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林亦农:大学语文课程的二向三深研究
【时间:2008/11/10 】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04/12 】 【作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 林亦农】 【已经浏览3060 次】

    [摘要] 本文将大学语文置于坐标轴上,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其加以研究,从而解决了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问题。从纵向上看,大学语文既有异于前大学语文,又不同于后大学语文,它是学校语文的终点,更是未来终身语文的起点;从横向上看,大学语文应是语文通论课,它不应包揽整个语文学科群的任务,但却应成为整个语文学科群的一个绪论,一个引子。本文还针对大学语文教学,分别从哲学、史学、科学、艺术、技术等多个层面作了三深研究,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只有做到深刻、深厚、深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二向 三深 前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后大学语文 语文学科群


    近年来,大学语文教育每况愈下,已明显滞后于当代教育发展的形势。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大学语文学科,对其缺乏深入研究无疑是主要原因。本文将大学语文置于坐标轴上,努力探索大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并对其作了二向三深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但核心是学科定位问题和教材建设问题这两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开展教学工作。因此,给大学语文定好位和建设好大学语文教材是搞好大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前提。笔者认为,必须将大学语文置于坐标轴上,然后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探索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问题。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彻底划清各自教学的责任田。

    从纵向上看,语文教学应是一个由前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后大学语文组成的完整系统。前大学语文阶段又包括学前语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几个小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主要应奠定较厚实的言语基础、文字基础和文章基础以及初步的文学基础、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基础。学前语文主要以发展儿童的言语实践为核心。学前阶段的教育内容自然是十分丰富的,诸如重视运用典范的言语对胎儿的施教,重视对岁内乳儿言语器官的保护,重视对一岁乳儿展开言语交谈、听说故事、增长见闻、矫正语音等言语活动,重视4-6岁幼儿言语发展的巨大潜能,等等。小学阶段应当把发展学生的文字基础作为重心,它主要以7-12岁儿童需要逐步掌握的语句、语段、文字识记和书写作为研究对象。文章层面的基础教育主要应当在中学阶段里大体完成。这里既包括篇幅长于语段而又单独成篇的语篇教育,也包括篇幅长于语篇而又单独成书的语册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程达教授认为中学阶段文章学科的研究可以分为中学文章学科的整体研究、初中语篇方面的局部研究和高中语册方面的局部研究三大板块。总之,前大学语文阶段学习的主要对象是言语、文字、文章,当然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初步的文艺基础、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基础。

    后大学语文阶段则是学习个体不断提升自我语文修养的过程,它的修炼范围也已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但都应在大学语文所揭示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展开。程达教授认为,文化因素渗透在言语、文字、文章、文学等具体的语文因素之中,其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实体性内涵。因此,学习者除了对语文学科的文化因素进行整体研究,还应对之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可以说,语文学科的最高阶段即是语文学科的文化阶段。

    如果说学前语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后大学语文应分别以言语、文字、文章、文化为学习重点,那么,大学语文阶段则应以文学审美能力和语文通识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建构为核心。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能起到夯实文学基础、培养文学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语文通识力的重要作用。大学语文是联结前大学语文和后大学语文的一道桥梁。它既应是前大学语文的总结和升华,更应成为开启后大学语文之门的一把钥匙;它既应是学校语文的终点,更应成为未来终身语文的起点。因此,大学语文不仅具有一般语文的实践性、工具性、符号性、载体性、审美性、人文性和思想性等共性,更应具有相异于前大学语文和后大学语文的系统性、总结性、升华性、理论性、开放性、发展性和通识性等个性。

    从横向上看,大学语文应是语文通论课。大学语文是整个语文学科群的一个绪论,一个引子,而不应让它包揽整个语文学科群的任务,不应将口才学、写作学、阅读学等语文学科的具体能力要求全部置于麾下。在这里之所以提出语文学科群的概念和理念,是因为语文学科发展至今,学术成果越积越多,已经形成一个大群落。事实上,对语文进行分科教育已势在必行。数学教育在中学即已分科,英语教育到大学也分了科,唯独语文课仍然一锅端,这种现象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然,大学中文系学生对语文学科群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趋势应作详细了解和把握,但理工科学生就没有这种条件和必要了,因此,我们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增强大学生们对于语文学科的系统意识和通识意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明确了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定位之后,就应在先进的语文理念指导下建设好大学语文教材。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依托和凭介。大学语文教材不能只作知识的蓝本,而应将古今中外的优秀语文资源整合好,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发挥智慧的空间和展演才情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大学语文教材出了一套又一套,除全国通用的几套教材外,几乎各校都有自编的语文教材。但这些教材要么是文学史的简明教程,要么是语文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简单拼凑,要么是审美文体和应用文体的大杂烩,要么是以主题分类为体例的中外名篇阅读等等。这种种体例,不是科学的语文教材架构,它仅作了中学语文的简单延伸,没有大学色彩,对大学生们的未来语文修养也无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材既应是语言论、文字论、文章论、文学论、文化论等的大融汇,又应以文学审美能力和语文通识力的培养以及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的建构为重心,从而使大学生们既具有语文的总结意识和通识意识,又具有语文的升华意识和发展意识。总之,大学语文是传情达意的首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更是满足大学生审美需求的最佳园地和锻铸其人文精神的重要平台。

    解决了课程的定位问题,有了好的教材,最后当然要探究一下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检验,符合现代学校学科教学规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各类高等院校普遍采用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较大面积地存在着效率低下,不受欢迎的弊病。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对大学语文教学缺少应有的科学研究。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师要搞好教学都需做“三深研究”。

    首先应从哲学层面去研究。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哲学层面,哲学层面的研究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这一层面的研究如能取得突破,常会带来原创性的成果,对其他层面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在这一层面,我们常会提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诸如语文是什么等,这其实也就是解决前述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只有本质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认识才能达到“深刻”。语文到底是什么?从思维角度看,语文是思维材料,具有符号性;从口语角度看,语文用来交流思想,具有工具性;从文章角度看,语文用来存载文化,具有载体性;从文学角度看,语文要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具有审美性;从人学角度看,语文要改造灵魂重塑精神,具有人文性。当然,语文的各个阶段是有区别的,前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后大学语文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定位是不同的。自然,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我们又会提出大学语文是什么的根本性问题,如前述,大学语文既是学校语文的终结和前大学语文的总结,又是开启后大学语文修养大门的钥匙。它主要是通识性质的课程,同时也有自己的重心: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建构。

    其次应从史学层面去研究。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经历了潜语文教育、古代语文教育、近代语文教育、现代语文教育、当代语文教育五个阶段。我们应该从悠久的中国语文教育史中汲取丰厚的资源,以丰富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我们的每次语文教学改革总是漠视以往语文教学的菁华,常从一个误区陷入另一个新的误区。在这一层面,我们常会作如下思考:语文的历程如何?语文教育史的历程如何?有何经验可依?应汲取什么教训?大学语文的历程如何?有何经验可依?应汲取什么教训?只有汲取史学养分,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才能做到“深厚”。

    最后应从科学、艺术、技术三个方面去研究。科学层面解决教学的内容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应思考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些什么的问题。艺术层面解决教学的效果问题。大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劳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实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技术层面解决教学的手段问题。传统的教学仅靠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这已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当代大学教育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集电视、电影、幻灯、录音机等各种功能于一身,能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内容上的科学性、形式上的艺术性、手段上的当代技术性有机结合起来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做到了“深入”。

结  语

    综上所述,二向三深研究包括二向研究和三深研究两大方面。前者将大学语文置于坐标轴上,分别从纵横两条轴线上对其进行研究,从而着力解决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问题,旁及教材建设问题。后者从哲学、史学、科学、艺术、技术等多个层面对大学语文加以分析、研究和把握,力图在大学语文教学上做到“三深”,即“深刻”、“深厚”、“深入”。这两方面多有互渗,但并不矛盾,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二向三深研究不仅能使大学语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程达.语文学科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萧笃宋.语文教学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徐中玉,方智范.大学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徐中玉,钱谷融.大学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0907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