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陈彤: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时间:2008/11/13 】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05/20 】 【作者: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陈彤】 【已经浏览3014 次】

    摘要:大学语文在许多高校尽管被定为基础公共课,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下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应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制度。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改革


    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它专业课程无法相比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些年来,在许多高校,尽管大学语文被定为基础公共课,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国外学习汉语的热情屡屡升温,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欧美和其它国家的重视,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内汉语教学地位在下降,在大学里,大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推进教学改革,是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现状及问题

    1.1    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定位不准确

    传统的看法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就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而且在课程的定位上,也把大学语文定位为给中学语文补课的课程。大部分高校即使开了大学语文课,或者规定其为必修课,课时也只有40-50个,只有2个学分,而且不断受到其它课程的挤压和竞争,竞争力也在不断地减弱。大学语文正在给英语课或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地压缩。许多院校,没有把大学语文作为一个学科来设置,学科定位比较模糊,在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上没有必要的投入和重视。由此导致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大学生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日渐下降。

    1.2 从事教学的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

    高等院校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简单落后,师生交流严重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1.3 学习动机不足

    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 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

    2.1 基础工具价值

    大学语文一直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这是任何学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大学语文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发挥其实用性。学生只有在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

    2.2 人文素质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与各专业学科是博与专的关系,与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它主要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其教学内容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信息量大。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些都是大学语文义不容辞的责任。

    2.3 智能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文学作品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思维发散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社会大量需要的是既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身心,又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课,理应承担起这种责任。

    3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3.1 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从大学生理想人格建立、人文精神养成和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出发。大学语文教育除了具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工具作用之外,还应作为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陶冶情操的教育,也就是把它看成贯穿终身教育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大学语文就是走向大学的第一课,它应当是大学高级母语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为此,要让学生懂得大学生和中学生相比有本质上的跨越,“首先是人文修养上的跨越,从此以后,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灿烂文化自觉学习、自觉鉴赏、自觉体验、自觉奉行的有修养的中国人”[1]。

    因此;教学应紧紧围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目标,突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优势,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2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激励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义重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才能有所收获。大量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某种学习活动,使其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表现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激起其探索的欲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专心致志,甚至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能够经受时间、寂寞、成功与失败等的考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业成功[3]。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教和学的互动,从而使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误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语文所具有的通识性质,大学语文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国家优秀传统的继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成就标准,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学语文的学习是客观需要、社会责任,也是精神陶冶、审美享受,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对学习的终身热爱,不断提高其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知识更新,增大现代文学作品、经典名篇的比重,用新知识启发思考,及时将学术成果引进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得到充分展现。采取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比较、鉴赏、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祖国文化精粹的兴趣,通过丰富而生动的讨论与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对美丑、善恶的识别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的正气。

    3.3 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特别是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特点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多边对话。教师在开课前,应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以及对语文教学的愿望,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也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呼声。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整体水平的分析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会了自学本领,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充实,提高自我修养”。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不但授学生以“鱼”,更注重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展示才能,锻炼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善言辞的心理障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对教学内容的学以致用。

    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提前向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或根据预习提出疑问,归纳自己的见解,也可事先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使每位学生都重点承担某项任务,再由各个组长和教师一起检查、考评组员的准备情况。上课时,由学生来讲述,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课堂讨论,评点学生的发言,并作一些有深度和广度的补充介绍,在这种角色互换中,达到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导演。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如讨论法、讲析法、演讲法、辩论法、表演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活动。如为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口头作文、专题论辩、课前讲演、模拟求职应聘等方法,给学生创造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如每节课前(分钟,开展课前讲演,让学生自选题目,不限内容题材。可以就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进步和遗憾,学习中的甘苦得失,人生中最难忘的事或国内外时事进行演讲,让他们把思想的收获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表达又使他们产生新的思想。在思考和表达之中,学生的思想变得成熟起来。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要从选材、表情、表达能力、仪表等方面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这些活动是语言表达训练中最活跃、最能体现学生智慧的形式,对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积极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在教学中还可采用模拟招聘会的形式,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通过模拟求职应聘,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他们掌握在求职过程中正确表达自己,推销自己,展示自己长处的技能和方法,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3.4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师借助于多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创造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中主动发展。

    为了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可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运用系统的高质量的音像资料和教具,除适当地采用听录音、看录像之外,还可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

    3.5 改革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制度

    对学生的考评,以能力测试为主,以对知识掌握的测试为辅,并提高平时考核和作业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例。考核采用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论文与答辩结合等形式,认真考查学生的全面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课外征文、演讲比赛等获奖要加分,鼓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3.6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勃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向广阔的生活开放,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扩展,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校园文化、各学科语言、课外读物、社会实践等,都是学习语文的教材。举办文学常识竞赛、写作大赛、演讲朗诵大赛,举办文学沙龙、推荐一篇美文、推荐一部影视剧、推荐自己的一篇作品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和品味生活,领悟人生。这些,无一不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发挥他们的灵性、才气和潜能,挖掘他们的创造激情,使他们奋发进取,逐步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4点:(1)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2)传承传统文化精髓;(3)提升精神文明;(4)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影响世界[4]。在今天看来,这4点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在今天,大学语文的教学实际,离这4个目的仍有相当大的距离,仍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长期、共同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高校母语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课[J].中国大学教学,2004,(6):21.
    [2] 沈德立,阳国思.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4.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1.
    [4] 黄蔚.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05-14(2).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26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