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课程定位

朱美秋:试论大学语文的性质与教学
【时间:2008/11/21 】 【来源: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3月 】 【作者: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朱美秋】 【已经浏览2967 次】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当前首要的问题是定性。只有性质明确,认识统一,才能明确教学内容、目标与要求。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三要素:文学鉴赏、语言工具和基础写作。阐述了相关教学要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避免的倾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性质与教学;文学鉴赏;语言工具;基础写作


    解放前大学语文课是我国大学一年级普遍开设的必修科,故称之为“大一国文”。解放初期仍延设此课,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理、工分家,挤掉了这门课,一直中断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重新开设,这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教学准备不充分,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加之师资不足,至今少数全日制高校还没有开设。根本原因是观念上对开设此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可开可不开,有的作为专业课的附属,计划不到位,学时偏低,要求不严,甚至形同虚设,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当前大学语文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它的性质认识存在分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是文学鉴赏、语言工具与写作三位一体的、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语文水平为目标的综合性质的公共必修课。其主要包涵三大功能,即文学鉴赏、语言工具和写作,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一、大学语文是一门鉴赏课

    首先,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篇章结构、艺术特色的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高尚的爱国热情,培养崇高的品格和气节,传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进行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讲析,以感染学生,打动灵魂,使其受到思想品德熏陶,做有远大理想、高尚品德和坚实文化素养的建设人才。为此,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让作品精神先感染自己,打动自己,感同身受,以发自肺腑情思的热切语言使学生受到震憾。如讲授《张中丞传后叙》,为平安史之乱,张巡、许远死守孤城,最后壮烈牺牲,作品讴歌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深深地感动学生;讲到《李将军列传》,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更是感人至深,他为国守边,身经七十余战,关爱士卒胜于自己,士卒不尽饮他不饮,士卒不尽食他不食,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在他离世时,全军上下为之恸哭,百姓也为之落泪;讲到《春江花月夜》,又是一番情景,欣赏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今日祖国日新月异,使学生立志使她更壮美。

    其次鉴赏教学要防止两种倾向,即忽视思想性,只讲艺术性,防止出现唯美主义倾向。对思想性一带而过,却大段讲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似乎文学鉴赏就是艺术形式的评介,使学生唯美是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忽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主张的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思想内容讲深讲透,艺术形式讲准讲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当然也要防止只强调思想性、忽视作品艺术蕴涵的倾向。在讲授中要把握这两者的“度”。

    再次,文学鉴赏教学要定位,在时间上要控制,切忌鉴赏教学满堂灌,挤占语言工具和写作教学。为此,鉴赏教学要精粹,语言要利落,明白晓畅,重点突出,讲究教学艺术。

    最后,为确保鉴赏的教学质量,应十分讲究选材。精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思想上健康,语言上典范,以古今散文为主,兼顾其它常用文体。古代与现当代作品比例应恰切,外国文学应少而精。选篇不一锤定音,在教学实践中可随时调整,不断更新。纵观现行各家大学语文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大致有三种体例,即以史为纲、以文体为纲和以主题思想为纲,它们各有所长,但以史为纲者居多,古代、现当代、外国三块比例各异。散文与韵文比例也不一。文学作品与论说文、政论文前者多而后者少。鉴赏教学必须生动活泼,气氛浓烈,使学生耳目一新,精神愉悦。

    二、大学语文是一门语言工具课

    既然是语文,就离不开语言。那种把语言与写作丢开,变成大学中文系文学史课的主张是不可取的。当今大学生语文现状令人堪忧,必须正视这一现状,要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反思。讲授文学作品,首先必须做到字词句三落实,过语言文字关,才能在此基础上正确讲析作品,发掘思想。讲析要精粹,夯实基础,切忌马马虎虎。如果砍掉语言工具,就使大学语文变性。举两篇古文加以说明。

    如《郑伯克段于鄢》的部分语言问题:“欲立之”的“立”,不是站立,而是登上君主的位置;“参国之一”的“国”,不是国家,而是国都;姜氏何厌之有“的、厌”,不是憎恶,而是满足;“都城过百雉”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毙”,不是毙命,而是“摔跟头”;“西鄙北鄙”的“鄙”,不是“卑鄙”,而是边境城市;“缮甲兵”的“兵”,不是士兵,而是“兵器”;“具卒乘”的“乘”,不是乘车,而是兵车;“夫人将启之”的“启”,不是启发,而是“打开”(城门);“大叔出奔共”的“奔”,不是“奔跑”,而是“政治避难”;“公语之故”的“语”,不是语言,而是“与人交谈”;“未尝君之羹”的“羹”,不是唐代以后的“羹汤”,而是“带汁的肉”;“君何患焉”的“患”,不是“病患”,而是“忧虑”等等。

    再举《曹刿论战》为例:“曹刿请见”的“见”,不是一般的相见,而是下见上的“拜谒”;“肉食者鄙”的“鄙”,不是贬义词卑鄙,而是“见识短浅”;“牺牲玉帛”的“牺牲”,不是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而是牛、羊、豕的“古代祭品”;“必以信”的“信”,不是相信,而是“真实”;“小大之狱”不是大大小小的监狱,而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忠之属也”的“忠”,不是忠诚,而是“尽心做好某事”;“再而衰”的“再”,不是又,而是位于“一”与“三”之间的表动量的词第二次,等等。

    上述两篇:就这么多古今义异词:还不包括语法方面的差异。所以语言文字是基础:不但不能削弱:而应增强,更不能把它逐之门外。在理解和处置文学鉴赏和语言工具教学的关系时,文字教学是大学语文的基础,是文学鉴赏的根,二者是统一的整体。在时间安排上,语言文字教学是先行者,随后的文学鉴赏教学要精,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到特定阶段再扼要总括汉语常用知识。如果忽视语言基础,就会使文学鉴赏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大学语文是写作课

    大学语文的写作教学首先应把所选作品当作写作范文。因为这些作品在篇章结构、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和突出成就,值得学习借鉴。多学习范文是写作的基本功,所以选篇要照顾到写作,尽量选入常用文体。在讲析作品时要评介该篇的写作特点和成就,从多层面学习写作经验,激发创作热情。对写作知识的教学主要注重实用,抓住关键,提纲挈领。写作通论所举的例证,尽量从选文中出。

    由于大学语文教学时数偏紧,目前还不能纳入写作实践,但在大学语文课外应单有写作课,因此,大学语文的范文和写作知识通论教学与课外的写作课教学,二者应相互切磋,密切配合,既避免重复,又各自发挥所长,使双课合璧,形成完整的写作教学。

    总之,大学语文自重开以来,有效提高了大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和人文素养,使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熏陶,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应当继续发挥其功能,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参考书目:

    [1] 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江少川.新编大学语文[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朱美秋,女,1962年生,吉林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751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