

    可见只要用心上课,语文课可以会很吸引人的……

    ●晕啊,大学还有语文课啊?

    最好是边看电影边边读书。比如边看射雕电视剧,边看金庸小说。

    ●如果是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教授大学语文的话,恐怕是个难题啊。不过楼主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兴趣,就应该从同学的需要方面去想想。他们可能会对什么样的知识感兴趣。而课堂上应该多表现自己的魅力,能通俗的尽量通俗,用生活化的,幽默的语言。也多提出一些与同学切身相关的讨论题目,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古文,可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情,也可以古为今用,与现在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那要看班上的男女比例了,男生多就换个美女老师,女生多,就换个帅哥老师,楼主,你帅么

    我是个帅叔,虽然不如帅哥吸引力大,但英俊魁梧的长相与身材对学生们的眼球还是很有杀伤力的,而声音也是同事、亲朋以及往我们家打电话的陌生人(多数是我爱人的同事)等公认为很好的,加上多媒体的扩音设备的美化,更应该能吸引住学生们的耳朵。讲课的时候,我讲得极卖力气,时而庄重,时而诙谐,多数人(包括同事和领导)认为讲得不错的,但是,旷课的仍然很多,不旷课的也有许多是不听讲的。我们这个学校的特点是女学生多,我从帅哥变成帅叔的十几年来,语文课听课率一直不高(当然别人也不高,甚至比我还低)。可见,靠教师个人的吸引力让学生听课是不行的,那只能在一时起作用,长了就不行了。
           
    忘交代了,我也是教大学语文的,因为这不是专业课,刚开始教这个课的时候我很自卑,尽管看到教体育的、马列的都不自卑,但我还是免不了自卑。时间长了就麻木了,也不知道自自卑了,但对学生不听课的问题一直很苦恼。

    ●樓上的跳樓長相的兄弟們不用失落,不知《庄子》嗎?最醜的人反而是一國之中最多人喜歡的人。
 
    讓學生喜歡你就可以了。

    ●根据我上学时的心理,幽默风趣是最吸引学生的。上面好多课文,都有好多逸闻趣事可以讲的,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穿插一下,会有不错的效果。比如金岳霖先生,传奇人物呀,一是痴情,对于林徽因的爱,何其感人也!林死之后他写的纪念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让人感慨呀。这种纯洁的爱意,发生在一个纯粹的逻辑学者身上,更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再就是他的纯真。金先生一生都在学问里,不是很通世故的,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有真趣,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就象魏晋名士一样的。比如他清楚地记得跟毛主席吃过四次饭,但并不让人觉得他趋炎附势;他一生都有一种忧患意识,怕中国被瓜分,直到老年,学生去看他,他总会欣慰地说,这下好了,中国再不会被瓜分了,呵呵。

    西南联大的碑文应该是冯友兰先生写的吧,没记错的话,可以跟大家讲讲西南联大的光辉历史,大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出了不少人才。在那个环境里,也有好多好玩的事呢。比如留洋派平时极重派头的,外出必穿皮鞋。结果到了西南,都是泥土地,家离学校又远,所以皮鞋很快报销了,而当时经济困难,又不能随心所欲换皮鞋。所以有些教授就把开口的皮鞋用绳子紧紧地绑起来,依然高视阔步,哈哈。

    陈寅恪所写的纪念王国维的文章就更值得说了。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是两个大师的学术操守所在。也是大学教育的真精神。对于新生来说,这些东西,都会感兴趣的。

    至于楼上有说到帅的,其实人如果真帅的话,越老越有魅力,这种魅力不在于人长的皮相好坏,而在于内在的涵养德性。有些人看起来皮相还可以,但一张嘴就让人乏味。我校有位教授,将近五十了,头发半白,立如松,声如钟,中气十足,眼光有神,他是教马哲的,可每次上课,前排从来不空,一干女生早早地就把位子占住了,男生逃课的也不多,我有段时间甚至都想把他的课修完,继续去上一遍。大家也未必能够听明白他讲什么,盖都是很深刻的哲学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类的,但大家就是喜欢听,哈哈,盖人的魅力是第一位的。教课教到他这样的程度,真是让人神往。

    ●我当年在理工科大学选修过大学语文,就觉得授课教师自己讲得眉飞色舞,自娱自乐,听课学生一个个昏昏欲睡。

    我觉得问题在于没有因材施教。选修课的听众,大多没有什么文学根底,要从训怙文法等小学讲起,太枯燥了!时间也不够!

    楼上诸位仁兄说得都很好。这种选修课主要目的还是增加趣味,给出适合初学者的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自己课余读书。

    ●大学语文属于不被学生重视的课程,所以,尽管有一些喜欢语文、遵守纪律的学生一次也不旷课,上课积极发言,下课还积极跟老师探讨问题,但这毕竟不是主流。每个年级的大学语文课结束以后,经常有一些所谓的fans 回到我的课堂听课,男女学生都有。
          
    我搞过好多次问卷调查,也当面问过,想了解为什么好多人不听大学语文课,结果和所预料的一样,主要是不重视大学语文,再加上专业课负担重、外语负担重,就只好逃课去看专业书,或者干脆在语文课上看专业书。
           
    关于如何改善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课的态度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刚才不少网友建议多讲背景材料,事实上,我们有少学生也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但是,我们是有考试的,那些野史外传式的背景材料是不考的,讲这些东西就脱离了教学大纲,所以,不是十分必要的时候就不讲。

    ●刚好我也在上大学语文,而且既给理工科的学生上过,也给文科的学生上过,专科、本科、高职也都上过。

    一般情况,理工科的学生,不能够讲得太深,关键是拓展宽度,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文学知识就是了,如果有的学生程度要好,你就指导他去看一些书籍。上课的时候,尽可能的风趣一些,幽默一些,采用“易中天式”“于丹式”的教学方式。

    对于文科学生,我教的主要是英语专业,就要加深一些难度,注意字词的分析。有些诗词你可以找英文翻译,这样可以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你可以采用“王立群式”的教学,更深一点我觉得叶嘉莹先生讲座的深浅度和宽广度的把握也不错。

    不过,我讲大学语文侧重点在于古典文学这一块,因为我是上古典文学的,很多时候就忽略了现当代和外国文学,还得恶补

    ●那要看班上的男女比例了,男生多就换个美女老师,女生多,就换个帅哥老师,楼主,你帅么

    如果這個說法能夠成立,那老虎永遠不會喜歡上古典文學。

    我中學老師是男的,而且其貌不揚,可當他吟誦起古詩的時候,對那時的我們是如此充滿魅力。

    我們的美感似乎已經遲鈍,以這樣遲鈍的感覺來學習古詩文,難。最後只有附庸風雅一途。

    真正的学识,自然有一种魅力的,我在上学时,遇见过几个这样的老师。有些其貌不扬,但讲起课来则四座生风;有些人帅课讲的更好,哈哈。不过多数都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也不能太高,只看其态度了!

    在我看来,真正讲课好的,都是把教学当成一种生命的事业,这样学问本身与他的精神合一,这样,他的言行均可以达到“有神”的境界了。人的学识修养,其实真正是有诸内而发诸外的。

    ●难,我听大学语文课,已经到达了讲故事的程度,可是学生还是不听。没有趣。学生压力大,只想放松,文化课被定义为放松课的。开来只能从放松入手了。看楼主提供的目录,属于苦大仇深还是多。呵呵。

    ●老师有风度,还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r的,是老师能把文章讲得既浅显,又深刻。把中国古文的风采讲出来。首先老师对文章要有非常喜欢的感觉,能把其中的感情讲出来,再把其中的义理讲出来,还要给学生互动,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点古文的底子。最好再带两卷线装书去,让学生感受古人读书的感觉。老师要是书法好,更可以把文章写成书法卷子,当堂展示。要让学生喜欢古文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观念出了问题,国问不值得学了,这应该是我长期以来的错误引导思想造成,谁应该为此事负责!??

    ●多讲点文人故事,嘻嘻,我喜欢听。尤其是那种——让人能体会他的灵魂的,自由的、洒脱的、坚韧的、平和的……让学生从钦慕他们的灵魂开始,钦慕他们的文字。

    语言之美是与心灵交相辉映的。

    ●中文属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呢?目前各家有各家的解释,人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背后是人的善良。而人的善良的本源来自于孝道,所以,教学注意相心态方向来引导是最佳的!
    关键是教师要讲得生动、平易、结合现实生活。古文还是有很多魅力,只是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上下来。古文是历史,也是文学,既要有故事性也要有文学性。像于丹、易中天能够讲得那么好,那么多人喜欢听,那是因为他们既有较好的口才也能对作品有深入的挖掘。上课最忌走平常的路子,现在的学生都喜欢新奇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创新就是这个原因。

    ●楼主说的大学语文是普系上的选修课吧,让我想起了我大一时的美女语文老师呢~~

    那老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我们是她教得第一拨学生,说真的,半年下来我没觉得学到了太多国学的知识或是做人的大道理之类的,但就是记住了那个老师(声明,非美女效应,偶是同性)。当时也觉得有些奇怪,想我上学这么些年也算是阅尽各类老师,这么一个只带我半年还是选修课的老师能让我记住多不容易啊~~

    呵呵,后来仔细想了想,可能那个老师那会真的做到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吧。就像她会孜孜不倦的问我们:你们想听什么啊?你们想怎么学啊?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好不好懂呢?等等之类的,虽然有时会让我们觉得有些可笑,但心里总是感激。

    其实我没做过老师,也不是学语文,对语文教学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说这个只是想提醒楼主,教学的时候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即使效果不明显,学生也会感激你的~~~呵呵

    ●反正已经大学了,没了升学的压力,既然大家也认定大学语文是放松课了,干脆LZ也教得放松一点,就表按课本的顺序来教了,第一堂课就开宗明义让学生们投票选举,排列出他们感兴趣的课程顺序,然后您就照着学生们投票出的顺序教好了,同时您也可以问问他们,为什么对XX课感兴趣,是因为好奇?(可能以前从来没见过?)还是憧憬?(以前听说过,今天终于看到原文了)....第一节课您先把学生的情况给摸好底了,下面您就知道怎么继续教下去了才能吸引住这些学生,因为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的希望的嘛,所以多少想知道点答案吧?

    同时您也不防宣布一下,欢迎学生在自己讲完该课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公布一下自己的电子邮箱,鼓励感兴趣的同学把这些看法以短文的方式发到自己的邮箱中交流,区分对待一下,因为一个班里可能会有人对文学感兴趣,也可能有些人是完全不感兴趣的,兴趣这东西不强求,但至少要鼓励有兴趣的同学保持与提升这份兴趣才是。

    另外学古文的时候,也可以换一种思维教他们,关于一字一词的注释大学老师反倒是不用讲的,因为大学生跟中学生比明显就是多了自学这个能力嘛,典故什么的,其实我觉得或许也不必引申,因为现在网络发达,这一代的学生都是在计算机前长大的,在网络中泡大的,真想知道些什么的,老师用google搜得出来,他们也能orz!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反倒锻炼他们另一种能力还好,学古文时您就不防另拟一个与课文相近主题的题目,让他们尝试着用古文来写作,告诉他们,句式可以参照课文,字词不懂用的自己要去翻古汉语词典,实在词典查不到的再来问老师,当然老师可能也得花一些心力去改那些很可能会雷死人的半调子古文,不过我是认为这种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要强的多啦~

    而讲到中国的古诗词嘛,据说中国所有的古诗词都是入得了画的,因此您不防在教古诗词时,让学生自己去念,自己去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告诉大家,读完这首诗浮现在他脑中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忽然感觉很有趣,不知道一个班的人念完一首诗,呈现出来的意境是否能一样的?),当然您也可以问问学生对做古诗词感不感兴趣?如果有兴趣的话,您就讲一些诗词格律的东西给他们听听,显摆一下,然后,定个阳仄律,让学生尝试着填段词来看看~

    总之,大学了嘛,咱不想自己怎么讲,而是想怎么让同学们参与进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双方的事,而不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他们攒够学分!

    ●禀楼主:俺上大学语文时,往往是将历史书中的有趣的故事分类,讲给他们听,待学生兴起时,忽略一段精彩处,让他们自己翻译。一个学期下来,他们的古文功底就比以前好了。另,其他类文章也可以结合人生和大学四年的规划来讲。

    如果以书本为条条框框,那就讲不精彩了。我们这些小教师要有大教授的气度,这样才能让学生着迷。呵,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兴趣大约是天生的,不过也有一些共性,一般人都喜欢听故事、听奇闻轶事,严肃的东西里头,掺点调料,估机会有效果的。

    ●我觉得这完全是口才和个人魅力问题,很多技术性的雕虫小技骗小学初中最多了,高中以上的就不来理你了。大城市的孩子早熟恐怕初中也骗不了。所以关键还是上面说的两点,楼主首先要自信,自信自己的讲课很有趣。如果连自信都没有学生怎么可能信你呢?

    ●将学生分组,请每组选一课感兴趣的做准备,自己查资料去,可以以各种方式来对其他人宣讲,教师补充修正

    ●楼主是南开的吧。南开大学的古代文学、大学语文课程网站做的非常全面啊,资料也很全,足够你参考了。如果你在一个大学语文强大到有博士点的大学教书还要叫苦的话,我们这些小学校的就要哭了。

    经验之言:大学语文在大学属必逃课,就算是教学评估极其优秀的老师去上也一样。所以心态一定要放低,千万别抱太大幻想。自己要有激情,备好课,多讲课外知识与趣谈,个人谈吐一定要幽黙热情。切记不要给学生另外的负担,如有人说的让学生谈看法、自己来写古文等等,如果这样做了,你就等着教学评估的低分吧。

    另外,多媒体不是万能的,现在大部分课程都多媒体了,除非你的课件非常出色,否则滥用多媒体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学生基本不会有更大兴趣。就我们学校而言,使用多媒体的真正作用是:光线暗淡,学生方便在下面干自己的事。

    ●讲语文等于讲故事,多讲讲当时的野史,作者的花边,学生一般听那个有兴趣,等学生爱听了,把课文内容引入,讲讲作者当时在怎么样个环境下有这种思想写出这个作品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和作者有一种共鸣,这样学生就有兴趣读下去了。至于作品好在哪我认为讲不出来的,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学生读完作品可以和学生讨论。

    ●大学语文难讲,主要不是学生没兴趣,而是因为学生个个有点基础(或自认为有基础,呵呵,毕竟上了十多年语文课了),不会轻易买老师的账。

    所以讲课千万不能照本宣科,要在生动、出新方面找出路,同时最重要的是老师自己要觉得、显得、做得兴趣十足。

    一些牛老师讲同样的东西,讲十年都是一样的神采飞扬,这个也是本事。

    [数典心情] 该出考试题了,想着法子要让大学生们过关

    本学期摊上给两个艺术班上大学语文课,语文在大学就是鸡肋,说起来重要,提起来不要,其实就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公共课。上了十几周课,一个美术班的学生还算给面子,80多个人,每节课还是有六七十人出席听讲,虽然也有些不带书像听讲座一般的少爷们,至少人家赏脸光临了。另一个班是音乐班,其中还夹杂着一部分挂靠音乐却以舞蹈为专业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就不那么给面子,50多人,能来三分之二就不错,我在上面讲课,下面梳头抹脸掏耳朵的,交头接耳开小会的,甚至搂搂抱抱亲热的,什么都有。这样的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用的大学语文书又是以古代文学内容为主,每节课都在和古人较劲,讲讲他们生平,翻译一下古人的什么至理名言。我是尽量把课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了,但是毕竟离我们今天太远,所以自我感觉很卖力,但是能收到多少效果很难说,虽然在收上来的平时作业里面,有一个学生还特意以我为原型写了一篇作文,自言听了我的课,才觉得语文课如此有趣味,学到了不少东西云云。

    转眼到了期末,这几天给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出考试题颇让我犯了难,绝对不敢出什么太难的题,只好把连中学生都要知道的文学常识出到里面,读六年级的儿子在我身后看着题目都说:无韵之离骚就是说的《史记》……儒家的经典就是《论语》……

    确实不敢给他们整的太难了,以往的经验,这样的班级,即使是最简单的试题,也是超过一半的人要挂掉,挂的太多是不行的,学校有规定,一门课挂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要说理由的。而且这个还不算什么,关键是后面的屁股太难擦,下个学期,还要给这些不及格的补考,补考不及格还要重修,重修完了还要考,甚至有些到了毕业时,还要来找你任课教师。这还不怕,这些学生如果真的最后因为挂课拿不上毕业证,本来就业就困难,就更找不到工作。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校长们也不愿意……

    于是,我只能把题出的简单简单在简单,求求你们了,最好一定考过,这样大家就皆大欢喜了。

    唉唉……大学教育……

    跟帖摘要:

    ●我上的一节选修课,是晚上。晚上上课吗,难免春心荡漾(我说学生哩,俺已经老透透)。

    他们2个做在最后排,时不时就搂抱一下,再kiss一下,其他人也沒向后看的习惯啊。就让我一个人参观学习了。他们2个基本当我不存在,或者就是表演给我看?真不容易。呵呵。

    他们想给我看,我也就懒得批评他们了。就当风景好了。哈。

    ●建议伊兄多出些大题,少出些客观题,您想啊,这些客观题您感觉再简单,他们楞是不知道,那再急他也写不上啊。大题就不同了,可以让他们信马由缰地论述,到时侯您也好控制给分呀~~~说白了就是戴着放大镜找分哦……

    唉,现在这都是怎么了?真不理解,不理解,居然让老师为此发愁!

    ●按某些教育家和某些官员的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人家在下面打KISS,我们这些老师有罪啊,应该反省我们教学能力啊。

    改天我出名了,也来一句:没有统治不好的百姓,只有统治不好的长官。

    ●我们考试老师会将考题告诉我们。我不知道这样是害了我们,还是为了我们好。

    ●我们本科时开始还是开放性考试,后来就变成闭卷考试,还是老师划范围然后死记硬背,千年不变

    ●我的大学语文老师很有水平,我很爱上他的课。真后悔当初没有学文科。

    ●深有同感。在下出题一般十分的选择题,其他全是主观题,不然真不好给分,我又不想给学生划考试范围,只好这样了。

    ●老师真好!我们学校的艺术概论考试,老师挂了很多学生,幸好我快考试时用功看书,过了。可我的同学这次补考又没过,不知老师是怎么想的!

    ●能怨老师吗?先要问问自己学习了没有,记了多少东西?考试不过,窃以为还是多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才是正经。

    ●我给俺那里东方艺术系的靓仔俊妹们上国学课,考试时比伊犁老大出题还要难,因为,别说挂掉,给人家六十分,就断送了人家保研的可能性,给人家七十分就消灭了人家出国直读的可能,给人家80分就派司掉了人家的奖学金,而且,出无韵之离骚是什么,连门都没有,一是学校教务处不干,二是名教怎么出这么简单的题,后面肯定有人戳你的脊梁骨。怎么办?我是先出一篇如何都能做的、怎么做都算对的小论文,做了就给60分,如问庄子中的濠上之辨,是庄子赢了还是惠子赢了,剩下的就是选择填空,四选一,如果不是弱智,一般都能填对。然后皆大欢喜。我的学生上公选课,唐朝政治,结果是出三页复习提纲——背去吧!!!背对了就得一百分。

    ●與一意見,別人考試不可帶書或挾小抄,樓主可以反其道而行.考試帶書.卷中有填字填詞,有選擇,都在課文內可以翻書找.試題加一小題問答.(五分或十分).如此及格者多,不及第者必少.或問為何如此?

    答曰:上課書本看,考試書本查,示之以書本不可忘.

    ●嘿,这年月倒过来了,原先是学生怕自己不及格,现在是老师怕学生不及格。每年评研究生统考卷,领导都交代,要多给分,最好看答多少,答得多多给分,真是斯文扫地啊!招上来的学生就可想而知啦。

    ●看来当老师的的确不容易呀,老师操心,而学生却一点都给面子,想象当年俺上课的时候虽然没有些夸张(楼搂抱抱的),主要是心思都用在了其他方面。

    老师不容易,学生也不容易(没有收入还要消费)。

    老师你们辛苦了。

    ●咱这门大学语文为了保证通过率,已经提前安排平时做五篇作文算作20分的平时成绩,期末试卷再出30分的作文,两方面相加,作文就占到50分了。可是平时的作文,我又碰到了数以十计的文抄公。

    作文可以通过伊妹儿发到任课教师的信箱里面。

    可是看作文时才发现,不少学生就从网上粘贴上几篇文章来应付我们。

    有一个学生5篇作文都是抄别人的,连网上的错字标点都不改。我回复他,要求重写,不一会,人家重写的文章又传来了,在百度里面一搜,又是抄的。

    咳咳,气死我了。

    这抄作文之事,我也在龙腾国学里面发了帖子,大家也是议论纷纷。

    ●既然是抄襲,不如交待一個作業,抄古文。一篇文章不必多,600字以內即可。再更簡明法子,讀本不是古文占一大部份,抄寫其中文章。

    ●不学好语文,咋搞好艺术?那艺术不就成了没文化的人的事了么?

    看看我们当代的所谓艺术!也正都是些没文化的人才能搞出的事!

    ——这是作为一个老艺术班学生的真切认识

    ●楼主,不要那么悲观,你每次上课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来,应该很满足了。我是中文系的,我们中文也是国家重点学科,每次上专业课都只会到一半的人,大家都喜欢自己看书的,不过如果老师水平高,也会来三分之二的人的。

    ●哈,看来大家都有同感。

    我也说说我的做法,干脆是把题目提前告诉他们,然后开卷考试。但就算这样,考试的时候,还有几个学生干瞪眼,什么都不做。然后过了半小时,开始用手机发消息,接着,把手机上的东西抄到试卷上,估计是现找人baidu出来的……

    顺便说下,我的课是思想史

    ●我也是艺术生,呵呵,还是有很多艺术生对传统文化很有兴趣的,作品还蛮有内涵的

    国学数典论坛 » 数典乐园 » 高校有时也牛叉,上级说话不听啦

    很多的例子似乎举不出,但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
          
    一是在2006年还是什么时候,教育部建议各高校创造条件,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建设。这个虽然是建议,但是一时间很多人欢欣鼓舞,甚至一些从事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泪流满面,以为春天到了。但是几年过去了,其他高校我不知道,我所在的学校就创造条件,削减大学语文课,以前全校还开开,现在很多理工类二级学院都砍掉了。其中一个院长陈述的理由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摇头晃脑地学《离骚》?”
       
    我曾经参加过好几个关于大学语文方面的会议,每次都成为声讨会。一方面当然有些学校有独立的公共课教研室,如果不上他们的饭碗就成问题;还有的虽然有中文系,但是专业课极少,大部分老师还是靠公共课上课拿点薪水的,如果砍掉则收入锐减。另一方面,确实是出于道义出于文化关怀上的原因。本来这个要放在前面讲,但是现在的话语是不崇尚伟大崇高,所以只好放在这里说,一叹。和英语比较起来,我们的大学语文再怎么差劲,也不至于吝啬到连一个学期32课时的象征性重视也不给。
        
    二是大家热烈讨论的学位问题。国务院学位办多次强调,并无强制论文与学位挂钩之事,虽然说是尊重各校的自主权,但隐含的批评也是明显的。但是没有人把这当回事,各大高校还在维持着剥夺人性和尊严的制度。过去大家把南京大学看成是始作俑者,现在看来浙大的要求明显高于南京大学了,可以看成是论文迷信的新代表。现任浙大校长杨卫先生上任前就是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他刚来浙大上任的时候,很多老师和博士生都对他充满期待,以为他会修改论文要求规定。但是几年过去了,指望全然落空。甚至还在某些方面出现更加严厉的做法,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值得深思。一是最近的院士课题组涉嫌抄袭的事件,另一件就是包伟民教授发表拒招声明。
       
    不能说上面没有发话,可是为什么不听,不反思?还有一点就是觉得,即使是上面说话,为什么在这两件事情上用语如此柔性,要创造出耐人寻味的空间?

    跟帖摘要:

    ●你们这个院长估计也跟你们学生一样都是个废物,类似“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摇头晃脑地学《离骚》?”这样不动脑子的话都说的出来,要是换成“给了那么多学时的英语你们都学不好,有什么资格学《离骚》?”,这样不就OK了,这帮废物学生不就没脾气了,不如赶紧地学好英语,少打游戏少泡妞,好好为学习我伟大的中华文化打好基础。

    ●大学学语文,是不是有点要求高啊?

    小学、中学已经有12年语文知识了,再学应该比较专业了吧。普通人士有必要学太专业的语文知识吗?看了吕叔湘的文集,才知道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是一时能研究明白的。

    就像普通人不必过英语专业八级,不必学数学分析,不必学固体物理,不必学分析化学,术业有专攻。

    当年上大学时,可以选修一些文科的课程,不知现在是否还是如此。

    ●學了12年的語文,但連中國語文的門都還沒摸到,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教育的悲哀和失敗。當然,目前的大學語文課程也承擔不了這個任務。

    ●首先我是高校老师,是学中文的,说实话,上不上大学语文无所谓,这是自由,如果还有人关心中过文化,有人想学好自己的母语的话,我不反对。但是,为什么可以上三四个学期的英语,却不能上一个学期的大学语文,这就让人出其愤怒了。

    ●以前听过一个大学语文老师的课 专讲现当代文学 那叫一个听者云集 所以老师自身的号召力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不能让学生觉得一上大课就是睡觉聊天混学分。

    ●其实上级的规定,高校不听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原因不仅是因为高校牛,而且还因为是政出多门。

    如果把一个又一个上级的多如牛毛的要求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就没办法办下去了:人会膨胀很多、经费会更不够用了、很多人都没时间不干正事了……

    ●开大学语文,开有开的理由,不开有不开的说法。谁让研究生考试必考英语而不考语文呢?大学语文没有地位是注定的,所以,靠大学语文吃饭的诸位爷不要生气。

    ●中国的大学教育什么时候能够改变崇洋媚外的坏毛病呀?

    ●够用的标准是什么?能谈谈不?能文从字顺的表达是不是基本的标准呢?我们的大学生语文“够用”了吗?

    ●俺们倒是有古代汉语和写作基础(写各类公文的),不过每门也就2学分,英语却是有16学分……好吧,俺自个儿看书去……

    ●现在的高校都成了行政领导者的应声虫,哪怕是上级中的一个小小科长,处长到了学校都像是钦差一样。高校是培养思想和灵魂的地方,如果连领导与主管都没有这种自由,老师能有吗?学生能有吗?

    ●看到楼上有人说现在大学生学的语言够用了,本不想说什么,但实在忍不住要说两句,我是中文系的老师,教的是中文系的学生,这些学生应该不仅仅是学语文了,但在指导他们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竟发现现在中文系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里,那用词不当、语句前后矛盾、表意不清等毛病层出不穷,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倒霉,碰上了几个差学生,一问其他老师,告曰正常现象,再问问其他学校的师兄弟,和我遭遇相同,这可是中文系的学生。但愿其他系的学生的情况会好些吧,或者希望仅我所问的几个学校如此吧!

    ●中学的语文要求可不仅仅是“文从字顺”。看看高考的语文题目,绝对比“文从字顺”要求高。

    至于有些上了大学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只能说明“有些人”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而不能说广大的大学生仍然需要继续深造。

    打个比方,大多数人是“童生”,有些“秀才”,也有“状元”。要求人人都是“秀才”、“状元”,有点难,必然产生失落感。

    ●在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大学里,即使英语给再多的学时,即使过了四六级,也谈不上够用,也是高分低能,为考试而考试,为的是“证”。高中文理分科后,很多的理科生就把语文视为无用,高考过后基本上就不再触及,很多人连汉字都快写不明白了(先不提笔顺,只是不缺笔画就已经很满足了),所以学大学语文还是必要的,只是仍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说到点子上了。过四级、六级,大部分人是迫于学校压力,要毕业要拿学士证,不过不行。其实,现在真正实用的英语,工作单位真正需要的英语水平,并不能通过四六级的考试成绩体现出来。慢慢的,以后高校也不会再对四六级通过率看的那么重,这是一个趋势。重要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不是统计表格上的四六级通过率。

    如果高校语文的学习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国家强制标准,也许能促进高校语文教育,能提高高校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就该象现在的四六级制度一样挨骂了。

    ●是的。有很多大学语文老师在会议上呼吁要弄一个考试制度,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本来是人文教育,被骂又何必呢

    ●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素质吗?因为外语教育很荒唐,所以中文教育就应该提高到外语同等待遇?听着像既然我不好过你也别好过。人的精力就那么多,对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能把四书背出来就不用干别的了。最后大学毕业就做一篇洋八股一篇中八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293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