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丁东:大學的任務是過“中文關”嗎?
【时间:2009/9/7 】 【来源:新京報 2007-05-14 】 【作者: 丁東】 【已经浏览2803 次】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學生掌握基本的母語聽說讀寫能力,這是小學和中學語文應當完成的任務。如果在中小學階段不能學會基本的文字表達,到大學已經為時晚矣。大學有大學的任務,大學生應當具有了解現代文明基礎上的文化素養和人文關懷。

  相當一部分中國大學本科乃至碩士、博士畢業生中文不過關的現象,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憂慮。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是不是應當由教育部門出面,要求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據昨日《北京晨報》報道,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目前已經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南開大學等多家學校把語文課列為必修必選課。

  這一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網路為網友擬定了調查問卷:你是否支援將語文列為大學必修課?支援項的理由是:中國人憑什麼那麼重視英語,卻忽視我們自己的母語?反對項的理由是: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已經夠辛苦了。

  據我所知,高等院校開設大學國文或大學語文課程,不是一個新事物,民國時期的大學就有。上世紀80年代初,在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等人的倡導下,高等院校理工農醫等非中文專業,普遍設立了這門課程。有的院校是必修,有的院校是選修,持續至今。

  有的院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不可否認,在有些院校,這門課程是雞肋。

  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都是不得已。從教師方面而言,這門課專業性不強。從學生來講,大學語文的內容與中學語文並無根本區別,被戲稱為“高四語文”。

  近幾年來,一些學者在教材內容的更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就我有限的見聞而言,由夏中義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新語文》頗具新意。他們設計了大學之魂、青春在呼號、仁愛、天地最美、愛是難的、嚮往自由、尋找良知、星空讓人敬畏、鄉愁與家園、為了忘卻的記憶、英雄不是神話、堅忍的山巒、希望的紅帆、審視自我、反諷與幽默、詩意地棲居、回歸大自然等主題,回避了司空見慣的選文,提高了這門課程的親和力。

  即便如此,我仍然認為,大學語文不是解決大學生中文過關的萬能鑰匙。學生掌握基本的母語聽說讀寫能力,寫出條理清楚的文章,這是小學和中學語文應當完成的任務。

  如果在中小學階段不能學會基本的文字表達,不會寫文從字順的文章,到大學已經為時晚矣。

  大學有大學的任務,從工具層面來說,大學生應當接受的是學術論文的寫作訓練。從價值層面來說,大學生應當具有了解現代文明基礎上的文化素養和人文關懷。大學語文課如果有好教師,好教材,可以在價值層面有所作為,開闊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品質。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好教師,教材又陳舊,就什麼也談不上了。

  這些年,在中國的大學,教育部門規定開設的必修課程有增無減。和二十年前相比,大學生課堂聽課的時間大為增加,自主讀書的時間普遍減少。這種趨勢令人擔憂。我覺得,大學的課程設置,有點像跳水比賽,必修課好比規定動作,選修課好比自選動作。

  教師最新的學術創見往往在選修課中突出展示。規定動作越多,自選動作的空間也許就越少。這對大學的教育自主、學術自由,可能造成傷害。如果著眼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從總量上規定不同學科的人文課程在總學分中的權重,調動不同院校從實際出發,加強人文教學的積極性。

  所以,希望有關教育部門,在大學具體課程的設置上,慎重使用“規定動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95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