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论坛 > 大家谈

李灵灵:语文课的“六脉神剑”
【时间:2007/8/23 】 【来源:湘水情话 2007-5-11 】 【作者: 李灵灵】 【已经浏览2739 次】

    “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教育部也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在新浪的网友调查“你是否支持将语文列为大学必修课”中,截至我写这篇文字,共有41336人参加了调查,其中89.73%表示“支持”。身为人文研究者,我深感欣喜: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强烈支持母语学习,可见,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好好掌握汉语言这门工具,无论在人文还是理工科领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中,都希望自己的母语大有用武之地;可是再一想,不好,如果大学语文课堂还是老一套模式,搞不好,多开的这门课,不但无益于母语能力的提升,反而会加重大学生的负担,结果害人不浅,那8.44%投反对票的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新浪的这个调查,在选项的设置上就有诱导之嫌:“中国人凭什么那么重视英语,却忽视我们自己的母语?”不排除有人因为领略了“英语”学习的重重关卡的苦楚,或者出于民族义愤毫不犹豫地点击了“支持”。我也投了支持票,不过感觉:这个口号其实应该换换,“大学生必须要具备母语的基本应用能力”,连自己本民族的母语都不能运用自如,还算什么大学生?可是,还真有大学生读写、表达能力很差的,这不是高等教育的失败,是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失败,结果要到大学来补课,如果大学里头还是按高中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怕的就是,理工科的学生本来语言表达能力挺好的,也要被遭到破坏;理工科的学生受语文模式的束缚相对较少,语言表达更能潇洒自如,所以理工科出身的人写小说成功的也不少,学文的人语言表达的天性被各种规则和模式束缚了,语言反而像沉重的翅膀,怎么也飞不起来。加上中国语文课堂一向的填鸭灌输式,文科学生反而深受其害。其实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可是大学生们学到什么东西了呢?还是一贯的文学作品鉴赏,老教授在台上喃喃自语,学生们在底下“胡噜胡噜”。目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乃至延伸到大学语文教育,都是一种形而上的“思想教育”,把语文课全当思想、政治、道德、情操、鉴赏课来讲,这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语文语文”,都是就是教会人怎么说话、怎么作文嘛!思想情操教育不是说不重要,可是“语文”却在这条路上走得太深,与最初基本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南辕北辙了。难怪现在的小孩,从小学初中起就开始讨厌母语,因为语文课承载的“形而上”的负担太重啦!

    教会人掌握母语这门工具,工具而已,首先要会使,光会背诵武功秘诀,临危又不能发挥功力又什么用?在我看来,语文教育有“六脉神剑”:听、说、读写、判断、思考,这是语文课首先要教会我们的。

    “听”:自不必说,一个人从婴儿开始,就注意聆听周围的声音了,在听的基础上形成语言的基本能力;可是,当他成人以后,“听”的内容就不仅是声音,而是文化符号,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听”的文化意义懂得适时开口适时闭口聆听呢?这是是语文课没有教给我们的;

    “说”:好像人人都会,每天不都在跟人说话嘛。可是让你站在一小群人面前讲话或者在某某大会上自如流畅地发表看法时,总免不了神经紧张,说了一堆空话套话言不由衷的废话。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口才,只有一少部分人得到了开发,他们也并不是源于天赋而是后天修习而来;而实际上,运用母语自如流畅的表达、良好的演讲能力,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如果给理工科的大学生开语文课,首先就要补这一课。不然一不小心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会议上向同行发表演讲,结结巴巴的不能尽述其意就不好了。

    “读”:我们获取知识大部分都是通过“读”来实现,可见读有多重要。小学语文课教会了学生认字,中学语文课堂教会了学生怎么做阅读理解,可是,却很少有老师会教你通过怎样的“阅读”有效获取知识,大部分是到了大学甚至走出校门以后,通过到书店补充“怎样阅读”之类的“葵花宝典”的书才恍然大悟。据说书店里关于“阅读改变人生”、“如何阅读一本书”之类的书卖得不错。

    “写”:关于写就不想说太多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一样,实在太重要了,写论文、写公文、写新闻、写小说,都要写。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怎样扼杀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的,这样的控诉已经太多了,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笔头表达能力落到低谷是在高三,为备战高考语文作文几乎每2天要作一篇“八股文”似的东东,搞到我最后作文能力尽失,越来越不知何谓“文章”了。好在到了大学,没人强迫你写自己又想写,笔头获得完全解放,写出的东西反而更像“东西”了,这和大学语文必修课无关,因为语文课上老师只会带领我们进入古典诗词、精彩选文的熏陶,没有教我们作文。还有要命的一点,大学语文课不教学生怎么写论文,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论文怎么写,都是在模仿和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似乎写论文就是做研究与语文不沾边了。非也!论文至少要人读得懂吧?一篇连同行都读不懂的论文,何以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更谈不上文采飞扬让人读来赏心悦目了。

    “判断”、“思考”合一块儿讲,这两个都涉及到比较抽象的用途,与前面所述——思想、道德、情操等素质的熏陶相关。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往往只是从“教化”者的立场出发,灌输给学生某些东西,却忽视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性。学生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判断、辨识,运用母语进行思考,这种活动过程就是对母语的运用。为什么有的人英语老学不好,因为TA虽然听说读写都不错了,但是很少用英语进行思想。“判断”、“思考”这两项比较难教,但却是一个总的原则:把语言学习当成一门工具,把人当成主体。现在的语文教育呢,把人当成机械,把语言学习当成“刽子手”了。

    在支持将语文列为大学必修课的同时,又有点担心:害怕理工科的同学们不仅学不到东西,反而更辛苦负累更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383588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