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王春:试论大学语文人文内涵的要义
【时间:2008/12/14 】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2月 】 【作者: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王春】 【已经浏览2960 次】

    [内容提要] 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是由它的人文内涵决定的,重拾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履行其应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本文试从知识层面、思维层面、审美层面、人格层面等四个方面论述大学语文人文内涵的要义。

    [关键词] 大学语文;人文内涵;要义

    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是由它的人文内涵决定的,重拾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人文内涵,使语文教学履行其应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及达到的发展程度,是建立在人文知识基础之上的精神面貌、内在气质和行为表现。大学语文丰富而多层面的人文内涵,给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这个载体大体上由四个最基本的层面组成:

    1.知识层面的人文教育

    知识是素质的基础,素质是知识的内化,有了必要和足够的知识,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一定品位的素质。大学生应具备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并把它们内化为心理和精神要素,才有可能正确而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去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世界,从这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人文价值,是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学生的人文素质体系架构必要的语文知识基础。

    学习大学语文能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言文学修养,这已是无须详述的共识。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大学语文丰富多彩的内容,内在地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不同题材、体式、历史时期、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乃至自然科学知识,如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学知识、伦理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地学知识、生物知识、天文知识、建筑知识等等。一个人拥有的各种知识不是散乱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结构之中,受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同样,一个人的语文基础知识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乃至自然科学知识有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联性。作为文化母体,语文知识对其他学科知识起基础和工具作用,而其他各门知识对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又起着知识背景和思维活化作用。因此,在知识层面上的语文教学,其价值决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修养,不仅仅单一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质,而且对学生学习和把握任何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思维层面的人文教育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是思维对外部世界的能动反映。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和思维价值取向,因而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知识体系。文学本身是也是一种思维,文学思维和其他学科的思维有异也有同,特别是文学思维作为一种典型的人文思维,相对科学思维而言,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文学思维与哲学思维、数学思维、科学思维最明显的区别是,文学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

    文学是培养人们形象思维、想象力的重要文化载体,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是文学素养极高的人。爱因斯坦非常推崇文学,并极其推崇、热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高斯是19世纪德国的伟大数学家,但爱因斯坦却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这给予他“还多”的就是文学艺术的想象力。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深有体验地说:“搞点形象思维,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很有好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养成一个习惯,研究数学疲倦了,就拿出《唐诗选》、《陆游诗选》等翻阅诵读一阵,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再接着写数学论文,思路就开阔多了,写起来也顺手。”

    创造性思维是追求个性的思维,没有个性品质就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行为。相对数学和自然科学而言,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有更高层的个性品质要求。比如,不管有多少人做同一道数学题,最终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但文学艺术没有唯一的标准。对同一个文题,每个人都会创作出体现个人艺术风格的作品。文艺作品不能标准化,文艺创作必须追求和体现个性,有多少部文学作品,就体现出多少个作家的创作个性。在大学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分析,无疑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所必备的个性心理。

    3.审美层面的人文教育

    在语文课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语文教育人文内涵的重要所在。文学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对人生,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诉求,是对真善美最高价值和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终极理想的追求。美是文学的内在属性,文学艺术是美的化身和美的集合,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美的作品。文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繁荣、发展,积淀了一部部传世之作、千古绝唱和名家精品。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艺术天地。

    文学艺术中美的因素是多层次的:优美凝炼的语言美、真挚细腻的情感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耐人寻味的意境美、生动曲折的情节美、智慧深刻的理性美、精巧奇妙的文思美、严谨缜密的结构美、和谐悦耳的音韵美、变化传神的修辞美、参差错落的句式美,等等。文学的美育作用早已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古代的乐论、诗论、文论以及小说理论,无不重视文学中的美育因素,如梁启超认为小说对人的影响包括“熏”、“浸”、“刺”、“提”四种力量,这是讲文学的感染作用。在西方,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可以“借引动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大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借助文学作品中美的神韵和精髓,充分利用文学审美规律,通过“以美引真、以美启善、以美导情、以美明理”等方法,启发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揣摩语感、体会人情、理解境遇、发掘文章的深刻蕴蓄,使之身在课堂之上,神入作品之境,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境、入心、入髓。

    4.人格层面的人文教育

    大学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在教材内容方面体现出的鲜明的人文性、思想的丰富性、体裁的多样性、知识的广博性,为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完美的人格,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语文教学在培养大学生高尚人格品质层面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这里仅着重阐述几个基本的方面。

    第一,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思想道德体系的结构中居于最高层面,也是人格品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支配、调控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取向,对实现一个人的人生目标起着动力和激励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国门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文化奔涌而来,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同体而行,一些腐朽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交融在一起,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产生猛烈冲击。以大学语文课为平台,强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大学语文之所以能够履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职责,有其内在的依据。

    一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凝聚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也凝聚在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中。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对理想虽九死其未悔,也不放弃追求的执着;文天祥的“臣子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忠贞誓言;杜甫的“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和“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忧国忧民意识,陆游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爱国激情,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绝好题材。

    二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可供全人类共享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外国文学精品也都蕴涵着丰富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反映了作家对人生和理想的探索与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文学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意识的从文化层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在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中,使其自觉接受人生、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学生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吸取外来文化精华,从中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但绝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更不能抛弃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大学语文教材中,融合了众多表现民族气节、热爱祖国和人民、期盼祖国强大、人民富裕、有强烈民族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文笔优美,意境深远,其中的深厚的爱国主义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素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收角连营”等等。这些壮怀激烈、千年吟唱不衰的名句隽语,既是作者自我情怀的一种表露,同时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国主义故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课的这一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报国意识。

    第三,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不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集体、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界的生态负责。大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对学生进行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作家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品中渗透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族进步的关注。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想,促进他们去思考生活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从而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第四,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情境。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境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加强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主动地应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态度介入学习和生活中。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执著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实干的作风,使他们养成自主独立的人格。大学语文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人格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第五,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真精神。探索求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的本质特征。要有不气馁的精神状态乃至为真理献身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陈建萍.浅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N〕.职业教育研究,2005,(12).
    [2] 蔡建萍.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N〕.语文学刊,2006,(10).
    [3] 段秀子.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尝试〔N〕.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4] 邝春明.高职院校应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兼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出路〔N〕.教育与职业,2006,(12).

    王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讲师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226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