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李雄:大学语文成为“鸡肋”的症结所在
【时间:2008/12/21 】 【来源:新疆天山网 2007年09月24日 】 【作者: 李雄】 【已经浏览2548 次】

    13日举办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上海座谈会上,研究专家透露,大学语文普遍存在着主题上混乱、功能上不统一等问题,许多大学甚至已经取消或者根本就没有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正遭遇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9月14日《新闻商报》)。
       
    看到这条消息,我有点惊讶。因为今年早些时候我在《南方周末》了解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教育部司局函件”的形式,下发《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致函给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由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课。华中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甚至还出现了“语文不及格不能毕业”的说法。我原以为大学语文的发展将出现一片大好形势,没想到仍旧“风雨飘摇”。难道大学语文真的就是一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吗?出现这种局面的症结何在呢?
       
    首先这跟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密切相关的。据了解,直到去年中央才在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高等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显然,关于大学语文教育政策的姗姗来迟对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无方向、无活力、无生机的局面应负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紧随中央下发了前文的《通知》,但是教育部现在主要职能是指导办学并没有强迫执行的行政权力,大学语文不可能马上就“旧貌变新颜”了——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效果。因而,要出现大学语文姹紫嫣红的春天,还得需要党和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
       
    其次,大学语文自身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式的偏差是造成其现今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大学语文的价值取向仍旧注重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忽略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学和美感的培养,这就就使得大学语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高四、高五语文。而在教学方式上,正如著名学者潘文国所说,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语文课堂上语言分析、语法分析的内容有增无减。于是,便出现了有一流英语水平的大学生却只有末流的汉语水平的奇怪现象。
       
    再次,大学语文的良莠不齐也加剧了大学语文无秩序的状况。据某权威图书馆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馆藏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图书有1402种,用于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在400种左右。在教材的质量上各版本的内容往往是互相抄袭、大同小异。大学语文教材准入机制还并不见端倪。
       
    最后,大学语文缺失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现今,各大学的语文课程往往是从中文系或者文学院临时抽调教师代课,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学部门,当然也就更没有系统的大学语学理论研究。
       
    大学语文被民众关注是一件好事,大学语文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怎样解决大学语文如“鸡肋”的局面全赖群智群谋。以上陋见让方家见笑了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4025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