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肖绪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加快《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08/11/7 】 【来源: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10月 】 【作者: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 肖绪才】 【已经浏览3224 次】

    摘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现状,分析了提升母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语文及相关课程在传统文化继承、心灵净化、培养爱国情操等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提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合理定位,要建立大学语文框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市场需要 内容改革 方法创新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就要培养出一流的高素质的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综合型的。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好的思想品格,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水平。加强大学语文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从大学开设语文的十几年来看,其效果与原来的愿望尚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大学生语文水平差到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至于那些现在仍未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是令人担优。究其原因:一是在母语教育间题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大学语文定位不准;二是没有建立大语文框架;三是没有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1 教育界震惊:那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称的语文水平

    “一屋大学生没有人会写‘钥匙’”,这是1997年5月29日《华商时报》一篇报道的标题,内容是上海某校一位同学有事外出需要写个便条,“钥匙”两个字怎么也想不起来,可寝室同学均不会写,最后解决问题只有靠英语“Key”了。

    华中理工大学也曾组织过一次“大学语言水平”测试,参加者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计3511人,其结果是刚过及格线,平均分为63.9,而博士生的平均成绩竟然还不及格。

    这一个又一个的事实说明,大学生语文水平与其身份极不相称。这不但令教育界震惊,而且令广大语文工作者感到悲哀。

    2 亡羊补牢:提升母语教育地位刻不容缓

    在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是不是注重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一定要削弱语文教育?是不是全民学外语而淡化母语教育才是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先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江泽民同志说:“我们民族历经抢桑,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这一精辟论述,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也为要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提供了理论佐证。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大学语文及其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首先,语文学科的课程在传统文化继承方向有其独特的功能。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间接知识一般又是从书本获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多以书面语言为载体,遍布于书籍的字里行间,一个寻求知识的大学生一旦涉足其间,定会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语文相关的课程,一般具有净化心灵,培养爱国情操的功能。改革开放使中国打开了国门,然而,引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西方一些腐朽、不健康的意识趁机而人,它诱发大学生们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心态,这显然与时代精神相违背,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精英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精神。通过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们从民族的精英身上激发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再者,开设大学语文及语文相关的课程,给大学生们掌握、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创造条件。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才能从容面对未来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

    当今时代,新学科,新信息层出不穷,而这些大多数是以中国语文为载体的,如要准确,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必须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作为一名大学生,其综合素质总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体现,如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自荐书等就是很好的表现途径。只有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论文或其它优美的文章。有了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沟通,理解,写作方面定会超过其他同龄人。像毛泽东,钱学森,苏步青等无不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他们从政以及从事科学研究,都得益于语文这个工具。今天各行各业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要想有所作为,一样要依靠语文这个工具。大学语文及相关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掌握这个工具提供了条件。

    3 时代呼唤:语文教育改革与时代同步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知识,信息急剧膨胀,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其专业设置及课程开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出现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措施,开好《大学语文》及语文相关课程是实现这一措施的重要途径之一。遗憾的是语文学科的课程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至《大学语文》在一些学校仅装装门面而已;有的干脆门面也不要了。为扭转大学生语文水平低下的局面,我们要象对待《两课》、《英语》那样下力气,认真改革语文教育。

    3.1 语文教学定位

    从“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思想出发,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以及相关学科教学的合理定位应是:提高学生运用母语的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培养道德情操,训练想象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建立大语文框架

    上述语文教学定位,仅靠一本《大学语文》课本是无法承担的。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语文》课本,虽然版本不少,但是大同小异,不但内容跟不上形势,教学形式上也很难突破。如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对《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增补外,还要建立大语文框架:《现代汉语》、《写作》、《逻辑》、《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内容均应包括其中。当然,一般普通高校全部开设这些课程是不可能的,但上上下下要提高认识,将《大学语文》、《写作》两门课程硬性规定下来,作为必修课,其它的采用选修或第二课堂校园文化讲座形式进行。实践证明,选修和讲座的形式是可行的。笔者在本校先后作了十七场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文学史、文学、语言、写作、欣赏等多方面,场场爆满,深受学生欢迎。经过必修、选修、讲座等大语文框架下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学习,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3.3 教学内容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决定了普通高校这门不具专业研究性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大学语文是一种公共课,该课是大语文概念,而且其内容是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生活文化,社会文化。从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看,知识面涵盖这么宽的范围,的确不是一二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传授的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传授方式必须灵活多样。

    从传授内容看: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学,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要加大现代文的比例,改变厚古薄今的现状。对于社交文化的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培养力度。至于采取必修、选修还是讲座的形式,则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

    3.4 教学方法

    市场经济下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将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素质的高低;素质高,竞争力就强;素质低,竞争力就弱。针对这一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要求。除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外,其它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研究法”、“辩论法”、“实践法”以及“角色扮演法”也应引人其中。

    讨论法。讨论的范围、主题由教师指定,学生自由发言,其形式可以多样,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指出主旨或要点。

    研究法。教师定出主题,学生自行收集资料,独立写成论文或心得体会,学生先自评,教师最后讲评,优秀者可推荐刊物公开发表。

    实践法。组织即兴演讲,当场作文比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检验其知识的广泛性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兼收并蓄及对知识的零存整取。

    角色扮演法。虚拟将来工作或生活的一个场景,学生扮演其中的兔色,进行演练。该法对学生的应对和应变能力是极好的锻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肖绪才(1951一),男,湖北黄石人,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高级讲师,语文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992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