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大学语文PK大学英语?
【时间:2008/11/5 】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11月/4日/第A04版 】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东】 【已经浏览4827 次】

    和大学英语在全国高校必修课的重要地位相比,大学语文课的边缘化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而这反映在教材和学习用书出版上更为明显:大学英语教材版本众多、竞争激烈,配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编写的学习用书市场巨大;大学语文教材的出版则平静很多,而考察国人汉语水平的考试不仅无法达到英语四、六级的热度,几乎可以说是乏人问津。今年3月27日,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在全国11个省市同时开考,在19个设有考点的城市中,只有11个考点正常开考,其余8个城市的考点因报考人数未能达到专场30人而被取消。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外语教育和母语教育在地位相差悬殊。

    而在今年2月25日,在沈阳召开的2005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提出了“母语危机”的概念,他在发言中强调,对目前高校只重视外语的学习和使用,却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的倾向要予以纠正。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申丹也提出,理工科大学本科生要将中文科技应用文作为必修课,研究生复试要加试考查中文能力。一时间,高校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表现在出版上.就是进入这个领域出版社的增多,仅在2005年就有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推出了自己的新教材,甚至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这样的外语专业出版社也在今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新编大学语文》的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出版市场迅速升温,是否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学英语教材市场热度相媲美?

    课程设置:大学语文地位有所上升

    华东师范大学版《大学语文》的主编徐中玉先生认为,目前“大学语文”在高校教学中仍处在边缘状态,极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大学语文》还没有被明确定为公共必修课,可开可不开,开多少算多少。教学时间未规定,教师缺乏编制上的保证。在一些高校《大学语文》是否开课,时常决定于校系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不仅各校情况不一,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开或不开,课时多少,是否继续开设,也很不稳定,很不平衡。受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有一些高校院系要压缩、停开课程,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大学语文”。高校一般均特别重视外语、计算机技术、政治等的教育,本国语文教育似已可有可无。据徐先生介绍,很多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的大学生,除主修某一学科外,几乎有一半学分是靠随意去选修人文、社会或自然方面的课程获得的。而在中国,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人文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特别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为了同国际接轨而强调英语教育在高中教育当中的比重是否恰当?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新语文》的主编夏中义教授在采访中认为,大学英语受重视是制度化的现象,现行学历教育的评估体制与英语联系得太紧,一个人的英语成绩与其个人发展、利益的获取息息相关:在一个普通高校中,如果不能通过四级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可能拿不到学历证书,而未通过六级考试则不可直升硕士,而且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还成为求职的砝码。且不说四、六级证书是否能够证明英语能力,英语教育远远重于母语教育则是不争的事实,现行社会教育评估机制把英语可能有的功能夸大了。这样做的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很多人为了获取四、六级证书而消耗了太多的学习时间,而能够获得的提升与证书的性价比是倒挂的,可以说这些学生最后得到的是证书而非能力。因此,目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制度层面加以推动,而今年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无疑是推动大学语文教材出版最有力的一针强心剂。

    教材出版的内容竞争:老版本作标杆新概作念当撑杆

    上个世纪80年高校开始恢复大学语文教育,由徐中玉、匡亚明联合主编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成为从当时一直到现在最为流行的一个教材版本,目前已经出到第8版,现在每年仍有几十万册的用量。而大约在1990年以后,全国出现了纷纷编写和出版大学语文教材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的大学语文教材现在已经有上百种,打破了教材编写中长期存在的单一状况,形成了多元互补、相互竞争的局面。目前华师大版、南京大学版、苏教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国内用量较大,而北大版、高教版、外研版、上教版的教材可称后起之秀。

    夏中义教授认为,徐中玉先生的《大学语文》有如下三个特点:1、对民国时期的高校大一语文教材模式的传承。2、选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3、所选择的名篇中确实渗透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风范、圣贤风范。这本教材在文革剐结束不久,对于恢复大学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其贡献不容忽视。而从90年代陆续出现的新教材中,大部分在基本构建模式、选篇的价值取向上,都未摆脱民国大一语文的模式——在这20多年来,大学语文其实一直都未走出80年代初课程复苏时徐中玉先生的模式。

    要冲破这种模式,就必须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因此很多教材都开始将华师大版《大学语文》作为必须被超越的领跑者——人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理念成为新教材用以同老教材竞争的“法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其“大学人文读本”,扣响了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今年3月份推出的《大学新语文》就以鲜明的姿态,打出了“人文教育”的王牌,在选文上打破了中国文学史的框架,并且广泛吸纳古今中外的各种文体,通过那些具备“人类普世价值谱系”的文字,帮助大学生实现精神成人。外研社新出版的《新编大学语文》也突出了其人文性,据该社汉语事业部主任彭冬林介绍说,这本教材以中国(何: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经典各三分之一的标准来选取文章,在文体上突破了文学的界限,并且以12个人文母题来结构整本教材,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关注阅读的趣味性以及个体生命的发展,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在今年4月份出版的《大学文学读本》已经被一批高校选用作为语文课本。该教材的责编刘景琳认为,大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延续中学语文的思路,而且不应该再刻意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这个阶段,文学教育应该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这也是《大学文学读本》产生的原因。

    对于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语文教学界对此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徐中玉教授就曾经指出,大学语文教学界应共同为提高教材的质量而努力,高校教材不应定于一尊,只有竞争才能不断提高教材质量。而从华师大版《大学语文》、南京大学版《大学语文》最近几年修订的情况看,也是朝向人文教育的方向在转变。比如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语文》修订本,就强调教材应实现对中学语文知识进行总结并启动未来语文自学这两个功能,并提出了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的育人思路,其实也是对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呼应。

    教材出版的营销竞争:服务见差异推广各不同

    针对高校语文教师长期使用传统教材养成的习惯,推广教材的最佳途径乃是帮助教师更顺利地使用教材,轻松进行教学活动。进行教材立体化开发,提供更多的教学服务与支持,就成为出版社进行教材推广的主要途径。

    现在的教学需求多样化,同一种教材也需要更多的版本。华东师大社大中专教材部主任曹利群介绍说,现在第八版《大学语文》已经有了自考版和本科版,目前正在将原有内容进行压缩做成适合专科教学的简编版。南京大学版《大学语文》也有全编本、简编本两个版本。而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新语文》的责编许迎辉介绍,《大学新语文》可读性强,不仅可以用来作教材,还可以作为大众读物,因此出版社还准备在今年12月底推出《大学新语文读本》,以适应大众阅读市场的需求。

    进行教材网站建设是另外一个提供教学服务的途径。南京大学社为自己的教材开通了专门的网站。其内容包含网络课程、专家评介、教学实况录像、试题集锦、在线交流等栏目,既可作教师的参考,也可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北大社同教材主编夏中义教授所负责的上海文化教育素质基地和上海交大大学语文教研室合作,设立了一个教学网站,将教学录像、电影资料、试题等教学资源放在网上供使用教材的老师参考。而华东师大社则同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合作设立了一个教学网站,在上面发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内容,在提供参考的同时,也为大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发表的园地。

    进行教材推广的重点是教师培训。在进行教师培训方面,各出版社也都有自己的招数。外研社彭冬林主任介绍说,大学语文教师培训计划即将启动,虽然他并未透露具体细节,但按照该社以往进行全国外语教师培训的规模和力度,可以想见大学语文教师培训将会以怎样的规模展开。南大社除了每年在全国进行教材推广以外,也通过全国性的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同国内高校教师接触,推广教材。北大社计划将第一批使用《大学新语文》的大学语文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教师俱乐部,共同探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回目录: 大学语文研究论文1500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30767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