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语危机

叶康荣:大学语文教学为何日渐边缘化
【时间:2008/11/10 】 【来源:师道 2004/09 】 【作者: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叶康荣】 【已经浏览3228 次】

    当前,在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文系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人认为大学语文是高中三年语文教学的简单重复,戏称其为“高四语文”;在人文课陆续登陆大学课堂之后,不时有媒体发出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的呼吁;在不少高校,大学语文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被不断压缩;而仅在各高校较为“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有数百种之多,各自为阵似乎让大学语文本身少了些权威感,也让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危机的逼近。

    根据笔者的分析,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边缘化大致有如下原因。

    1、语言演变对语文教学的挑战。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语言的应用更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具体地讲,随着网络通讯和手机短信的繁荣,人们对语言的应用己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有如下特点:(1)讲求语言表述的简单快捷。由于输入速度的原因,人们在通过网络通讯和手机短信交流时,总是能省则省。(2)不在意语言运用的规范性。这也是由于受输入速度的限制造成的。在网络通讯和手机短信交流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错字、别字和语法错误,但并不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因而也为人们所接受。(3)更加注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今天的网络通讯和手机短信交流,往往会加入丰富的图像,包括人物表情、音乐等,这虽然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立体,但也削弱了语言在人们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比以上人们生活中语言运用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不论在课文内容上,还是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甚至在授课方式上,与现实生活己经存在相当的距离了。这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地位。

    2、功利因素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专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各学科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对于自己的专业来说,大学语文远远没有专业课程重要。尤其在企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职业竞争也同样激烈,这必然要求求职者在专业方面要有相当强的能力,而语文教学,不可能在短期内对专业课程有什么明显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很多需要运用到语文的地方,也往往需要学习中文或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完成。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相当多的文件,往往是以确定规范的表格形式出现,这大大降低了填写文件时对语文水平的要求。这种变化,必然使学生觉得语文课可有可无。即使是相当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学校,也觉得只需要开些应用文方面的课程就行了。

    3、英语的冲击。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英语虽然与语文同样属于非专业课程,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高校中,英语的地位非但高过语文和其它非专业课程,甚至往往高过于专业课程。英语学习已经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又反衬出语文学习上的容易,使学生们觉得反正是自己的母语,又不是不识字,还怕不明白?语文学不学也就无关重要了。

    4、缺乏权威评价机制,水平难定高下。在各专业、各行业都在建立自己的权威评价机制的今天,大学语文却没有自己的权威评价机制。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有四、六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英语运用能力考试,电脑水平测试有全国和各省的等级考试,有各大公司的认证考试。可以说,由这些考试建立起来的权威评价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其相应专业的教学发展。而对于汉语语言应用能力,却只有一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它似乎有点关系,但那和大学语文教学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并且,对于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必去考。

    5、内容重复,缺乏提高。一方面是与高中语文选文的重复,如徐中玉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选文56篇,与高中语文选文重复就高达28篇。另一方面,大学语文又承载太多的教育责任。传统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等都负载在这门课程上。其结果是,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课程都有重复。而随着高校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实际上又在一定程度上切分了大学语文的部分内容。

    6、教学科研机制中难觅位置。现在,很多老师不是很愿意教大学语文,因为教这门课意味着他没有办法评职称。教现代文学的可以评现代文学教授,教古代文学的有古代文学教授。教大学语文的怎么办?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不仅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没有申报的希望。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无形中矮了别人一头,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少优秀教师不愿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许多学校只好指派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去上课,而“过渡”几年后,这批青年教师也迫不及待地纷纷转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在岗的优秀教师,大多仅是凭着对大学语文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而勉强支撑。

    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目的有四个:(1)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2)传承传统文化精髓;(3)提升精神文明;(4)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在今天看来,除了第一个目的外,其他目的对今天的大学学生和老师来说,似乎都不是很有吸引力。但是,从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四个目的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分析清楚大学语文教学边缘化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责任编辑 萧田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13331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