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何立明:《大学语文》的功能和意义
【时间:2009/5/3 】 【来源: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网站 2006-3-22 】 【作者: 何立明】 【已经浏览4423 次】

(一)什么是《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的性质和现实表现

    《大学语文》是一本书。
   
    大语是一本教材,是面对高校非文科专业学生的一本教材,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本教材,是提高学生生活品味的一本教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本教材,是服务于人文素质建设的一本教材。
    
    《大学语文》是一门课。
   
    《大学语文》是面对高校非文科大学生,既是通过经典作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门课程,也是高校人文素质建设工程的一门主干课程,还是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字修养的一门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是高校成才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人(人才)由三个支撑点:经济人(能活-有手艺)、文化人(活好-有品味)和社会人(活得和谐-有自由)。相应就是一个人的自生、自觉和自由。
    
    还有,《大学语文》是一本语文类型的书,属于语文范畴。    
   
    因此,作为教材、作为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大学语文》的一切功能都要从语文特性出发。语文的工具性是它的性质,但现实中的人文诉求也要在语文的工具性之中得到满足。因此,从工具性而人文性;从语言(语言能力),到文化(传统文化),再到素质(现代文明素质),这就构成了《大学语文》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从行而下到形而上,借用王先霈教授在吴满珍主编的教材序言中可以具体表述为:文字、文学、文化。
    
    这里,可以对非文科大学生《大学语文》的性质,进一步细化,其表现可以表述为:文字、文学、文化和文明。
    
    1、文字,是指汉字积累中的识字正义(主要是文言文)和汉字使用中的文字修养(只要是表情达意)。    
   
    2、文学,是指古典文学经典范文的了解和现代中外名篇的理解。在经典名篇中学习认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写了些什么,如何写的);在经典名篇欣赏中感悟伦理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写,反映出人文的什么问题)。比如在文思中感受名人名家对生活、世界和历史的总体关怀和思考。    
   
    3、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中涉及到的历史的制度、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伦理标准,及其具体表现内容。(比如《苏秦佩六国相印》的游士制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传统讲学方式、《板桥题画》中文人画的趣味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女为悦己者容隐语的知识人与王权的伦理关系。)    
   
    4、文明,是指现代中外名家名篇中涉及到的现代性生活伦理、制度伦理等知识伦理(比如《论美》、《论快乐》、《我有一个梦》),以及用现代伦理对传统的批判评价。(比如《箓竹山房》、《爱尔克的灯光》、《一个文官的死》、《神女峰》)    
   
    从文字、文学、文化到文明,这个构架既照顾到语文基础性、工具性(语文的自在);也照顾到语文鉴赏能力提高和审美性情陶冶(语文的审美自觉);还照顾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儒雅人品的培养(语文历史自觉);最后也照顾了社会文明素质和文明人格的形成(语文的理性自觉)。    
   
    从文字、文学、文化到文明,这个构架既是《大学语文》的层次结构,也是《大学语文》的具体内容,还是《大学语文》服务于大学生成才工程的现实展开,最后也是《大学语文》的一般教学实践程序。

(二)如何完成《大学语文》的性质和任务
——注意区分构成要素,把握其中的功能层和意义层

    1、  在教材编排中的构成要素。
    【题解】主要提供文史知识(文化);
    【选文】提供饱含文字、文学、文化和文明信息的文学经典或中外名篇(文学);
    【注释】提供识字正义(文字);
    【提示】提供文学赏析和文化解析(文明);
    【思考与练习】提供文字、文学、文化等实践问题。
    
    2、在教学活动中的构成要素。
    教学活动由两部分构成,知识再生产和知识生产。
    知识再生产部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文字、文学经典、文化);
    知识生产部分主要是分析性或评价(评述)性知识(中外名篇和文明)。
    
    3、在教学大纲中的构成要素。
    ——选择含有丰富信息、且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必讲篇目;(知识性)
    ——按照文学和文明的线索串联相关篇目,组成序列,反映文化评价;
    ——按照文字到文明的层次安排教学要求;
    ——将带有相对集中的文学、文化或文明问题的篇目编制成为一个组群;
    ——提供较课时更多的篇目,供教师和学生自由选择;
    ——注重必要的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内容。(工具性)

(三)《大学语文》的功能和意义
——保证《大学语文》目的任务得以实现的一般方法

    《大学语文》要遵循其性质,完成其任务,实现其表现,日常教学中,就要注意在对《大学语文》的把握中,区分出“功能”和“意义”的坐标经纬线。
    
    一)大学语文的文字、文学任务
    这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知识内容,或者叫“大学语文的功能”。
    《大学语文》的知识内容包括文字能力和文学修养。
    文字能力和文学修养具体包括:
    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白话文和应用文的字词句语修逻和一般文体文法;
   
    语文基本思想——文字是工具、文学是修养、文化是政经军工商学等现代社会语文常识和约定俗成语文惯例(比如“请求”和“希望”词语在社会关系中的一般惯例);
    语文专业能力——善听、会说、好读、能写
    语文活动习惯——文学性、文化性、审美性和工具性)、
    
    二)大学语文的文化、文明任务
    这是《大学语文》教学的现实背景,或者叫“大学语文的意义”。
    《大学语文》的现实指导作用包括文化传承与和文化批判,基本的现代性立场和眼光。
   
    宏观上建立《大学语文》的功能和意义思维构架,备课中坚持中功能和意义两分法来安排内容、时间和重难点,把握功能是基坐、要夯实夯厚,而意义是发散思维、现实联想,也有利于老师的专长自由发挥、丰富教学气氛。只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功能,实现其意义,搞好《大学语文》教学就有了基本的方法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7216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