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论坛:“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时间:2009/9/10 】 【来源:语文教育 - 北大中文论坛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4140 次】

温儒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悠悠子  2楼 发表于 2003-7-14 19:19
    “大学语文”真正的困扰究竟在哪里呢?是教材、教法还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CS之AK-47 3楼 发表于 2003-7-14 23:17
    恐怕会写成厚厚的一本书吧?
    结果弄得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都反感。
    呵呵,不过对大学语文终于有了反思,有新思维迹象,希望能够走得更远来年踏上长城古对雨新翻好汉歌


    在山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7-14 23:26
    其实偶还是很喜欢语文的,不过偶不喜欢听老师在上面讲,让人想睡觉,自己看多好。
    偶的大学语文是选修课,结果偶竟然没通过,让偶真生气。唵嘛呢叭咪吽


    blueteeth  5楼 发表于 2003-7-14 23:34
    不厚,每专题作者应该都能深打入浅出。例如我看到的姜涛所写的“新诗”,统共也就7千字。他并不是按“史”来写的,而是解释新诗的发生,从新诗之“新”的角度来解释新诗的活力、新诗的美,并对“晦涩”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分析,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引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XIXI,他的文章我现在不能发上来。


    一花一世界 6楼 发表于 2003-7-15 15:58
    引用:
    在山 于 2003-7-14 23:26 写道:
    其实偶还是很喜欢语文的,不过偶不喜欢听老师在上面讲,让人想睡觉,自己看多好。
    偶的大学语文是选修课,结果偶竟然没通过,让偶真生气。
    选修不过呢?呵呵~~厉害说
    可惜的是偶没有大学语文这门课,都被分成很细的语音,语法,词汇什么的了~
    xx年xx的秋天一如往昔,落叶满地,黄沙满天,守灵的人围着尸体打麻将,脸上嬉笑颜开。婴儿在产房出生,脐带剪断,从此注定一生。一个白色的塑料袋缓缓落如府南河泛黄的水中。他说,你信吗?它们都是天上的精灵~~


    杨义 7楼 发表于 2003-7-20 13:05
    在目前“讲求功利的风气”下,也只能对“大学语文”所受到的困扰用改革的方式进行摆脱。但若从根本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必须有真正的重视人文精神的环境。在网上知道:北大要成为一所人文大学。我想:这样以来,人们就应重视“大学语文”了。


    汀浒村 8楼 发表于 2003-8-5 16:19
    我觉得这样该很好,至少面宽了。
    看过几本《大学语文》,就是一些文选,说实在,不象那么回事。


    天凉秋好 9楼 发表于 2003-8-17 20:06
    窃以为,现在大学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有些偏重于知识教育。比如中文系讲李白,大量地讲李白的生平,他的创作经历、特点,以及其诗歌用语的特点手法、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等等,可以概括出许多,但这样的知识能转化成学生(读者)内在精神养素的不多,所谓的人文精神,也就无法落实。因此,类似《大学语文》这样的课程,是否可以以作品为主,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来还原一种生命精神,从而使学生(读者)感动于这生命状态,这样是否会好些?或者通过作品的解读,将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揭示出来,使后人感奋于这样的精神形态。这样,人文的因素是否会更落实,也更有影响力。


    zxnxn 10楼 发表于 2003-8-25 17:50
    外国文学选得太少了
    外国文学的份量太少了,现在的学生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些,全是看国内的,全是“对内挖掘潜力”,有什么意思。建议增加外国文学的内容。


    明月珊瑚海 11楼 发表于 2003-9-25 14:03
    怀念大一的写作课,是一位八五年读大学的先生教的,众所周知,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在他另类而激情的课上我开始明白什么是大学什么是知识分子,不能说这样的课程把我整个人生都改变了,但绝对是重要的。这才是真正的大学语文!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怎么样的,反正我们学校是大一所有的专业——包括中文在内——都要上写作,其实就是大学语文,不同的是中文还加上那么一两门专业课。
    大学语文的作用在于传承文脉沉默中的力量


    汀浒村 12楼 发表于 2003-9-26 11:27
    大学语文要改革,我觉得中文专业的文学史教学也要改。我想文学史是由主体的文学作品组成的,至少文学作品才是根本。但是很奇怪了,上文学史不看文学作品也可以了,这是不正常的。


    汀浒村 13楼 发表于 2003-9-26 11:33
    人们都在说人文精神在流失,恰恰这正是最需要人文精神的时代。中国的现代性建设喊的时间也很长了,也该在实际中做些什么。


    无风 14楼 发表于 2003-9-28 19:25
    南京大学丁帆等同志也编了一本,没仔细看。


    chaoren 15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0-5 13:08
    假如我是上帝我会让每个人都幸福
    可惜我不是 我只好祝福所有人幸福

   
    UID17993 16楼 发表于 2003-10-26 19:09
    我在上这门课,也觉得困惑。全国统考的题型第一题是名词解释,学生就背指导书上的条目。分析题和古文翻译题也乏善可陈。不客气地说,考试难度还不如高中试卷。一周2节课,能担负起给予学生文学熏陶的责任吗?我想母语在目前还不如英语有地位。


    斯坦福桥 1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3-11-16 14:36
    引用:
    汀浒村 于 2003-9-26 11:27 写道:
    大学语文要改革,我觉得中文专业的文学史教学也要改。我想文学史是由主体的文学作品组成的,至少文学作品才是根本。但是很奇怪了,上文学史不看文学作品也可以了,这是不正常的。
    这个观点好。现在的大学语文教育就爱讨论写文的人而非人写的文。


    足球小子 18楼发表于 2004-1-13 13:39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我的一点感受
    我们认为读完高中,语文就没什么用了,其实不然
    中国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需要我们一生去学习,
    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应力求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才能不
    违背开这们课的初衷!

    
    汀浒村 19楼 发表于 2004-3-28 17:16
    我现在在上两门文学史
    老师不同,风格不同。
    四年算下来,文学史的课程有7个部分大概是。我倒不觉的太多。主要是另一方面太少,就是作品的阅读。显得不太协调了


    铁山 20楼 发表于 2004-3-28 17:16
    现在的教材编写是一个方面,其不受重视的关键是教基础课的老师没地位,而且我的体验使学生不爱学,老师也不认真教,更谈不上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了。现在台湾的大学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以及我们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都强调培养宽基础、高水平的文理通才。我们的大学语文只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去认识,才能真正受重视。现在的大学语文教育不受重视,可能与制度有关,当然我很不想在文章中出现这个词。


    flkkkk 该用户已被删除 21楼  发表于 2004-6-25 18: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yongchang 22楼 发表于 2004-6-28 21:31
    可以增加理工科篇目中的汉语文赏析。理工科论文中的汉语言要素一类的语文教学。逻辑论证与汉语言等。


    菜园子 23楼 发表于 2004-7-27 21:06   
    拜读已毕,受益匪浅。
   

    bartoomn 24楼 发表于 2004-7-28 15:37
    大学语文如果还只是“英语课时量的五分之一”的话,那讨论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窃以为,要高举语文大旗,打倒英语。


    hyacinth 25楼 发表于 2004-7-29 01:05
    高见!只是不知各院校会不会“尝试”,而且这样一部汇聚专家编写、导读的教材会不会太难为大语老师了?花落了还会再开吗


    Pirlo 26楼 发表于 2004-8-2 09:13
    引用:
    天凉秋好 于 2003-8-17 20:06 写道:
    窃以为,现在大学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有些偏重于知识教育。比如中文系讲李白,大量地讲李白的生平,他的创作经历、特点,以及其诗歌用语的特点手法、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等等,可以概括出许多,但这样的知识能转化成学生(......中文系的课程,自然是偏向“知识”的教育啦:)   
    我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但我也听过不少中文系的课。感觉到对中文系来说,课程,特别是基础课,主要是以文学史,而不是作品论的形式出现的。所以,作家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以及主要作品的分析就是主要的内容了。至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评论,一部分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更多的就是靠自己课外的积累了~~我听可些课也感觉到,中文系一般的同学课外的阅读量也并不是那么的惊人。(当然要比我这个计算机的旁听生多一些,呵呵)   
    但是我也感觉到,没有大量阅读作品的积累,对文学理论的理解还是比较空洞,肤浅的。对创作也没有好处。拿诗歌来说。我上了《诗词创作》这门课,对中国古代格律诗的创作方法有所掌握。但是真的在自己创作时,却发现和旧时真正的格律诗不是一个味儿。原因便是古诗读的太少,他们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情感线索并不是那么熟悉,按照现代人的思路去写古诗,自然很难写出真正的味道来~~:)尤其是看了《围城》中董斜川的诗风,我现在都不怎么敢动笔了:)   
    文学评论也是一样。九叶诗派和朦胧诗的异同,不大量,仔细读作品是很难具体分析的。朦胧诗读了不少,《九叶集》也翻了,初始的感觉是这两股诗潮都是现代主义形式下,现实主义诗风的展现,即形式上,表达方式上是现代主义的,而精神内核还是现实主义的。但是继续读下去,就不是这样简单了。特别是“九叶”的创作者们是一群中西学深厚的学生们,对西方宗教和神话故事的理解和使用,对西方文化态度的溶入,则是在需要考虑之中的。朦胧诗人在经历了十年压抑的精神生活之后的喷发,那种对现代主义精神的认同,同样不是一件能简单概括的事件。所以,大量而细致的阅读作品,实在是做评论之必须~~  
    呵呵,话扯远了,跳回来。《大学语文》课我也上过一节,也是旁听。上课的是一位中文系的老师。我曾听过她的外国文学史,甚为精彩。但是上起大学语文来我也是感到索然无味。由于课时的压缩,一堂课要上一篇课文。我听的是鲁迅先生的《风波》,从故事梗概,人物分析,到中心思想,完全延续了中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听课的也基本上是非中文的同学,课外基本是不读作品的,以至于上课老师来带着读书~~着实无聊。
    暂时就说这些吧理想使痛苦光辉


    杨义 27楼 发表于 2004-8-2 11:20
    楼上网友:
    如果您的大学语文课是这样上的,您以为如何:
    在文学作品鉴赏课中,每接触一位作者作品时(或如几位作者的作品被安排在一至五课中而连续出现时),教师便介绍他(她)所处之时代的“那段文学史”,这样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鉴赏课结合起来上,同时在接触这一位作家作品时(比如冰心的作品),教师只讲授其中一篇,或写作风格不同的二篇,然后教师向学生提供她的作品(比如带同学们到图书馆去上课,也即去阅读;或把她的作品集从图书馆拿来在课堂上去阅读,即:把课下的阅读放到课上来。当然不取消课外阅读)。在这之前教师可先介绍出她的作品风格,或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体会、分析后,教师检查每位同学的收获。当然,教师首先让学生看她的作品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在什么地方,不然以何称为学生的精神导师呢,然后教师检查学生看了她的作品后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净化,把心灵在看其作品后的升华过程写出来,告诉老师使自己升华的是哪一篇作品或哪一个细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格因作品而得到的升华,通过鉴赏作家作品,能对人文精神进行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这是教师和学生的最终目的,考试时也不要只考一些年代,而也就把考试内容放在检查学生的这一收获上,如此可使学生不把注意力放到诸如“记忆年代”这一不重要的知识内容上,而能抓住语文传授人文价值作品以益师生的这一最根本的。
    如此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鉴赏结合起来上,学生不会因单上一科而觉得枯燥,同时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印象皆深,而且这样可让学生增加阅读时间而满足其精神需求(当然教师已经、且只是把有人文价值的作品介绍给学生了。同时把引人健康向上为主的作家的不健康的东西告诉学生怎么去辨别、去剔除,然后考察学生,通过这不健康的东西作为反面教材,您是怎样修正这种种错误的。比如:让学生改写作品中颓废的部分以改变故事情节或作品人物结局。这样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力。这样,教师也不只是每节都要讲,如此教师也轻松,把曾经所注重的讲转移到指导学生自己学习上,这样还能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跳起来去摘果实吃。
    您觉得语文课如果这样上,如何?
    对非中文系学生,
    则少讲文学史知识也可,
    因其阅读的作品较少,
    故宜加强这方面的精神食粮之供给。
    作为学生不但要从作品的积极方面吸取有益心身的营养而从其善、改正作品的消极方面以不使自己的心灵受污染,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因受到比别人多的人文精神培育的优势发挥出来,即给人以更多的人文关爱,以加强自己的人文根基。比如:现在有的服装设计者设计的夏天少女上衣,带着个冬天羽绒上的样式帽,完全是一种摆设,这种设计既不利于夏天之凉爽而徒增身热,又是一种浪费;还有的服装裁剪者,把本来还较宽大的一条布,裁成一细条一细条的,然后做为一种修饰,这样做大材小用很是浪费,不如因物取材而利用之以修饰;又如:有的瓶子,上粗下细,放之不稳而易倒……等等社会生活中的不以人为本而只图形式而浪费的不良行为,学生都应把这些看透,看透其错误之处,而不要随波逐流,如此以影响自己周围的人。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抵制,或用各种方式告诉消费者不要买上述类似衣服,也可以想法告诉设计这种服装的厂家(在网上、电话中),如此既益生产厂家之节约布料,又益消费者自己,还使自己把在书中所受到的人文精神之熏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学生在看文学方面的书籍时,精神境界提高了,那么就应该运用这所受之益再益于百姓和社会,这是人文精神的被贯彻和执行,也是最终目的。也即: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这同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一样的道理,而且这一点比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要,因为这益于大学生对社会、对人类生存的责任感。单从上面所举之例来说,如果人人浪费现有原料,都视而不见,以为与己无关,量变产生质变,到原料供不应求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是处在生存的危险边缘的,所以不能以为社会不良现象与自己无关,就算二百年之后才有危机,那时还有我们的后代么。因此,大学生读书明理之后,应既有远大理想,又从一点一滴做起,宜为改良社会而努力,受到比别人多的人文精神培育的优势也就发挥出来了。
    最后我认为,大学生学习作家作品时,要对作家为人为文的态度进行充分地了解,并根据作家在处理当时社会问题的态度上的错误之处进行假想:假若是自己处在那样的位置、自己就是那个作家的话,自己会怎样去做?怎样做得比那个作家更出色(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对待其它文学流派上)或是假想自己处在那样的背景下,会写什么类形的文章而也才能为人间伸张正义。这样假想也可加深对作家生平、观点的了解。比如:在读鲁迅日记时,您若发现他反感其母亲在他所住之处时不能写作之态度,您觉得对不对?是您的话,您会这样吗?对鲁迅来说,写文章很重要,因为他是为拯救国民之灵魂而写作,难道可以为这而反感把自己送出大山的年老的母亲吗?不应该的!两全其美的办法是有的!而且救国民之灵魂的时候,母亲反而就不值得在年老需要人养老时而受到其应有的尊敬吗?您在读到这个细节时,会不会联想到他对母亲的态度,与他反对儒教,说“仁义”吃人而对其母便也如上之不从感情上有礼貌?您是不是会想他是否把仁义中的积极部分(如“孝”)当成了害人的礼教?您会不会问一下:儒学大师冯友兰会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然后顺藤摸瓜想一想:冯友兰为什么和鲁迅在儒教的观点上不同,他们谁是有道理的?之后,便认真读研《论语》,看一看儒教是不是真得值得冯友兰如此尊重,或看一看是不是真得值得鲁迅如此反对。[当然,当您读到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时,纵然其〈论语〉中有多少不对处,孔子的这话已表明了他是立足于人文之立场的,而且对其它人及文化也表明了他开放的态度(补充:〈论语〉不是孔子自己编著的,因是学生所编,书中错误之处是否皆是孔子之句也不好断定,但通过孔子的上述之句可以看出他的修心养性之诚。)。
    另外,鲁迅反对黑暗的精神是可敬的也是永远值得学习的他在文章中所写之词句的过激之处也是应该摈弃的我觉得学习作家作品不能连他们的缺点也一概吸收。
    我想:当您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而边读边吸取精华、边带着思考的大脑去质疑其错误之处、去分析问题、去剔除糟粕时,您会很受益的。如果您读了一本好书,这好书中的好的思想会伴随着您去识别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的,这会胜过读大量的质量不高的书,所以“读好书”的提法非常地好。不要读令人绝望的作家的颓废作品。这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不要让任何人的不良把自己纯洁的心灵给污染了。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我觉得:语文不但教学生知识性的东西,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果只凭教师所上的几节课,很难满足学生时期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这样就需要学生课下多读好书,把读文之感想随时记录下来,然后自己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有别于作家的创作或模仿其优,这还更有趣,所以我觉得:学习语文,也需要自己从中找乐趣。当然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为了学好语文,您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教师,让他们听取您们的心声后,及时对课程或教学方法进行调改,中文系的教师一般都是注重人文的,不会对您们的要求视而不见的。
    写了这些回复,不知对您是否有所帮助,因为我爱好语文,所以其中有我的一点读书体会,也许您的老师已经告诉过您们了,或者更多更好,这样的话是最好不过。


    杨义
    禁止发言 28楼 发表于 2004-8-2 1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杨义
    禁止发言 29楼 发表于 2004-8-2 16: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杨义
    禁止发言 30楼 发表于 2004-8-2 16: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森林木 31楼 2004-8-3 09:17
    楼主建议相当不错,但就依高等语文的25个专题来看,外国文学所占的分量相当的少。身为中文系学生,我有一个建议,不妨把《高等语文》分为中国卷与欧美卷,在欧美卷中加入希腊古典文学与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的特征;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时期文学;以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可以收录《荷马史诗》、《俄狄普斯王》、《哈姆雷特》等节选以及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等知名作家的短篇文学作品赏析。


    Pirlo 32楼 发表于 2004-8-3 09:44
    引用:
    森林木 于 2004-8-3 09:17 写道:
    楼主建议相当不错,但就依高等语文的25个专题来看,外国文学所占的分量相当的少。身为中文系学生,我有一个建议,不妨把《高等语文》分为中国卷与欧美卷,在欧美卷中加入希腊古典文学与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的特征;
    ......
    呵呵,想法很不错哦,不过有点为难课时和不少非中文同学的积极性了~~:)
    记得我们当时上外国文学史,一个学期也就上了你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当然有些东西展开的详细一些了。,第二学期从批判现实主义开始,着重讲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可惜没听到,甚是可惜~理想使痛苦光辉


    就这样吧 33楼 发表于 2004-8-3 10:47
    这种分法是很错误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建设不是这样进行的。


    就这样吧 34楼 发表于 2004-8-3 11:01
    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思想,上文已提的很好。
    第二,要有到位的大学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就这样吧 35楼 发表于 2004-8-3 11:02
    语文不是这样简单的事,定义的狭窄是我们前进的瓶颈 。


    mxmab 36楼 发表于 2004-8-9 11:00
    我想,首先是要界定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大学语文”?这样说或许并不过分-----开设《大学语文》只是补课性质的无奈的事儿。如果按前100年的学制,《三》《百》《千》《千》四书五经--滚瓜烂熟的话,如果按台中师大王财贵教授《儿童经典导读----》的话,大学语文的开设大概就是多余的。


    杨义
    禁止发言 37楼 发表于 2004-8-9 14:26
    森林木:
    谢谢您的鼓励!
    我想:如果把中国的和外国的同一时期的作家作品(风格相同或相近或相反)安排在一起来教授有这样的好处:便于学生通过知一篇而通多篇(风格相同的);通过知此而知彼(风格相异的),学习起来觉得较简易而又有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因之而把同一时期的中外文学史知识对比着来讲授,便于学生记忆,因为在学生的大脑里有一个明显的对比。
    另:我觉得大学语文应把重点放在作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文价值上,看这个作家给读者带来了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最重要的。如此,语文之注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才会表现出来。当然,作家的作品表现技巧也不能忽视。
    再: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在领略了教师分析作品的风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授作家作品,讲一下作家作品给了自己怎样的心身感受,同时分析该作家作品的优劣之处,并改写其作品的不美部分。这样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讲授自己的体会、心得,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也利于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同时教师还能从更多的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各种能力而因材施教。总之,我觉得应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在使教师轻松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提高起来。
    人文精神的培养大概主要应是在大学之前。就目前的大学语文课,说它是怪胎,大概也不怎么过分。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张志公先生似乎早有这么一个想法----学到初中大概就可以了。所谓“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要从根本上找原因,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找原因。   


    mxmab 38楼 发表于 2004-8-9 21:46
    引用:
    杨义 于 2004-8-9 14:26 写道:
    森林木:
    谢谢您的鼓励!
    我想:如果把中国的和外国的同一时期的作家作品(风格相同或相近或相反)安排在一起来教授有这样的好处:便于学生通过知一篇而通多篇(风格相同的);通过知此而知彼(风格相异的),学习......
    人文精神的培养大概主要应是在大学之前。就目前的大学语文课,说它是怪胎,大概也不怎么过分。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张志公先生似乎早有这么一个想法----学到初中大概就可以了。所谓“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要从根本上找原因,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找原因。


    杨义
    禁止发言 39楼 发表于 2004-8-9 23:18
    楼上网友:
    您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大概主要应是在大学之前”。依您的说法,没必要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了,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大学生的素质是需要提高的。如果不继续对其进行教育,马加爵和清华之往熊猫眼里泼硫酸的大学生可能还会增多。就算大学之前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到了大学就应停止了吗?我认为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一生的必修课,就算至善至美了,也还需要弘扬人文精神的,我们还有后代。所以,大学语文课必须体现其特点,这就是对人文的注重。
    您说“作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张志公先生似乎早有这么一个想法----学到初中大概就可以了”
    我听说有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还有表达能力欠佳的,怎么能学到初中就可以了呢?如果说张志公的说法非常正确的话,为什么还要学生升高中?学高中语文?还要作文?为什么大学还要有中文系?我觉得张志公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您说:“所谓‘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要从根本上找原因,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找原因”
    我觉得从大的方面来说,根本原因是对人文精神注重的不够。仅举一例来说明:现在在大学,英语比母语还重要,学生为什么不重视母语而要用那么多的时间去学外语?


    mxmab 40楼 发表于 2004-8-10 11:00
    在国内的大学,大概除了中文系,其他的学生大概都可以补“语文”课,就好象所有学生都要上“政治”课一样,“语文”大概是另一种也能治百病的良方。“马论”“邓论”“毛论”,学生虽----,但有上头的明确指令。大学语文没有明确指令,学生可以有点反弹,自然就有“教学困扰”。要解决这一困扰,大概还是要想想为什么会有“大学语文”?为什么到了大学还要开设“语文”课?语文真的和数学一样,也可以分初等和高等吗?


    mxmab 41楼 发表于 2004-8-10 11:04
    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样的目的和任务在大学之前不能落实吗?


    mxmab 42楼 发表于 2004-8-10 11:36
    杨义 于 2004-8-9 23:18 写道:
    楼上网友:
    您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大概主要应是在大学之前”。依您的说法,没必要再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了,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大学生的素质是需要提高的。如果不继续对其进行教育,马加爵和清华之往熊猫眼里泼......   
    人文精神的培养如果寄希望于所谓的“大学语文”,那对于英语比母语还重视的国度来说,那确实是一件太无奈的事儿。古典文献学一栏有台中师大王财贵老师的《儿童经典导读-----》可否参考?谢谢!   
    语文教育版主7月12日开《语文是什么?》一栏,呼吁讨论。可惜参与者不多。说到大学语文,我们或许是应该先界定“什么是语文?”学语文学什么?作为一门课程,它的作用和价值何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加入WTO,实施行政许可法,一些人为的操作----不合实际的长官意志已开始在变化,比如为什么英语比母语还紧要?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不从基础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就大学语文谈大学语文,或许只能“困扰”。


    mxmab 43楼 发表于 2004-8-10 11:47
    语文教育版主7月12日开《语文是什么?》一栏,呼吁讨论。可惜参与者不多。说到大学语文,我们或许是应该先界定“什么是语文?”学语文学什么?作为一门课程,它的作用和价值何在?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mxmab 44楼 发表于 2004-8-10 11:59
    加入WTO,实施行政许可法,一些人为的操作----不合实际的长官意志已开始在变化,比如为什么英语比母语还紧要?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原因,不从基础教育体制上找原因,就大学语文谈大学语文,或许只能“困扰”。


    杨义
    禁止发言 45楼 发表于 2004-8-10 14:29
    楼上网友:
    我之所说大学仍需学语文,
    是因语文的特点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如果大学不开设《大学语文》了,
    在学生素质需要提高的当今,
    不是更加地没有了培养其人文精神的环境了吗?
    我之意并不是说把提高素质教育的希望全部寄于“大学语文”,
    任何一课都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
    比如数学就可(应)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因为数学中是有重已知条件的,
    并且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
    必须是在已知条件的前提下来进行合乎逻辑地推理的,
    如果脱离所知之实而却求结论,
    是不会有什么正确结论的。
    反之,重证据就如用事实说话一样了,
    是脚踏实地地实是求是了。
    化学中的化学反应也是要有条件的,
    比如在什么温度下、是什么催化剂使之发生反应而生成新物质,
    这样也是培养学生的注重前提条件,
    在达到正确目的时,
    不要不考虑条件,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条件的精神。
    物理更是注重实事求是了,
    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之观察不切实际,
    对其原理就不能如实地反映,
    也就不能创造。
    生物如果不注重实事求是,
    如何把自然界的动植物如实地描述和描绘出来呢?
    只是理科教师注重了解题,
    而很少有教师提醒学生这些科目有注重实事求是的特点,
    很少有教师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一定要实事求是,
    和用所学之知识,
    只为造福人类,
    而不是损人利己。
    如果各科教师都因学科特点而适时点拨学生,
    启发他们的良知而结合课本知识之特点进行正确引导,
    我想:学生的素质之提高会有多方面的良好环境,
    学生们的进步会非常快的。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所注重的是人文精神,
    而人文精神就包括了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精神。
    所以语文比其它学科在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
    更具体、更全面、更灵活,
    就算在小学其人文精神已经具备,
    到了大学还是要弘扬她和强化她的,
    学生彼此之间及与古人通过文字对话过程中,
    还是要学对方之长处的,
    因此,大学语文仍有开设的必要。   


    mxmab  46楼 发表于 2004-8-10 23:53
    以前听说过,(大意)当有人问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就读于哪间著名大学时?得主答,成功源于幼儿园。今天凤凰大视野《喋血大会战》说到日寇炸溪口,说到蒋经国治台时的“良心政治”亲民敬民和“三平”源于幼时的母教。又听说初高学生不宜出国留学,至少是本科最好是读研才出去。大学语文是大学生读的。目前在中国,读大学的占的比例是多少?对于大多数上不了大学的同龄人来说,其人文精神的培养靠什么?


    杨义
    禁止发言 47楼 发表于 2004-8-11 09:21
    楼上网友:
    你说“以前听说过,(大意)当有人问诺贝尔奖获得者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就读于哪间著名大学时?得主答,成功源于幼儿园。今天凤凰大视野《喋血大会战》说到日寇炸溪口,说到蒋经国治台时的“良心政治”亲民敬民和“三平”源于幼时的母教”   
    我并没有否定从幼时开始就对其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做法,相反,对古代优秀的东西,我是主张吸收的。
    你说“目前在中国,读大学的占的比例是多少?对于大多数上不了大学的同龄人来说,其人文精神的培养靠什么?”
    我觉得对此国家应该用科学的道理引导全体公民,让他们以良好的道德为精神食粮。美日科学家在多年前也已经通过科研证明:良好的道德利身心,否则会心不安而分泌毒素,成为致癌原因之一。
    让公民有良好的道德,既益其心身,又益社会风气之淳化,这样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精神风貌发生了变化,人文精神也就具备了。
    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条件,做小球推大球的工作,我曾经试过,不是没有效果的。
    我在该专栏的写过这一方面的内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查找一下。


    阳光地带 48楼 发表于 2004-8-11 09:35
    怎样能尽快得到《高等语文》?


    meizhou-bajie88  49楼 发表于 2004-8-11 10:32
    这样很好,有广度和深度!


    meizhou-bajie88  50楼 发表于 2004-8-11 10:34
    教育需要改革!这种尝试未尝不可!但我觉得缺乏深度!


    mxmab  51楼 发表于 2004-8-12 00:09
    象牙之塔的“语文”的教学困扰,根子在基础教育的“语文”。-----把精神训练的所有责任担在语文一个科目的肩上,把语文当作疗救百病的良药,心是好的,但语文--语文教师实在是担不起的。作为一个教学科目,语文与其它如数学、物理等等一样,应有它分科的理由,分工的职责,应有它“独当其任的任”。1925年,朱自清在《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我认为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须这样说明:(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这后一条原是穆(济波)先生所举出的;但他所要发展的思想,所要涵育的情感,我觉可以不必,只大体说明好了。这两个目的之中,后者是与他科相共的,前者才是国文科所特有的;而从分科的原则上说,前者是主要的;换句话说,我们在实施时,这两个目的是不应分离的,且不应分轻重。但在论理上,我们须以前者为主要的。”(1925年《教育杂志》第17卷第7号)。1931年,宋文翰在《一个改良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意见》中提出:“以国文科而论,应有的特殊目标是什么?依国文科的性质和所独备的责任来说,我认为最重的只有两事:(1)阅读,(2)发表。(1931年《中华教育界》第19卷第4期。见参考书目三,44-45页)。1940年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到:“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见参考书目四,79页)。1942年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叶圣陶又说:“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mxmab  52楼 发表于 2004-8-12 00:15
    语文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人文基础性和交际工具性完美融合在语文学科之中,构成语文的独特个性。这独特个性决定着语文教育本身就是综合教育。正如张志公先生在1979年一次学术报告中所说:“教小孩说一句话,不仅仅就是教一句话而已。我们告诉一个两岁多的幼儿,这是叔叔、阿姨,这是桌子、椅子,如此等等,不仅教给他这些词,同时教给他认识周围的人,周围的物。我们告诉一个三岁的幼儿,下雨了,地上湿了,不能出去玩了;或者告诉他,今天出太阳,天气很好,可以出去玩了;或者,今天很热,该脱掉一件衣服了。在教他这些话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教他最基本的知识,教他认识世界,培养他的思考能力。我们给小孩儿一张画,他很喜欢看,可是看完后一团就扔了。我们说,不要扔,看完了好好放在那儿,明天再看;扔了,下回就不能看了。教给他这几句话,同时在进行不要损坏东西、不要恶作剧的思想教育。家里来客人串门,让孩子叫阿姨;客人要走了,让孩子跟阿姨说再见。教给他这几句话,同时教他做人的最起码的礼貌。”(见参考书目二,75页)。这些词和话的接受和学习,领会和运用,是语文教育,也是人文——思想——思考——认识世界——礼貌的教育。这里难道有必要区分、有必要强调:哪是工具,哪是人文吗?于漪老师说,教文育人;学语文学做人。“我们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语言与文化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东西,一个整体。……不存在限制这一个,张扬另一个的问题。二者不能割裂,更不能偏废。”(1996年《语文学习》第8期2页)。北大教授说:学会语言就是学会思考;学会一种语言就是学会一种世界观(2000年《语文教学通讯》第2期卷首语)。语文独特个性越明确、越成熟、越突出,就越能体现其综合教育的功能。
    文-道之争,内容-形式之争,工具-(思想)人文之争,语言-文学之争,教-考之争,其实都与语文的主体失落或个性失落有关。过多的争议多为醉翁之作。且大师们早有中肯的意见在,只在是否有人听,有人办。手头两本书都选入有张志公先生1962年10月《漫谈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一文,仔细一对,却有不少差异。1980年5月母校教研室编印本中,不少针砭时弊的话,被1994年5月的人教版本删改。连第二部分的标题《简化头绪,集中目标》也改为《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这部分原有两段,但两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我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我们是否有点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和“我觉得这些说法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了”。——都被删去,缩为一段。结尾总结的话:总之一句话,——“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育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应当简化头绪,集中目标,少走过场,多务实际。在中学里教语文,就是带着学生好好读书,作文,勤学多练;目标就是要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他们的语文基本上能通,够用。我的看法是这样,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看看这样办可以不可以。”——几乎全被删改。说了,印了,又改了,语文的事,怪。


    杨义
    禁止发言 53楼 发表于 2004-8-12 14:00
    楼上网友说:“语文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人文基础性和交际工具性完美融合在语文学科之中,构成语文的独特个性。这独特个性决定着语文教育本身就是综合教育。”
    这一观点极好!   
    可是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在中学里教语文,就是带着学生好好读书,作文,勤学多练;目标就是要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他们的语文基本上能通,够用。”
    在这最后一段中为什么把语文的人文性,即教学生做人这一内容去掉了?


    杨义
    禁止发言 54楼 发表于 2004-8-12 14:14
    楼上网友,朱自清在《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但他所要发展的思想,所要涵育的情感,我觉可以不必“,不知这里他说得“他所要发展的思想”是指什么思想?如果是人文思想也可以不必吗?
    1931年,宋文翰在《一个改良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意见》中提出:“以国文科而论,应有的特殊目标是什么?依国文科的性质和所独备的责任来说,我认为最重的只有两事:(1)阅读,(2)发表。(1931年《中华教育界》第19卷第4期。见参考书目三,44-45页)”
    在这里宋没有明确阅读和发表什么性质的文章。
    1940年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说到:“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见参考书目四,79页)。1942年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叶圣陶又说:“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叶只是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没有注重语文的人文性。如果学了语文后,其所读所写之文没有人文价值,这能做为国文的目标吗?
    “文以载道”自古而然之理不能没有!
    无论是什么名人,只要是言之无理的,就决不从之!
    无论是怎么没有名声的人,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从善如流!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唯道是从”,如此益人益己又益后人,不从他人之错,也就“不加其罪”,这也是一种忠爱之心。  


    希声 55楼 发表于 2004-8-12 20:06
    看了《高等语文》的设计,感觉是不是太专业了?如果不是中文专业训练有素的学生,听起来恐怕还是不得要领。当然也可以一般性介绍,但那又能收什么效果?大学语文的确是老大难,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改革恐怕也是一厢情愿。温教授的设想是好的,但实施起来恐怕要大打折扣。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基础虽然可能差一些,但“口味”不见得比中文专业的低。讲什么是一回事,什么人讲,如何讲又是一回事。再说过于急功近利也不一定有效果,提高读写能力也好,增强人文素质也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一切就都好办了。钱理群、孔庆东等教授也谈到过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也有急功近利之弊,仿佛教材改了(当然教材改革也是必要的),其他都迎刃而解。本人既在中学工作过,现在又在高校任教,个中甘苦略知一二。总的看法是以优秀教师介入大学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其他才有希望。


    mxmab  56楼 发表于 2004-8-13 00:20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培养,到了大学,到了学大学语文的时候,有多少成效?18岁19岁20岁了,还能指望长多高?


    mxmab 57楼 发表于 2004-8-13 00:38
    去年“非典”时,钟南山说,防治非典就是最大的政治。语文课要培养的就是语文能力。这跟数学课培养数学能力,物理课培养物理能力等应该是同一道理的。总把政治总把人文挂在嘴上,而普通话通不过三甲二乙,中国字写来七歪八扭,诗文完整的背不出一首一篇,能说是学语文吗?


    希声 58楼 发表于 2004-8-13 11:13
    大学还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一般能上大学的,语文基础不至于太差,如果老师真能讲出语文的味道来,学生的兴趣会提高。有了兴趣,就是没有教师讲,学生也会自学的。楼上的话有一定道理,不必将政治、人文老挂在嘴上。其实“人文”一词颇为暧昧,并不那么好说清楚。但“语文能力”恐怕也不好就是普通话的等级,或汉字书写,或背诵诗文。这些当然也很重要,可太狭隘具体。语文能力大概如杨义所引的资料表明的,主要是理解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太好分解培养,必须日积月累整体提高。语文是一种综合素质(文科似乎都有这一特点),与数学能力等有性质的区别,所以急功近利不得。为什么过去书香门第出身的人,人文素质大多比一般人好?也许就是文化氛围的熏陶、熏染起了大作用。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倾向,将人文素质或语文能力太具体化了,并且又看不到时代的变迁,拿老眼光看而今年轻人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总觉得不满意,一代不如一代?是否在忧虑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下降的同时,也该反省一下我们的尺度?--考虑不周,不对之处请批评。


    mxmab 59楼 发表于 2004-8-13 13:24
    引用:
    希声 于 2004-8-13 11:13 写道:
    大学还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一般能上大学的,语文基础不至于太差,如果老师真能讲出语文的味道来,学生的兴趣会提高。有了兴趣,就是没有教师讲,学生也会自学的。楼上的话有一定道理,不必将政治、人文......
    赞同。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语文科是要通过听说读写来落实。但大学语文如果还要补听说读写的课,那就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了。语文教育专题讨论区,应更多关注中小学真正的语文教育。如果中小学语文教育过关了,就不必在大学再补语文课。若一定要开这样的课,名称不一定要叫“语文”。所谓《高等语文》的出台,或许良苦用心在此。为了中国的语文教育,还是多关注中小学吧。


    杨义
    禁止发言 60楼 发表于 2004-8-17 09:44
    希声:
    我觉得您之不急功近利得思想很好!我非常赞同!
    不过您之所言“人文暧昧”之说我认为不准确,因为人文的内涵就是道德,很明显的。
    再:现在的学生人文素质的确地差,我教过一个学生,用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她长得模样很漂亮,可是当她听说到社会上人帮助人的事情之后却哈哈大笑,并说:“这不是个傻瓜啊!”我想:您也一定不会支持这样的说法!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相互帮助、相互关爱,难道不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吗?做为教师,有多少人希望教出的学生是这样的人文素质呢?当这样的学生出现在我们教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不受道德的熏陶、熏染,也许良心被污染得对其教师也不相帮助了。当然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不是出于私利一己之心。
    您之关于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道理,如果就大的方面,也即传承文明而弘扬人文精神上来说,让学生以此(以道德为生存之水、精神之食粮而传承文明,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乐,我觉得是最佳选择。因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学生高屋建瓴了,也即思想端正而明确了,无论学什么,只要是于民有益的,就都会有极大的热情,将来以后工作了,也会“干一行爱一行”。
    您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吗?   


    mxmab 61楼 发表于 2004-8-19 10:35
    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根子在基础教育,只谈大学不谈中小学甚至是幼稚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希声 62楼 发表于 2004-8-21 11:20
    杨老师:
    赞同你的观点,我之所以说“人文精神”暧昧,不过强调人文精神的宽泛性,以及不满某些人假“人文”之名推销私货。我们的意见并无分歧,不过角度不同而已。前些年王晓明等人批评王朔,认为不太“人文精神”,我不认同他们的意见。王朔也是人文之一种,所以王蒙先生的带有调侃意味的反驳,我倒以为然。如今“伪”的东西特多,很多动听的词语都被污染了,特想“逆反”一下。


    杨义
    禁止发言 63楼 发表于 2004-8-22 10:26
    mxmab:
    您说:“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根子在基础教育,只谈大学不谈中小学甚至是幼稚园,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您重视中小学、幼稚园的语文之基础教育的看法有道理,不过大学语文还是能摆脱困境的,有了注重人文的大气侯和声势这一根本基础,就有了良好的条件,再说,就是没有这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摆脱语文教学的困境而为弘扬中华文明、振兴中华重视起母语来。您说是不是?
    希声:
    谢谢您对我之观点的赞同!
    您说:“如今‘伪’的东西特多,很多动听的词语都被污染了,特想‘逆反’一下”。   
    我非常支持您得反对“伪”之不正的东西!我想提醒您:在您这么做得时候,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把概念、内涵明确的正确的东西蒙上一层灰尘,如您把“人文精神”说成是“暧昧”的,就会使人对整个的人文精神进行否定了,我觉得我们在反对不正确东西的时候,宜重申和强化正确东西的内容,找到其与错误东西的根本区别处,通过比较,让人们的头脑中不但概念、内涵鲜明,还维护了正确的东西,不然,会事倍功半的,别人把人文精神这样美妙动听的词语给污染了,您再为了反对之而说“人文精神”是“暧昧”的,就起不到真正维护正确的东西的效果了,您说是不是?
    我想:对您所说得不正之现象,在表达时可用“人文精神在某些人那里变得暖昧了”这样的句义来准确说明,以防无意起不利正确东西被弘扬的推波助澜之效果。


    aimin 语文教育版主 64楼 发表于 2004-8-22 12:47
    首先,关于按照某一主题编选文学作品的设想。如果各位关注新的上海市语文课本的话,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这套教材的高中部分,就是按照这个思路编写的。这个事实说明,这种编法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要与你的目的相适应。上海市教材编写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学生语文的基础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过关,高中的语文主要是提高。可以预见:如果这个指导思想真正得以落实,那么,“大学语文”就是多余的了!我们现在之所以需要“大学语文”,本质上讲还是一个权宜之计,既然如此,我们在讨论“大学语文”“高等语文”等时,完全没有必要走的太远、想得太复杂!
    其次,我一向认为,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语文课一家就能承担的了的!语文就是语文,如同所有的课程都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义务一样,语文也有这个责任。但是,也同其他学科履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义务时必须突出学科、课程特征一样,没有什么额外的任务,也必须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来实现这一点!我甚至以为,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就是和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步入误区有关!正应了那句“病急乱投医”,现在就是有人因为语文出现了问题,受到了批评。于是就似乎乱开药方乱投医,结果呢?


    aimin 版主 65楼 发表于 2004-8-23 19:32
    有一位教授说得好:德育的目的越隐蔽越好!
    我们现在已经吃透了那种挂在嘴上的“轰轰烈烈”的“德育”的苦呢,还要重蹈覆辙么?
    请仔细阅读中央的文件,特别是最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你就会发现这个变化,就会体会到这次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方针的特点!
    我想,这才是德育的正道!


    杨义
    禁止发言 66楼 发表于 2004-8-24 02:49
    AIMIN:
    我把您的意思看清之后才写了回复的,您说我没看懂就批上了,您的意思是胡批了?请您拿出我没看懂您意思的就批的证据来!哪一句是?
    您说“有一位教授说得好:德育的目的越隐蔽越好!
    我们现在已经吃透了那种挂在嘴上的“轰轰烈烈”的“德育”的苦呢,还要重蹈覆辙么?”
    您在我的回复下写给我这样的内容,是不是说我就是你说得那种人?
    我觉得在应试教育存在的当今,非常有必要对注重德育的重要性进行舆论上的宣传,就是这样,素质教育被宣传了多年,不是有的学校、有的人还在注重应试教育吗(比如您,在前几天的回复中就表露出此意来了)
    再:我支持人文教育,并不是不反对只在口头上大讲而在实际行动上却是仍然搞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我是既要有注重素质教育之思想,也要有注重人文教育的切实行动和必要的舆论宣传的观点,我在该专栏曾发表过文章,写我在工作中注重素质教育的心得体会,您是否认为我就是您上面所说得那种挂在嘴上的“轰轰烈烈”而却在行动上支持应试教育的人呢?不会吧?我可是您最应该知道的永远支持注重人文、道德之素质教育的网友的,因为:我写给您的反对您支持应试教育的回复,最多!!!!而且,您要把我当成您所说得那种人,您就又黑白颠倒了,因为我在该专栏发表我注重素质教育的体会不只一篇!如果您说我是那种人,我可以把我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心得体会给您转贴到这里来,让您看个清清楚楚,我没想到我写回复表达我支持人文精神的立场,您却说懒得和我讨论,我们没有共同语言,您也就不愿意和我讨论了,是有这种现象,可是您却说我还没看懂您的意思就批上了,实在又是不实事求是之如先前!   
    请仔细阅读中央的文件,特别是最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你就会发现这个变化,就会体会到这次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方针的特点!
    我想,这才是德育的正道!


    mxmab 67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8-24 13:06
    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事,不是语文教育的特定任务;语文课有义务加强人文教育,但中小学设语文科,自有它设科的独特任务。


    aimin 版主 68楼 发表于 2004-8-24 20:58
    请仔细阅读中央的文件,特别是最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你就会发现这个变化,就会体会到这次中央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的战略方针的特点!
    我想,这才是德育的正道!
    --这是我的观点!mxmab已经讲的很明白哦


    mxmab  69楼 发表于 2004-8-26 13:06
    平心静气讨论问题,说话做事凭良心,网上聊天也体现人文修养,也该注重人文教育。


    aimin 版主 70楼 发表于 2004-8-26 19:38
    完全同意!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与所讨论的主题不相干的帖子!
    我已经把自己那些有点偏离主题的帖子删掉了。


    mxmab 71楼 发表于 2004-8-27 00:46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帖子,分散在几个栏目,最好调整合并。


    杨义
    禁止发言 72楼 发表于 2004-8-28 00:31
    具人文内容的文章和回复不能删除!
    不然与该论坛“以人为本”的宗旨相背离。


    aimin 版主 73楼 发表于 2004-8-28 07:37
    “人文内容”也有真假之分。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人文内容,谁也封不助!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帖子,分散在几个栏目,最好调整合并--这个建议好


    mxmab 74楼 发表于 2004-8-28 23:47
    大学的课程很多很多,大学语文,只是很多很多课程中,一般不为学生、不为领导、不为专业老师,所重视的一门,小学中学就学过,就不太被重视的课程。且一般作为考查科,就目前而言,轻轻松松学过-----就过了,也别总指望她再塑民族魂。塑魂应该在中小学。通过大学语文补补中小学拉下的课,在语文方面,再开开眼界,长点见识,罢了。


    一天不学  75楼 发表于 2004-9-29 22:59
    引用:
    温儒敏 于 2003-7-13 22:22 写道:
    “大学语文”是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还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中文专业除外)必考的一门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该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样一门课在许多大学并......
    

    一天不学 7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9-29 23:16
    引用:
    mxmab 于 2004-8-28 23:47 写道:
    大学的课程很多很多,大学语文,只是很多很多课程中,一般不为学生、不为领导、不为专业老师,所重视的一门,小学中学就学过,就不太被重视的课程。且一般作为考查科,就目前而言,轻轻松松学过-----就过了,也别总?......
    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讨论热烈,且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可我们有没有想过:
    究竟什么是“语文”?
    当然,这样的问题
    也许会被认为是钻牛角尖。
    这么简单的问题,
    还用得着说吗?
    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开的课,
    何以那么啰嗦?
    啰嗦?


    mxmab 77楼 发表于 2004-9-29 23:52
    究竟什么是“语文”?
    什么是中小学的“语文”?
    什么是“大学语文”?
    困扰来自何方?
    改革如何着手?


    菜园子 78楼 发表于 2004-10-2 18:38
    《大学语文》作为课程名称,是个历史问题,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不是大学里的相应文化课必须叫这个名字。如果到了大学里还沿着”语文”二字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尤其在实际操作上,难免不滑入”高四语文”的尴尬境地。因为,今天我们审视”语文”二字作为中小学阶段课程名称其结果本身就是毁誉参半,迷茫居多。简而言之,语文作为课程名称,远不如”文学”,甚至不如”国文”。但要是让中小学马上舍弃它,另谋他名,也不很现实,毕竟用了这么多年,”名称”已被全社会所接受(而其效果却可能被全社会所攻击),”语文能力”什么的也成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下面我自己也要借用这个词,但要加个引号)   
     如果大家认可这门重要的人文基础课(或叫文化课)在大学可以不再叫”语文”,那么这一名称的变化恐怕就能带来改革的思路。
     从我的工作对象这个客观原因上看,这个名称的改变,当然更重要的”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必须的。因为在我们学校,”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虽然也是一届好似一届,但上面说的这个比例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连带的问题是,这门课程于是有着可想而知的不可替代性,而相当比例的学生一提”语文”就”头疼”。从我个人的主观因素上说,此前十五年的高中阶段的语文类型课程的工作实践,足以逼出了我”改革”的勇气。
     学生不喜欢,课程不叫座,连课堂上的”中间派”的眼球都吸引不了,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都泡汤了么。     
     我的改革尝试就开始于将课程名称从”大学语文”改成了”大学文学鉴赏”,暂时绕开”语文”所涉及的语法、修辞之类,从艺术鉴赏角度切入,应该说,至少从吸引多数学生的注意力的角度,收到了一些效果。本学期开学后,一个大三的学生找到我,要求跟着我再听一遍这门课。。。
 

    mxmab 79楼 发表于 2004-10-4 23:05
    学生不喜欢,课程不叫座,连课堂上的”中间派”的眼球都吸引不了,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都泡汤了么。
    ----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菜园子 80楼 发表于 2004-10-5 22:59
    引用:
    mxmab 于 2004-10-4 23:05 写道:
    学生不喜欢,课程不叫座,连课堂上的”中间派”的眼球都吸引不了,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都泡汤了么。
    ----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aimin 81楼 发表于 2004-10-6 08:09
    引用:
    mxmab 于 2004-10-4 23:05 写道:
    学生不喜欢,课程不叫座,连课堂上的”中间派”的眼球都吸引不了,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都泡汤了么。
    ----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完全赞同!尤其是大学!


    mxmab 82楼 发表于 2004-10-7 11:19
    网友说:“在我们学校,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这是真话。
     现在,在读的方言区的大学生,普通话测试,能过“二乙”“二甲”的有多少?莫说毛笔字,就是硬笔字,写得自己满意别人也满意的有多少?
    但这语文基础,靠大学语文,能恶补多少?


    mxmab 83楼 发表于 2004-10-7 11:23
    “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的讨论,是由我们的老师发起的,不知我们的老师是否在关注?


    SEEMOON 84楼 发表于 2004-10-31 16:58
    读了温教授的帖子很感动。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同道中人在关心着华夏文化的未来——大学生。今天的大学生很少有人喜欢人文学科了。而大学生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将导致不可预知的恶果。没有人文关怀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十年动乱就是前车之鉴。那个时候人性都被兽性取而代之了,更遑论人文关怀!   
    在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中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讨论的。没有人文素质的素质教育是伪素质教育。问题是为什么“大学语文”常常成了受气的“小媳妇”?对此温教授说得比较客气,比较含蓄。
    我以为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决定了“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原本能起到文理渗透作用(用温教授的形象说法是“为理科生补补语文课”)的“大学语文”被打入了冷宫。在无孔不入的市场经济(或者就叫“商品经济”吧)的作用下,学校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学生更要以就业为导向,短期利益高于一切。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主管领导喜欢程度不够,谁管它“千秋大业”,谁管它“源远流长”?“大学语文”,见鬼去吧!   
    第二,“大学语文”有自身的问题。首先就是教材,“大学语文”的教材滥透了,到今天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让人们能稍稍达成共识的本子。这让人们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温教授的本子我还没看过,我们这里太偏僻。但看了25个专题,确实与众不同,正如温教授所说:“新编的《高等语文》不止是一部教材,也是尝试建立一种富于变革意味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引起各个学校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切实推进现有的‘大学语文’的改革。”,我很感兴趣,一定想办法买一本。我们自己也搞了一本《大学人文基础教程》,相比之下,我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教材体例各不相同。当然,我们都需要改进。比如温教授的本子是否应加入关于“网络文学”的部分?(我不知道“通俗文学”部分是不是已经包括了“网络文学”)。其次是教师,我同意温教授的看法,但原因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人才评估体制。关于后者,人人痛入心肺,恨之入骨,但人人没有办法。比如说后者的外语考试,那是国人的耻辱啊!曾经了解了一些教过的学生,他们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外语,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专业课,三分之一的时间泡一泡(妞、网吧、酒吧、茶吧)。学生还给我讲了个笑话:从前,老鼠一家碍于猫的威慑,不敢出洞觅食。全家饿得要死。万般无奈,老鼠爷爷只好硬着头皮挨出洞去,学了几声狗叫。猫吓跑了,老鼠一家在老鼠爷爷的带领下凭着学狗叫的本领觅得了食物。得胜回洞后,老鼠爷爷教育鼠子鼠孙:看见了吗?学一门外语多重要?是啊,学一门外语多重要?我们把好多完全可以用来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的宝贵时间都用来学狗叫了!可悲啊。。。
    最后,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口语表达。这是否应该作为《高等语文》教材的一项内容呢?
    姑妄言之。


    mxmab  85楼 发表于 2004-10-31 21:01
    重申:
    网友说:“在我们学校,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这是真话。
    现在,在读的方言区的大学生,普通话测试,能过“二乙”“二甲”的有多少?莫说毛笔字,就是硬笔字,写得自己满意别人也满意的有多少?
    但这语文基础,靠大学语文,能恶补多少?
    【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决定了“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原本能起到文理渗透作用(用温教授的形象说法是“为理科生补补语文课”)的“大学语文”被打入了冷宫。在无孔不入的市场经济(或者就叫“商品经济”吧)的作用下,学校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学生更要以就业为导向,短期利益高于一切。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主管领导喜欢程度不够,谁管它“千秋大业”,谁管它“源远流长”?“大学语文”,见鬼去吧!】


    SEEMOON  8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1-1 18:27
    不错,“在我们学校,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占相当的比例”确是真话。
    这正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人们对外语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母语的重视,连自己是哪国人都搞不清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才问题重重!所以,“语文基础,靠大学语文,能恶补多少?”
    我们民族的、传统的、人文的、优秀的东西正被商品经济的狂潮逐渐摧毁,让人痛心啊!
    唉,不得已而为之,聊尽绵薄之力吧!


    SEEMOON  87楼 发表于 2004-11-1 18:44
    有网友说:“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大学语文”是公共课,公共课只是“替补队员”,实在不行了,替补一下专业课的空白,一旦不需要了,毫不留情的扔掉,如弃敝屣。
    教“大学语文”的教师和他教的课的地位是一样的。专业课教师是明媒正娶的,而“大学语文”教师则是“青楼女子 ”!
    你还怪教师吗?


    mxmab 88楼 发表于 2004-11-1 21:54
    mxmab 于 2004-10-4 23:05 回复:
    学生不喜欢,课程不叫座,连课堂上的”中间派”的眼球都吸引不了,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都泡汤了么。
    ----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大概要多从老师那里找原因”
    --完全赞同!尤其是大学!


    北大蓝天 89楼 发表于 2004-11-3 10:58
    我就觉得奇怪,还要高什么噱头,老师就不能自己搞点要讲的内容么


    mxmab 90楼 发表于 2004-11-5 21:47
    中国教师教育联盟网络有《大学语文》的精彩课件(天津电大)。


    kummy  91楼 发表于 2004-11-6 19:46
    我在上大学语文,学生听地没劲,老师上得也没劲,我想就某个专题来给他们上,可学生的教材和我的内容不一样,请问各位同行,该怎么上

?而且我上的学生都是体育系的,真难!


    mxmab  9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4-11-6 21:34
    在前几页和【大学语文怎么教】等栏目,有一些帖子,或许可以参考。也有给体育系上大学语文的。可否看看?楼上所说精彩课件,弄

过来,放一放如何?


    mxmab 93楼 发表于 2004-11-6 21:39
    体育系是讲实力的,展示些(语文)实力给学生看看。如背功如板书如普通话,看他服不服?


    sammy  94楼 发表于 2004-11-6 23:49
    教学的改革意味着下一代的人将要靠自己完成学业,没有了随意的人可以做指导


    杨义
    禁止发言 95楼 发表于 2004-11-7 18:35
    楼上网友: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教改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mxmab  96楼 发表于 2004-11-7 21:10
    网友说【教学的改革意味着下一代的人将要靠自己完成学业】
    我认为,就【大学语文】而言,大概不用等到下一代。80年代中期【中学语文教学】就有文【到了高中语文应该让路】去年【中学语文教与学】又转载有【高中白话文不需要教】文章。如果现在真正的语文教学改革如【字经】读认;如【儿童经典导读】等;真正能够推广,落实;语文,莫说是大学,大概到了高中,就可以【靠自己完成学业】。


    shouwangzhe 97楼 发表于 2004-11-8 11:34
    可以


    杨义
    禁止发言 98楼 发表于 2004-11-9 18:03
    最基础的字词句在一年级时也还是需要教师来教的。


    mxmab 99楼 发表于 2004-11-9 23:52
    网友说:【最基础的字词句在一年级时也还是需要教师来教的。】
    【一年级】是指大学一年级,还是指小学一年级?


    杨义
    禁止发言 100楼 发表于 2004-11-10 17:53
    楼上网友:
    我是针对前面有个网友说“教学的改革意味着下一代的人将要靠自己完成学业,没有了随意的人可以做指导”这句话而言的,是指小学一年级。


    转身就走 101楼 发表于 2004-11-14 15:07
    引用:
    flkkkk 于 2004-6-25 18:39 写道:
    大学语文的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教材问题。而是牵涉到非文科院校办学的综合问题。我认为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围绕一些专题进行语言的文学的渗透。传统“文摘”式的教材,课时根本无法保障。
    同意!
    现在有些普通高校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对它的不重视,是否与其教材、教法的不合时宜有关?


    mxmab 102楼 发表于 2004-11-14 21:42
    flkkkk 于 2004-6-25 18:39 写道:
    大学语文的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教材问题。而是牵涉到非文科院校办学的综合问题。我认为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围绕一些专题进行语言的文学的渗透。传统“文摘”式的教材,课时根本无法保障。
    同意!
    现在有些普通高校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对它的不重视,是否与其教材、教法的不合时宜有关?
    基本无关。开不开大学语文,在普通高校,往往是一两个领导说了算,而这样的领导对【大学语文】的教材、教法是否合时宜,是不会作为考虑依据的。


    碧海云天 103楼 发表于 2004-11-23 09:39
    我认为大学语文的关键在于,教材内容要新,教师素质要高,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引导,而不能像高中那样实行“满堂灌"的方式!


    mxmab 104楼 发表于 2004-11-23 11:04
    NO.1217405946  RE:“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 ( 2004-11-23 09:39 )
    我认为:『大学语文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要高,并且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进行引导。』
    我把楼上网友帖子删了两句『而不能像高中那样实行“满堂灌"的方式!』『教材内容要新』而把剩下的作为我赞同的观点。
    我的看法:一高中并不全是『那样实行“满堂灌"的方式!』。  
    二『“满堂灌"的方式』依据需要偶尔为之,也不为过。开学初不是有杨振宁的说话,灌输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三『教材内容要新』何为新?何为不新?依据新课程的【课程观】课程应该是可以在教学中师生共同生成和开发的。教材作为一种示例和凭借,只是“器”,如何用,则在人。
    关于《大学语文》,我在前些页面也发了一些罗索。我的基本见解是,中小学基础阶段语文不学好,到了大学,才来探讨语文学习,补课,别指望它能有多少效应。
    中小学基础阶段语文学好了,大学语文,基本可以自学。说实在的,正如前面网友说的,现在被安排任《大学语文》课的,往往是实力不足反抗无力无教学经验的“新”手。
    对于新手而言,我的意见,是别说“我来教你们大学语文”;
    而要说“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学语文”。


    heiyishenfu 105楼 发表于 2004-12-2 20:49
    引用:
    天凉秋好 于 2003-8-17 20:06 写道:
    窃以为,现在大学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有些偏重于知识教育。比如中文系讲李白,大量地讲李白的生平,他的创作经历、特点,以及其诗歌用语的特点手法、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等等,可以概括出许多,但这样的知识能转化成学生(......
    同意。
    不应是知识(以专题概括的史、论)之例举的具体篇目;而最好是具体篇目所表征的文史特征,所蕴涵的时代精神,所影射的社会风尚,所体现的人文素养和所潜藏的现代渊源。
    知识概括下的例文得到的只是大而化之的感念和印象;范文表征下展开的知识是虽是历史的,更是情景的,是范文为中介的古今勾联的鲜活,是鉴赏下的智慧,是气运生动之想象下的时尚和精神......
    试问,谁对“爱恋”的概括比“忆郎郎不至,昂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来得更养人情性。
    当然,研究为的是知识。
    不过这里谈的是教学,而教材应当是为教学服务的。


    mxmab 106楼 发表于 2004-12-2 21:28
    大学语文在很多高校,如何教学,如何考查,科任老师大多可以自己操作;效果如何,主要就看你老师的水准如何。完全可以八仙过海--


    gysczm  107楼 发表于 2004-12-5 17:06
    关键是全国没有个统一的教材,教材不统一谈什么都谈不拢!


    mxmab 108楼 发表于 2004-12-5 21:43
    xinshourumen:[关键是全国没有个统一的教材,教材不统一谈什么都谈不拢!]
    中小学语文教材现在的趋向都在争取自主权,自行编写或自主选择;大学语文还有点改革的空间就是教材可以各校自选。


    heiyishenfu 109楼 发表于 2004-12-7 10:36
    引用:
    mxmab 于 2004-12-5 21:43 写道:
    xinshourumen:[关键是全国没有个统一的教材,教材不统一谈什么都谈不拢!]
    中小学语文教材现在的趋向都在争取自主权,自行编写或自主选择;大学语文还有点改革的空间就是教材可以各校自选。
    是这样。
    我也听到不少要求统一教材的说法,不知是什么意思!
    教师是第一位的。过去中学统一教材,是因为教师水平弱,用教材来提升教学。有了好教师,就是有了好教材。


    mxmab 110楼 发表于 2004-12-7 23:09
    我也听到不少要求统一教材的说法,不知是什么意思!
    只是教师无奈的哀叹!


    SEEMOON 111楼 发表于 2004-12-12 15:38
    怎么能说“人文的内涵就是道德”呢?果真如此,我们只要多开一些德育课就能解决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了!
    支持版主意见。强加给语文的东西太多了,语文的不堪重负也是导致语文教育出现偏颇的原因之一。
    mxmab说得好!“平心静气讨论问题,说话做事凭良心,网上聊天也体现人文修养,也该注重人文教育。”但愿大家都能做到!


    mxmab 112楼  发表于 2004-12-12 16:10
    我也支持版主意见。
    强加给语文的东西太多了,语文的不堪重负是导致语文教育出现偏颇的主要原因。


    mxmab  113楼 发表于 2005-2-18 22:22
    还炒大学语文?
    在欢迎大中小-----参与讨论的主题,也有很多谈大学语文的!


    SEEMOON 114楼 发表于 2005-6-4 14:29
    还炒大学语文?
    2005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策划,由南京大学丁帆、朱晓进、徐兴无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新鲜出炉。编委是谢冕、王富人

、柳士镇、陈洪、陈思和等泰山北斗。不知mxmab兄对此编本怎样看?


    mxmab 115楼 发表于 2005-6-5 19:15
    未见新教材,无话可说。谢谢您的信息。


    mxmab 116楼 发表于 2005-6-6 10:14
    关键还在于基础教育,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我的看法:中小学语文过关了,就用不着大学语文!


    SEEMOON 117楼 发表于 2005-7-29 10:42
    可惜的是,今天的中小学语文不过关啊!
    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过关,是我们的应试教育严重制约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正常发展。
    以mxmab兄之见,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差不多少,所以“中小学语文过关了,就用不着大学语文”是吗?


    大陆新村的猫  118楼 发表于 2005-7-29 10:57
    国内的先搞搞定吧。文学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艺术,并如国内国外之分,国内国外的区别,就是一个使我们熟悉的环境,一个是我们陌生的环境,仅此而已。谬论
    好想当语文老师啊……


    mxmab 119楼 发表于 2005-7-30 09:5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EEMOON at 2005-7-29 10:42
    可惜的是,今天的中小学语文不过关啊!
    不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不过关,是我们的应试教育严重制约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正常发展。
    以mxmab兄之见,大学语文和中小学语文差不多少,所以“中小学语文过关了,就用不 ...
    其实我上一楼的帖子已经是正话正说。


    大陆新村的猫 120楼 发表于 2005-7-30 11:09
    其实关键还是老师的问题……
    国家政策的大方向是对滴,出发点也是很好滴,也不再是原来的那种洗脑语文廖~
    个人认为,其实中高考的作文就很能体现出考试越来越贴近生活的趋势,而且拒绝空洞和泛泛而谈。
    很多东西需要一步一步来的。
    大学语文,说实话,没接触过,只是很早以前看过电视里面的大学语文课,讲的是《为奴隶的母亲》,这篇我大概是预初甚至是更小些时候看过的作品,电视里面的老师的很多讲解,给了我不少信心,因为自己当时的很多想法,与那个老师的讲解很多都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人文这东西,很需要志同道合。没有志同道合的基础,就很难有发展。大学语文这东西,我觉得完全可以略去,因为人都这么大了,早就应该自己吸收人文营养了,需要的,是一个讨论谈论的氛围,而不是讲课。
    现在总觉得有种不良风气,看到北大这么多的考研参考书和中文系的教材,全都是文学史或者理论、研究、评论,而且也慢慢的有很多人开始自己写论文,然而,那些文史研究里面的文章的原文,看过的有多少呢?
    曾经有一件很让我至今回想都很心寒的事,在某论坛看到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批评,我兴致勃勃地理论去了,结果,那位作者略带歉意的告诉我,他并没有看过鲁迅先生的太多作品,那篇文章的出炉,很多是因为一些别人的理论研究。我心中一沉,这算是什么?二次消化!别人嚼过的东西,吐出来,然后又有人再去咀嚼,二手资料甚至是三手资料……谁知道这吐出来的东西是燕窝还是渣子?当今很多“类学者”型写手(不屑称他们为作家),都是只出不进,最后造成的,是文章中漏洞百出,错误连篇。这样的东西,到底算什么?
    王国维先生说得好,有两种风气是作家最不可取的,这两点确是当下中国文化界最盛行的:眩惑 和 餔餟。
    前者是只重表面的肤浅,后者是为写而写的悲哀。好的作品都被这两类垃圾所埋没,在书店里面翻找要看的书的时候,导致了我心里不断的骂街骂娘。谬论
    好想当语文老师啊……


    鸣子 121楼 发表于 2005-8-17 23:06
    困惑教材——内容难调
    困惑教师——缺少人文精神毛主席曰:
    虚心使人进步


    yongchang  122楼  发表于 2005-8-22 13:00
    李裕德:科技汉语语法,1985


    鸣子 123楼 发表于 2005-8-22 22:17
    教材困惑,需要改革
    教师困惑,没有地位
    教学困惑,缺少扶持毛主席曰:
    虚心使人进步


    烟袋锅学说 124楼 发表于 2005-9-9 22:59
    《高等语文》一书是否已经出版?出版社是哪个?主编是谁?在哪里可以买到?我对此书产生浓厚兴趣,希望得到它,学习,研究。请帮助。谢谢。

    本站链接:

    讨论:大学语文怎么教?

    [众议]”大学语文就不要研讨么?_

    论坛:评大学语文及《大学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025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