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林亦农:试论大学语文的科学定位
【时间:2009/12/8 】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08.03(下) 】 【作者: 林亦农】 【已经浏览3210 次】

    摘要  在语文教育系统的坐标轴上,大学语文应定位于语文通论课。从纵向上看,大学语文既有异于前大学语文,又不同于后大学语文,它是学校语文的终点,更是未来终身语文的起点。从横向上看,它不应包揽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的任务,不应将口才学、阅读学、写作学等具体的大学语文学科的能力要求全部置于麾下,但却应成为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的绪论和引言。大学语文定位为语文通论,不仅能激发大学生们的理论热情和培养他们的语文通识力,而且能宏阔其语文视野,提升其语文境界。
    关键词  语文通论 科学定位 大学语文学科群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育每况愈下,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已明显滞后于当代教育发展的形势。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大学语文没有获得科学准确的定位。为大学语文定准位,并据此建设好大学语文教材,是实现大学语文各项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将大学语文置于整个语文教育系统的坐标轴上,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其加以剖析和研究,旨在解决其具体定位问题。

    从纵向上看,语文教育是一个由前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后大学语文组成的完整系统。这里提出的“前”、“后”概念并不是对20世纪后半期全球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跟风,而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而冠名之。因为大学语文是本论题的研究中心,所以冠名围绕大学语文这个基点,此前的称之为前大学语文(也可称大学前语文),此后的则称之为后大学语文(也可称大学后语文)。

    前大学语文阶段,学生们主要应奠定较厚实的言语基础、文字基础、文章基础和文学基础以及初步的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基础。这一阶段又包括学前语文、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几个小阶段。学前语文主要以发展儿童的言语实践为核心。学前阶段的教育内容自然是十分丰富的,诸如重视运用典范的言语对胎儿的施教,重视对岁内乳儿言语器官的保护,重视对一岁乳儿展开言语交谈、听说故事、增长见闻、矫正语音等言语活动,重视4-6岁幼儿言语发展的巨大潜能,等等。小学阶段应当把发展学生的文字基础作为重心,它主要以7-12岁儿童需要逐步掌握的语句、语段、文字识记和书写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层面和文学层面的基础教育主要应当在中学阶段里大体完成。初中阶段的教学重心是文章学知识、体裁学知识以及文体方面的各项训练。高中阶段的教学重心是文学知识和文学方面的各项训练。总之,前大学语文阶段学习的主要对象是言语、文字、文章、文学,它为大学语文阶段的学习作了有力的铺垫。

    后大学语文阶段则是学习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语文修养的过程,它的修炼范围也已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文化因素渗透在言语、文字、文章、文学等具体的语文因素之中,其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实体性内涵。因此,学习者应对语文学科的文化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除了分类研究,学习者还应对汉语文化进行整体性研究。一切语文现象反映出的哲学观念、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宗教图腾和民俗风情等等,都属于汉语文化整体研究中的应有之义。然而,一切语文现象折射出来的种种文化因素,至今没有得到深入发掘。而这种深入发掘对语文学习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后大学语文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是语文学科的最高阶段,但其语文修养,应在大学语文所揭示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大学语文阶段的学习主要能起到培植语文理念、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通识力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是联结前大学语文和后大学语文的一道桥梁。它既是前大学语文的总结和升华,更应成为开启后大学语文之门的一把钥匙;它既是学校语文的终点,更应成为未来终身语文的起点。可以说,大学语文不仅具有一般语文的实践性、工具性、符号性、载体性、审美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等共性,更应具有相异于前大学语文和后大学语文的系统性、总结性、升华性、理论性、开放性、发展性和通识性等个性。因此,大学语文应以语文通识力的培养和语文理念的建构为核心,它应定位为语文通论课。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从语文学科创立至五四时期,人们是重视不够的,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理论问题。五四以后,语文学科逐步进入学科自觉时代,人们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先后出现了一性说、二性说、多性说等看法。一性说认为语文学科只有工具性,二性说认为语文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思想性。多性说认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等多重属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语文研究界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性质具有综合特征。许多专家认为,语文学科是一个多层面的有机整体,它除了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等基本属性外,还具有知识性、社会性等等从属性质。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展,但遗憾的是,语文研究界对于不同阶段语文学科性质的差异性问题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大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虽然具有语文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我们要细加辨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其以准确定位。

    从横向上看,大学语文也应是语文通论课。大学语文是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中的一分子,它不应包揽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的任务,不应将口才学、阅读学、写作学等等具体的大学语文学科的能力要求全部置于麾下。在这里之所以提出大学语文学科群的概念和理念,是因为大学语文学科发展至今,学术成果越积越多,已经形成一个大群落。在这个群落里,生长着许多新兴学科。从语言方面来说,侧重于研究口头表达的学科就有口才学、朗诵学、演讲学、论辩学等,侧重于研究书面表达的有基础写作、实用写作、文学创作等,侧重于阅读能力研究的有阅读学等,侧重于对语言各要素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的有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语篇学等等;从文学方面来说,又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作品等;从语文教育方面来说,也有语文哲学、语文教育发展史等。因此,大学语文教育系统的总体目标应由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来实现和完成,而大学语文本身只能成为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的绪论和引言。大学生应对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群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趋势作比较详细地了解和把握,大学开设语文通论课正可以增强大学生们对于整个大学语文学科的系统意识、通识意识和发展意识,为以后的更高的个体语文修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然而,自设置大学语文以来,大学语文学科的理论建设依然是不很成熟的。大学语文教育系统的整体观念仍没有在人们心目中正确形成,大学语文学科群的理念仍没有在人们心目中建立起来。大学语文学科群中的分支学科各自独立发展,都没有纳入到语文教育系统的整体视野里,它们的优秀成果没有得到及时地应有地整合。迄今为止,大学语文教材出了一套又一套,除全国通用的几套教材外,几乎各校都有自编的语文教材。但这些教材要么是文学史的简明教程,要么是语文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简单拼凑,要么是审美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大杂烩,要么是以主题分类为体例的中外名篇阅读,等等。这种种体例,不是科学的语文教材架构,而是大学语文没有获得明确定位的具体表征。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缺乏深刻的理论性、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通识性和厚重的历史感,它们作了中学语文的简单延伸,缺乏大学色彩,难以起到激发语文兴趣拓展语文视野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们的后大学语文修养也缺乏指导作用,以致这门所谓的基础性公共课长期处于边缘位置。

    大学语文教材不能只作知识的蓝本,而应将古今中外的优秀语文资源整合好,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发挥智慧的空间和展演才情的平台。笔者认为,大学语文一方面应对整个语文教育系统纵向坐标轴上的言语、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学习要素加以总结,并在理论上给以提升,即它应是语言简论、文字简论、文章简论、文学简论、文化简论等的有机融汇,一方面又应对整个语文教育系统横向坐标轴上的大学语文学科群作整体研究,即它应对大学语文学科的一般特点、大学语文学科的历史演进以及大学语文学科群里的各门具体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成就、学问方法等基本问题作充分阐述。总之,我国大学文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有这样一门宏观介绍大学语文学科的通论课程。语文通论课本身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它站在较高的视点上阐发语文理论,传播语文理念,分析语文材料,这不仅能使大学生们看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初见学术的奇彩,而且能宏阔其语文视野,提升其语文境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韦志成.语文教育原理.武汉:武汉出版社.1989.
    [3]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徐中玉,方智范.大学语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彭光芒.大学国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教育文化

    作者简介:林亦农,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主任,主要从事写作学研究和大学语文教育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59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