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标题: 关键字: 作者: 全文: 【我要留言】
中 教 图
大语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站长教材 > 人民教材

《格律诗十六首》教学参考
【时间:2014/5/29 】 【来源:本站 】 【作者: 不详】 【已经浏览2784 次】

《格律诗十六首》教学参考

 

 

一、语文知识训练

 

本课教学重点是用普通话朗读古代格律诗,注意格律诗平仄,如有不协,区分是原作不协还是古今不协。教学目的在于领会汉语音韵的平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并由格律诗扩展到所有诗,由诗歌扩展到文章,由书面语言扩展到日常口语,全面注意汉语平仄问题,提升母语的音乐美感。

至于十六种平仄律,主要用于格律诗创作,能记下来最好,记不下来也不影响我们体会诗歌朗读中的平仄。

 

1.学习格律,主要不是用于创作,而是用于阅读(诵读),在读格律诗时,不但注意字义,而且注意字音平仄,这好比音乐教学中的视唱,能够一面读简谱,一面唱歌词——诗歌格律就相当于音乐中的简谱,识谱的目的在于视唱,而不在于作曲——恐怕中文系教学都是如此,更遑论大学语文。

 

2.学习格律,第一步是读律,课文每首诗下面都附有该诗平仄,要让学生视平仄读诗。课文精选的作品,都是古今平仄变化不大,用普通话也能体会格律诗平仄的,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穷千里,更上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说明:这首诗下面写了两行平仄谱,第一行是古代格律的平仄谱,第二行是用今天普通话读这首诗得到的平仄,用以古今比较。诗句中加点的字为古入声,今读音已发生变化,这是最须注意的地方。加黑的是韵脚。平仄谱第一行中加圈的表示可平可仄,第二行加底色的提示古今平仄有异(后面诗例有的加黑底的是朗读时要注意的),后面分析各首诗都是如此,不再重复说明。

下面继续分析这首诗。这首诗只有“白”和“欲”两个字平仄略有不合,且都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不计较也无妨,若非要计较,则“白”是古入声字,今读第二声,假如非要读古声,因今普通话已无入声,可采取变通方法读若四声。另外还要注意第四句中的“一”字,普通话读音中是平仄都有的,这里必须读第仄声,也就是第四声,若读成第一声,内行一听就知道你不懂格律。

最后,是诗句节奏的问题,这首诗末两句,从内容看很简单,都是二三切分,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是在平仄谱中,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也就是三二切分,所以应该读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整楼”,才能让人听出你是懂格律的——这是内容服从形式,更证明语文是一门形式训练课。

 

3.再进一步,就是根据诗句判断这首诗的平仄谱。判断平仄谱的第一步是判断诗体,普通的是四种: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这很直观。每一种又分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四种,所以一共有四四十六种。课文《格律诗十六首》就是这样十六种平仄格式。判断诗歌是某种诗体某种平仄格式,只须看诗歌第一句的第二字和末一字,按理看第一字也可,但因为第一字在可平可仄的位置,第二字才是绝对不可变通的,所以最准确的办法是看第一句诗的第二字和末一字。比如《登鹳雀楼》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第一字“白”因为今天已没有入声字,所以不准了,而第二字“日”的仄声才最确定,所以这首诗是仄起;末一字是“尽”,也是仄声,所以这是一首仄起仄收的五绝诗,那么根据教材提供的平仄谱,这首诗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所有十六种格式都可以这样来判断。

 

4.再进一步,知道了诗歌的第一句,还可以根据格律诗“粘对”的规律,自己写出整首诗的平仄,这一点在课文导读中已经说到,这里不再赘论。到了这一步,就可以自己创作格律诗了,这是中文系学生也未必都能做到的,大学语文教学自然也不必苛求,但可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做做。

 

5.大学语文之所以能做到中文专业也做不到的格律诗教学,主要因为我们采用今天普通话来读诗的平仄,很多专家是反对这样做的,他们认为格律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体,必须遵循古代的韵书规定,这样一来,不要说中文系学生,就是很多中文专业教师也视格律诗为畏途了。我们认为与其严格而最终放弃,不如放宽标准而学其大概,当代人即使把韵书都背下来,但是能够完全用古音(且不说是哪个朝代的古音)读古诗吗?还不只是个半吊子?所以不如选择古今平仄大致相协的格律诗,用今普通话来读,仅对个别平仄不协的字加以说明。古人留下的格律诗总有几万首,从中选出几百首古今平仄相协的应该不是难事,而我们的目的又不是全面了解文学史上的这种诗体,而是选择一些例子来体会汉语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以锻炼自己对母语听觉上的敏感,所以我们能够化难为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讲讲格律诗。

 

 

二、文本详析

 

本教参在教材提供古代平仄谱的基础上,再提供今普通话的平仄,并加简单解说。

 

一 五绝四首

 

登鹳雀楼(略)

 

哥舒歌

,哥舒夜带。至今窥马,敢过临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斗”是仄声,“高”是平声,所以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五绝,首句仄仄仄平平,“北”和“七”因为是入声,今天都已是平声,所以加点提示。“不敢过临洮”的“不”,因为处在仄声位置,注意不要读成平声。(备忘:此首第一句前三字有两字因入声字造成古今不同,修订时要调换。)

 

听 筝

鸣筝金柱,素手欲得周郎顾,时时误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起仄收,古今吻合度高,只有一个“拂”字,古音为入声,今为平声,且在不可变通的位置,读时可处理成四声。

 

闺人赠远

花明绮,柳御沟。为报辽阳,流光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平起平收,第二句的“拂”必须读仄声,处理同上。第四句“流光不待人”的“不”,虽然根据今普通话的规则,后面“待”是四声,它该读第一声,但是由于这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不待”是“仄仄”,所以应改读第四声(“不”发音可稍短促,以免混同“布袋”读音)。

 

二 五律四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当春乃。随风潜夜,润细无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径云俱,江船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前四句只有“发”古今不同,古代“发”是入声,现在变成了平声,可以读若第四声。后四句不同的比较多,分别来看,“俱”,王力注明这个字读“jū”,这样平仄就对了。“黑”是古入声,普通话变成了平声,要想变成仄声,可读若“hè”。后面的“独”“湿”也是古入声字,都可以同样处理成四声。“晓”字和“花”字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不用管它们。“看”王力也注明了这个字应该读第一声,我们再读时就改读kān。“花重锦官城”的“重”本有二声四声两个读音,再本诗中意思皆能通,但根据其位置,必须读仄声,即第四声。本诗附件有南开教授讲平仄视频,专以此诗为例,可看。

 

终南山

近天,连山到海云回望,青霭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投人处宿水问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一二句古今平仄完全相同。第三句“合”是古入声,今普通话可变通读四声,因为这一句不押韵,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四句的“看”读第一声。“青”和后面的“分”“欲”“隔”都在可平可仄的位置,可以不管它们(注:后面诗例凡在可平可仄位置的,都不再赘言)。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明松间照,清泉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喧归浣女,莲动下渔。随意春芳,王孙自可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石”古为入声,今为平声,可读若四声。“歇”也是古入声,因在不该押韵句,所以必须读成仄声,即读若四声(注:后面诗例凡平声用读若四声的办法改为仄声的,均不再细说)。

 

晚 晴

深居俯,春去夏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迥,微注小窗鸟巢干后,归飞体更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这首诗只有“夹”和“阁”两个字是古入声,应读成仄声,其余都在可平可仄处。

 

三 七绝四首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长恨春归无处,知转此中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此诗只有“山”“长”“不”三字平仄不同,且都在可平可仄可处。不过尝试把“长恨”读成“仄仄”,把“不知”读成“平平”,是不是更有韵味?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饮琵琶马上。醉卧沙场笑,古来征战几人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第一句“美酒”两个字都是三声,按普通话音变规律前一字应读若第二声,此处虽可平可仄,但尝试连读两个三声,是不是更合乎平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异乡为异,每逢佳倍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此诗“独”“异”“每”“佳”“兄”均在可平可仄位置,唯有“一”必须读第四声。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平明送楚山阳亲友如相问,片冰心在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寒”“洛”“亲”都在可平可仄位置,“一”虽也可平可仄,但读第四声为好。

 

四 七律四首

 

酬乐天扬州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年弃置。怀旧空吟闻赋,到乡翻似烂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今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十”和“笛”为古入声,可读若四声;其余都在平仄不限的位置。

 

秋兴(选一)

瞿唐,万里风烟。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珠帘绣柱围黄,锦缆牙樯起。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接”和“白”都是古入声,应读仄声。“鹄”有两个读音,此处应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传收蓟,初闻涕泪满衣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伴好还从巴穿巫,便下襄阳向阳。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裳”有“cháng”和“shang”两个读音,这里必须读“cháng”,才能确保韵脚为平声。“看”在平声位置,应读“kān”。两个“峡”为古入声,应读仄声。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海天愁思正茫。惊风乱飐芙蓉水,雨斜侵薜荔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岭树重遮千里,江流似九回。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

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起平收。“接”为古入声,须读仄声。“思”,古诗词中独立使用,词性变为名词,意为“思绪”、“情绪”,应读四声,平仄也就对了。“重”有二声四声,此处无论内容还是格律都应读二声。“一”有一声、二声、四声三个读音,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本课所选格律诗十六种均根据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注:教学中可分散难点,即开始可忽视可平可仄处读音,只注重必须变音部分,待读熟后再逐渐增加难度,把可平可仄处仄声成平声的部分读若四声。

 

 

三、思考与练习提示

 

1.(略)

 

2.朗读下面两首格律诗,说说它们分别用的是哪种平仄格式。第二首末句的“看”应该读什么音?为什么?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诗第一句第二字“豆”是仄声,末一字“国”也是仄声,是一首仄起仄收的五言绝句(注:“国”以前曾读第三声,今已读二声,影响到格律判断,修订时应替换掉这首诗),其平仄谱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句“见”为仄声,“难”为平声,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律,平仄谱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看”应该读kān,因为这是韵脚,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如果读第四声,就成了古诗了。

 

3.尝试按平仄式用普通话写一首“格律诗”。(请老师们提供学生作品)

 

 

资料

南开教授讲平仄·以杜甫《春夜喜雨》为例(视频)

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电子书)

格律诗十六首鉴赏文章(电子文档)

 

注:由于网页模板问题,可平可仄的圈圈都没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京ICP备15054374号
郑重声明: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大学语文研究
联系我们:中教图(北京)传媒有限公司  魏老师   手机:18500380271
杭州师范大学    何二元  手机:15858199491  QQ:363764865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您是第 14258361 位浏览者