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田玮莉:大学语文教育探索
【时间:2008/11/15 】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2005年第11期 】 【作者: 江西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田玮莉】 【已经浏览3046 次】

    [摘要] 语文教育不仅在传递延续着我国的许多超越时代、相对稳定的优秀的文化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新的根基。然而目前由于认识的不足,造成老师难教,学生对学习语文态度淡漠,语文教育目前的现状亟待改善,大致可以从教育管理者、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究改善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育;人文;素质

    随着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通讯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与成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五精五荒”的负面影响: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跨;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则不打就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要弥补大学生人文知识与文史知识的不足,就应当强化人文教育,在当前的大学课程设置中,人文教育不仅仅只是语文教育,但是语文教育应占有一个特殊的甚至核心的位置。

    一、语文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作为基础公共课,与英语相比较,缺少四、六级考试的“尚方宝剑”,于是,大学生用五六百学时学习英语不嫌多,而花几十个学时学中文就不乐意了。他们把会说英语作为一种技能,中国语文似乎就没什么“实用”价值,语文不受重视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了。这是社会价值取向在教育领域的折射。

    作为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管理者对大学语文也有看法,只要讨论教学改革,课程调整,大学语文往往成为被开刀的对象,所以,各校的大学语文课一时必修,一时选修,时开时停,大学语文课常常面临着“生存危机”。

    由于大学语文课的内容涵盖面广泛,授课对象的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教师要上好这门课,受到学生欢迎,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然而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关系不大,所以备课时投入大量精力却最终失去了科研方向,再加上教师们还要担心自己的专业饭碗,这必然造成一部分人产生“价值困惑”,不仅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这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在教学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处于知识教学的层面。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汉语语法、词汇、阅读分析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一个基本的模式:熟悉教材标准与要求—确定授课目的和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揭示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学生记、背、考。②这种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了一本教材几代人,一本教案混一辈子的教学思想这势必造成丰厚的内涵被空泛的概念替代,本来极富美感、生命力的文学作品被肢解,令人感到食之无味。原本语文课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却变成了一种痛苦的煎熬。当然就会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对语文学习的淡漠感。

    二、改善语文教育状况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高校都在对语文教育进行探讨和研究,大致可以从教育管理者、教师、教材、教学方法、考试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语文教育

    经济市场化的转向带来了全社会价值取向的整体转型。然而,一方面,传统价值观念发生了全方面的变革,另一方面,理当与市场经济伴行的另一只车轮—现代人文精神却未启动,于是社会价值只存在“唯功利主义”的一元化取向。在此环境之下,青年精神危机也频频发生,这些现实都值得教育者深思。学校不能盲目地追随市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片面追求就业率,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把它看作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把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看作是文化科学素质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③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学语文课与专业课相比,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常被人认为是务虚的课程,所以有的管理者出于实用的考虑.往往不重视语文课程的设置。然而,语文课中的诗词歌赋的赏析、名著名篇的评介,虽然看似不能“学以致用”,却能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良好的素养能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育对于发扬一个人的民族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国民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重视语文教育,注重学生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相结合,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思考怎样使语文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提高人的素质的要求,形成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观。

    (二)重视大学语文的教材质量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它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仅计教师好教,而且贴近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感兴趣。现在各种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琳琅满目,但是是否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本”呢了现存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体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按照不同体裁分类编写,另一种是按史编写。前者能让人系统地了解各类文章体裁的知识,后者能让人清晰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脉络。然而这些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中国文学比例远大于外国文学,占代文学作品数量远远高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成了大学语文的教学的主导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现在大学生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他们知识结构、生理需求等决定了单纯地对他们传承母语文化传统是不能满足的,而应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丰富广阔的文学世界。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论教育》中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处了望。”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有很多教育者认识到这点并着手在改进。新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在编写中有新的突破,制作特色方面与众不同,图文并茂,可从视觉效果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文内容方面有突破,不仅有传统的名篇,而且添加了新鲜作品如罗大佑的歌曲《现家七十二变》,这可谓是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对话”。

    总之,大学语文的教材,只有真正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才能唤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使语文课走出困境。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良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演绎教材,学生被动获取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导致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素质,语言运用能力也相应的比较低下。教育模式是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在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高涨的当代必须革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但发挥的作用不同。现代语文教育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挥的是一种推动和引导作用。教师通过语言的力量让学生置身于各种人生情景,面对种种独特的生命状态,牵引学生情感沉浮于字里行间,昂扬生命的激情学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悟、体会,获得情感和理性上的认同这样才能产生教学双方的互动,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围绕学生主体意识发挥而展开。所谓学生的主体意识指的是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现代青年大学生受周围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有一定的技能,思维活跃,传统的孤立、单一、封闭的教学方法己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现代语文教育观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提倡要具备时代气息,开放的意识。如何使教学生动、活泼,是当今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首先可以在教学手段方面进行革新,最突出的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这大大减少了板书时间,拓展了教学的内容。这种方式图文并茂,配以声音效果,令人悦耳悦目,感染力自然比抽象的文字强,但是,这种科技手段的运用旨在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不能过分依赖科技手段,而应当以教师讲解为主,科技手段为辅,教师要以语一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阅读理解能力,若是喧宾夺主,学生过分沉浸于热闹的音像内容则会导致与语文教学本身的目的相背离。其次,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即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充分利用所在城市的人文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如南昌市的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八一起义革命烈士纪念馆、朱德军官教导团旧址等,这些资源都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学生从中领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样,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人广阔的社会语文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达到“精神成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270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