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研究 > 母语教育

佘丹清等: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时间:2008/4/7 】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 【作者: 佘丹清 张曦微 整理】 【已经浏览7371 次】

    2006年11月4-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本次会议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湖南文理学院承办。与会人员有教育部高教司杨志坚副司长、高教司文科处刘向虹处长、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陈洪主任委员、蒋述卓副主任委员、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齐森华会长、湖南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以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等43所高校的75名专家、学者。会议就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讨。

    会议开始之前,教育部高教司做了如下指示:会议要围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示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的有关精神展开;要研究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1月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教授主持,中心发言由湖南文理学院副院长魏怡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教育部高教司杨志坚副司长代表高教司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大学语文应该是在高等教育层面上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要突出“大学”两个字。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但如果停留在此并不科学,原因在于大学语文还具有审美性,是帮助大学生建设精神家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说,大学语文在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留下“根”的概念,帮助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民族认同感。同时,杨司长还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形势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求,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为教育部下一步的大学语文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湖南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就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发表了意见。

    开幕式之后是大会中心发言。陈洪主任委员认为,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教学情况,可谓“一半雨来一半晴”。喜的是国家有政策、有文件,教育部又出面组织了本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极有可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另外,一些高校继承了好的传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情况比较好。忧的是他对全国100所高校随机调查发现:高校当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令人担忧,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中,有的把大学语文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有的把大学语文列为“公共选修课”或“公共任选课”。然后,他为大家介绍了南开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改革的一些经验。接着,齐森华教授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考核等五个方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1月4日下午和11月5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一组由陈洪教授主持,另一组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主持。在讨论中,大家进行了主题发言和材料交流,代表们加深了对大学语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下面是经过研讨后形成的几点共识。

    (一)强化母语意识,提高对大学语文重要性的认识

    有专家对全国100所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作了随机调查,发现当前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己达到26%,即使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中,有不少高校将其列为“公共任选课”,还有不少高校现在面临的不是如何开的问题,而是开不开的问题。湖南文理学院魏怡教授、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则从另一侧面谈到:就日前状况看,我们正遭遇“母语危机”,文、理、工学生都存在语言表达的缺陷。作为母语的汉语言是维系整个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母语还对其它学科有支撑作用,对大学生成才有支撑作用。大学语文在提升大学生汉语言素养和能力方面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大学语文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家园和继承、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公共必修课程。

    同济大学朱恒夫教授、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彭冬林先生则从外语与汉语的对比角度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一个无法完美使用母语的人,永远无法达到语言间的和谐沟通,无法达到自如的境地;一个不能自由使用母语的民族其人文涵养是空白的,是无法独立于世界的。与会代表还认为,母语还对其他学科有支撑作用,对大学生成才有支撑作用。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1、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性质和功能。与会代表认为,居于高校素质教育课程核心地位的大学语文课,在高校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但应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而且应当成为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时间、容量是有限的,要避免大学语文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包打天下的思想,否则就会不堪重负,不仅无法真正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而且有可能因此失去自身的独特性,丧失、削弱自己的生存权。

    关于课程的性质,会议认同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定位。其中工具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通过大学语文课,使学生增加母语方面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汉语文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修养。大学语文课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教育中对语文产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终身自觉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在功能方面要重视语言层面,培养学生语言修辞方面的能力,要重视文章层面,重视文学审美层面,适当吸收近年来文化研究的成果,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丰富、深化课程的层次和内涵。要以语文为本位,回归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做一些切实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事。

    2、合理规范教材。教材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登记的公开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达1402种。教材良莠不齐,有的教材存在偏离和失却大学语文本色的状况,这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会议认为迫切需要整合和规范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读一部书来读万卷书。教材中应包含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内容。由于各高校的类型、层次不一,规范教材应考虑多元有序,注重特色,避免“一刀切”。在教材的编选中,应从文章、文学、鉴赏和素质教育等层面考虑,使之区别于中学语文,区别于美学、文学史等其他文化素质课程。

    针对教材问题,南京大学丁帆教授认为,过去的教材或者一枝独秀,或者百花齐放,没有规约,造成一种混乱,因此,教材建设上的问题就是要精选。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强调,教材要重质量、要分层次,比如暨南大学注重素质教育,关注广东话到普通话的转换。

    正是基于以上情况,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评选推荐若干部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大学语文课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言素养和能力,教师的水平相当重要。教师上好课与大学语文的地位直接相关。温儒敏教授谈到北京大学对大学语文课师资的重视,称几乎每一位中文系的教师都上过此课,而且副教授职称评定与此经历密切相关。山东大学戴友夫教授说,山东大学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90%以上为博士。2004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专门对山东大学进行了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专题报道,大学语文课程被评为精品课。但大部分高校则不乐观,不仅课程地位不高,教师没有积极性,而且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

    因此,会议一致认为,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升大学语文课程地位。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需有政策上的保证,并形成制度。应把教师教学科研作为其评定职称的标准;要努力改善教师待遇;要增强教师上大学语文课的自豪感,激励教师上课的热情;要吸引优秀的教师来上课;要加强“大学语文教学部”或“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要加强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4、采用灵活的教学机制。大学语文课程需要建立一个灵活的教学机制。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可以尝试适合自己的大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模块,分层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精品化。教学形式应追求灵活多样,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互不能取代却能互相补充。黑板教学应强调教师的情感作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应注意提高动漫制作水平。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追求多样性,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而定。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工具性为主线,由文字到文学再到文化,要善于寻找其中的规律。

    5、建立考试机制。建立规范的考试机制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保障。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大学语文测试应视为与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一样重要。会议认为,大学语文的考试考核问题与课程定位密切相关,如果课程定位没有一个共识,考试考核就五花八门。在课程定位取得一致的前提下,应加强各高校试题库的建设,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学习。虽然不能搞全国统一考试,但考试考核确应适当规范。

    (三)积极争取教育部指导与政策支持,确保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1、建议教育部对大学语文课程地位、性质、教学大纲、考试方式方法等出台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建议教育部要求把大学语文作为全体大学生公共必修课来开。

    2、建议出版关于大学语文的全国性一级刊物,为大学语文教学科研提供一个平台;建议成立大学语文教师培训基地;建议建立大学语文课程网站。

    3、建议提供大学语文教材推荐目录,为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推荐适合的教材。

    11月5日下午,南开大学乔以钢教授、湖南文理学院魏怡教授分别就两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最后,陈洪主任委员进行会议总结:本次会议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和大家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特别是在湖南文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开得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在重视大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建议各个高校把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作为重头,确定为必修课,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规范大学语文教材,等等。我们一定会抓住机遇,深入研究,把本次会议的情况尽快向教育部高教司反映,争取得到教育部的支持。

(责任编辑:刘晓岚)

 

本站链接:

 

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召开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大学语文的函件(07-03-12

强化母语意识,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齐森华解读教育部高教司(07)38号文件(07-8-4)

教育部称大学开设语文课并非强制要求(07-5-10)

专家共识:大学语文要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杨志坚副司长:大学语文教育是在高等教层面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形式 

陈洪: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及思考  

魏饴: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王小舒:传统文学修养课对大学语的创新与改革  

2007年湖南文理学院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专题讲座摘编

全国高校大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湖南文理学院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6775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