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母语教育

国际化首先要尊重母语
【时间:2009/3/28 】 【来源:新华网 2006-1-13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596 次】

新华时评

    新华网上海1月13日电(记者吴复民)  上海市一位政协委员近日陪同外籍专家去外滩地区和新天地游览时发现,那里的餐厅、酒吧普遍只提供英文菜谱和酒水单。当他建议商家增加中文菜谱和酒水单时,商家却不以为然地强调,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外国人。同行的外籍专家对此事也感到不可思议: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冷落母语,中国现在经济强大了,外交受尊重,为什么母语的地位这么可怜?

    政协委员的批评和外籍专家的疑惑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来华工作、经商、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包括文字标识,是应该的。但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中国服务业平等的服务对象,中国土地上的餐饮服务场所不提供中文菜谱是不尊重母语、片面理解国际化的错误行为。

    母语是一个国家本土文化的集中载体。令人忧心的是,我们身边冷落母语、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远不止这些服务场所。不少地方的科研机构负责人反映,研究人员为了晋升职务、职称,80%以上的精力都用在了“拼外语”上,根本没心思搞科研,出成果更无从谈起;国内不少企业不仅给产品起洋名,而且以突出外文标识为高档的标志,有些产品干脆假冒洋货只标外文;来华学汉语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国外“中文热”方兴未艾,国内大中学生学汉语的热情却锐减,许多学生中文水平滑坡,甚至汉语比赛屡屡败给来华留学生。

    2005年6月,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文字大赛,第一名得主是一支留学生队伍。一次有600多人参加的翻译大赛,多数考生英语不错,但英译中不仅词不达意,而且错字连篇,结果一等奖只能空缺,获得二等奖的还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更可悲的事发生在上海最近举行的一次高级口译人才招聘考试中,有的考生竟把“富贵不能淫”译成“要富有,不要性感”,把“人之初,性本善”译成“人之初,性都是很美的”;有的人把“八年抗战”译成“八年反战行动”;还有人翻译“血肉长城”时不知道“长城”的专用名词,只能一字一译。

    我们一直在说外语是工具、桥梁,近年来也不断有人呼吁不要因为重视外语而冷落了母语,但外语热冲击母语的现象至今还在继续。当今中国,上大学、读研、读博、求职、评职称,外语都是必考科目,汉语水平反而不是大学必修课,更不是考研、评职称的考查项目。“为考试而学外语”的指挥棒,不但使“外语热”中的急功近利色彩日趋浓厚,而且导致了母语被边缘化的危险,产生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新障碍。上海已经有一些英语过了四六级的本科生因汉语水平差被外资企业拒之门外,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

    “外语热”是中国社会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必要步骤,但国际化必须建立在本土文化的根基之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8900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