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大语专著 > 专著书评

闫笑雨:《现代大学国文教育》读后感
【时间:2018/4/28 】 【来源:作者赐稿 】 【作者: 星海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 闫笑雨】 【已经浏览3117 次】
 
 
    寒假之前,我在全国大学语文教师qq群里,知悉何二元教授编著的《现代大学国文教育》一书几经周折,终于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于是从网上购买了一本。结束学期末繁琐的事务后,我第一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真切感受是——早应该出现这样一本书了!
 
    我国高等教育恢复正常化的三十多年来,业界对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课程性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都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涌现出丰硕的成果,截止到本文写作的时间(2018年2月1日9点50分),以“大学语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可以搜索到17003条信息,研究内容涉及到大学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不少论文正向纵深拓展,不少优秀学者的成果频频获得国家级最高成果奖。在各位老师、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语文课程正在逐步改变被边缘化、不受重视的尴尬处境,我搜索到的最新信息是2018年1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网重点推荐的文章《应加强大学语文独立学科建设》,该文作者是湖北省大学语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彭书雄教授,这对于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汉语高等教育独立学科的构建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认为何二元教授编著的这本《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本书的体例是文献研究,主要收录了1904年至1949年间学者们讨论“大一国文”的论文30篇(从已搜集到的100多篇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本书收录的论文主要包括讨论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起点、课程定位、课程性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文章。我们从这本书可以看到,今天在大学语文管理与教学方面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民国年间,从事大学国文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学者都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探讨,而且其深度超出今天的很多论文。许多民国学者们已经研究过的问题,我们今天还当做新发现,许多民国学者已经证伪的理论,我们今天还在奉为准绳,这种信息的缺失导致当代大学语文的研究缺乏根基。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阅读体会。
 
    高等教育阶段是否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这是一个至今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目前,部分高校将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部分高校将大学语文设为选修课,也有部分高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本书收录的最早一篇文章是1904年(清朝末年)朝廷颁布的《学务纲要》选段。在中国现代教育历史上,1904年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颁布的《学务纲要》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的纲领性文件。本书所选“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一节,对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学生在语言和文学方面需要掌握的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高等学堂以上……”这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中国现代语文学科教育创建伊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接受高等母语教育是必须的。此后,从教育管理层面发布的多项明确规定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民国学者们的诸多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最重要的公共必须课”这一观点是得到充分肯定的,而且学者们还特别强调理工科大学必须开设大学国文课,理由以及具体做法都阐述得很清楚。如果我们今天要讨论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是否应该从现代语文学科设置的源头开始说起呢?
 
    重开大学语文30多年来,大学语文的学科性质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断的热点话题,其中大学人文、大学文学、应用写作、通识教育等课程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冲击是最为明显的,有的学校干脆用这些课程来取代大学语文。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早已做过深入的讨论,他们不赞同把国文等同于文学或者国学,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朱光潜《就部颁“大学国文选目”论大学国文教材》(1942)说:“依我的愚见,大学国文不是中国学术思想,也还不能算是中国文学,他主要是一种语文训练。”罗隆基、丁易等学者都详细阐述了他们对非文学专业大学国文课程定位的看法,其中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1918)是北京大学预科国文的一篇教学实验报告,该文在文学革命的背景下提出大学国文应该以应用文教授为主,非常耐人寻味,对今天我们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讨论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大学语文教育一定会涉及到教材编写的问题。截止到本文写作的时间(2018年2月1日9点50分),以“大学语文教材”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可以搜索到2315条信息。编教材要有教学理念,民国学者编写的“大一国文”教材数量不多,然而关于教材理念上的讨论却很多,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讨论,与教育部统编“大一国文”教材有关。1942年教育部颁发“大一国文选目”,作为统编教材选篇的公示,由此引发围绕“大一国文”教育的争论。同年,《高等教育季刊》推出“大学国文教学特辑”,选登了黎锦熙、魏建功、朱光潜、朱自清等学者的十多篇文章,学者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今天看来相当具有前瞻性。
 
    民国学者、大师们论述的有关大学语文的内容还很多,比如“大一国文”究竟应该怎样教才不是“浪费学生的光阴”?教学方法也是民国学者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本书也收录了吕思勉、黎锦熙、朱光潜等多位学者的文章,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我不一一赘述了,相信阅读此书的同行会读到自己关心的内容。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是因为在多年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被书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困扰着,艰难地摸索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所在学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经历了必修、取消、恢复必修的过程。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增加文学修养,提议开设必修课音乐文学(大学语文课的前身),这门课被某一届教务管理官员取消。2008年,为了迎接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音乐文学更名为大学语文,设为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自己作为大学语文一线教师,对课程存废没有发言权,即便要申诉,也找不到申诉的依据。为什么进入专业音乐学院还需要继续学习语文课程?对学生,我通过多年的学习与思考,用一学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来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而如果我当时能读到《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即便不能和有关领导论理,至少我能从这本书里的内容得到心理层面上的支持吧。
 
    当然,大学语文课程得不到各方面的认可,也不能仅仅归结于领导不重视等外因,课程设置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身内功不足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从《学务纲要?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一文,我们看到小学、中学、大学阶段语文课程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也并不是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延续,而是有自己的特色和使命。我毕业于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学习的教育心理学以及语文教学法均针对中小学,并进行过长达一学期的实习。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几乎是赤手空拳进入到大学语文教学领域,面对终于脱离了高考应试教育体系的大学生,中小学语文教学法显然已经很不上趟;同时,对音乐专业怀抱着热情的大学生们明确表示看不出通用大学语文教材及学习内容和他们高三时期语文学习有什么不同,和他们的音乐专业学习有什么关系。对此,我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多方面的学习与探索,也有了一些心得,而这些问题在《现代大学国文教育》 这本书收录的论文里都曾有过深入的讨论。所以在本文一开始我就说,要是早一点能读到这本书,那么,我的大学语文课程研究可以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会减少很多因不被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懊丧和焦虑。
 
    综上所述,我以为,《现代大学国文教育》的出版对大学语文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入本书的论文,基本上是根据民国旧报刊影印件录入的,可以说是真正的第一手资料,为大学语文学科历史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资料汇编,为大学语文独立学科理论体系的搭建打下基础。补充一句: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何老师作为“大学语文的终身义工”,在本书的绪论部分特别致谢了多年来无偿帮助他的同行和朋友们,这份致谢,让人心生感叹。
 
    第二,为今天的大学语文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思路。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过时,对今天我们如何教授大学语文课程仍然是有启发作用的。
 
    第三,这本书也为大学语文学科相关论文、论著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及可以借鉴的思路。
 
    大学语文学科有着百年历史沧桑,但也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正在迅速成长。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都始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但是这项工作对于一线的大学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个中原因在此不必细说。虽然何老师在本书绪论的结尾部分谦虚地说:“以一人之力搜索一个时代的资料,必然是挂一漏万,不成体系”,但他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研究民国时期大学国文教育的参考文献。这份文献包括民国时期关于“大一国文”的论文信息107条(本书仅收录了其中30份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民国“大一国文”的研究论文论著信息126条、民国“大一国文”教材信息27条。这些尘封的资料加上近三十年来的大学语文海量的教研成果,如果我们耐心地进行整理和研究,相信应该可以为搭建大学语文独立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同时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二元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说为下一步的大学语文文献研究写作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也为同行们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我与何二元老师认识的时间不算长。2016年年末,我从互联网上搜索到大学语文研究网,通过网上留的联系方式与何老师取得联系。当时,我为音乐专业学生编的语文教材《中国音乐中的文学》刚刚出版,给他寄去了一本。第一次打交道,我感受到何老师严肃认真的一面,对于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现状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在过去一年多中,我多次浏览了大学语文研究网,阅读了何老师与黄蔚老师合著的《母语高等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过网络向他请教了许多问题,在济南与西安的两次会议上他有过短暂的交谈,受益匪浅。本文写作之际,刚好读到何老师最新写就的文章《十年磨一剑:2007-2017》,对他从事大学语文研究工作的初衷以及十年以来所做的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心中更增加了对这位“大学语文终身义工”的敬意,觉得他在大学语文学科建设中不计得失、身体力行的精神,实在值得我学习。
 
    在《现代大学国文教育》的绪论中,何老师谈到这本书写作的初衷:“本书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全体大学语文同仁的注意,也希望引起国家教育科研领导部门的重视,给予一个百年科学的建设以必要的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现代大学国文教育》在填补大学语文原始资料搜集整理类著作空白的同时,也将引发同仁们对大学语文学科相关理论研究与写作的热情。
 
2018/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199199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