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综合研究

彭书雄:语言学研究方法与高校语文教育改革新理念
【时间:2008/10/13 】 【来源:大语论文集 】 【作者: 湖北经济学院 彭书雄】 【已经浏览3390 次】

     [内容提要] 语文教育历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途径。然而受当代语境影响,高校语文教育处境尴尬,步履艰难。如何摆脱困境,有内部突围和外部突围两种方式。希望从外部突围,很不现实。走内部突围方式,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成果,是高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出路所在。本文以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视野,借鉴邢福义教授“两个三角”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来建构高校语文教育的文化学语用学体系。

     [关 键 词] 语言研究; 三角理论;语文新理念

     
     语文教育历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途径。传统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地位非常重要。现代教育中,由于受学科专业化、细分化的影响,以及整体人文环境的滑坡,再加上实用致上主义价值观的进一步深化,使得高校中国语文教育的语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基于人文教育困惑的语境,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大学语文教育也处境尴尬,步履艰难。有学者主张“高校语文教育的突围寄希望于整体人文环境的突围”,而更多高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则怀着传承民族文化的神圣使命感,坚守阵地,忍辱负重,勤奋耕耘,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内在的努力,进行课程创新,进而达到从内部突围的目的。反映这一内部突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很多,本文则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视野来关注高校语文教育改革,希望能建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一、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视野
     
     语言学是当代的显学,语言学研究的文化研究转向,催生了许多新的学科,语言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创新与迁移,引起了人文学科的革命。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学科交叉可以发现新的研究视野,产生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语言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全世界古往今来被引用最多的学者有十位,其中唯一活着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他排位第八,排在柏拉图和弗洛伊德之后。这十个人中也包括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人。语言学在当今之所以是一门显学和领先的科学,是因为它不断产生新的交叉科学,如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等等,这些新兴的交叉学科都已成为科学的前沿,推动科学的快速发展,语言学的这种基础、前沿、领先的地位,就是因为它给别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语言是一门科学,它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很多语言学者通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形成了各自特色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本文笔者所讲的特殊研究方法,主要是指邢福义教授提出的“两个三角”的语言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但适用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方面的研究。邢教授的“两个三角”语言研究方法理论内容是指:“表——里——值”三角和“普——方——古”三角。表,指语表形式;里,指语里形式;值,指语用价值。邢教授认为,任何一个语法事实都有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部分,要弄清一个语法事实,有必要由表察里,由里究表,表里验证。这涉及“表”“里”两角,要弄清一个语法事实,往往还有必要考察在语言表达系统中的特定的语用价值,即语里同义,语表异形,究其语值。这就在“表”“里”两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撑起了“值”角,另一个“普——方——古”三角中的普,指普通话,方指方言,古,指广义的古汉语,包括近代汉语。普通话往往可以在方言或古代近代汉语里找到印证的材料。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一方面可以立足于“普”横看方言,以方证“普”;另一方面可立足于今,上看古汉,以古论今。两个方面合起来,便成为“普”为基角,撑开了“方”角和“普角”。两个三角中,“表——里——值“是小三角,“普——方——古”是大三角,两个三角结合使用,互相印证。邢教授的“表——里——值”语言研究方法,对目前高校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二、基于“表——里——值”理论视角的高校语文教育新理念
     
     邢福义教授“表——里——值”语言研究方法的理论也为高校中国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的语文教育只是把语文当作一种工具,其着重点主要在表层的语言运用,语文教育主要是识字教育,写作教育,只注意到语文教育的形而下层面,失落了语文教育的形上层面——文化教育与人格教育。结果使学生语文水平与语文素养下降的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在教育的高端阶段——大学里暴露出来。出现青年学生母语水平如此低下的原因,并不能完全怪罪于大学,原因很多,但我们除了查找高校自身的课程设置有问题之外,我们还必须到中学乃至小学教学中去查找。如果我们把小学、中学、大学比喻为一条教育的长河,小学无疑处于教育长河的上流,中学处于教育长河的中游,大学处于教育长河的下游,下游水源枯竭或水质不好,我们不能不到中游,上游去找原因。令人高兴的是,最近几年来,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力度很大,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改革内容进一步拓展与深化,直逼高校语文教育改革。高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寻找新的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科学和教学领域里,任何一个正确的理论和方法都不可能包打天下,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都有其局限性,因此,教育理论与理念应当提倡多元化。笔者认为,积极寻找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是目前高校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将邢福义教授“表——里——值”三角语言研究方法理论引进语文教育改革领域,并进行新的阐释与拓展运用,应是一种新思路,对于建构高校语文教育新理念,应是一种新方式。
     
     1、语表视角:语义本位的传统语文教育观的反思。
     
     “表”在邢教授的语言研究方法中,被解释为处于表层的语言形式或语言事实。它是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那么在语文教育中的“表”则是指以语言文字形式存在的文本,传统的语文教育把着重点放在表层的语义学上,重在对文本的字、词、句、段、篇等含义进行求证,重在一般层面上的语文知识讲解,而对其语言文本蕴含的深层内容(相当于邢教授所说的“理”)文化则弃之一边,这种以语义学所构建的语文数学体系,在考核试卷上的体现的到处千篇一律,大人式的、严格的、规范的所谓正确答案,实际上这种语文教育体系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束缚了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败坏了学生的胃口,更阻碍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不利于母语文化的传承,它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活力与灵性的语文教育变得枯燥、乏味、呆板,毫无灵性,从而造成课堂效益低下,课程地位边缘化,所以建立起由表及里的语文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2、“语里”视角:人文本位语文教育观的确立
     
     “里”在邢教授的“三角”研究理论中,被解释为表层语言现象背后蕴含的深层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那么语文教育中的“里”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语文教育中的“里”应该是语言文本背后深藏的文化内容,这是传统语文教育严重忽视和冷落的东西,而它又恰恰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灵魂之所在。传统语文教育只注重表层,从语言到语言,而根本没有进入到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做的是舍本逐末的事情,只有由表层语言深入里层文化,才是语文教育的返本归宗。因为语文教育并非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精神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浸透着文化的精髓,包容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跳动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脉,是有鲜明的文化特质与文化功能,语文教育由表及里过程,是以解构语言本位教育观和结构人文文化为本位的语文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陶冶人性,唤醒灵魂,建立人格与精神世界,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是语文教育理念的一个根本性变革,是语文教育境界的一个时代性提升。表层与里层的关系,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语文教育的载体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存在的各类文本,凝结着人类文化的精神,通过语文教育过程,可以让学生饱览中国传统文化和各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因而由表入里的过程,才可以使那些隐含在文字符号深层下的人的情感、态度、意志等精神与文化的东西发掘出来,从而达到启迪灵性,塑造人格的目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其著作《人论》中指出的那样,“在人类世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看来是人类生命特殊标志的新特征。(与动物功能圈相比)人的功能圈不仅仅在量上有所扩大,而且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过程,在使自己适应于环境方面,人仿佛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除了在一切动物种属中都可能看到的感受器系统和效应器系统以外,在人那里还可发现可被称之为符号系统的第三环节,它存在于这两个系统之间,这个新的获得物改变了整个的人类生活”“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从卡西尔的上述论证中,我们看到了通过符号系统来认识世界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表征,人的世界是符号的世界、文化的世界,语文作为一种人类的符号,在人类的符号行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育是一切其它学科教育的基础,没有它寸步难行。正是通过语文的学习,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使人类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正是从这个方面,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由表及里过程,也就是语文教育人文文化价值观确立的过程,它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和反思传统的语文教育,构建符合人性发展和时代特征的新语文教育体系。

     3、“语值”视角:语用学语文教育体系的建构。
     
     在邢教授的“表——里——值”三角理论中,“值”被解释语言的使用价值,即研究语言的实用价值问题。如果我们研究的某一语言现象不能解决现实语言中的问题,那将是毫无意义的研究。笔者将邢教授的这种观点迁移到语文教育中来,强调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字、词、句的多少含义,而是在于学生能否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贴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运用,。笔者认为,能做到这一步,只是完成了“形而下”之用,而更重要的在于要达到“形而上”之用的境界,所谓形而上之用就是对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文本文化资源,通过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专业实际,进行开发与运用。说具体一点,就是要实现由“用器”(语言表达)到“用道”(用智慧)的认识论飞跃。语文文本内藏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历代典籍经过岁月的淘洗,文土的取舍,而留存传世的,大多是优秀典籍,堪称先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华夏民族的性格特征、意识形态、思维模式、文化现象,多具体体现在传世的文本经典之中。这些经典文献,薪火相传,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在知识和洞见方面的优越性。笔者认为,对经典文本的阅读与研究不只是文化的传承而已,更应该具有现代意义,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创意思考,现代阐释,以及学以致用,达到古为今用,文化创新的目的,这也是传统经典的当代出路。语文教育必须以宽广的视野、学科融合与交叉的眼光,对文学经典进行创新解读,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研究,让传统文化、古典文本,老树发新枝,腐朽出神奇。如《左传》的叙事策略与商场竞争智慧;传统哲学经典与现代企业管理,古典诗词的人生体悟及其科学意蕴等选题中,我们都可感受到古典文本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由“语里”再到“语用”的认识飞跃,就为当前高校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的思路,亦即通过语言文本解读,探寻语言背负的民族传统文化,再将阐释出来的民族文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与专业对接,使语文教育更好的切合了当代实用主义语境,使文本的语用价值最终体现出来,这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水平,充分释放学生灵性,再造语文学科的引力场,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踪上所述,邢教授的“表——里——值”三角研究方法,开启了高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由表及里的过程,建构了由语言本位向人文本位转变的语文教育新理念,由里及值的过程,构建了切合当代语境的语用学语文教学体系,为语文教育找到了活水源头。

     
     [参考文献]
     
     1.卢卓群,汉语小论文写作初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曹明海等,语文教育文化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德]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彭书雄,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文学教育策略,光明日报,2006.5.10
     5.彭书雄,大学语文的新思维,求索杂志,2004年第五期。
     
     (彭书雄,湖北经济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单位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区洋湖大道特1号;邮编∶430205;电话∶027-87661683,13971190550;电子信箱∶peng650@sina.com。)

    本站链接: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05412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